[普法战争简介]普法战争

来源:其他范文 时间:2018-07-16 19:00:02 阅读:

【www.bbjkw.net--其他范文】

普法战争篇一:柏林之围节选阅读答案


  这部小说其中有一组以普法战争为题材,显示了作者爱国主义新的创作境界。作品揭露第二帝国军队的腐败及其将领的卑劣无能,颂扬普通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反侵略的意志,充满了爱国主义激情。《柏林之围》是在世界文坛有盛誉的爱国主义名篇。是反映普法战争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柏林之围》
  那天晚上老人的神色的确有些特别。也许,他当时听见了我们的谈话。只不过我们谈的是普鲁士军队;而这个好心人想的是法国军队,以为是他等待已久的凯旋仪式——麦克—马洪元帅在鲜花簇拥、鼓乐高奏之下,沿着林阴大道走过来,他的儿子走在元帅的旁边;他自己则站在阳台上,整整齐齐穿着军服,就像当年在鲁镇那样,向遍布弹痕的国旗和被硝烟熏黑了的鹰旗致敬……
  “可怜的儒弗老头!他一定是以为我们为了不让他过分激动而要阻止他观看我们军队的凯旋游行,所以他跟谁也不谈这件事;但第二天早晨,正当普鲁士军队小心翼翼地沿着从玛约门到杜伊勒利宫的那条马路前进的时候,楼上那扇窗子慢慢打开了,上校出现在阳台上,头顶军盔,腰挎马刀,穿着米约手下老骑兵的光荣而古老的军装。我现在还弄不明白,是一种什么意志、一种什么突如其来的生命力使他能够站了起来,并穿戴得这样齐全。反正千真万确他是站在那里,就在栏杆的后面,他很诧异马路是那么空旷、那么寂静,每一家的百叶窗都关得紧紧的,巴黎一片凄凉,就像港口的传染病隔离所,到处都挂着旗子,但是旗子是那么古怪,全是白的,上面还带有红十字,而且,没有一个人出来欢迎我们的队伍。
  “霎时间,他以为自己是弄错了……
  “但不!在那边,就在凯旋门的后面,有一片听不清楚的嘈杂声,在初升的太阳下,一支黑压压的队伍开过来了……慢慢地,军盔上的尖顶在闪闪发光,耶拿的小铜鼓也敲起来了,在凯旋门下,响起了舒伯特的胜利进行曲,还有列队笨重的步伐声和jun刀的撞击声伴随着乐曲的节奏!……
  “于是,在广场上一片凄凉的寂静中,听见一声喊叫,一声惨厉的喊叫:‘快拿武器……快拿武器……普鲁士人。’这时,前哨部队的头四个骑兵可以看见在高处阳台上,有一个身材高大的老人挥着手臂,跄跄踉踉,最后全身笔直地倒了下去。这一次,儒弗上校可真的死了。”
  【阅读题及答案】
  1.文章写的明明是“巴黎之围”,为什么题目叫作“柏林之围”呢?
  【点拨】小说中虽实为“巴黎之围”,但名为“柏林之围”,是有深刻含义的。小说用重病垂危的一个老军人想像法军围困柏林的故事,描写普鲁士军队围困巴黎的现实,表现巴黎被围和沦陷的悲剧色彩,反映了法国人民强烈的爱国感情。这个题目发人深思,从反面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2.本文作者是如何表现主题的?
  【点拨】 《柏林之围》是描写普法战争、表达爱国主义主题的作品。一般来讲,反映战争主题的作品,作者往往少不了着力揭露敌人烧杀淫掠的暴行和刻画人民群众英勇顽强的抗敌斗争。但是,深谙短篇小说艺术的都德,却别具一格,并没有正面直接地描写敌人的疯狂和人民的反抗。作者把巴黎被围的残酷现实与主人公瘫痪老军人想像中的法军攻克柏林的胜利对照起来,既表现了法国人民深沉的亡国之痛,又反映了他们强烈的爱国感情。都德还抓住了普通人物在特定条件下热爱祖国的非凡表现及崇高感情,通过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场景集中表现出来,从而收到取材新颖、思想深刻的艺术效果,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
  3.小说构思精巧,情节新奇。小说是怎样展开情节的?
  【点拨】第一条线:题目是“柏林之围”,实际上是巴黎被攻占。第二条线:儒夫上校由病重到病情减轻,直到最后去世。第三条线:上校外孙女为病重的祖父说谎到最后谎言破灭。这三条线中第二条线是主线。三条线扭结在一起,构成跌宕起伏的情节,深深地抓住了读者。

普法战争篇二:我喜欢的一个人高二优秀作文


  每个人总有一个喜欢的人。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我喜欢的一个人作文。
  第一篇:
  我的母亲很平凡,她失去了工作,却也很乐观地对待生活,
  我喜欢的一个人作文。只有爸爸在工作岗位上拼搏。
  母亲就象家中的机器人。我很心痛,母亲起早贪黑的忙,好象有干不完的活。早餐,是我和爸爸必不可少的。因此,母亲尽量做最好吃的,我对母亲做的早餐赞不绝口。收拾完桌,她又忙开了:洗碗、洗衣服、收拾屋、、、、、、。我和爸爸都很马虎,做事都没规律,常常是我在前面做,母亲在后面跟。
  母亲是我的辅导老师。我学习一般,成绩很不稳定,不是考个93,一会又考个89。为此,母亲很苦恼,买书并给我补习,我们常常学到9点或10点。
  长时间的劳动,岁月给母亲无情地划上了几条皱纹。我很心痛。有时甚至痴痴地说要回到母亲肚子里,让母亲永远年轻。母亲听了,笑了,慈祥地说:“不可能了,你的想法太单纯了,母亲只能越来越老了”。我听了只能泪花滚滚,说不出什么能让她感到欣慰的话。
  夏夜的风,很凉爽。吹吧,吹吧!吹进母亲那颗爱子情深的心吧!
  我喜欢的一个人
  我最喜欢的人就是我的母亲。我的母亲虽然不漂亮,但是她的心灵是善良的,她在我的心里永远是最美的。
  母亲是一个坚强的人。大约在我两、三岁的时候,我年轻的母亲不幸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母亲每走一步就很艰难,她被病魔折磨得痛不欲生。母亲看我还小,便放弃了轻生的念头。于是她四处求医,母亲一边喝着药丸,还一边做着牵引,
  只要母亲的病稍微有点好转,她就会做一些家务事和照顾我。我知道那个时候我的母亲是硬撑过来的,我把这些都看在眼里,却无能为力,不能做些什么。为了这个家,母亲坚强得活了下来,直到现在,母亲的病情还没有好彻底。
  母亲是一个善良的人。母亲在商店卖东西的时候,对那些老年人和条件比较差的顾客特别照顾,总是给出最低的价钱。如果有的顾客带的钱少了一点,母亲总会爽快地把东西卖给他们。母亲不光对顾客这样,还对那些残疾人也是一样,总会伸出援助之手。
  我喜欢母亲,不仅仅是因为她坚强和善良,更是因为她在学习和生活上关心、照顾我。
  两、三个星期前,我不小心把手胳膊摔骨折了。我原以为母亲会狠狠地责怪我,可是,母亲不仅没有责怪我,还为我跑上跑下,忙来忙去。母亲把我领到信阳市中心医院,母亲一会挂号一会找医生,忙的不可开交。回到家后,母亲又为我炖排骨汤,悉心照顾我,希望我早日康复。在学习上,当我遇到难题时,母亲会耐心地给我讲解,直到弄懂为止。
  啊!母亲对我的爱实在太多了,它们像大海一样无边无际。我想对母亲说一声:妈妈,我爱你!
  第二篇:
  我喜欢许许多的人,因为他们都十分的了不起。
  我喜欢的外国文人文就是莫泊桑
  莫泊桑1850年8月5日生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省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母亲出身并非名门望族,但是殷实的资产阶级家庭,聪慧绝伦、温文尔雅,通晓四、五种外语,酷爱文学艺术,与福楼拜是莫逆之交。莫泊桑出生不久,父母因感情不和而分居,莫泊桑跟随母亲,在母亲身边度过了幸福的童年。10岁时,莫泊桑就开始听母亲为他朗读莎翁的作品。莫泊桑不少短篇都是母亲为他提供的题材,即便在他成名以后,母亲仍是他的忠实的读者和直言不讳的批评者。
  莫泊桑的父亲偷香窃玉、穷奢极侈,侵吞母亲的财产,以致造成父母间关系的最后决裂。这就是莫泊桑日后写了大量以父母离异而造成家庭悲剧为题材的短篇小说的原因。
  13岁时母亲将他送进一所教会学校。但没多久便因为写了一首爱情小诗,使学校当局认为他无心向学、桀傲不驯而将他除名。当年莫泊桑进入鲁昂的高乃依中学,在这他的文学修养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著名诗人和戏剧家路易.布耶成了他的导师,布耶欣赏他的一首诗歌:“人的生命有如船在海上驶过的水痕,慢慢儿远、慢慢儿淡。”另一位严师则是福楼拜。福楼拜着力培养莫泊桑力透纸背的文笔,洞察事理的眼力以及剀切中理的遣词造句的能力。这位大师告诫他:“不论一个作家要描写的东西是什么,只有一个词可供他使用,用一个动词要使对象生动,一个形容词要使对象的性质鲜明。因此就得去寻找,直到找到了这个词,这个动词和形容词,而决不要满足于差不多。”这两位严师把莫泊桑的学步之作统统当做废纸,禁止他发表。中学毕业前,布耶过世,莫泊桑与福楼拜相处默契,成了忘年交。
  1869年莫泊桑通过中学会考进入巴黎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律。这一时期莫泊桑查阅了形形色色的案例,这些案例也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大量素材。
  可惜不到一年时间,普法战争爆发,莫泊桑受爱国主义感染,手持猎枪深入密林展开游击活动。时间虽短,但是印象深刻,此后,他创作了大量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作品。在他一系列描写普法战争的小说中,充分地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无能,占领军无耻的荒唐行为以及一些“残忍”的农民的英雄壮举。他认为这一切都可以归结到一个滑稽可笑的世界恐怖上去。
  从1872年起,莫泊桑定居巴黎,为了谋生,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职,长达数十年,这些经历使他对小职员的生活状况和精神境界有了深刻的认识,成为他日后创作的重要主题。
  1874年,莫泊桑在巴黎福楼拜的寓所结识了左拉。后来又通过福楼拜的介绍结识了屠格涅夫。屠格涅夫曾替莫泊桑审读手稿,并鼓励他阅读俄国作家的名著。
  1875年,25岁的莫泊桑首次发表小说《人手模型》,杀人犯的手做成的模型竟复活了,而且重又图谋不轨,最后“断手再植”方才平静下来。这篇小说受到福楼拜的批评,告诫莫泊桑不要向壁虚造,而要立足于生活。
  1876年左拉、莫泊桑、阿莱克西等人成立了自然主义文学集团,文学史是称其为梅塘集团。莫泊桑倡议每人以普法战争为题材写一篇小说,1880年结集出版,是为《梅塘之夜》。莫泊桑的成名作《羊脂球》即在其中。这是他公开发表的第一篇重要小说,一举成名。他的文学生涯自此开始。
  莫泊桑的传世佳作大多是在1880-1890这十年间创作的。莫泊桑自1880年起偏头痛的发作日趋频繁,右眼的调节功能全部丧失,心跳紊乱,再加上他放浪形骸,因而宿命论和悲观主义情绪屡见不鲜。自1885年后,他转向长篇小说的创作,六部中除了《一生》外,其他五部都是这个时期的创作。
  到了80年代末期,由于莫泊桑思想上阴郁苦闷与绝望情绪的加强,以及法国文学艺术中颓废倾向对他的影响,不仅他的作品中的批判力量锐减,而且他观察研究社会现象的兴趣也日趋淡薄。他变得越来越内向。因此,社会的主题消失不见了,而人的内心世界、人的心理现象乃至病态心理成了他作品中的主要内容,如《皮埃尔和若望》、《我们的心》。
  在此以后,莫泊桑除了原有的诸种疾病外,神经分裂症渐渐恶化。1891年病情急转直下,求生的欲望使他四处求医,但又继续迷恋于放浪的生活。1892年1月2日,莫泊桑自杀未遂,渐渐失去康复的信心。五天后他被送入精神病院。1893年与世长辞,年仅43岁。左拉致悼词,预言莫泊桑的作品将不朽,将“是未来世纪的小学生们当做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口口相传”的故事。
  我十分欣赏莫泊桑的作品,所以我喜欢他。

普法战争篇三:最后一课教案教学反思

  阿尔丰斯·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写的是普法战争后法国战败,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在历史上阿尔萨斯-洛林多次易主,德意志、法兰西曾多次交替拥有其主权),普鲁士占领后禁教法语,改教德语,爱国的法国师生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表现法兰西人的爱国情怀。最后一课教案教学反思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最后一课教案教学反思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最后一课教案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三要素,品析重点句子。
  2、从理清小说故事情节入手,分析人物性格。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从小说中的语言、表情、行动、心理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反复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环境与情节,分析小弗郎士的变化。
  一、新课导入
  在法国人民中间流传着一个光辉的名字──贞德。人们以十分敬仰的口气称她为“奥尔良英雄”。1337年,在欧洲历史上爆发了一场历时最长的“百年战争”,战争的双方是法国和英国。1528年,英军占领了巴黎之后,倾注全力围攻通往法国南方的门户奥尔良城,形势十分危急。当时,年仅十七、八岁的贞德,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毅然向王子请求参军。之后,她受命担任解救奥尔良城的军事指挥,女扮男装、身披盔甲,率领6000多人,向英军发起进攻,并成功击败英军,解除了城围,扭转了战局。所以人们尊称她为“奥尔良英雄”。为了纪念她,法国圣母大教堂广场一侧,至今还屹立着一座圣女跃马横刀的雕像。
  的确,在民族危难的时刻,很多原本普通的人都成为爱国者,今天,我们来学习19世纪法国人民在另一场战争中的爱国故事。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简介文章的写作背景:本文是1870~1871年普法战争后发生的事,法国皇帝拿破伦三世为阻止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发动了普法战争,法军大败,普军长驱直入,侵占巴黎,迫使法国割地赔款,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被割让,普政府不准这两个地方继续学法语。这篇小说写的就是韩麦尔先生给学生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然后以“这是一节 课”为句式,说说对这篇文章的感受。
  此环节是为了通过教师的朗诵,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消除朗读长篇文章的抵触心理,也可以让他们感受体会文章表现的爱国情感。至于是一节怎样的课,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三、阅读课文,分析研究
  1、介绍文章体裁,进行学法梳理:
  这是一篇短篇小说,小说有三要素:情节、环境和人物。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情节是故事发生、发展到结束的过程,可以看做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阅读小说,往往从分析故事情节入手,然后做细致的人物分析。
  2、按照地点、时间的变化理清情节:
  开端 发展 高潮(结局)
  上学路上 上课之前 上课之中 宣布下课
  3、小说以什么作为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
  “我”的见闻和感受。
  4、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举例说明。
  要求学生从课文出发,言之有理即可,教师大概准备下面几点内容:
  ⑴ 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
  ⑵ 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
  ⑶ 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收集爱国故事或爱国名言。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分析韩麦尔先生的性格特征,品味语言内涵,加强对主题的理解,培养爱国感情。
  一、 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全班自由朗读课文。
  2、文中的另一主人公韩麦尔先生是个极重要的人物,是他的爱国热情影响了小弗朗士。请找出描写韩麦尔先生的地方,并以下面的句式说说他的爱国热情。
  “我认为韩麦尔先生是爱国的,因为……”
  要求学生从课文出发,言之有理即可,教师大概准备下面几点内容:
  ⑴ 穿礼服
  ⑵ 自责和对阿尔萨斯人的批评
  ⑶ 赞美法国语言
  ⑷ 下课时脸色惨白
  ⑸ 尽全力书写“法兰西万岁”
  3、请归纳通过哪些方式描写韩麦尔先生的。
  (外貌、语言、动作、神态)
  二、语言品读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们,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什么?“钥匙”比喻什么?全句的含义是什么?
  1、“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的统治和封锁;
  2、“钥匙”比喻法国的语言;
  3、全句含义: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击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三、明确小说主题
  这是一首爱国主义的交响曲。小说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的反映了法国沦陷区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的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拓展延伸
  1、作为法国人,韩麦尔先生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是如何看待汉语的?试说说你对汉语的看法。
  2、你还知道哪些爱国故事或名言?请与大家分享交流。
  五、作业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
  1、假如你是小弗郎士,下课后你会怎么想?怎么做?请续写课文。
  2、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读后感
  【教学反思】
  《最后一课》前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自我感觉都不是很理想,气氛不活跃。为扭转这一局面,我花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设计这一课的教学。原来,自己总希望把课文的方方面面都跟学生讲,所以经常会有赶时间的感觉,往往导致很多问题都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这次,我决定试试只讲几个重点内容,把问题铺开来讲清讲透。
  结果一课书讲下来,真是感觉到无比的痛快,很流畅,学生气氛热烈。原来郁闷的局面一扫而光,直到现在我还很回味那争相举手回答问题的场景。我相信,如果以后的课都能上出这个效果,学生一定会爱上语文课。我自己及时地进行了总结,觉得有几点地方值得我以后继续发扬。
  首先,我用了圣女贞德的故事来导入新课,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这个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他们的爱国情绪,也让他们对法国文化增加点认识。接着,我以身作则给大家朗诵了这篇文章。文章饱含深情,但篇幅比较长,现在的学生似乎都比较懒,遇上长篇文章就怕朗读。教师范读,既可以让他们比较充分地感受文章的感情,还有利于他们纠正这种懒惰性。为了达到比较好的效果,我做了认真的准备。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朗读感染了大家,而之后让学生谈体会就自然水到渠成。
  课堂最高潮的地方在于分析人物,学生很积极地阅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发表自己的看法。当进行全班讨论交流的时候,同学们都非常踊跃,各抒己见,一个又一个地争相说自己的看法,而且基本都能言之有理。结果,他们找的地方比我准备的还多还丰富。
  最后,让他们谈对汉语的理解和爱国故事、名言。原来生怕他们谈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收集故事和名言不积极,但事实上,他们说到了汉语的古老性,演变性,会意性等特点,颇有见地。对故事名言的讲述虽然脱不了老套路(老革命故事),但显然他们也进行了一定的准备。
  总而言之,这两节课使我与学生一起体会到语文的乐趣,这种乐趣在于融洽的气氛、充分地交流、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课堂,他们既把握了文章的内涵,又锻炼了语言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对语文的兴趣。原来,上好课需要精心的设计和准备,最重要的是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选择重要问题、学生容易有话可说的问题,所谓“多而泛不如少而精”,这样,学生的情绪就容易充分调动,上课也就轻松了。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47878/

推荐访问:普法战争简介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