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普及高中教育]普及高中教育

来源:其他范文 时间:2018-07-11 15:00:02 阅读:

【www.bbjkw.net--其他范文】

普及高中教育一:2016教育局上半年工作汇报范文


  今天CN人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6教育局上半年工作汇报范文,如果想了解更多内容,敬请关注www.ruiwen.com/gongwen~
  篇一:
  20xx年以来,安康市教育系统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引领,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提高质量、内涵发展、推进公平为主题,紧紧围绕“学前教育抓普及、义务教育抓均衡、高中教育抓质量、职业教育抓就业、统筹城乡教育上水平”工作要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发展观,奋力实施“双高双普”推进工程、学前教育攻坚工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工程、城区教育资源扩充工程、弱势群体教育帮扶工程、师德师能提升工程和校园安全工程,着力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均衡发展、科学发展。
  改进工作作风成效显著。坚持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一项头等政治任务,把改进工作作风作为常态要求长期抓、抓长期。在认真组织传达学习的基础上,建立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出台并落实了“兴学习之风、调研之风、实干之风、服务之风、节俭之风、守纪之风”的“六项承诺”,积极建设“学习型、务实型、服务型、创新型、廉洁型”机关,建设教师满意之家。修定完善了安康市教育局改进工作作风理论学习制度、联系群众制度、会议管理制度、公文管理制度、请假考勤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公务接待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安康市教育局改进工作作风若干制度》。扎实抓好贯彻落实。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以作风转变推进工作开展,机关干部的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和效率意识进一步加强。加强市直教育系统财务管理,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市直教育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教育财务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防止腐败风险。
  “双高双普”推进工程深入实施。把“双高双普”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有力抓手,坚持不懈地推进教育协调、均衡发展。一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水平高质量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加大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力度,与各县区签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书,义务教育办学质量水平不断提高。旬阳县和石泉县实现国家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目标正有序推进。二是扎实推进“双高双普”和“教育创强”工作。宁陕县按照省教育强县专家组前期评估提出的整改意见,加紧整改落实。白河县围绕省上“双高双普”过程督导提出的整改意见,加大整改工作力度。镇坪县健全教育优先发展体制机制,“双高双普”强力实施;汉阴县和岚皋县 “双高双普”工作正按照创建工作规划和市上过程督导反馈意见加快推进。三是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年初向各县区下达了高中阶段招生任务,签订责任书,夯实招生工作责任。积极优化高中教育资源配置,做大做强城镇高中,汉滨高中等高中学校建设相继完成,白河一中、平利二中等校建工程正在加快建设。大力实施“高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和“出名师、育英才、提质量、上水平”三年行动计划,促进高中内涵发展。今年,高考成绩再创新高,全市文理科(除体育、艺术类)参加高考人数17756人,文理科考生达一本线以上人数3688人,上线率20.8%,较上年增加440人,增长13.6%;达二本线以上人数7669人,上线率43.2%,较上年增加307 人,增长4.17 %。
  学前教育攻坚工程奋力冲刺。认真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切实抓好公办幼儿园建设,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入园率。截至目前,41所公办幼儿园建设任务中,已竣工11所,正在主体建设21所,有9所幼儿园处于征地、设计、三通一平和招标等前期工程,学前三年入园率已达到82%。
  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工程充满活力。启动实施《职业教育“137”发展规划》,认真抓好招生、基础能力建设、办学模式改革和就业服务四项工作,提升职教服务能力,打响喊亮安康职教品牌。
  城区教育资源整合工程有序推进。为积极缓解城区“班大人多上学难”问题,一是抓好中心城区学校项目工程建设。汉滨高中教学办公大楼、汉滨初中教学综合楼、石堤小学教学综合楼三个工程项目主体均已完工,目前正在进行内外装饰。市一小教学综合楼已开工建设,市初级中学危楼改造工程已完成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江北小学、东坝小学已完成迁建规划设计方案。二是稳步推进招生改革。实施城区江南片小升初招生改革,实行城区江南片小学划片就近入学。实施高中招生改革,将安康中学、汉滨高中招生指标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城区初中学校,逐步提高分配比例,全力推进教育公平。三是加紧制定安康城区基础教育“大学区”改革方案,实施安康中心城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行“大学区”、“督学责任区”和“教研协作区”三区一体的城区基础教育改革试验,从根本上解决城区“上学难”的问题。四是实施以强带弱措施,安康中学、汉滨高中、市一小、培新小学等优质学校与汉滨初中分校、南门小学、东关小学等薄弱学校结对帮扶,城区4所省级示范公办幼儿园结对帮扶民办幼儿园,带动薄弱学校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城区学校均衡发展。五是加强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市政府与陕西师范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安康中学、市一小与西工大附中、附小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引进省级名校资源,进一步提升安康城区中小学办学水平。
  弱势群体教育帮扶工程普惠民生。扎实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营养改善计划,抓好食堂建设,巩固提高覆盖面,确保食品和资金安全。全市上半年投入资金近1亿元,实施学校1119所,惠及学生23.6万人。认真落实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落实各项资助资金1.45亿元,资助学生30.9万人次,让每个困难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加强留守儿童教育管护工作,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保障12万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积极做好残疾儿童受教育工作,下发了《关于对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工作进行专项摸底调查的通知》,加强随班就读,办好特教育学校,保障特殊儿童少年平等接受教育。对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按照以流入地为主和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保障一个不少的平等入学。
  师德师能提升工程全面实施。以师德师能提升工程为抓手,着力塑造教育系统良好形象。出台了《安康市市直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人事编制动态管理实施办法》,调整城区中小学编制,为市一小、市二小、市初中协调计划增编23人。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教师校长和教育行政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积极开展“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争创活动,全面提升教育管理工作者和广大教师能力水平。汉滨区对新改建石堤初中的校长将实行公开招聘,教师在全区范围内选调;高新中学在全国范围内选聘校长和招聘教师。扎实实施“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师德师风教育活动,认真做好教师的补充工作,精心组织以项目为支撑的各类教师培训。
  校园安全稳定工程顺利推进。全面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健全了局长、校长、年级组长、班主任“四位一体”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稳定安全工作责任体系,逐级签订综治维稳和安全责任书,实行“一岗双责”和“一票否决”。加强社会管理,建立健全教育系统重大决策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定期安全稳定会商研判机制、安全稳定预警机制、重点人群稳控机制、多方联动综合整治机制、部门实施安全管理机制等,制定了《安康市教育局关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实施方案》。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师生防范能力。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物防建设,全市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新增校园保安人员133人、门卫253人,新增校园视频监控601个,全市校园视频监控覆盖率达到80%,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保持安全稳定。
  语言文字达标创建工作顺利通过验收。切实将语言文字达标创建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完善措施,狠抓落实,成效显著。今年5月13至15日,省语委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验收组对安康市语言文字达标创建工作进行了评估验收,并授予“普通话初步普及,汉字社会应用基本规范”达标城市称号。截至目前,全市创建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27所,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达到15所。
  篇二:
  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和年度工作安排,抢抓发展机遇,狠抓工作落实,圆满完成了既定目标任务,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
  (一)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稳步推进教育硬件建设。上半年,全县教育系统紧紧围绕迎接国家和省、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这个重点,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大力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各类学校硬件建设和校容校貌发生了明显改变,办学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城乡间、学校间差距进一步缩小,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基本实现均衡发展,顺利通过省市义务教育均衡验收。一是义务教育学校薄弱改造计划顺利实施。计划投入资金3087.898万元,其中中央和省级资金2697.2万元,县级资金390.698万元。其中:投资19.9665万元,购置学生用床459支;投资83.9345万元,购置图书47623册;投资23.1万元,购置图书信息化软件33套;投资611.22万元,购置计算机1674台;投资463万元,在61所学校和县教育局之间建设区域网;投资1475.967万元,完成68所学校的校园建设和功能室改造;投资23.1万元,购置文件、仪器柜385支;投资197.6万元,购置电子白板104套;投资169.71万元,为35所学校完善监控设备;投资20.3万元,完成13所学校食堂的标准化改造。目前,以上项目已经全部招标,并正在组织实施,8月底前将配备完毕。二是文华苑教育园区学校建设项目顺利推进。三所学校主要建筑主体工程已完工,二中正在进行操场、路面铺装、外墙粉刷及附属工程建设,教学设施设备的规划配置和招标前期准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争取9月份投入使用。三是农村幼儿园改扩建工程顺利进行。按照省、市下达任务,全县拟改扩建公办标准化幼儿园2所,分别为史北幼儿园、付村幼儿园;改扩建农村幼儿园3所,分别为王家庄幼儿园、北里信幼儿园、五阳幼儿园。目前,5所幼儿园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完成,计划暑期开工,力争9月份投入使用。
  (二)以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大力实施质量提升计划。一是狠抓教育评价机制改革。以深化教育内涵发展为引领,制定出台了《襄垣县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实施方案》,修订完善了《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和《中小学教学过程管理考核评价细则》。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把体育和艺术教育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开齐开足体育、音乐、美术课程,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在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配备专兼职心理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立心理咨询室,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注重提升学生学业水平上,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实际情况,开展习惯养成教育,开设学习方法指导课,让每个学生做到会学、善学,全面提高学业成绩。全县涌现出太行小学的“走进阅读季、书香润我长”读书活动,一小学的“花样跳绳”阳光体育活动等一批特色校园。二是狠抓德育教育体制改革。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迫切需要,作为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需要,深入推进德育教育体制改革,在内容上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重点,在形式上坚持以课堂为主、各种形式的团队活动为辅,在工作机制上积极推进班主任管理方式、团队活动管理方式以及思想政治课管理方式三项改革,建立了以学生主动的德育管理体制,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三是狠抓招生体制改革。先后出台了《襄垣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方案》《襄垣县教育局关于实施阳光均衡编班的实施方案》和《襄垣县教育局关于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暂行规定》等一些列规范性文件,严格按照“免试、就近、划片”的办法进行招生,确保了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均能够按服务区域就近入学,确保了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有序进行和社会稳定。将县域优质高中招生名额的70%分配到校,逐步引导初中生源合理分布,调动每一所初中的办学积极性,促进学校由单纯升学竞争转向办学内涵竞争。四是狠抓校园文化建设。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实现学校内涵发展、打造特色学校、提高育人水平的重要环节,出台了《襄垣县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开展了四项活动。“五个一”创建活动,即:一枚校徽、一面校旗、一首校歌、一份校报或校刊、一套校操;“一训三风”建设工作,即: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三声四姿”好习惯,即:琅琅的读书声、嘹亮的歌声、激越的运动呐喊声,正确的站姿、坐姿、握笔姿势和优美的舞姿,让“三声四姿”成为校园文化的一种自然表现;“五有五无”活动,即:课堂有纪律、课间有秩序、环境有品味、百行有礼貌、心中有他人;地上无痰迹、门窗无破损、墙上无污痕、桌面无刻痕、卫生无死角。通过以上活动有效提升了全县办学品味,推进了教育内涵发展。五是狠抓办学机制创新。探索建立联合办学机制,进一步提升襄垣二中与北师大合作办学层次,谋求更大合作空间,二中教师视野得到开阔,理念得到更新,师资素养明显提高,敬业精神不断增强,教育科研水平大幅提升,学科建设更加规范合理。
  (三)以促进公平为宗旨,不断完善教育体系。一是不断完善学前教育。组织实施了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努力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民办并举的多元办园体制,全县公办幼儿园资源进一步扩大,民办幼儿园得到有序发展,农村幼儿园办园水平明显提升,学前三年适龄幼儿入园率达到95.4%。二是全面加强义务教育。以强化学校管理为抓手,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全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开展教师学科培训,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发展局面基本形成。三是努力提升高中教育。稳步推进高中课程改革,认真组织实施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精心组织了高考工作,县一中呈现出了新面貌,2015年高考二本以上大文大理达到417人。四是大力振兴特殊教育。进一步加大特殊教育工作指导力度,在政策上多倾斜、资金上多照顾,全县“三残”学生入学率达到98%。五是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引导职业中学面向市场,面向企业,大胆探索,积极与用人单位合作,初步形成了多样、灵活、开放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扩大了办学规模,提高了学校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先后与襄垣煤矿、七一煤矿、华能焦化厂等企业实行了联合办学,走出了一条校企联合办学的成功之路。
  (四)以队伍建设为动力,不断加强规范管理。按照 “招聘一批、培养一批、交流一批”的建设思路,狠抓队伍管理,加大名师培养力度,进一步夯实了教育发展基础。一是立足师德师风抓建设。抓住全县集中开展“学习讨论落实”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契机,制定出台了《襄垣县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襄垣县教育局关于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纪律作风整顿活动的实施方案》,认真落实教师“十要”“十不要”“十禁止”规定,积极开展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活动,进一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树立行业新风,全县教师思想素质和行为规范得到整体提升。二是立足队伍管理抓建设。进一步完善了《襄垣县中小学教职工管理实施细则》和《襄垣县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了教师队伍管理、选拔和激励三个机制,在校长和中层干部中实行平等竞争、择优选任的考核任用机制;在教师队伍中完善了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评选制度,并按照多劳多得、优教优酬的分配制度,实行了科学的绩效工资考核,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立足师资培训抓建设。组织130名幼儿教师参加了省“送培下乡”活动,认真组织了暑期集中培训、国培和省培报名工作,暑期组织实施。四是立足教师交流抓建设。制定出台了《襄垣县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级领导和教师交流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了科学合理的教师交流和支教管理办法,上半年完成9名校长和182名教师的交流工作。
  (五)以教育公平普惠为引领,不断健全服务体系。一方面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上半年下拨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723.74万元,向74所百人以下学校按照百人标准测算倾斜资金178.02万元,向农村寄宿制学校下达寄宿制提标资金17.58万元。另一方面全面落实各阶段学生资助政策。先后免除3932名普通高中学费157.28万元,免除高中阶段1607名寄宿生住宿费32.14万元,拨付高中阶段免课本费26.34万元,下拨868名普通高中助学金65.1万元,免除职业中学学费75.2万元,拨付中职助学金4.92万元,资助1202名贫困幼儿64.83万元,下达县城学校“一颗鸡蛋工程”资金17.75万元,农村寄宿制营养餐工程资金175.08万元,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50.9万元。
  (六)以创建平安校园为抓手,不断提升防范水平。一是健全工作机制。严格执行了安全工作“一把手负责制”、教职工“一岗双责制”,落实了局机关干部包保责任和家长的监管责任,完善了安全月报制度,强化了安全工作理念,年内无重大责任事故发生。二是加强安全管理。重视安全教育和安全演练,不断加强校园人防、物防、技防工作,组织全县性校园安全大检查5次;配合交警、交通、安监等部门对接送学生车辆进行专项检查整顿;配合食安委集中开展专项检查整治工作,切实维护师生饮食安全。三是强化安全教育。按照“安全教育课程化、安全演练常态化、安全职责全员化,构建校园安全保障体系、家校共管体系、安全工作考核体系”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了学校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演练。落实了每两周一次的安全教育课和每月一次的安全演练,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不断提高。在此基础上,重视家校共管体系建设,强化了家长对孩子节假日期间和在校外的安全监督。
  二、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改善办学条件任务艰巨。办学基础相对薄弱,需要新建、维修和改造的项目较多,资金压力较大,教育重点项目建设任务艰巨。
  2.教师队伍水平有待提高。师资依然欠缺,特别是大力发展学前教育面临幼儿教师紧缺问题。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学科结构不合理,小学科专业教师严重不足。
  3.教育供求矛盾亟需解决。教育发展不够均衡,教育信息化、现代化水平较低,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办人民满意教育任重道远。
  4.安全维稳形势依然严峻。学校安全隐患较多,各类矛盾时有发生,教育安全管理难度增加,保证师生生命安全、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责任重大。
  三、下半年工作思路及措施
  1.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验收评估。完成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和学校标准化建设,切实抓好省、市均衡验收存在问题整改,确保10月份顺利通过国家均衡验收。
  2.不断优化城乡学校布局。加快文华苑教育园区建设,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新建、改扩建一批城乡公办标准化中小学和幼儿园。
  3.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逐步实施校长去行政化,加大城乡教师交流、校长轮岗力度,借鉴二中合作办学经验,加强与省内外学校联合办学,因校制宜稳步推进教学改革,完成40名教师招聘任务,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继续进行幼儿园等级提升工作,提高幼儿教育办学水平;逐步扩大高中优质教育资源;加强职校建设,全面完成职校招生任务,提高职校发展内涵。
  5.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巩固学校安全管理成果,继续加强安全知识宣传教育,积极开展各类安全演练,不断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加强学校安全常规管理和建设,充实人防、物防、技防力量,提高学校安全防范水平,确保师生生命安全,维护正常教学秩序。

普及高中教育二:《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解读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意见》,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解读,希望大家喜欢。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意见》,部署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工作。
  《意见》指出,建立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有利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和催生经济发展新动能,对当前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意见》强调,要按照尊重市场、竞争优先,立足全局、统筹兼顾,科学谋划、分步实施,依法审查、强化监督的原则,建立和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规范政府有关行为,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政策制定机关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应当进行公平竞争审查。市场准入、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经营行为规范、资质标准等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均应当纳入审查范围。有关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制定的其他政策措施、地方性法规,起草部门要在起草过程中进行审查。
  《意见》明确,政策制定机关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要对照市场准入和退出、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影响生产经营成本、影响生产经营行为4个方面共18条标准,进行公平竞争审查。经审查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应当不予出台,或调整至符合要求后出台。对未进行公平竞争审查的,不得出台。同时,《意见》明确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文化安全、实现扶贫开发和救灾救助等方面的例外规定。
  《意见》要求,自2016年7月起,国务院各部门、各省级人民政府及所属部门出台政策措施要进行公平竞争审查;2017年起,各省级人民政府要在本行政区域逐步推开,指导市县级人民政府及所属部门开展审查。对现行政策措施,要对照公平竞争审查标准,区分不同情况,稳妥把握节奏,有序清理和废除现存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对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后出台的政策措施,要定期评估实施效果及对市场竞争的影响,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完善。
  相关阅读:
  《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16〕3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中西部地区教育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通过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营养改善计划、校舍安全工程、农村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改善计划、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对口支援、定向招生等重大举措,推动中西部教育迈上了新台阶。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多方面原因,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教育基础差,保障能力弱,特别是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优秀教师少、优质资源少,教育质量总体不高,难以满足中西部地区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要。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为更好地统筹现有政策、措施和项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提升中西部教育发展水平,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脱贫攻坚部署,坚持问题导向,把加强最薄弱环节作为优先任务,把调整资源配置作为根本措施,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重要保障,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优化顶层设计,整合工程项目,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全面提升中西部教育发展水平,培养更多栋梁之材,为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缩小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差距提供人才支撑。
  (二)基本原则。
  加强统筹。将中西部教育置于全国教育总体格局中谋划设计,统筹中西部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系统谋划加快中西部发展的政策措施,确保各项政策相互配套、相互支撑,形成合力。发挥市场、企业、社会组织作用,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中西部教育发展。
  兜住底线。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着力从中西部最困难的地方和最薄弱的环节做起,把提升最贫困地区教育供给能力、提高最困难人群受教育水平作为优先任务,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每个孩子受教育的权利。
  改革创新。以改革促发展,重在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建立标准、完善机制,着力简政放权、营造良好办学环境,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中西部教育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总体目标。到2020年,中西部地区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教育结构趋于合理,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教育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显著增加,支撑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切实增强,中西部地区教育水平与东部发达地区差距进一步缩小,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
  二、重点任务
  (一)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义务教育学校动态调整机制,优化学校布局,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提升农村教师队伍总体水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缩小城乡差距、校际差距。国家继续实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农村教师特岗计划、营养改善计划等重大工程和项目,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防止教学内容超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到2018年,中西部地区75%的县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到2020年,中西部地区95%的县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保障教学点基本办学需求。巩固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成果,办好必要的教学点,方便乡村学生就学。各地(未特别注明的,指中西部地区,下同)要制定教学点办学条件、教师配备等基本标准,明确教学点基本要求。按标准配置教学点教室、课桌椅、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运动场地和音体美器材,满足教学基本需求。配备安全饮水设施、伙房设备,配置卫生厕所。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有条件的地方接入宽带网络。通过走教、支教等多种途径,使教学点拥有必要的专业教师,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强化中心校对教学点教师配备、课程安排、业务指导等统筹管理作用。经费投入向教学点倾斜,不足100人的教学点按100人拨付公用经费。
  标准化建设寄宿制学校。加快改扩建新建学生宿舍、食堂,实现“一人一床位”,消除“大通铺”现象,满足室内就餐需求。改善寒冷地区学校冬季取暖条件,保证取暖经费。改善如厕环境,旱厕按学校专用无害化卫生厕所设置,有条件的地方设置水冲式厕所。改善浴室条件,除特别干旱地区外,寄宿制学校应设置淋浴设施。结合实际改善体育和艺术教育场地,配备音体美器材,建好图书馆(室)、广播站、活动室,满足教学和文化生活需要。配备必要的教职员工,有效开展生活指导、心理健康、卫生保健、后勤服务和安全保卫等工作。关爱乡村留守儿童,优先保障留守儿童寄宿需求。探索建立寄宿制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机制,提高寄宿制学校运转保障能力。
  基本消除大班额现象。适应城镇化发展趋势,在新增人口较多的地区优先建设学校。采取集团化办学、学校联盟、教育信息化等措施,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避免学生向少数学校过度集中。采取学区化管理、扩大九年一贯制对口招生等措施,有序分流学生。扩大优质高中招生计划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引导学生合理选择学校。各地要制定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到2018年基本消除县城和乡(镇)学校超大班额现象,2020年基本消除大班额现象。
  全面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中乡村学校特设岗位数量,增加优秀大学毕业生到乡村学校任教比例。以地方师范院校为基地,采取免费教育、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等多种方式,为乡村学校定向培养更多的合格、优秀教师。鼓励研究生支教团、优秀退休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加大教师交流力度,优先保障村小学和教学点需求,确保一定比例的骨干教师到村小学和教学点任教。补充音体美等紧缺学科教师,创新教学、管理方式,确保合格教师授课。加大乡村教师培训力度,“国培计划”集中支持乡村教师培训。扩大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规模。推行校长职级制,选好配强乡村学校校长。落实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对在乡村学校任教3年以上、表现优秀并符合条件的教师,职称评定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各地对在村小学和教学点工作满10年、继续在村小学和教学点工作的优秀教师给予奖励。国家对在村小学和教学点工作满30年并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给予表彰奖励。
  继续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各地要采取措施逐步扩大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范围,依据地区经济水平、物价变动等因素,建立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改善学校食堂条件,保障食堂正常运转,扩大食堂供餐比例。规范食品采购、贮存、加工、留样、配送等流程,确保卫生安全。结合当地物产种类,适应当地饮食习惯,科学改善膳食结构,建立监测评估制度,不断提高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效果。
  (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立足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助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发展,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促进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双轨推动、双向推动,合理引导学生进入职业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为培养大工匠打下扎实基础,为个人发展、家庭脱贫提供支撑,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创造条件。
  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各地要根据地区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引导优质学校通过兼并、委托管理、合作办学等形式,整合资源,优化中职学校布局。要建立健全分类分专业的中职学校生均经费标准,建立稳定投入机制。完善中职学校办学标准,全面加强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到2020年,中西部地区所有中职学校办学条件基本达标。
  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各地要围绕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民族传统工艺等领域,遴选具有相对优势的高职院校,支持其提升基础办学条件,扩大优质高职教育资源。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改善实训装备水平。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机制,拓宽渠道,扩大“双师型”教师规模,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和技术服务能力。强化实习实训环节,改善实习实训条件,推广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完善学生实习制度,加强职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训练,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深化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积极推行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进一步促进产教融合。贴近地方经济特点和产业需求,立足学校办学基础,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全面开展中职学校监测评价,实行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广泛开展技术推广、扶贫开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社会生活教育等。
  (三)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统筹普通高中和中职教育协调发展,优化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完善经费投入机制,加大学生资助力度,不断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国家继续实施普通高中改造计划、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等项目,着力改善高中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到2020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超过85%,中西部地区达到90%。
  新建、改扩建普通高中。在没有普通高中的县,根据人口变动趋势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新建、改扩建一批普通高中,方便学生在当地入学。人口5万人以上或初中在校生2000人以上的县,应建设一所高中。人口少于5万人且初中在校生较少的县,可将基础较好的初中学校改扩建为完全中学,或与其他县联办、合办普通高中。

普及高中教育三:2017教育局年终总结范文

  教育局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研究制定全国教育事业的具体方针、政策并组织实施。以下是关于2015教育局年终总结范文,欢迎阅读!
  20xx年,我市教育工作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扣、市政府中心工作和省教育厅工作部署,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宗旨,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转变方式、科学发展”主旋律,坚持“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正确路径,坚持“抓重点、破难点、树亮点”科学方法,各项工作取得突出成效,教育事业勃勃生机、亮点纷呈,主要表现在:
  ——教育发展水平跃上新台阶。全市财政性教育经费预计投入73.2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学前教育入园率达73.5%,超出省定同期标准4.5%;小学、初中入学率达到100%和99.8%,位列全省之首;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首次突破90%,率先在全省实现基本普及高中教育目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8.1%,位于全省前列。
  ——教育惠民工程收获新成果。新增优质学前教育学位2000个,新增义务教育优质学位18730个,普通高中新增优质学位3580个。南昌地区10所职业院校推荐上报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占全省总数1/3。“春蕾助学行动”连续6年保持高位增长,资助贫困家庭女童3500人就读职业学校。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302万余元受益2187人。安排66992名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就读义务教育学校。
  ——教学质量目标攀升新高度。全市中考再创佳绩,低分率得到控制。高考保送清华北大学生占全省65.9%,文理科一本上线率同比提高3.12、1.37个百分点。职业学校学生在国家级竞赛中获二等奖2个、三等奖8个,在全省中职技能大赛中获奖项116个,实现了省内领先、国赛有突破的目标。职业学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8%。
  ——素质教育推进取得新进展。新“三好”活动蓬勃开展,谢钦韬、涂桦分别入选央视“寻找最美孝心少年”百名候选人和20位候选人,1955名中学生获得省、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有了新的提高。阳光体育活动深入推进,省青少年各类项目锦标赛获团体总分奖17个,204人次在14个项目折桂,学生体质合格率达标。艺术教育广泛开展,获得省级艺术奖励项目353个,获教育部奖励项目22个。在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竞赛和机器人竞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12人。
  ——师德师能建设塑造新形象。一大批学校和教师受到省级以上表彰,聂水兰、郑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39947/

推荐访问:2020普及高中教育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