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规律题]数学规律题

来源:试卷考卷 时间:2018-07-08 15:00:03 阅读:

【www.bbjkw.net--试卷考卷】

数学规律题篇一:七年级数学找规律课件

  七年级数学学习中的找规律,能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提高数学逻辑。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七年级数学找规律课件,欢迎大家浏览。
  第一篇:七年级数学找规律课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体会一组图形重复出现多次就是排列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题。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水果的图片,大家按照图片的出现读出来好不好?(出示图片)
  生读:苹果、香蕉、葡萄、草莓;苹果、香蕉。
  师:你知道后面是什么吗?
  生答。
  师:同学们猜的真准,那老师再拿出一行考考大家。(出示苹果、香蕉、葡萄、草莓的图片。)你知道下面的图片是什么吗?
  生猜答。
  师:为什么不敢猜了呢?为什么我们第一行猜得好,第二行猜得不好?这两行有什么区别?第一行有什么?第二行没什么?
  生答。(教师提示,引出课题:找规律。)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水果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猜图片制造冲突,让学生产生质疑,从而引出课题。>
  二、 理解“规律”。
  (一) 出示“哭脸笑脸图”。
  师:这一行有规律吗?
  生答:一个笑脸一个哭脸,一个笑脸一个哭脸,一个笑脸一个哭脸。
  师:先出来一个笑脸一个哭脸,后面和前面一样。我们把一个笑脸一个哭脸叫做一组。
  <设计意图:将“规律”这个词的理解拆分,使学生更易接受。>
  师:谁和谁是一组?
  生答。(注意回答问题的完整。)
  <设计意图:将习惯渗透到课堂的每个地方。>
  师:既然一个笑脸和一个哭脸是一组,那老师将它们用方框圈出来。这样好看吗?(生答)
  (二) 出示“水果图”。
  师:再看刚才的水果图。出示(水果图)。
  师:现在不说谁们一组,我们通过读让大家知道谁和谁一组。
  生答。(引导读完每一组时停顿一下。)
  师小结:我们发现在找规律中,有两个一组的有三个一组的。
  练习:出示“汽车摩托车图”和“铅笔盒铅笔图”。
  (三)出示“红黄黄圆圈图”。
  师:再看第三行。(出示红黄黄圆圈图)
  同上。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方式,如看、听、读,对“一组”加深理解。>
  (四) 出示“红蓝红圆圈图”。
  师:有规律吗?(生答。)
  师:几个图形一组?(三个)读一读,看看后面的和前面的一样不一样?(生读:红蓝红   红蓝红   红蓝红)
  师:第一组是红蓝红,第二组和前面一样吗?第三组呢?(一样)后面的和前面出现的一模一样,我们叫做重复出现。
  <设计意图:通过提高对“一组”的认识,引出“重复出现”,对“重复出现”进行理解,也是找规律中的第二个要素。>(生读“重复出现”。)
  师小结:如何找规律呢?(生答)
  判断:出示圆圈图。
  如何改正?
  (五) 出示学生举办联欢会的图。
  师:找一找图中有规律吗?相互说一说。
  生小组合作,汇报。(注意回答的完整性。)
  师总结:我们刚才找到的彩花、彩旗、彩灯笼,还有围成圈跳舞的同学们,都是有规律的,像这样几个为一组,重复出现的就是有规律地排列。
  过渡:下面有三关等待着同学们,有信心吗?
  三、第一关:猜一猜下一个是谁?(对比)
  提问:几个为一组?
  小结:有的两个一组,有的三个一组,还有多个一组的。有的颜色相同,但形状不同;有的形状相同,但颜色不同。
  第二关:火眼金睛。
  小结:有的颜色不相同,形状也不同。
  第三关:真假色。
  如果继续摆下去,第5个是蓝色吗?
  四、数形结合,认知规律
  (一)呈现例2的第(1)题,让学生先观察:
  1.说一说:
  (1)你发现了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2)你能圈出其中的一组吗?
  (3)碗的排列规律与前面所学的规律有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发现:颜色上没有变化,但数量上有变化。而且数量上的变化规律还可以用数字表示出来。
  2.试一试:
  (1)你能将碗的数量上的变化规律用数字表示出来吗?请学生说出相对应的碗的下面的数字。
  (2)完整呈现例2的第(1)题:
  3.议一议:碗的排列规律与数字的排列规律相同吗?
  (1)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理解:数字表示的是相对应的那种图形的个数,所以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数字的排列就有相应的变化规律。
  (2)同时让学生感受:它们可以表示相同的规律,只不过形式不同而已。
  五、完成课本第85页做一做。
  六、欣赏规律的美。
  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找规律
  一组      重复出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87页例3、例4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活动,使学生发现稍复杂的图形、数列与数组的排列规律,并能够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推理,确定后续图形或数字的排列方式。
  2.在发现规律、与应用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数学表征能力与推理能力。
  3.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之美,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规律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探究数列与数组的变体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数列与数组排列规律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展示成果,激励引入
  (一)成果展示,复习旧知:
  1.师:我们先来欣赏一下我们生活的规律美吧?这些图片漂亮吗?谁来图片中的哪些事物的排列是有规律的?都是按什么规律来排列的?
  2.请你说一说:这些图片它们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规律就是都有一组重复出现。
  (二)点明课题,提出挑战:
  1.师:其实规律有很多种,刚才的规律就是都有一组图形或事物的重复出现。
  2.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找规律,但今天学习的规律要比上节课的更复杂一点,你们对今天的学习有信心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探究数列中的变化规律
  1.数形对应,感知规律
  (1)说一说:
  分步呈现例3的第(1)小题上面的四组图形:你们能找到这些图形的摆放规律吗?让学生与同伴互相说一说,并请学生代表汇报。
  (2)摆一摆:你能利用手中的笔将几组图形画出来吗?
  (3)想一想:先让学生来谈一谈:摆图形与画图形时你有什么感觉?是不是觉得很麻烦?再启发学生:能不能用更简单的方法把这样的规律也表示出来?引导学生利用一一对应的思想,将每组图形相对应的正方形个数用数表示出来。
  (4)如果按这样的规律再往后摆一组图形,应摆几个?为什么?如果让你按这样的规律再来表示出几组,你是愿意摆图形还是写数呢?
  (5)比一比:我们今天找到的规律与上一节课找到的规律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发现:原来的排列规律是一组图形或数字的重复,而今天学习的这些图形与数并不是重复出现的,而是依次增加相同的个数。
  2.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下面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能发现下面这些图形与数排列的规律?
  (2)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3)比较:这一组图形与数的排列规律与上面的那一组一样吗?
  (4)小结:相同点:图形与数并不是重复出现的。不同点:上面一组是依次增加相同的个数,这一组是依次减少相同的个数。
  3.独立学习,认知规律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看看哪个同学先找到规律,并把你的发现与同伴说一说。
  (2)学生代表汇报,教师配合板书。
  (3)比较、归纳:这两组的变化规律是:都是依次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
  (4)让学生在直接在书上填写出剩余的四个数。师生再进行简单汇报。
  4.适时反馈,巩固认识
  (1)完成P87下面“做一做”的第1题。
  (2)你能自己设计这样的一组数吗?
  5.探究数组中的变化规律:课件完整呈现例4。
  (1)学生每四人为一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把你找到的规律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看看哪一组先找到其中的规律,并完成填空。
  (2)小组代表汇报:师:两个括号里分别填多少?为什么?
  (3)多让几个学生来说一说其中的规律。可能会有:
  ①想45+50=90;②想90-40=50;③想40和50组成90。对于这些发现,教师都要给予鼓励。
  比较规律,提炼方法。
  (1)想一想:这道题每组数的规律与前面的等差数列的规律一样吗?引导学生发现:前面是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的差不变;而这一题是这三个数之间都有不变的和或差的关系。
  (2)教师小结:
  ①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规律虽然不再是通过简单的重复得到的,每组图形、每个数或每组数都在变,但其中一定还隐藏着不变的东西,我们就是先要找到这些不变的东西才能找到规律。
  ②我们在找规律时,要善于发现数与数之间的和差关系。
  应用方法,设计规律:
  (1)请你按照这样类似的规律来设计一个数列与数组,来考考大家。
  (2)学生汇报自己设计的作业,教师板书,与学生一起来找其中的规律。
  (3)完成P87“做一做”的第2题。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88页例5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巩固已学过的各种规律及找规律的方法,能灵活运用发现的规律与所学的知识进行推理,确定后续或缺失的图形。
  2.熟练掌握并运用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起点,方向观察,找到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创设情境:
  1.复习旧知: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前面我们学习了找规律的哪些知识?(让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加以引导与整理。)
  2.情境创设:看来大家对我们学习的找规律的知识已经基本掌握了,那么,你能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帮助小红解决她遇到的难题呢?(课件呈现例5的手链图。)
  (二)引入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规律——穿珠子。
  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一)阅读理解:完整呈现例5
  1.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让学生与同伴先说一说。
  2.你认为在这个题目中,哪个词语最关键?
  3.师:对,关键词就是“按规律”,那她是按什么规律来穿的呢?学生可能会说出:
  (1)这串手链是用2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为一组,依次重复穿出来的。
  (2)这串手链是用1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1颗黄珠子,为一组,依次重复穿出来的。 对于学生所发现的规律,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并引导学生说出:第一种规律是从左往右观察得到的。第二种规律是从右往左观察得到的。
  4.题目让我们帮小红解决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手链断了,掉了两颗珠子,问掉的是哪2颗珠子。
  (二)分析解答
  1.我们刚才找到的规律是什么?那我们能不能利用我们发现的规律来解答呢?
  2.引导:你从哪边开始看?(左边)所以找到的规律是黄黄蓝为一组重复排列。掉的珠子应该是1颗蓝色的,1颗黄色的。(课件演示,圈一组)
  3.你还有不同的发现吗?从右边开始看,发现的规律是黄蓝黄为一组重复排列,掉的珠子应该是1颗蓝色的,1颗黄色的。(课件演示,圈一组)
  4.师小结:我们发现,从不同的起点,不同的方向看,找到的规律是不一样的,
  (三)回顾反思
  1.我们的解答正确吗?如何证明是正确的呢?引导学生说出:要动手摆一摆,看看是否正确。
  2.同桌合作:利用学具摆出她的手链,看符不符合她穿的规律。
  3.汇报结果:学生汇报时,教师利用课件动态演示。得出:通过摆一摆,证明刚才同学们的回答是正确的。
  4.整理小结
  (1)说一说:师:刚才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是先怎么做的?
  (2)师生共同小结(师板书): ①认真审题,发现规律; ②找准起点,圈出一组; ③按照规律,补上珠子; ④动手操作,检验解答。
  (四)练习反馈  课件呈现P88的“做一做”
  三、实践应用,巩固拓展
  (一)基本练习 P90练习二十第9题。
  (二)提高练习 P89练习二十第4题:
  (三)拓展练习  P91练习二十的“思考题”
  四、回顾小结:处处留心皆学问,如果我们能在以后生活与学习中都能做一个有心人,那么你将会发现更多、更有趣、更神奇的规律。
  第二篇:七年级数学找规律课件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48~49页“找规律”、“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要求:
  1、让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以及其中的简单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在探索活动中初步发展分析、比较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逐步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一一间隔现象中简单规律的探索过程。
  教学难点:用恰当的方式描述这一规律。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引出规律
  游戏1:拍手游戏
  × ×┃×× ×┃× ×┃×× ×┃× ×┃×× ×┃
  × ×┃×× ×┃× ×┃×× ×┃× ×┃×× ×‖
  师生一起拍手,发现规律。
  游戏2:手指游戏
  引导学生发现手指根数和吸管根数之间的联系。
  指出:当两种物体交替出现,也就是一个隔一个出现,在数学上称作一一间隔,这样的排列叫做一一间隔排列。
  (二)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三)创设情境,探索规律
  1、观察:夹子与手帕,小兔与蘑菇,木桩与篱笆一一间隔排列。
  2、探究
  师:这些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之间有没有像手指和吸管一样的规律存在呢?大家数一数,填写在作业纸的表格一中。
  师:仔细观察表格中每组两种物体的个数,把你的发现填在表格下面的横线上,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①夹子和手帕
  生:夹子个数比手帕块数多 1。
  师:反过来?
  生:手帕块数比夹子个数少 1。
  师:为什么夹子个数会比手帕块数多1,手帕块数比夹子个数少 1?
  ②小兔和蘑菇
  生:小兔个数比蘑菇块数多 1,蘑菇块数比小兔个数个数少 1。
  师:8只小兔中间有几个蘑菇?9只小兔呢?10只小兔呢?
  师:为什么说得这么快?
  生:根据规律说就快了。
  ③木桩和篱笆
  生:树桩个数比篱笆个数多 1,篱笆个数比树桩个数少 1。
  3、猜想
  (1)提问:从位置上看,夹子、小兔、木桩在每组的排列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我们把处于一一间隔排列成一行两头的物体叫两端物体。(课件出示)
  (2)师:每组中的两端物体相同吗?
  (3)师:反过来,手帕、蘑菇、篱笆处于中间,就叫?
  生:中间物体。(课件出示)
  (4)师:猜一猜,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成一行,两端物体相同,两端物体个数和中间物体个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如何用式子表示?
  (四)动手操作,内化规律
  展示交流。
  师:看看他的3种不同摆法,小棒和圆在排列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师:小棒和圆一一间隔排成一行,两端都是小棒,我们发现的这些关系与前面猜想的规律一致吗?
  (4)抽象规律模型
  (课件出示)
  师:大家用小棒和圆画出了许多摆法,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图来表示(课件出示)。
  师:看来,不管是什么物体,也不管有多少个,只要是一一间隔排成一行,两端相同,就有怎样的规律?谁来说说看?
  师:反过来,中间物体个数?
  (5)拓展延伸
  师:两端是小棒时,100根小棒应摆几个圆片?100个圆片需要摆几根小棒?
  (五)联系实际,巩固规律
  1、寻找生活中具有一一间隔规律的物体
  2、练习:
  (1)马路一边有25根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一共有多少个广告牌呢?
  (2)折纸问题
  (3)锯木问题
  师:现在大家已经熟练掌握了规律,解决问题的速度就快了。
  (六)游戏过渡,拓展规律
  1、排成一行,两端物体不同
  (课件出示)
  师:仔细观察,它们是一一间隔排列的吗?与前面排列有什么不同?
  师:发现什么了?
  2、围成一圈,首尾相连
  (1)师:有12名男生排成一行,我们用小棒代替,如果用用圆代替女生,每2根小棒之间摆1个圆,你觉得需要几个圆?
  师:这时候需要摆几个圆呢?11个圆够吗?
  师:发现小棒根数和圆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师:这种现象在生活中也很常见。
  3、小小设计师
  ①桃红柳绿
  (课件出示:小操场照片)
  师:小操场的一周准备栽10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师:你是怎么想的?
  ②鲜花锦簇
  师:学校计划在校园里按照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来摆设红黄两种鲜花。有4盆黄花,那么需要多少盆黄花?
  欣赏学生设计作品。
  (七)总结评价,延伸规律
  师:这节课很快就结束了,回忆一下,你在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师:能具体说一说吗?
  师:这些规律都经过我们的观察分析、实验验证过。可以说,有规律的现象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就一定能发现更多规律,解决更多问题。

数学规律题篇二:数学测试题及答案参考

  一、填空。(每空1分,共24分)
  1、根据18×64=1152,可知1.8×0.64=( ),11.52÷6.4=( )。
  2、686.8÷0.68的商的最高位在( )位上,结果是( )。
  3、一个两位小数“四舍五入”保留整数取得近似值是3,这个数最小可能是( ),最大可能是( )。
  4、34.864864 …用简便方法表示是( ),保留三位小数约是( )
  5、不计算,在○里填“>”“<”或“=”。
  0.5÷0.9 ○0.5 0.55×0.9 ○0.55
  36÷0.01○3.6×100 7.3÷0.3○73÷3
  6、小明今年a岁,爸爸的年龄比他的3倍大b岁,爸爸今年( )岁。
  7、一本字典25.5元,孙老师拿150元钱,最多能买( )本。
  8、 0.62公顷=( )平方米 2时45分=( )时
  2.03公顷=( )公顷( )平方米 0.6分=( )秒
  9、一个直角三角形,直角所对的边长是10厘米,其余两边分别是8厘米和6厘米,直角所对边上的高是( )厘米。
  10、一个盒子里有2个白球、3个红球和5个蓝球,从盒中摸一个球,可能有( )种结果,摸出( )球的可能性最大,可能性是( )。
  11、某学校为每个学生编排借书号数,如果设定末尾用1表示男生,用2表示女生,如:974011表示1997年入学、四班的1号同学,该同学是男生,那么1999年入学一班的29号女同学的借书号数是( )
  (本题设计在重视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法则、性质的基础上,注意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二、判断题(8分)
  1、a2和2a表示的意义相同。 ( )
  2、3.675675675是循环小数。 ( )
  3、 从上面、正面、左面看到的图形都相同。 ( )
  4、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
  5、0.05乘一个小数,所得的积一定比0.05小。 ( )
  6、小数除法的商都小于被除数。 ( )
  7、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 )
  8、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的2倍。 ( )
  (让学生通过分析、归纳、发现其中蕴涵的数学规律,既运用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6分)
  1、每个空瓶可以装2.5千克的色拉油,王老师要把25.5千克的色拉油装在这样的瓶子里,至少需要 )个这样的瓶子。
  A、10 B、11 C、12
  2、下面两个式子相等的是( )
  A. a+a和2a B. a×2和a2 C. a+a和a2
  3、下列算式中与99÷0.03结果相等的式子是( )。
  A、9.9÷0.003 B、990÷0.003 C、9900÷30
  4、一个积木块组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是 从侧面看是 ,这个积木块有( )个。
  A、4 B、6 C、不一定
  5、右图中,边长相等的两个正方形中,画了甲、乙两个三角形(用阴影表示), 它们的面积相比 )
  A、甲的面积大 B、乙的面积大 C、相等
  6、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拉成一个长方形(边边长不变),它的面积( )。
  A、比原来大 B、比原来小 C、与原来一样大
  四、计算题
  1、直接写出得数。(每题0.5分,共5分)
  3.5×0.2= 10÷0.5= 6×0.25= 0.63÷0.9= 1.8×0.4=
  0.99÷0.01= 1.2×4= 3.9×0.01= 2.33×1.2= 1.25×0.8=
  2、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带△的得数保留两位小数。)(12分)
  3.06×4.5= * 40.8÷0.34
  0.38×3.2 △16.65÷3.3
  3、解方程。(9分)
  X-1.5=12.9 9x+5x=8.4 6.8+3.2X=14.8
  4、列式计算。(共6分,每小题3分)
  (1)3.6减去0.8的差乘1.8与2.05的和,积是多少?
  (2)一个数的7倍减去这个数自己,差是42.6,求这个数。
  > (培养学生合理灵活运用计算方法的能力,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五、解决问题(30分)
  1.农具厂计划生产1378件小农具,已经生产了10天,每天生产91件,剩下的要4天完成,平均每天应做多少件?
  2、一种圆珠笔原价每支4.8元,降价后每支便宜0.3元,原来买150支笔的钱,现在可以买多少支?
  3、果园里有桃树和杏树一共有1700棵,桃树的棵数是杏树的4倍。桃树和杏树各有多少棵?(用方程解。)
  4、靠墙边围成一个花坛,围花坛的篱笆长46米,求这个花坛的面积。
  6米
  5、有一块梯形的菜地,上底是32米,下底是48米,高是60米。如果每平方米收25千克白菜,这块地一共收白菜多少千克?
  6、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两地相距285千米,5小时后相遇。甲车每小时行3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已有经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1.152 1.8
  2、千 1010
  3、2.50 3.49
  4、34. 8(.)64(.) 34.865
  5、> < = >
  6、3a+b
  7、5
  8、6200 2.75 2 300 36
  9、4.8
  10、3 蓝球 十分之五
  11、991292
  二、判断。
  1、×2、×3、×4、×5、×6、×7、√8、√
  三、选择。
  1、B 2、A 3、A 4、C 5、C 6、A
  四、计算。
  1、7 20 1.5 0.7 0.72
  99 4.8 390 2.796 1
  2、13.77 120 1.216 5.05
  3、14.4 0.6 2.5
  4、(1)(3.6-0.8)*(1.8+2.05)=10.78
  (2)42.6÷(7-1)=7.1
  五、解决问题。
  1、(1378-91*10)÷4=117(件)
  2、4.8*150÷(4.8-0.3)=160(支)
  3、1700÷(4+1)=13.6(棵)
  13.6*4=54.4(棵)
  4、(46-6)*6÷2=120(平方米)
  5、 (32+48)*60÷2*25=60000(千克)
  6、(285÷5)-30=27(千米)

数学规律题篇三:运用规律快速解题数学日记

  xxxx年x月x日星期x天气x
  人们常说数学是个宝,错过就得惨,其实,我也不例外。
  我最喜欢数学了,它使我们知道了有些题不能很死板的去计算,懂得了方法做起来可就易如反掌了。就说积的变化规律吧!记得老师教过我们:
  一、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于a,积也乘或除于a。如:8*4=328*12=?这道题把4扩大了3倍,那么积也要扩大3倍,就是32*3=96,积等于96。
  二、一个因数乘b,另一个因数除b,积不变。如:8*4=32(8*2)*(4/2)=?这道题把8乘了2,把4除了2,积就是16*2=32不变。
  三、一个因数乘于c,另一个因数乘于d,那么积就乘于(c*d)。如:8*4=32(8*3)*(4*2)=?这道题把8乘了3,把4乘了2,那么积就是32*(3*2)=192,积是192。
  学习了以上的这些内容,使我对数学更加地了解了,也使我更加地喜欢数学了。因为数学是那么的有趣,一点都不干燥。它能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更加灵活。掌握了解题的方法,能帮助我们快速解决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35849/

推荐访问:初中数学规律题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