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伯牙绝弦400]伯牙绝弦改写故事

来源:改写扩写 时间:2018-05-18 10:00:13 阅读:

【www.bbjkw.net--改写扩写】

伯牙绝弦改写故事篇1:李清照《如梦令》改写【600字】

  李清照《如梦令》改写【1】
  一个夏日的清晨,李清照独自一人坐在古色古香的凉亭中,放眼远眺湖中的美景,不由得想起几日前她与朋友们一起饮酒赏花的情景。
  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李清照与她的朋友们一起划着小舟,游湖赏景。湖中央,满眼的碧绿铺天盖地,荷叶挨挨挤挤的,犹如一把把大圆伞撑开在水面上。一朵朵娇艳的荷花从荷叶中间冒出来,千姿百态,好似无暇的美玉。有的只有一个青里泛白的花苞,娇羞欲语,含苞待放;有的只开了一半,一些花瓣散下去,另一些簇拥在花蕊旁,犹如一位长衫为整、“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人;那些全开了的,像一个个穿着洁白衣服的姑娘翩翩起舞;那些花瓣都脱落的,露出碧绿碧绿的莲蓬,莲子上面的小孔似乎是一张张小嘴巴,正张开喉咙大喊道:“我成熟了,快来摘啊!”荷花散发出清新淡雅的芬芳,引来蝴蝶嬉戏。清澈的湖水中一条条小鱼儿欢快地蹦跳,湖面上泛起层层涟漪。李清照和朋友们划着小舟,行驶在荷花荷叶中,闻着缕缕清香,不由得唱起歌来:“荷花池里静悄悄……”李清照和朋友们欣赏着美景,唱着歌,喝着酒,沉醉在夏日荷花图中。
  时光荏苒,夕阳渐渐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天边。李清照和她的朋友们这才发现天黑了,李清照赶忙说道:“天都黑了,再不回去爹娘要着急了。”“对呀。”朋友们附和道。李清照拿起划桨,拼命地划着,朋友们也叫道:“快划!快划!”可是由于天色已黑,再加上李清照有些微醉,竟把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大家抢着划呀,抢着划呀,险些把小舟弄翻,溅起了很大的水花,停歇在附近的水鸟被溅起的水花惊动了,展开洁白的双翅,扑棱棱地飞起来。它们有的拍了拍翅膀展翅飞翔直冲云霄,有的飞了一会儿又停歇在岸边的沙滩上,还有的在空中绕圈,一边鸣叫,好像在责怪他们惊扰了自己的美梦。
  想到这儿,李清照词性大发,情不自禁地吟诵道: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如梦令》改写【2】
  这天,我坐在书桌前看书,忽然回忆起了半个月前的那次郊游,心中顿生快意,便渐渐沉浸在无尽的遐想之中了……
  那天午后,几个朋友约我去“溪亭”赏荷花,我立刻兴致勃勃地赶到那里,只见满池的荷花似少女般亭亭玉立,心中不由欢喜,便坐进亭中细细观赏。朋友们为我斟好了酒,大家尽情地饮酒作乐,吟诗作对。我也毫不推辞,与朋友们推杯换盏,好不自在!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夕阳的余晖就已轻轻披在了身上,天色也暗了下来。眼看就是傍晚了,我忙向朋友们告辞,一门心思要往家赶。不料,兴许是酒喝多了的缘故,我的头晕乎乎的,但时间仓促,我只能坐上停在岸边的小船,准备划船回家去。没过多久,我就感觉不对了,咦,怎么到处都是荷花?借着酒意,我在荷花丛中迷了路,怎么也划不出去。凉风习习,沁人心脾的荷花香气,一缕一缕地围绕着我。我索性停下手中的桨,斜靠着船身,微微睁开睡意朦胧的眼睛,欣赏这令人陶醉的美景。啊,这一簇簇的荷花莫不是玉石雕琢而成?怎生得如此精致?这淡淡的粉莫不是取美人脸上的那片绯红?怎生得如此粉嫩?这碧绿而又厚重的荷叶莫不是那天宫中的玉盘?怎生得如此硕大?小溪托着小船儿,慢悠悠地飘啊荡啊,闯进了荷花深处,哪儿都是浑然天成的荷花,怎叫人看得过来?哪儿都是渗进心扉的幽幽香气,怎叫人闻得过来?我随意地摆动小桨,小船在荷花丛中进进出出。“扑棱,扑棱”,我一惊,是什么声音?这时,一群鸥鹭鸟从我眼前飞过,哦,原来是我发出的声响惊扰了这些可爱的小东西,请见谅啊!水面上泛起阵阵涟漪,几尾小鱼也好奇地探出脑袋,偷偷打量我。我感受着这梦幻中的美景,仿佛又喝醉了一样,醉醺醺的笑了……
   回想起那次愉快的郊游,我不禁偷偷地抿嘴一笑,于是,我诗兴大发,提笔写下了一首词: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如梦令》改写【3】
  正值盛夏时节,微微的凉风吹散了些许夏日的闷热。天空中一个大大的火球炙烤着大地,知了在树荫中哼唱着夏日的赞歌,扰得人心烦意乱。这天,恰逢天气凉爽,我便独自一人划船前往郊外游玩。
  太阳已经偏西,湖边那古朴的凉亭里空无一人,划得累了,便想前去歇歇脚,顺便畅饮几杯。来到亭内,我环顾四周,这个亭子三面环水,紧挨着一个湖泊,岸边上绿树成荫,湖中景色更是美不胜收:丛丛簇簇的芦苇遍布浅滩,好似湖的一边被墨笔勾勒上了一圈墨绿,与清澈的湖水搭配的十分协调,给人一派清新的感受。几乎紧挨着芦苇荡的,是一大片长势正旺的荷,在带着晶莹剔透水珠的墨绿色荷叶中亭亭玉立,向人展示着它在微风中婀娜的身姿,好一个出淤泥而不染。我举起瓷杯,斟入了一点儿汾酒,开怀地饮了起来。
  一杯接着一杯,好不惬意。不知不觉,天色已晚,我便趁着清醒尽兴地摸索着划船回家。一只鸥鹭也正寻着栖息之地,在霞光中划出了一道亮丽的弧线。“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我不禁吟道。光顾着赏景,一不小心就划到了藕花池的深处。情急之下,我手忙脚乱地一通乱划,惊飞了一滩夜宿的鸥鹭。
  想到数年前游乐的场景,在看看现如今动荡不安的生活,我不禁百感交集:“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伯牙绝弦改写故事篇2: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改写故事篇3:改写《伯牙绝弦》

  改写《伯牙绝弦》
  一、教学背景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很多首诗词,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与古诗词基本相同,对于本课来说,学习方法的指导不是难点,但在本组教材这一大背景下,对文本进行阅读教学时,让学生去品文、思意、悟情,特别是从中感受艺术的魅力,是本课时一个难点。
  二、教学课题:《伯牙绝弦》
  三、教材分析
  《伯牙绝弦》是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八组的第一篇课文《伯牙绝弦》,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讲的是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故事耐人寻味,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
  从整组教材来看,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共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选编本组教材的意图,一是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想象的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三是积累课文中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四是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的了解各种艺术。
  对这篇课文而言,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本课是这组课文的的第一篇,在整组教材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四、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了解祖国有就灿烂古代文化,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4、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悟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五、教学方法
  以读贯穿始终,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在读的同时进行说话和写话的训练,使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均得到提高。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下功夫。课的末尾运用音乐升华情感,进一步让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
  六、教学过程
  (一)积累导入
  听说同学们记性很好,有过目不忘之本领,今天老师想开开眼界(课件1出示词语)让学生浏览,能记下了哪些词?并让学生说说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都是写景的、都是abcc式的等等)这一环节为后文仿写做铺垫。
  炊烟袅袅波涛滚滚竹叶潇潇明月皎皎杨柳依依
  芳草萋萋白云悠悠溪流汩汩清风徐徐春雨绵绵
  (二)读题正音
  1、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题目叫:《伯牙绝弦》。(板书课题)这是一篇古文,就是文言文。
  2、指名读课题。(题目中“绝”和“弦”放在一起比较难读,而且“弦”的字音本来就比较难。
  3、齐读课题。
  4、我们以前学过《杨氏之子》,也是一片古文,你印象中的古文是怎样的?
  (三)初读课文
  1、同学们读课题读得很有古文的韵味,那么课文是否也能读出这种味道来呢?请大家自由大声读课文,要求至少读3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谁最勇敢?愿意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随即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点评)
  3、处理古文的节奏,我们可以借助这个朋友“/”,也叫停顿符号。(课件2)就像老师这样,我们可以学着在课文中标注。
  4、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放慢速度,有节奏地读读课文。
  5、接下来听老师读读!你们再试试看。
  6、很好,离开这个朋友,你还会读吗?(课件3)点名朗读。
  7、再看,又发生变化啦,你还会读吗?(课件4)
  (四)理解课文
  1、课文读通读顺了,现在你能来说说对题目的理解吗?
  预设:
  A、理解“绝”的解释(断绝)。(随即告诉学生借助注解读懂课文,这是古文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B、对于整个课题的理解:伯牙把琴割断了,不弹琴了。
  2、随即追问:伯牙不弹琴了,仅仅是今天不弹、明天不弹或者暂时不弹了吗?你从哪里读懂的?
  3、交流后读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①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预设:
  A、伯牙觉得世上没有自己的知音了。
  B、伯牙把琴摔破了,一生不弹琴了。
  C、伯牙为了子期的死,可以选择今生不弹琴。
  ②小结:这句话让我们体会到了伯牙和子期是知音,(板书:伯牙、子期、知音)伯牙因子期死,居然“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③指导朗读。
  4、同学们,伯牙和子期是知音,你读出来了吗?你是从课文中哪些地方读懂的?请你拿起笔,划一划,书上批注。
  预设: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A、重点理解两个“善”字的意思。
  B、一个善鼓琴,一个善听,非常有缘。
  C、指导朗读。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预设:
  A、当伯牙心里想到高山的时候,钟子期透过伯牙的琴声看到了高山。
  (这是怪石嶙峋的高山、危峰兀立的高山、重峦叠嶂的高山、高耸入云的高山??)
  B、作者只用了两个字,就把高山表现出来了,这两个字是(“峨峨”)
  C、朗读指导。(泰山的五岳之尊,王者之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两个语气词:哉、兮。
  E、比较理解“善”的意思以及“善哉”。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有了前一句的理解,学生对于这句话的理解还是比较容易的。重点是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
  5、高山也好,流水也罢,伯牙所鼓,钟子期都能懂。这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预设:
  A、“念”字的理解。(与“志”字意思相近。)
  6、、伯牙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伯牙所念的肯定不仅仅只是高山、流水。他还会“念”到哪些景物呢?(课件5)
  A、仿写:伯牙鼓琴,志在,钟子期曰:“善哉,兮若!”
  B、交流。
  善鼓琴的伯牙,善听的子期,这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就
  是——知音。
  7、你为伯牙子期之间的友情感动了吗?带上感动朗读课文前三句话。
  (五)感悟友情
  1、试想:在遇到子期之前,伯牙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唯独视子期为知音呢?
  2、别人对伯牙的赞美是怎么样的?
  3、听着这样的赞美,伯牙的内心又会怎么想呢?
  4、伯牙是孤独的,他缺的不是听众,而是真正能听懂琴音的人,正当伯牙苦于知音难觅的时候,上苍让他们相逢了,请看——(出示资料6)
  春秋时,楚国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但是无人能听懂他的音乐,他感到十分的孤独和寂寞,苦恼无比.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弹起琴来,琴声悠扬,忽然他感觉到有人在听他的琴声,伯牙见一樵夫站在岸边,即请樵夫上船,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道:"雄伟而庄重,我仿佛看见了高耸入云的泰山!"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宽广浩荡,我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呀!"这樵夫就是钟子期.
  5、请问:子期懂的仅仅只是伯牙的琴声吗?
  琴声也懂,心声也懂,志向也懂,这才是真正的知音啊!
  6、于是,他们把酒言欢,并相约来年再相聚。一年后,伯牙乘着扁舟而来,然而,相约的地方,故人已不在,迎接他的,只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7、如果你是伯牙,此时,你想说什么?(课件7)是啊,子期已去,
  当伯牙志在高山,再也不会有人对他说——(引读课文)“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当伯牙志在流水,再也不会有人对他说——(引读课文)“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再也不会有人像子期那样——(引读课文)“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于是——(引读课文)“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六)结束语
  如今:高山依旧,流水依旧,只是人已去,弦已绝,琴已断,空留下这一段高山流水谢知音的佳话流传千古!让我们记住俞伯牙,记住钟子期,让我们带着千般感慨,万般惋惜,再来读读课文吧!试着背。配乐高山流水读背课文。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zuowen39027/

推荐访问:改写伯牙绝弦400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