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怎么画]梅花画

来源: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18-07-14 15:00:03 阅读:

【www.bbjkw.net--经验交流材料】

梅花画篇(一):《梅花香自苦寒来——记画家荣宏君》阅读答案


  站在北京2011年岁末的街头,荣宏君自己大概已经想不起初来的心情了。有兴奋,也有茫然吧!和大多数北漂一样,有一个胸怀远大的抱负,有深浅莫测的前程,还有一颗跃跃欲试、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峥嵘之心……
  现在,心情渐渐平静,安和。步履渐渐放慢,稳定。长期在传统文化、词章翰墨的浸润下,古意隐隐散发。那个从鲁西南偏僻农村走出来的懵懂无措的年轻人,已经在这个车水马龙的繁华城市穗稳地走出了一条路——那个自十岁起便拿起笔在土墙上胡抹乱涂的小孩,已经将他的梅花画送进了人民大会堂,赠送给了多名国外友人。
  荣宏君,你现在是名人了呢,这句话,在家乡人的酒桌上常被提起,并成为祝酒的下酒菜,当事人却只是憨憨地笑,诚恳之极。山东鲁人的厚道、耿直,一直未曾有变。
  这么多年,一个人,无亲无故,无组织无单位,游离在体制外,以笔墨为生。靠一双手、一只笔、一砚墨,单枪匹马,一路走来,也真是不易。
  现在回望仿佛显得太早。“经历的有些事,到了我七八十岁时再细细咂摸吧!”荣宏君在傍晚的灯光下微笑。他早已学会了不抱怨。
  外面,寒星泛起,黑夜的幕布拉开,回忆漫溢上来——他经历过的苦涩,因有现在的甘味,便也不再都是苦。
  梅花香自苦寒来——是很多攀越人生高峰,览人生胜景之人的感慨,也更像是他的人生写照——他画梅,一株又一株,傲雪的梅,凌寒的梅,孤倔的梅,画里有他的人生,真实贴切。他的成长是一部曲折的励志剧,是实实在在的真人演绎,无人可以代替。幼年,父丧家贫,高中毕业,北上求学,长子之责,看到家中重负,不得不辍学养家。对外说起,一句轻描淡写带过,自己的生活,却是一日日苦捱过来。
  在画作没有市场之前,为谋生,他摆过书摊,开过饭馆,但他却学不来生意人的精明。骨子里面是文化人,即便是摆书摊,也要自己喜欢的书才行,没人光顾时,看书,有人来时,还是看书,天生读书人。生意自然是失败。
  “陈年旧事了,不提也罢。”他摆摆手。
  想过离京,回家守着几亩薄田,却心有不甘。内心深处对书香的渴望,如波浪在胸中翻涌。再穷,也要读书。拿起儿时练书法的毛笔,朝书香迈去。
  幼年练习书法的底子与爱好绘画的基因结合起来,铺陈了最初的书画道路。一上手,花鸟虫鱼,都画,后来遇到国画大师关山月,一语点醒梦中人:你的绘画根基很好,每个都想画好,不容易,不如专攻一项。醍醐灌顶,他想起幼时土墙的梅,想起失学时院子里独放的腊梅——画梅。
  他骨子里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梅,中国人眼中的“四君子”之首。梅花有林逋《山园小梅》中的婉约、凄美,又有毛泽东《卜算子•咏梅》的傲雪、凌寒、不畏严冬的奇志。路渐渐清晰起来。
  现在,荣宏君的梅已经作为国礼走出了国门。2008年10月,中国青年代表团出访德国时,他的大幅作品《梅》在德国总统府当着数百名中德青年代表的面,被赠送给德国总统默克尔。默克尔与梅花两看相悦的微笑瞬间被镜头捕捉。回国后,有友人替他惋惜:荣君,怎么没与默克尔合一张影呢?机会难得啊!他只是眉眼舒展地笑。
  “尽管我不是体制内的人,但是因为找到了青联这个组织,也算是享受到了组织的关怀,能让我的画作走出国门。”荣宏君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他未有言及的是,文化人元体制、无单位的苦。比如,办护照,办签证,他要回山东老家,到处去开证明——这是显性的。隐藏在这背后的,是无保障的以后,以及有些只对体制内人开放的机会——还好,他心胸豁达:“如果曹雪芹在体制内,他也写不出传世巨著《红楼梦》。”有自嘲,更是激励。“无体制藩篱的一个好处是艺术创造更自由。”没有体制的保险箱,那就自己去建造,内心有紧迫感,更能诱发创造力。
  “愈来愈觉得,绘画是小技,修为才是大道。”荣宏君感慨,研读史书是修为,做人是修为,胸怀是修为,而这一切,都会反馈到绘画中,绘画是内心的展现,胸中沟壑,气韵流动,一切都在画中。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传记题目“梅花香自苦寒来”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梅花香”既是指荣宏君主要画梅,也指荣宏君获得成功。
  B.荣宏君“心情渐渐平静,安和”的原因是,现在他的画作有了市场,已经摆脱了幼年家贫、生意失败的困顿处境。
  C.荣宏君下定决心画梅的原因,除国画大师关山月的指导外,还有“他想起幼时土墙的梅,想起失学时院子里独放的腊梅”。
  D.画线句子是荣宏君的原话,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画家荣宏君既在体制之外,亦在体制之中,并从体制中获得了好处。
  E.“绘画是小技,修为才是大道”,一切的修为,都会反馈到绘画中。画家之画能反映出画家的人品胸怀、学识修养。
  (2)“梅花香自苦寒来”,荣宏君经历的“苦寒”有哪些?请简要概括并说明。(6分)
  (3)文中有三处加点文字,都写到荣宏君的“笑”,请简要分析“笑”的含义。(6分)
  (4)请概括荣宏君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并就其中一点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对你的启示。(8分)
  试题答案:
  12.(1)E(3分),A(2分),C(1分)。(B.原因除物质生活外,还有“长期在传统文化,词章翰墨的浸润下,古意隐隐散发”的精神上的升华。C.原因除此之外,还有“他骨子里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D.“在体制之中,并从体制中获得了好处”无中生有。)
  (2)①家境不好。幼年,父丧家贫,不得不辍学养家。②生意失败。在画作没有市场之前,摆过书摊,开过饭馆,但都以失败告终。③文化人无体制、无单位的苦。办个护照签证也要回趟老家到处去开证明,无保障的以后,以及有些只对体制内人开放的机会。(每点2分)
  (3)①面对家乡人的赞美,他“憨憨地笑”,表现了他的厚道、谦逊。②回想起一路走来的艰辛经历,他的微笑表现了他的淡然与豁达。③当友人为他没有和默克尔合影而惋惜时,他“眉眼舒展地笑”,表现了他并不看重自己的荣誉,更关注艺术作品的成功与否。
  (4)荣宏君成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传统文化的浸润,坚忍不拔的信念,艰难困苦的磨练,大师的点拨,谦逊感恩的人格等(概括的原因只要原文中有依据就行,答对3点即可得3分),结合文本分析原因(观点1分,结合文本2分),结合现实谈启示(2分)。

梅花画篇(二):小说作文:墨梅


  听说老爷娶了个倾国倾城的女子。
  拜堂那天,王府内人山人海,门口还有洪水般的人流源源不断地往里灌。围墙上也挤满了人,有些还眯起眼睛往里探望着。门卫早就被人群踩倒在地,现正在太医那里包扎伤口。这些人全是想来一睹这女子的真面貌的,就连身为老爷的正室的我也不免有几分好奇,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美的女子?
  谁都知道,这新娘子的盖头是要入了洞房才能掀开的,所以那些叫囔着要看新娘子的脸的人就都悻悻地回去了。
  现正逢夏天,树上蝉儿一声一声,叫得人心烦,叫得人心乱。老爷已经好久没来我寝宫了。全都是因为娶了那个听说是倾国倾城的女子。说是听说,因为除了老爷,没有人见过她的面貌。连丫鬟也都只是隔着纱帘照顾新太太。
  天气真热!尽管我坐在湖心凉亭的石凳上,尽管有两个丫鬟不停地给我扇扇子,尽管偶尔会有丝丝凉风拂过我的面颊。我还是觉得整个人就像要燃起来似的,哎!现在正是七月啊。老爷已经一个月没来过了,新太太的纱帘还是闭着,我现在连她什么名字都不知道!我也问过新太太的丫鬟们关于她的事,无人知晓……我越想越气,肚子里憋了一团火。这只能使我更热得难受。一个丫鬟稍稍停下来擦汗,我骂她没用,并给了她一记耳光……
  8月了,一切都还是老样子,我的嫉妒与愤怒达到了极限,在一瞬间,我产生了邪恶的念头……
  用这个念头,我抚平了心情。走在石头小径上,我碰见正要去新太太寝宫的老爷。
  “老爷,天气真热啊!”
  “是啊。”老爷说完便准备走开,我拦住他。
  “还有什么事吗?我现在很忙。”我压住心中的怒火,假装笑着说:“呵呵,我有一个建议。我听丫鬟们说,城南有座小山,终年绿荫,那儿可是避暑的好地方啊!现在天气这么热,大家也都很闷,何不出去透透风,凉快凉快呢?”
  老爷想了会儿,“也好,你收拾收拾,带几个丫鬟,明天就走吧。”老爷交代完便转身离去,没有人看见我脸上露出的阴险笑容……果然不出我所料,老爷带上了新太太。
  我,老爷和新太太坐在一辆马车上,但中间有纱帘,我被隔在外面。透过纱帘,我看见新太太窈窕的身影,长长的头发软绵绵地搭在坐垫上,可惜的是,看不到脸。
  “老爷,还有多久啊?”是新太太的声音,细细的,我昧着自己的良心说不好听。
  “不远了,大概只有一里路罢。墨梅,你睡会儿吧!”墨梅,原来新太太的名字叫墨梅!哼,真难听!哪儿像我的名子——迟诗。迟诗迟诗,迟来的诗,多有诗情画意啊!
  一路上,我心里就一直这么攀比着,攀比墨梅和迟诗。
  终于到了避暑山庄,这里果然一片绿荫,心情也好了些许。我一转身,看见墨梅正在老爷的搀扶下下车,但头低得太低,看不见脸。那动作,轻盈、飘渺,像一块纱巾从车上飘下来。所有的人都屏住呼吸注视着,她的头缓缓抬起来,我不由倒吸一口凉气,人群中有人叫出了声。她的容貌,不是用倾国倾城这个词语就能一笔带过的。而是一种无法形容的美丽,不像纷妆艳抹那样浓密,又不像轻描淡画那样清淡。因为天气太热,她白净的脸颊透出微微的粉红。笑起来,露出两排整齐漂亮如珍珠般的牙齿。乍一看她,就像是一朵开在雾里的梅花,似朦胧,似清晰,却很美丽。哼!难怪老爷会这么喜欢她。
  终于一睹了墨梅的容貌,但这只会使我的念头更加强烈……
  荫庭小径,凉风席席,阳光点点,好似春天。迟诗墨梅,谈笑风生。
  我装着友好的样子,“亲切”地与墨梅聊着天,我们走在山庄后面的山坡上。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走到悬崖边时,我对她说:“墨梅,你这么漂亮,老爷一定很喜欢你。哎……哪儿像我呀,老爷都快把我当丫鬟了,都不正眼看我一下。”
  “迟诗太太,你不要这样子说吧,我觉得很对不起你……”
  “哼!现在才觉得对不起吗?”我的声音突然变得尖利,“如果你对不起我,那你就给我下……”我迅速伸出手,想把墨梅推下去,谁知我话还未说完,脚底下一滑,自己先掉了下去……
  恍惚间,我看见漫天的梅花在我的身后聚集,身体停止了下落,我被托了起来,并缓缓上升。墨梅站在悬崖边,一只手抬着,梅花正源源不断地从她的袖子里飞出来。
  墨梅变出的梅花救了我,但我却只有坐在地上傻傻地盯着她。因为,她非人类。
  我恶毒的心并没有得到满足,我将这件事告诉了老爷,当然不是全部真实了。我夸大其词,把墨梅说得如何如何险恶,有如何如何阴谋,老爷竟然信了我的谗言……
  要处死墨梅那天,广场上仍然是人山人海,屋顶上也坐了人,人数不亚于墨梅嫁过来那天。大家都不知道墨梅为什么要被处死。
  墨梅出现了,她从天而降,缓缓落在焚烧用的木桩上,头发和衣服向四面飘散。她用紫水晶般的眼睛看着我,叹了口气,然后在一片惊呼声中缓缓消失,分散成无数的梅花,在空中飘荡着,久久没有落下,阴霾的天空被染成一片的红……
  空白……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只有墨梅说过的一段话回荡在我的耳边:“迟诗,你知道吗?其实我非人类……我只是老爷曾经精心画的一朵梅花,老爷很爱惜我,我为了感谢老爷对我精心爱护,日夜吸收府内的阳气,终修炼成精,于是我化为人形……这次我救了你,希望你能原谅我……”
  墨梅消失后没多久,府内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老爷墙上的那幅漂亮的梅花画只盛下一张空空的白纸。二是老爷得了心病,卧床不起,终在一个月后过世……
  漫天的纸钱飞舞着,一大队人穿着白色衣服,哭丧着。空中突然有几朵梅花忽隐忽现,我追上去,消失在茫茫的白色中……

梅花画篇(三):黄庭坚诵春秋


  黄庭坚幼年便聪颖过人,读书数遍就能背诵。黄庭坚诵春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黄庭坚诵春秋原文
  黄庭坚年五岁,已诵《五经》。一日,问其诗曰:“人言《六经》,何独读其五?”师曰:“《春秋》不足读。”庭坚曰:“既曰经矣,何得不读?”十日成诵,无一字或遗。其父庶喜其警悟,欲令习神科举,庭坚窃闻之,乃笑曰:“是圣做处?”庶尤爱重之。八岁时,赋《牧童》诗云:“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黄庭坚诵春秋翻译
  黄庭坚五岁时,已背诵了《五经》。有一天,他问自己的老师:“人们说《六经》,为什么我只读其中的《五经》呢?”老师回答:“《春秋》不值得读。”黄庭坚问:“既然叫做经典了,怎么能不读?”十天后他就将《春秋》背诵下来,没有一个字遗漏。他父亲黄庶为他的机敏聪颖高兴,准备让他习练神科,参加举试,黄庭坚私下里听说这件事,就笑着说:“这是做什么的地方?”黄庶更加喜爱器重他。黄庭坚八岁时,写了一首《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骑着牛远远地经过前边的村子,手持短笛即兴吹起,笛声远传隔着田地都能听到。不知有多少在京城为名利伤透脑筋的政客们,机关算尽也比不上我的逍遥悠闲呐)”
  黄庭坚的读书标准
  黄庭坚读书的标准是不为科举名利而读书
  黄庭坚扩展阅读--黄庭坚的有趣故事
  与黄光和尚
  黄庭坚在衡州,去得最多、待得最久的地方是花光寺。
  花光寺住持仲仁,字超然,越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北宋元佑年间(1086—1093)来到衡州,因住在花光寺,故人称花光和尚。仲仁酷爱梅花,每值春暖花开,他就终日坐卧花间,吟诵赏玩。曾于月夜见梅影映窗,疏影摇曳,悄然可爱,于是欣然提笔摹写。此后,他的梅花画技大进,将梅花枝干虬曲、疏影横斜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成为墨梅画法的始祖。黄庭坚对仲仁画作称叹不已,夸他所画梅花“如嫩寒清晓,行孤山篱落间,但欠香耳”。
  在花光寺,仲仁拿出秦观和苏轼留下的诗卷给黄庭坚观赏,并且画梅数枝及烟外远山相赠。苏、秦都是黄庭坚在京城的至交挚友,但两人均先他而逝。在长沙,黄庭坚遇到了秦观的儿子和女婿。穷困潦倒的他们,正护送秦观灵柩北上。黄庭坚见到两位晚辈,竟握着他们的手失声痛哭,随即赠银二十两作办丧事之用。此时此地,又见亡友遗作,想起官路飘零,盛年不再,不禁悲思汹涌,作《花光仲仁出秦苏诗卷思二国士不可复见开卷绝叹因花光为我作梅数枝及画烟外远山追少游韵记卷末》。
  中国南方楼台亭阁甚多,但快阁算得上是中国闻名的古阁楼建筑之一。快阁雄踞在泰和县城东侧的泰和中学校园内。这座阁楼始建于唐代乾符元年(874年),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快阁名闻天下,始于宋代大诗人黄庭坚的名诗《登快阁》。黄庭坚任泰和知县时,也常登阁游憩,并于元丰五年(1082年)赋下脍炙人口的《登快阁》诗。此后,“阁名遂大着”。史载:“迨黄太史庭坚继至,赋诗其上,而名闻天下”。
  为母亲洗涤
  史载:黄庭坚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与舅舅斗对
  有一天,李常来到黄庭坚家,见黄庭坚正伏案攻读,便想试一试外甥的才学。进书房时,李常见院内有一棵桑树,便以桑、蚕、茧、丝、锦缎之间的关系为题,吟顶真上联道:
  桑养蚕,蚕结茧,茧抽丝,丝织锦绣。
  见舅父又来考试,黄庭坚非常高兴,才思益发敏捷。他从手中握的那管毛笔得到启发,立即答对出下联:
  草藏兔,兔生毫,毫扎笔,笔写文章。
  李常见外甥小小年纪便能对出这样难度较大的联句,从此对黄庭坚更加器重、爱护,着意精心栽培,使之进步更快。
  收藏中华震旦角石
  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馆“远古时代的动物明星——头足类”展览上,一块曾经由黄庭坚收藏的珍贵化石当之无愧成为“镇展之宝”。它是一块距今4.6亿年的“中华震旦角石”,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是左侧保留了黄庭坚的真迹。长度达到19厘米、宽11.4厘米、高度2.5厘米,表面很光滑。
  左侧很清晰地刻有四句诗:南崖新妇石,霹雳压笋出。勺水润其根,成竹知何日。并署名“庭坚”,下方还有章。该诗文是黄庭坚早期之作。而化石很可能是黄庭坚在1079年,也就是被罢免国子监教授之后其前往江西太和县任知县期间所得。这块“中华震旦角石”并不算大,但由于刻有黄庭坚的诗文,它应该是世界上第一块被人类所收藏的化石标本。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44570/

推荐访问:梅花怎么画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