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的化学性质]化学盐的作用

来源: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18-06-15 10:00:02 阅读:

【www.bbjkw.net--经验交流材料】

第一篇化学盐的作用:化学教育的作用优秀论文

  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说过: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化学史可以给人以智慧。32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认识到:化学教师重视化学史的学习,经常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是化学教学的一个内容,是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学生的德、才、学、识意义重大。
  1运用化学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鼓舞他们为祖国的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学习
  在中华民族的开化史上,最使我们引为自豪的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这些成就历来处于世界的前列,有过惊人的辉煌历史。正如英国人李约瑟在他所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序言中所说:中国的这些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在十五世纪之前更是如此(关于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说明)。这些成就造福于千秋万代,推动了历史的发展,给中华民族以持久的的活力,使它上下五千年朝气蓬勃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果我们将这些成就的有关内容在中学化学课上适当地做介绍,就可以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并鼓舞他们立志在振兴中华的进步史上留下痕迹,从而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在化学方面有造纸、火花和瓷器三大发明。我国也是发现、开采、使用煤和石油最早的国家。13世纪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东方见闻录》中写道:中国的燃料不是木,也不是草,却是一种黑石头。这一记载说明,在这之前欧洲没有用煤的经验。可是我们中国人远在公元前后的汉代,就已经发现了煤和它的可燃性。汉书地理志上说:豫章(江西)出石,可燃为薪。此后我国的劳动人民还将煤用于战争和冶炼。三国时期的曹操为了战争的需要,曾在邺都(河南)挖井藏石墨(煤)数十万斤。另外,在北魏的《水经注》中有用煤炼铁的记载。根据历史可靠的记载,我国至迟在西汉已发现了石油,并用为燃料,《汉书》地理志上有:高如县(陕西一带)有洧水(石油)可燃。我国在南北朝及唐宋已开始用石油作医药、滑润油、照明油、战争用的火器等。宋朝科学家沈括发明用石油烟制墨。我国劳动人民还在明朝的时候,约在16世纪初打出了世界第一口油井,而俄国的第一口油井打于1848年,美国打于1850年。
  2运用化学史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励他们在化学上力争成才
  枯燥无味机械式的教学方法是十分有害的,它不但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相反只能把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磨灭掉。凡是妨碍年轻人用诧异的心情去观看世界的那种学校教育,完全不是通向科学的阳关大道(爱因斯坦)。那末怎样把化学知识讲得生动活泼呢?怎样使学生兴致勃勃地学习化学呢?在讲课时加进一点化学史知识,实践证明这是一个颇能奏效的方法。例如,在讲到把铁炼成钢时,我们说必须认真除去铁中的杂质磷,因为磷含量过多会使钢材遇冷变脆。为了使同学们对磷会使钢铁产生冷脆性留下生动的印象,我们不防向同学们介绍如下的一个或两个事故:1938年3月14日,比利时的哈塞尔特城内处在摄氏零下十五度的苦寒中,横跨在阿尔伯特运河上的一座雄伟壮观的钢桥,突然间发生阵阵巨响,不到几分钟,即折成几段,坠入河中。1954年的腊月寒冬,有一艘32000千吨的英国油轮世界协和号正乘风破浪航行在爱尔兰海面上。突然间,油轮的中部发生了惊人的断裂,然后沉没于大海之中。谁是这些不幸事故的肇事者呢?科学家们经研究之后,认为主犯就是钢铁中的磷。
  再如,在讲到合成氨、硝酸和硝酸盐时,最好向学生介绍一段关于德国合成氨的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开始,与德国为敌的英国就从海路上封锁德国从智利进口硝石。于是人们预言,德国一旦得不到智利的硝石,农田将缺乏肥料,炸药工厂也将停产,那末德国最迟在1915年或1916年便要自动投降。可是1916年过去了,德国还在顽强战斗着,农田照样一派浓绿,前线的炮火反而猛烈。是谁创造这个奇迹呢?原来是一批著名的化学家,他们用空气、水和煤制成了氮肥和炸药。化学的作用是多么巨大啊,说不定学生在这个故事的打动下,在心里会埋下一颗当化学家的种子。
  3运用化学史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攻关精神,勇敢地向科学堡垒进军
  在科学上面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所以,培养中学生的攻关精神是我们一个不可忽视的任务。爱因斯坦对那些没有攻关精神的人,甚至表示厌恶。他说:我无法容忍这样的科学家,他们拿起一块木板,专找最薄的部分在最容易钻孔的地方钻很多孔。在中学课程中所涉及的许多化学家,都有令人钦佩的攻关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向同学们介绍。
  (1)锲而不舍,刻苦研读。任何科学技术的发明与创造,都是前人研究工作的继续。因此,凡是有成就的化学家,他们必须是刻苦的学习者。例如,最先发现空气是由氮氧两种不同气体构成的瑞典化学家舍勒,当他在当药店的学徒的时候,把药店里的所有化学藏书都一一拿来阅读,并且把书中所介绍的化学实验都亲自做过。发现物质不灭定律的学者之一,俄国人罗蒙诺索夫,据说小的时候十分酷爱学习,他把邻居家里所有的藏书都借来阅读。他的继母不准他学习,他就跑到寒冷的荒野上去学习。
  (2)百折不回,顽强实践。科学就是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而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是蕴藏在错综复杂的表象里面。为了要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就要百折不回地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法国化学家普鲁斯特花了7年的功夫,进行了上千次的实验,分析了世界上不同地区的水、硫化汞、氯化银、食盐结果才发现了化学上著名的定组成定律。波兰科学女杰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一起,在一个既类似马厩,又宛如马铃薯窖的实验室里,前后花了6年的时间,处理了数以吨计的沥青铀矿渣,才提炼出0.1克的镭盐。看到镭的诞生,居里夫人激动得低声哭了,为了镭她花去了多少心血啊!
  (3)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科学最讲认真,来不得丝毫的苟且马虎,从词义来讲,认就是认识,真就是本质,认真就是认识事物的本质。而科学研究也是认识事物的本质;所以,认真与科学研究本来就是一回事。我们前辈的化学家,在科学研究的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认真治学态度,是很令学生感动的。例如,远在18世纪中叶,人们通过分析之后,断言空气里面除了氮气、氧气、一氧化碳、水蒸气和微量灰尘之后,再没有别的东西了。然而经过一百年后,英国科学家拉姆塞和累利,通过极端仔细认真的分析之后,却提出了怀疑。他们从氮的化合物制得的氮气每升重1.2505克,而从空气分离出来的氮气,在相同情况下每升重1.2572克,两者之差极微,出现于小数后的第三位。对于一般人,往往会放过这个第三位;但拉姆塞和累利却抓住不放,他们猜测空气中的氮气样品也许含有尚未发现的较重的气体。经他们反复实验探索之后,终于发现了这种较重的气体氩。氩的这个发现史,生动地向学生说明了在科学研究中,认真精神是多么重要啊!
  (4)视死如归,奋不顾身。科学研究就是向自然开战,自然界是美丽而又严酷的,它往往会给予研究者意想不到的打击。科学山有虎,但是我们的科学攻关者,偏向虎山行。瑞典化学家、炸药王诺贝尔,在1864年的火药试验中就遇到了爆炸事故,殉难者有5人,其中有他可爱的弟弟,诺贝尔幸未遇难。当人们还处在残废的惊恐中,诺贝尔又继续做他的暴炸试验。氟是一种非常活泼的元素,许多前驱者付出了生命。但是,后继者还是马不停蹄向前冲。英国的戴维为研制氟而受毒害,病了几个月。爱尔兰的乔治和托马斯兄弟,在研制氟的实验中,托马斯几乎丧命,乔治病了3年。鲁耶特和尼克雷继续乔治和托马斯的研究,结果不幸为科学殉身。直到1886年法国化学家摩尔桑历尽艰险之后才成功地制得了氟。
  4运用化学史学习化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家知道,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能力的过程。最近世界许多中小学教育科研机构对理科教学都提出了要以培养能力为中心教育思想,也就是说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科学考察和处理能力的培养上来。因为,这种培养将使学生终身受益,其好处是无法估量的。为了培养能力,向学生介绍某些化学家在科学发现中的探索历程,是颇有裨益的。
  例如,在讲物质结构理论时,我们可以向学生补充介绍居里夫人的如何发现放射性元素镭的故事。居里夫人在研究铀盐为什么会使照相底片感光时,观察到一个奇怪的现象,用以提取铀的沥青铀矿里放出的辐射能较铀本身的还大许多倍。这个现象本来与她的研究课题未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她却十分珍视,认为这是一条非常值得跟踪的线索。在经过仔细试验和研究之后她断言:沥青铀矿里含有一种极少量的物质,它的活动能力比铀本身的强烈得多。这种物质不会是任何已知元素,因为这些已知元素经过检查以后,都没有这样大的活动能力,所以它必定是一个新的元素。于是,居里夫妇根据这个逻辑推断,开始了大规模的实验工作,处理了几十吨沥青铀矿,花了数年的时间,终于发现这种新元素镭,它的放射能力,确比铀强几百万倍。
  从居里夫人发现镭的故事,学生不难体会到创造性的考察,对新现象的强烈好奇心,捕捉新线索的敏感,周密的逻辑推断,顽强的实践精神,就是居里夫人成功之迹。
  又如,在讲元素周期律理论时,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门捷列夫如何发现元素周欺律。为了分类元素,在门捷列夫之前,已有许多先驱作过不少的努力。较有成绩的英国人是纽兰兹,在1865年,他把元素按原子量从小到大排列,发现任取相连的八个元素的性质,几乎重复第一个元素的性质,好象音乐中的八个音阶因此他认为可以按原子量来分类元素。可是他当时编制出来的元素分类表存在着许多不妥之处,因此受到人们的嘲笑。但是门捷列夫对此却十分珍视,他坚信以原子量来作为元素分类的基础并没有错,因为只有原子量才是元素最根本的性质。于是,门捷列夫继续潜心研究纽兰兹的元素分类表中出现毛病的缘由,并在实践中加以校正。门捷列夫经过了顽强的研究之后,最后终于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据此编制出元素周期表。门捷列夫为了验证他的元素周期律学说,他根据这一理论详细地预言了三种未被发现的元素的一系列性质。这些预言在以后的15年间都一一被实践所证实。
  从这个故事,学生不难体会到科学的鉴赏力,对错误的洞察力,以及科学的预见力,在通往胜利的道路上是多么重要啊!但是我们还须告诉学生,所有这些能力只有在艰苦的实践中才能培养出来。门捷列夫说过,周期律理论这个课题折磨了我二十年之久。
  除了上面所谈的四个方面之外,如果我们在课外能给学生介绍比较系统的化学史知识,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索今天化学在知识经济时代处于什么位置,当代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现阶段化学发展主流和生长点。这对学生将来选择自己的志愿和主攻方向也是有帮助的。
[化学教育的作用优秀论文]相关文章:

第二篇化学盐的作用:化学试题答案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的科学。世界由物质组成,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下面是化学试题答案,请参考!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酸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这是因为
  A.酸能使指示剂变色B.酸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酸溶液能导电D.酸溶液中含有H+
  2.大理石雕像很容易被酸雨腐蚀,下列材料代替大理石做雕像比较耐腐蚀的是
  A.铁B.铝C.铜D.表面镀锌的金属
  3.下列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用稀盐酸除去金属表面的铁锈
  B.盐酸使指示剂变色
  C.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小木棍逐渐变为黑色
  D.浓盐酸在空气里敞口放置瓶口有白雾生成
  4.今年5月,我市各县区进行初中理化实验技能考查,在化学实验中小芳向一无色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该溶液显中性B.该溶液的pH小于7
  C.该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D.该溶液是一种酸溶液
  5.胃酸能帮助消化,但过多的胃酸会危害健康。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物质是
  A.NaClB.Al(OH)3C.CaOD.NaOH
  6.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2HCl+CuO=CuCl2+H2OB.2NaOH+CO2=Na2CO3+H2O
  C.2HCl+Cu(OH)2=CuCl2+2H2OD.CaO+H2O=Ca(OH)2
  7.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所得的二氧化碳气体中会混有少量水蒸气杂质,要除去其中的水蒸气,可将混合气体通入
  A.浓硫酸B.石灰石C.浓盐酸D.氢氧化钠固体
  8.袋装饼干的包装中,常装有一包干燥剂,该干燥剂的主要成分是
  A.石灰石B.生石灰C.熟石灰D.烧碱
  9.把pH=2和pH=11的溶液混合,所得到的溶液的pH的范围不可能为()
  A.1B.3C.9D.10
  10.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发明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的三位科学家。绿色荧光蛋白分子中含有氨基(—NH2,具有碱的性质)和羧基(—COOH,具有酸的性质)。则绿色荧光蛋白具有的性质是
  A.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B.只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与盐酸反应
  C.只能与盐酸反应,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D.既不能与盐酸反应,又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11.下列质量增加的变化有一种与其他三种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这种变化是
  A.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质量增加B.久置在潮湿空气中的铁钉质量增加
  C.久置在空气中的生石灰质量增加D.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
  12.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牛奶6.3~6.6、醋2.4~3.4、泡菜3.2~3.6、鸡蛋清7.6~8.0,其中显碱性的是
  A.牛奶B.醋C.鸡蛋清D.泡菜
  13.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和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碱中都含有氢氧根,所以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此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空气中有氧气,所以铁丝也能在空气中燃烧
  14.下列关于氢氧化钙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微溶于水,能导电
  B.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C.对皮肤、衣服等有腐蚀作用
  D.将氢氧化钙与粘土、沙子混合,用做建筑材料
  15.氯化钙溶液中含有少量盐酸杂质,在没有指示剂又不能增加其他杂质的情况下除去杂质,最好选用
  A.石灰石B.烧碱C.碳酸钠D.熟石灰
  16.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下列有关做法中错误的是()
  A.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
  B.稀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小苏打溶液
  C.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D.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17.某学生在研究工业废水的利用中,把一瓶含氢氧化钠的废水的pH调至小于7,所采取的下列方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A.往废水中滴加石蕊试液,再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稀释至无色
  B.往废水中滴加石蕊试液和盐酸,至溶液显紫色
  C.往废水中滴加石蕊试和盐酸,至溶液显红色
  D.往废水中滴加石蕊试液和盐酸,至溶液显蓝色
  18.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至过量,下列图像与该反应事实相符合的是()
  19.某学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取刚降到地面的雨水的水样,用PH计(测PH的仪器)每隔10分钟测一次PH,其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雨水酸性最强的时刻是:
  测定时间9:009:109:209:30
  PH4.954.944.864.85
  A.9:00B.9:10C.9:20D.9:30
  20.U形管中是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向左、右两管中分别同时逐滴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和稀盐酸(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开始时左边溶液呈蓝色,右边溶液呈红色
  B.开始时左边溶液呈无色,右边溶液呈红色
  C.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可能呈红色
  D.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一定呈无色
  二、填空题(共40分)
  21.(4分)在①浓硫酸、②氢氧化钠、③稀盐酸、④氢氧化钙这四种物质中选择适当物质的序号填空:
  (1)常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的干燥剂是——————
  (2)实验室用于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酸是.
  (3)实验室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碱是.
  (4)俗名为烧碱的物质是.
  22.(8分)按要求写出下列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用含Al(OH)3的药物中和过多的胃酸
  ——————————————————————;
  (2)苛性钠露置于空气中逐渐变成白色粉末
  ——————————————————————;
  (3)用盐酸除铁锈
  ——————————————————————;
  (4)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污水中含有的硫酸
  ——————————————————————。
  23.(4分)(1)硫化氢(H2S)是一种易溶于水的气体,测定它水溶液的酸碱度,可选用。
  (2)硫化氢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二氧化硫和水。在这个反应中,所有含硫物质硫元素的化合价共有种。硫化氢在空气中点燃可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水。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4.(4分)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在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反应过程溶液的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要得到此变化曲线,所进行的操作是(填序号)。
  ①将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②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5.(4分)分别将盛有浓盐酸、浓硫酸,固体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钠的试剂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试剂质量减少的是,试剂质量增加且变质的是(填试剂名称)
  26.(16分):现有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三瓶遗失标签的溶液,为了鉴别这
  些溶液,将它们编号为A、B、C,并按下图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到以下现象
  步骤①步骤②
  (1)写出试剂的名称①是、②是。
  (2)写出三种溶液的化学式:A、B、C。
  (3)写出生成白色沉淀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本实验如果将步骤①与步骤②颠倒,能否达到实验的目的?
  三、实验题(共10分)
  27.(10分)下图是两种稀释浓硫酸的操作:
  回答下列问题:
  (1)B图中加水的仪器的名称是。
  (2)B图中锥形瓶内产生的现象是。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3)上面两图中,稀释浓硫酸操作正确的是(填序号)。
  (4)A图中玻璃棒的作用是。B图中玻璃导管的作用是。
[化学试题答案]相关文章:
1.化学实验试题答案
2.山东分析化学试题答案
3.初三化学试题答案
4.高一化学测试题答案
5.化学安全培训试题答案
6.模拟化学试题答案
7.高一化学试题答案
8.八年级化学全一册试题答案
9.大一分析化学试题答案
10.化学工艺学考试题答案

第三篇化学盐的作用:高中化学优质课说课稿

  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高中化学优质课说课稿,欢迎阅读。
  一、 说教材
  1、 地位、作用
  《离子反应》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二节内容。
  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离子反应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上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上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之后离子方程式的引入和选修四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⑵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⑶能够分辨哪些物质是强电解质哪些物质是弱电解质;
  ⑷理解电离的概念,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的定义;
  ⑵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⑵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及其电离
  2、教学难点
  电解质的概念;判断哪些物质是电解质,哪些物质是非电解质,哪些物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二、说教法
  本节在全书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概念多且抽象难懂,为避免枯燥,从实验入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微观粒子的分析,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概念。
  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2、 探究、归纳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实验、归纳,最终掌握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有助于学生掌握离子反应。
  三、说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的真谛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1、用实验解决问题。新课引入,知识的巩固、升华均用实验。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发挥化学实验最大作用,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上。
  2、着重突出了教法对学法的引导。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未知到已知、由个别到一般。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目的。
  四、说教学设计
  1、课题引入:
  本节课采用实验来导入新课。实验的主要内容是探究NaCl固体、纯水和NaCl溶液的导电性。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化学的神奇与奥秘,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以及将初中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迁移的能力。在实验结束后自然而然的引入电解质这一概念。
  2、新课教学
  讲授部分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的类型、电离、电离方程式、酸碱盐的定义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①详细讲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着重强调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定义中“或”和“和”的区别,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研究范畴为化合物等等。避免学生进入误区。
  ②通过判断物质是否为电解质的例题进一步加深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例题要具有典型性其中包括能够导电的混合物如盐酸溶液、能够导电的金属单质、水溶液能够导电但并非该物质导电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碳、不存在水溶液但是在融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钠和常见的有机非电解质如酒精和蔗糖等。先让学生自己去判断之后配合详细而透彻的讲解让学生能够独立判断电解质与非电解质。让学生们明白电解质与非电解质这个概念不是一个不是即非的概念,而是首先要满足化合物这一基础。
  ③通过例题进一步对判断这两个概念做个系统的分条目的总结: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研究的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导电是有条件的,必须是在水溶液或者是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
  3、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4、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和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5、酸碱盐水和部分的金属氧化物是电解质
  (2)、电解质的类型
  通过小结的最后一点,自然而然的引入电解质的类型并列举一些常见的例子。
  (3)、电离
  分析课前所做的实验,让同学们自主探究NaCl固体和纯水不能导电的原因。引导学生从初中所学到得知识入手,概括出物质导电的原理(1、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即金属导体导电的原理;2、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即电解质在水溶液或融化状态下导电的原因。)从而得出NaCl固体和纯水不能导电的原因。这样就可以进一步了解到NaCl溶液能够导电的原因,引入电离的概念,并利用多媒体动画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微观粒子的电离过程。
  (4)、电离方程式
  通过NaCl固体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引出电离方程式的概念及其书写规律。
  (5)、酸碱盐的定义
  请同学到黑板写出HCl、 、 这三种常见的强酸的电离方程式。让学生观察三种酸电离后的共同点,利用这个共同点重新对酸下一个定义。学生独立思考用同样的方法对碱和盐重新定义。
  (6)、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利用多媒体播放溶液导电性实验的短片,让同学们观察相同浓度的不同溶液的导电性差异。让学生主动探究溶液导电能力的影响因素,同时了解到有的电解质能够完全电离而有些不能。从而给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并给出常见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并给出一个简单的记忆方法。
  五、说课综述
  以上是我对《离子反应》这节教材的认识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在整个课堂中我引导学生们回顾之前学过的溶液导电性方面的知识,并把它运用到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认识,使学生认识活动逐步深化,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方法。
  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和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指导思想。并且从各种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高中化学优质课说课稿]相关文章:
1.高中英语优质课说课稿
2.小学体育优质课说课稿
3.高中化学氯气说课稿范文
4.《老王》说课稿
5.《白杨》说课稿
6.《金子》说课稿
7.关于重力说课稿
8.高中全英说课稿
9.《春》的说课稿
10.初中全英说课稿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01066/

推荐访问:盐的化学性质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