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元二使安西

来源: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18-06-23 15:00:01 阅读:

【www.bbjkw.net--经验交流材料】

元二使安西篇(1):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送元二使安西

元二使安西篇(2):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教案(2)


  2.学生默读古诗,要求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1)请大家默读古诗,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这首诗讲了什么?
  提醒学生结合注释。
  理解地名时,教师可适时出示从渭城到安西的地图,引导学生体会渭城至安西的路途遥远。
  (2)同桌之间先试着说一说。
  (3)指名学生说全诗大意。
  老师发现学生理解的难点,并适时指导理解难理解的词语。(如朝雨、轻尘、故人等)
  (4)指名学生具体生动地概括诗的大意。
  (5)出示背景视频,教师总结诗意并抒情解说,学生回顾古诗大意,体会古诗中朋友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境。
  3.学生同桌互读,要求读出感情,注意节奏。
  (1)师配乐范读古诗。(背景音乐:《阳关三叠》)
  (2)学生多种方式读诗,教师指导有感情地读诗。(学生互读、师生共读、教师范读、指名读)。(背景音乐:《阳关三叠》)
  (3)学生配乐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指名读、范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能够把诗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在读的基础上,学生交流已读懂的内容,教师适时点拨,从而梳理出诗的大意,感悟诗情。】
  (三)创设情境,悟酒中情。
  1.过渡:从这首诗中,我们体会到了离别时朋友之间的依依不舍,请大家看大屏幕,你们又会有什么感受呢?
  出示课件:从渭城到安西一路上地形地貌变化图片。
  2.学生交流、反馈。
  3.引导学生感受:渭城距安西路途遥远,自然环境恶劣,一路上交通不便,元二孤身前往安西,远离朋友,举目无亲,作为朋友,王维心中一定充满牵挂和担忧。
  4.出示后两句,教师范读。
  此地一别不知何日再相见,因此,在这离别的时刻,王维举起酒杯,脱口而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启发学生思考:这一杯杯的酒中包含着什么?师生引读后两句。(板书:酒。)
  师:离别之际的留恋与不舍,都赋予了临别时的这一杯酒,让我们举起酒杯,送别元二,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前路珍重的关切与牵挂,都凝聚为离别时的瞬间豪爽,让我们再次举起酒杯,送别元二,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建功立业的期盼与祝福,都汇成离别时的这杯酒,让我们再次举起酒杯,送别元二,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6.师生共唱《阳关三叠》。
  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写出了1200年前朋友之间的普通送别,却饱含了朋友之间真挚的惜别之情,以情谊殷切、韵味深永而独树一帜,当时被谱曲传唱,称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阳关曲》。
  (师先清唱,再播放音乐,师领唱,学生跟唱。)
  7.摘抄名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角色体验,拓展想象空间,带领学生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通过感情诵读,师生共唱千古名曲,摘抄千古名句,让学生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魅力。】
  (四)尝试背诵,拓展延伸。
  1.背诵《送元二使安西》。
  同学们,如果有一天,你们来到渭水河畔,看到杨柳依依,你一定会记起两个人在这里依依惜别的情景,也一定会想起这首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因此也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这首诗。
  (背景音乐:《阳关三叠》)
  2.古诗中还有许多是写送别的,请同学们读一读你们课外所搜集到的送别诗。
  (出示PPT,教师和学生一起对诗。)
  (五)布置作业,发散思维。
  1.口语交际:除了饮酒,他们彼此之间还会说些什么?说一说,演一演。
  2.小练笔:试着把这首诗改写成为一篇记叙文。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善于利用文本,充分挖掘教材的有利资源,填充“空白”的过程本身就是让学生驰骋想象,激越创造性思维的实际操作行为。设计本环节,使学生不仅在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上有所提高,也在精神上与诗人发生共鸣。】
  五、板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
  祝福  关切  期盼
  王维   元二
  依依惜别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13680/

推荐访问:《送元二使安西》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