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轩作品特点]曹文轩的作品适合几岁

来源:读后感 时间:2018-06-18 15:00:02 阅读:

【www.bbjkw.net--读后感】

曹文轩的作品适合几岁篇(一):《不读论语枉少年》读后感三篇

  《不读论语枉少年》,这是一本90后小作家对儒家经典《论语》的另类且幽默、现实而深刻的解读。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不读论语枉少年》读后感,欢迎阅读!
  《不读论语枉少年》读后感1
  《小王子》这本书我们已经啃完了,现在我们又啃了一新本书——《不读论语枉少年》。这本书的作者是谢然,深圳高三学生,十七岁,是读经典的小天使。
  《不读论语枉少年》在封面的这几个字是徐磊题的,曹文轩亲自为它序言。《不读论语枉少年》是谢然对儒家学派经典《论语》的深刻解读。这本书使我大饱眼福。人人都认为,经典是最枯燥的。但这本书用幽默的眼光,让我觉得读《论语》很有趣,很好玩。孔子是一个可爱的,普通的,智慧的老头,他也有喜怒哀乐,他也会骄傲,他也会骂学生。可他又对自己和学生严格要求,力争达到君子的标准。他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又为了克己复礼,不辞辛苦带着弟子周游天下。孔子看似普通,却很伟大,谢然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才评价孔子,借而解读《论语》。《论语》虽五千字不到,但它是一本可以用心玩读的书,是一本可以当作小说来追读的书,是一本长得最不像经典的经典。我看了这本书以后,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自身的修养。
  《不读论语枉少年》,一本好书,它不适合增囫囵吞枣的人,不适合看短篇小说的人,不适合走马观花的人,只适合慢嚼细咽的之人。
  《不读论语枉少年》读后感2
  这本书向我们展现了日常生活中的孔子,以故事的形式向我们展现了论语传播的精神。
  但是,里面也有很多文言文。我觉得,读完论语以后再读这本书,可能看得更明白、理解得更透彻。
  像我这种对论语一窍不通的人,把整本书看透彻了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所以,我只好囫囵吞枣似的把整本书大致看了下来。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至今为止对这本书的内容还是一知半解的原因。
  虽然,我看不大懂这本书,但它还是改变了我对一个人的看法——那就是孔子。我原本以为孔子是一位严肃、不苟言笑的人,但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孔子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个很有趣、经常和弟子开玩笑的人。这本书使我对孔子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原来,一本书也可以改变一个人对别人的看法及印象!
  除了孔子,书中还讲到了孔子比较著名的几位学生,比如:子路、子贡、颜回……我最敬佩的是子路,他的学问虽不及子贡和颜回,但他对孔子忠心耿耿,一片赤诚 。就算有人用再高的官职再多的钱也不能使子路离开孔子。而且他敢于在孔子说的不对的情况下大声反驳孔子。他这种不为财色所动、敢于坚持真相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这本书让我认识了一个全新的孔子,原来,读论语也可以读的很轻松、很平静、很幽默。
  《不读论语枉少年》读后感3
  选择捧读起这本书多半原因是封面“广告”打得好,曹文轩是我大学时写过其《细米》书评的一位著名当代作家,“全国首部中学生系统读《论语》的心得文集”、“以传统经典的眼光来猛烈批判现实,又用当下的眼光来深刻解读传统经典,颇有创意,很具有可读性”,一个90后的高中小女生,在前人林语堂、傅佩荣、于丹等多位专研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师”著作中学习、思考,进而对《论语》进行“幽默个性”、“深刻犀利”的解读,不得不承认曹文轩作的序让我对此书有了阅读的兴趣。
  在快餐文化泛滥的今天,我对于那些被媒体吹捧得天花乱坠的文学“神童”总带着怀疑的态度,十几岁的少年对社会百态的体验和感悟是有限的,所写的文字大多无病呻吟或是自怜自艾。即便是与我同龄的韩寒、郭敬明,我更愿意看他们现在的作品而非刚出道时被人津津乐道的“处女作”。解读经典的作家并不少见,安意如的诗词评赏“浪漫古典情”系列,尽管有人例证其抄袭,但无损我对书中那些解读古典诗词曼妙语句的犀利文字。所以,我读谢然的《不读论语枉少年》首先就带着苛刻的批判态度,且看看这个小女生写了些什么,写得如何。
  写书评,我的通常做法是看看他人是如何评价的。恰好谢然开了新浪博客,百度一下也有不少的评论文章,其中不乏白烨(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陈建森(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等人对她的高度评价。少年强则国强,一个当代中学生能对中国传统经典投入精力和时间进行解读,能对社会、时事给予关注、评论,无论其立场如何、是否有足够的深度,至少比那些每天只知盲目追星的“非主流”孩子让我更能看到一个国家未来的希望。最崇拜的偶像是孔子,把《论语》视为成长圣经,七岁开始背《论语》,家中摆着多本他人解读孔子的书籍,就是这样的一个女生,用她幽默、个性解读着孔子,还一个真实的孔子。
  谢然笔下的孔子是个“可爱的普通的神奇的智慧的老头子”,是“大帅哥”,也是“天下第一情圣”。她认为孔子不仅是“万世师表”,而且是“万世生表”。孔子好学天下第一,是天下所有求学者的表率,首先是好学生,才能成为好老师。谢然读《论语》、评《论语》、评孔子,也不完全“就事论事”,而是联系了社会的时事,从文章的标题就可看出,如“孔子、富贵和唐山大地震”、“孔子之道与高房价”、“孔子的食品安全问题”,作者以幽默的笔调解读了孔子,也剖析了当今社会。真实的孔子,承认自己是“丧家狗”,他好学仁爱,对周公顶礼膜拜;他坚持原则,被学生评价为温良恭俭让,他也会开玩笑,更有破口大骂或悲痛欲绝之时,甚至有着我们难以想象的使小性子的一面。这可是孔圣人啊!谢然笔下的孔子几乎颠覆了我对孔子所有的印象,却也毫不掩饰地展示了一个与凡人无异,却又卓尔不凡的孔子。因为孔子,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圣人”。
  最后一篇文章里,谢然认为《论语》是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当然,有这样观点的人,谢然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论语》带给我们更多思考和启示的是:修德、习文、治国。且不说孔子思想或是儒家精神的精华和糟粕孰多孰少,也不论儒家精神在当今社会是否还有活力,我想,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以“善其身”、“济天下”为个人价值观,大胆创新发展,应该是小作者最想表达于读者的心声。
  普遍掀起的读国学经典热潮,轰轰烈烈地开展一轮后总是归于销声匿迹,也不见对少年儿童的影响力有多么深远。我们总是追求形式而忽略了内容,关注了目标又疏忽了过程,让本该实实在在的诵读变成了一场华丽的作秀。终其原因,大概是因为我们浮躁的心缺乏足够的耐心,真正静心品读那些经典蕴含的精神实质。谢然七岁始读《论语》,十七岁写下《不读论语枉少年》,十年的积淀也许仍不足以读通《论语》、读透孔子,但她迈出了尝试和探索的一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她是值得得到肯定的。我希望,在我们日趋追求功利的今天,能拾起那些学生时代读过的经典,那些我们还没读完、读齐、读通、读透的经典,细细品读,久久回味,让灵魂得以洗礼,让心灵得以净化,让素质得以提高,让文化得以传承。别枉费了我们的少年,又枉费了我们的一生。

曹文轩的作品适合几岁篇(二):童话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05979/

推荐访问:曹文轩作品特点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