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家风家训小故事]家风家训小故事

来源: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18-05-08 14:17:57 阅读:

【www.bbjkw.net--经验交流材料】

家风家训小故事篇1:小学生家风家训小故事

  家风家训小故事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小故事,很多时候能让小学生学到一些大道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小学生家风家训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生家风家训小故事篇一
  从前,楚国有个老头以饲养猴子为生,楚国人都把他叫作狙(ju)公。每天早上,狙公起床以后都在院子里给他的猴子们分配任务。他让老猴子带着猴子们跳出去,采摘山里果树的果实。晚上,等猴子们回来了,狙公就逼着猴子们交出它们所采果实的十分之一。光靠着这些猴子采来的果实,他就可养活自己,而且还略有盈余。有一次几个猴子觉得自己白白辛苦一场,狙公却坐享其成,不愿交出果实,狙公就对它们棍棒相加,一阵毒打。猴子虽然觉得每天采摘果实是件苦活,可又怕狙公的棍棒,不敢违背狙公的命令。
  有一天,一只不懂事的小猴子突然问这群猴子:“山里果实累累,难道是狙公亲手所种吗?”大伙都说:“不是呀,谁都知道这些果树并没有什么人去栽种,都是天生的。”小猴子又问:“既然这样,我们干吗靠给狙公做苦力过日子呢?”小猴子话还没说完,猴子都已经恍然大悟。
  当天晚上,猴子们趁狙公睡熟之后,悄悄地打破栅栏,弄坏笼子。然后,它们拿上狙公积存的果实,手牵着手跑进了树林深处,从此再也不回去了。狙公一觉醒来,才发觉猴子们都跑光了,他赖以生存的手段没有了,只得待在家中活活地饿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自食其力,如果自己不付出努力,企图依赖别人,或者靠剥削别人过活,最终只能落得像狙公那样活活饿死的下场。
  小学生家风家训小故事篇二
  古时候有个善于弹琴的乐师名叫瓠(hu)巴,据说在他弹琴的时候,鸟儿能踏着节拍飞舞,鱼儿也会随着韵律跳跃。郑国的师文听说了这件事后,十分向往,于是离家出走,来到鲁国拜师襄为师。师襄手把手地教他调弦定音,可是他的手指十分僵硬,学了3年,竟弹不成一个乐章。师襄无法可想,只好说:“你太缺乏悟性,恐怕很难学会弹琴,你可以回家了。”
  师文放下琴后,叹了口气,说:“我并不是不能调好弦、定准音,也不是不会弹奏完整的乐章。然而我所关注的并非只是调弦,我所向往的也不仅仅是音调节津。我的真正追求是想用琴声来渲泄我内心复杂而难以表达的情感啊,在我尚不能准确地把握情感,并且用琴声与之相呼应的时候,我暂时还不敢放手去拨弄琴弦。因此,请老师再给我一些时日,看是否能有长进!”
  果然,在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师文又去拜见他的老师师襄。师襄问:“你的琴现在弹得怎样啦?”
  师文胸有成竹地说:“稍微摸到了一点门道,请让我试弹一曲吧。”
  于是,师文开始拨弄琴弦。他首先奏响了属于金音的商弦,使之发出代表8月的南吕乐律,只觉琴声挟着凉爽的秋风拂面,似乎草木都要成熟结果了。
  面对这金黄收获的秋色,他又拨动了属于木音的角弦,使之发出代表2月的夹钟乐律,随之又好像有温暖的春风在耳畔回荡,顿时引来花红柳绿,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
  接着,师文奏响了属于水音的羽弦,使之发出代表11月的黄钟乐律,不一会儿,竟使人感到霜雪交加,江河封冻,一派肃杀景象如在眼前。
  再往下,他叩响了属于火音的征(zhi)弦,使之发出代表5月的蕤(rui)宾乐律,又使人仿佛见到了骄阳似火,坚冰消释。
  在乐曲将终之际,师文又奏响了五音之首的宫弦,使之与商、角、征、羽四弦产生和鸣,顿时在四周便有南风轻拂,祥云缭绕,恰似甘露从天而降,清泉于地喷涌。
  这时,早已听得如痴如醉的师襄忍不住双手抚胸,兴奋异常,当面称赞师文说:“你的琴真是演奏得太美妙了!即使是晋国的师旷弹奏的清角之曲,齐国的邹衍吹奏的律管之音,也无法与你这令人着迷的琴声相媲美呀!他们如果能来此地,我想他们一定会带上自己的琴瑟管箫,跟在你的后面当学生哩!”
  师文学琴的故事说明:学习任何技艺,都不能满足于表面上的简单操作,而要像师文那样花气力,下苦功,深究其理,矢志不渝,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达到得心应手的自由境界,从而取得常人难及的业绩。
  小学生家风家训小故事篇三
  春秋时期,在现在河南省境内有一个小国叫“宋”。宋国大夫戴不胜比较开明,很关心国事,很想让宋国国君多理朝政,就是不知道该怎样劝说宋王才好。戴不胜知道孟子很有见识,很佩服孟子,也很想向孟子请教。有一次孟子到宋国旅行,戴不胜大夫很恭敬地接待了孟子,向孟子请教说:“您是很有学问的人。请您告诉我,怎样才能劝说一个国家的国君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来管理自己的国家,多为国家办些好事呢?”
  孟子想了一会儿,微笑着不紧不慢地说道:“这话看怎么说,比如说,有位楚国大夫很想让自己的儿子学说齐国话,您看是请齐国人教他好呢,还是请楚国人教他好呢?”戴不胜亦笑着回答说:“那当然是请齐国人教他好啊!”孟子笑了一下,接着说;“即使请来一个齐国人教他,并且很耐心地教他说齐国话,然而他周围的人觉得很希奇,整天来干扰他,吵吵闹闹难得安静,到了这种情形之下,哪怕用鞭子来抽打他,逼迫他学齐国话,他仍然是学不会的。如果把他带引到齐国去,并且住在齐国都城最有名、最繁华的街巷里,住下来学讲齐国话。几年以后,他的齐国话学会了,讲得很好了,到那时再要他说楚国话,假若也用鞭子天天抽打他,要他说楚国话,那也是很困难的了。”
  听了孟子一席话以后,戴不胜终于明白过来:在宋国,国王周围的大夫少有好人,在太多的坏大夫的谗言欺骗下,也难怪宋国国君会变得无道啊!

家风家训小故事篇2:古代家风家训小故事

  家风家教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正所谓孩子是父母的缩影,我们若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应从我们自身做起,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家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古代家风家训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古代家风家训小故事篇一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
  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
  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古代家风家训小故事篇二
  吉鸿昌,字世五,河南扶沟人。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之一。早年在冯玉祥部队当兵,以英勇善战升为营长、师长,后任国民 党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
  1920年,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他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鸿昌含泪答应。
  吉鸿昌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六字写在瓷碗上,要陶瓷厂仿照成批烧制,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在分发瓷碗大会上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决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父亲教诲,做官不为发财,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
  吉鸿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谦正,处处为民众。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反对蒋介石的投降政策,奋起抗日。遭国民 党反动派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
  古代家风家训小故事篇三
  钱基博乃一代国学大师,是学者、作家钱钟书的父亲。
  钱基博对儿子管教极严,钱钟书十六岁时,还痛打一顿。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钱基博北上清华任教,寒假没回无锡。此时的钱钟书正读中学,没有温习课本,而是一头扎进了小说的世界。等父亲回来考问功课,钱钟书过不了关,于是挨了打。
  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后,钱基博还时常写信给他。一封信中说:“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随后一封信则表示:“现在外间物论,谓汝文章胜我,学问过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称汝笃实过我,力行过我,我尤心慰。”希望钱钟书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我望汝为诸葛公、陶渊明;不喜汝为胡适之、徐志摩”。
  钱基博对当时的新文化运动保持距离,埋首国学,他这样告诫钱钟书,不过出于一个儒者的文化立场。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1999/

推荐访问:名人家风家训小故事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