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小故事]焦裕禄的故事

来源:叙事作文 时间:2018-08-04 19:00:02 阅读:

【www.bbjkw.net--叙事作文】

焦裕禄的故事篇(1):关于我小时候的故事

  我出生在东北一个典型的小山村,那时候我们那里相对比较落后。说起来不怕朋友们笑话,一直到我23岁那年才通电。但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别看通电比较晚,但我们那里民风纯朴,土地肥沃,山清水秀,是极宜人类生存的好地方。是大山养育了我,培养了我倔犟的性格及吃苦耐劳的作风。是大山成就了我,让我走出了大山,看到了外边多彩的世界。
  我的童年是幸福快乐的。
  我们家是一个大家庭,祖孙三代。父辈哥仨,父亲老大,叔叔、姑姑。在我们这辈我是老大,俗语说的好:老儿子,大孙子;老头儿、老太太的命根子。再说我父亲近三十得子,在那个年代是比较晚的了。不像现在提倡计划生育,那个年代是根本没有计划生育这码事。在农村十四五岁结婚的都不少。我邻居李大伯十四岁结婚了,当年就有了儿子李大哥。由于大伯长的年轻,人们常常都说他们爷俩是哥们。还有人同大伯开玩笑,那么早结婚就有孩子,孩子一定不是他的。而他却从不生气,你们怎么说我不管,只要是没人来认领,就是我的。我们谁都没话说了。近日在网传一条顺口溜,说的是:上个世纪的中国人吃的是高梁米饭、窝瓜汤,媳妇一个,孩子一帮;现在是大米饭、王八汤,孩子一个,媳妇一帮。虽然说的有些过,但也可以从中看出点什么。人们的生育观、婚姻观、价值观都在发生着变化,与上个世纪已有很大的区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事。嗨!说着童年的事说跑了题了!接着重来。由于那个时候,我在我们家是大儿子、大孙子,倍受大人们的宠爱,这使我的童年增添了不少浓厚的色彩。
  七周岁上小学,现在的孩子们一听都会问你们那时候上学怎么那么晚。就是那个习俗,那时候的人们对孩子根本就没有早期智力开发这档子事,那可是顺其自然。小女孩都七周岁了,上学还穿个大肚兜。那可真凉快,整个后背都露着,真的如同年画中的胖娃娃。如果是现在,不知道怎么被耻笑。但那个年代,谁也不在乎。也是,好多同学放学回家还裸体,大街上常常看到都已经是小学生了,却依旧光腚子的小朋友。在小河涨水的日子,好多小伙伴在小河里一泡就是一天。那个年代的孩子可比现代的孩子能作,上树爬墙,下井上房,样样在行。每个人都光脚丫子,说话就骂人,不骂人不说话。小朋友们曾有过看谁能骂人,骂人的词语多,骂人时间长,不重样,现在想想也太可耻了。那时候的小朋友谁见面也不会说:早上好!一点文明礼貌常识都不懂,与现在倍尖倍灵的孩子们比,真的有天壤之别。我们七周岁上小学还有的同学连一到一百之间的数还不会数。那其它早期教育就更是盲人踢键子——一个不个。马尾巴串豆腐——根本就提不起来。但上小学时候也有一件事让我自豪,现在想起来真的很可笑,但那却是真实的。
  那时候叔叔、姑姑都在外地做工,大侄子上学,怎么也得体面点。于是,他们分别给我买了新衣服,叔叔买了一身蓝白相间的海军服、大檐帽。当时可把我美坏了。姑姑逗我说:这么好的衣服怎么也得穿干净点。姑姑是说者无心,我这可是听者有意。到了学校同学们都觉得我的衣服挺好看,羡慕够呛。有的走近了看看,这我还能接收受。有的还要伸手摸摸,我这可不让了。嘴里嚷着:给摸埋汰了怎么办?这一天为了实现姑姑那句话,不穿埋汰了,也不知道与同学们干了多少仗。晚上放学爷爷去接我,他与老师唠嗑:说我这一天为了衣服总与同学干仗。爷爷当时就批评了我:同学们看看都觉得你中,不与同学们搞好团结以后没人与你玩。没人与玩那得多没意思,自那以后我是很少与同学们闹意见了。
  我周围小伙伴的童年同我差不多,那时候哪家都一帮孩子,人人都养成了山村孩子所特有的玩耍方式。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后院的石头,他在我们村可淘气得出了名。由于打小就不怕摔,二三岁的时候每天都得从炕上摔倒地上几次,起初还哭几声,后来干脆在地上打滚,继续着自己的闹腾。说实话,我是见证了他的成长历程,可以这样说,山里淘气的事他几乎没有没干过的。五六岁的时候石头就比同龄孩子淘气,有力气。别看年龄小,在全村孩子中,爬树没对手,他体重相对轻,能爬到别的孩子不敢爬的地方。春天小朋友常常以吃榆钱为享受,石头以能爬树自居,哪儿榆钱好,他爬哪株树,哪儿的鲜嫩吃哪儿的。石头能从一株树上借助树的枝条摇荡到另一株上去,不过也有失手的时候。
  那天,在村东就险些出大事。石头从一株榆树往另一株上蹦的时候,距离较远,只抓住了另一株树的一点树梢,树梢太细,将他从五六米高处摔了下来,摔到地下休克了。当时在场的小朋友都吓傻了,胆大的将他扶起来,扯着耳朵喊他的名字。胆小的哭着喊着回家找大人去了。一会儿,石头的爹娘都跑着来了,还没跑到石头跟前石头娘已经上气不接下气了。一看孩子没气了,石头爹背起石头就向大夫家跑去。他妈在后边是气喘吁吁,跑到半道,石头“哇”的一声喘出了一口恶气,他妈说:“他爹,孩子醒了,你放下看看。”石头爹将石头放下,石头眨眨眼睛,直勾勾地看满身是汗的爹娘,说了句:“妈!我们这是在哪?”石头爹看石头说话了,觉得没事了,一手扯着胳膊,一手轮起来就要打石头。石头娘一看儿子要挨打了,那还受得了,冲上去用身子将儿子护了起来,石头爹的一巴掌打在了石头娘的后背上。石头娘回过头来就给石头爹一拳头,“你疯了?打我干啥?”石头爹一看石头娘已经将石头紧紧地抱起来,感觉很来气,要去扯石头,“你别管,今天我非得好好教训教训这小子!让他长长记性。”石头看爹从来没发这样的火,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抬脸看着爹,问爹是怎么回事。石头爹说:“你还问,都是你惹的祸,你自己不知道干的什么好事?”“我没干什么?就是从那棵大树向小树蹦的时候,可能是困了,睡着了。”他爹好气又好笑,“小子,你那不是困了,你是摔地上摔的昏死过去了,要是再重一点,你就没命了。你可太让我们操心了!”“我怎么了?不就是上点树,爬点儿墙头吗?谁让你们让我属猴了,你们让我属羊就好了,哪有猴不淘气的?”说着还做了一个鬼脸。差点没将父亲气哭了。面对如此淘气的儿子,石头爹哭笑不得,一脸的无奈。
  石头看爹不高兴,趴在地上,将屁股撅起来,同爹讲:“爹,方才你没打着,你要是有气,你随便打吧。”石头爹听了破涕为笑,急忙将石头背起来,“儿子,爹舍得打吗?虎毒不食子,我可是你爹。”石头在爹的脖子上骑着,还玩起了爹的耳朵。
  石头就是石头,从五六米高的树上摔下来,休克了,苏醒过来就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竞管额头上的血迹还没干,该怎么淘气还是怎么淘气。从此石头落下绰号“不怕摔”。
  石头的“不怕摔”可有含金量。十来岁的时候他敢同比他高一头的大小伙子摔跤,其实他也知道摔不过,只要有人愿意同他摔,不论摔多重,他也不在乎。他说:只有同有能力的人摔,才能练出好身体。就这样,他每天都央求别人和他摔跤,他是在和别人摔打中成长的。
  石头刚懂事就是村中小朋友的首领,玩捉迷藏,由于他聪明,藏的诡秘,多数的时候爬到高高的大树上,在下边根本也看不见,同他一伙准赢,伙伴们都愿意同他一伙,他是大家心目中的“大元帅”。
  一晃,石头到了入学的年龄,入学的石头更好惹事。
  石头的生活习惯到学校可行不通了。在家他是天老大地老二,他是老三,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天生就好动,坐不住;大风天的柳枝——没一会稳当气。课堂四十五分,这也不让,那也不让,他可受不了,因此他的老师可没少操心。老师为改掉他的坏习惯,将他放在两个学习好的女同学中间,逼着他学习,他将桌面用小刀割一条清楚的界线,谁不注意越过一点他就会用铅笔尖扎。一天没过完就将两个女同学弄哭了,第二天放在两个学习好的男同学中间,男同学更管不了他。老师只好给他自己一张桌子,将他排在前边第一桌,他的眼睛顶着老师,只要老师一转身,他就出洋相,他能将舌头伸出来舔鼻子尖,常常会引起同学们的哄堂大笑。当老师发现时,他就是嘴好,老师让怎么着就怎么着。说的好,改的快,忘的也快。属老鼠的,放下爪子就忘,学习成绩在全班倒数第一。
  别看石头学习成绩不好,室外活动没有一样不精的,跑跳、投、上树爬墙,样样在行。最擅长的表演是他自己编了一套猴拳,表演起来活灵活现,活脱脱一个孙悟空下凡。
  冬天来了,屯里吃水的大井住着好多麻雀。天黑了他跑到青年点,给没事的大哥哥们出主意:我们一起捉麻雀。众人都感觉他太小,谁也不在意他说什么。他来了情绪,在屋里打起了猴拳,一套猴拳有模有样,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他看人们都瞧他,立即收拳。大声喊着:大哥哥,我耍猴拳让你们高兴,我还有更好玩的主意不知道你们愿不愿意听?刚看过石头耍拳的人们都表示愿意,他说出了他的主意。过一会,等外边的井水冻冰了,几个人用褥单将井口封严,几个人攀石壁下到井里,诸石缝用手电照着掏麻雀,捉到的放口袋里,飞出来的用竹条抽,掉冰上最后一起捡,一次会捉好多,捉回去褪毛,开膛,放油锅里用慢火烘,烘熟了蘸盐面,连骨头一起嚼着吃,那可真香。石头的主意让那么多大孩子来了激情。急忙找褥单,将几条缝到一起,感觉能将大井盖上才结束。有好事者跑到女宿舍,敲窗户告诉屋里人,一会我们要去捉麻雀,回来要油煎,想吃的别睡,等着。在那个吃肉比摘星星还难的年代,一说有肉吃,还是野味,屋里的人都来了精神,需要我们做什么?暂时不用,一会捉回来你们帮助褪毛就行了。女宿舍里的回答很干脆,用我们的时候叫一声。
  快后半夜了,估计井冻上了,石头领多人去了井边,开始了捉麻雀大战。
  一到井边,都放慢了脚步,几个人用早已经缝制好的褥单将井口盖得严严实实,还没等进人,就听到里边有麻雀往外飞撞褥单的声音,人们将褥单扯的更紧了。石头拿着手电,第一个从边儿下到井里,相继有好几个人效仿石头也陆续下到井中。下到井里的人就如同壁虎一样,双脚踏井壁的石头缝儿,一手搬着突出来的石头,两个一组,一个人用手电照着,另一个人从石缝掏。麻雀一但被手电照到,睁不开眼睛,静静地等着被捉。捉到的放口袋里,飞出来的用竹条一抽就会掉到冰面上,一个也跑不了。那天夜里捉到近百只。石头在那么多知识青年眼里可成了大能人。回到青年点,褪毛,开膛烤烘,忙的不亦乐乎。几乎折腾到天亮,烘麻雀的香味,将隔壁的女青年都香醒了,多数人都不顾寒冷,起床参加到吃麻雀的大餐中。
  石头不光能帮知识青年捉麻雀,还能组织同学帮军属陈大娘家挑水。当时石头所在屯人只有两口井,陈大娘家离井很远,儿子在部队,冬天井沿都是冰,老太太挑水太不方便,石头组织同学为大娘送水。他虽然干不动,他天天找人,谁帮大娘挑水他第二天一定向老师汇报,那正是学雷锋热的年代,学校常常对这些做好事的孩子进行表扬。
  石头干坏事的时候也不少,三九天他引逗伙伴用舌头舔挂在队部敲的大铁钟,他先舔,舌头很快就冻在大钟上,他慢慢的哈气,将舌头一点点化了才收回来。然后他会说冬天舔大钟锻炼舌头,以后说话不嗑巴。特别是有嗑巴毛病的孩子往往会上当,一旦舔了舌头会很快冻在大钟上,他用力敲一下,谁都会被突然的声音而受惊,一收舌头,表皮会被大钟贴去一大块。
  石头诱骗女同学吃丁香叶的情景会让人哭笑不得。那是一个春日的午后,石头一手捧着一束丁香技,嘴里嚼着榆树钱,气喘吁吁地跑到跳绳的女同学堆里,“你们知道吗?这嫩的丁香叶吃起来比嫩榆钱还有滋味。”在那个时候由于粮食紧张,早春的榆树钱是人们最常见的粮食替代品,人们对榆钱有一种特殊的好感。嫩丁香叶比榆钱还有滋味,再看看丁香嫩叶绿的发亮,一下子能勾起人们的食欲,再说石头嘴里还嚼着,绿绿的,谁也不会想到他嚼的不是丁香叶,有的女同学知道他好闹,还是不肯去尝,他摘了一叶放嘴里继续嚼起来,这才有的同学来到他面前摘了放嘴里咀嚼起来,几口下去,丁香的苦味发作,人人都呲牙咧嘴。追着打石头,可惜他跑的快,谁也追不上,打不着。后来有的同学问他你吃怎么不苦,他说:我哪儿吃,我吃的是榆树钱,我看着你放嘴了,那我也没嚼,我放有我的上牙膛上了,我怎么能干那傻事。这就是石头。
  好事的石头更有两面性,干坏事也干好事。女孩子光脚跳绳,他会偷偷地将石块扔在跳绳者脚下,咯坏脚的事时有发生,摔倒的也大有人在。女孩子常常是一看见他来了,就不再玩了。背后给他起了个的绰号“坏蛋”。
  童年另一件有趣的事是当时父亲是生产队长,我也是不知道生产队长是个多大官,当时在我们那儿有一个习俗:当屯子叫叔叔的与侄子闹着玩。当他们有的在我上下学的路上遇到我会问我:你是谁的儿子,我会自鸣得意的样子,大声地喊道:我是队长的儿子。后来被母亲知道了,她告诉我:我是我爸爸的儿子。
  最有意思的事是我小的时候由于十分受宠爱,在爷爷一旦喝酒的时候我总都会与爷爷讨一盅喝,那时候喝酒谁家也不向现在二两三两甚至是半斤的大杯子,只用1-2钱的小酒盅,喝酒前要先倒进酒壶内,烫热了再倒到盅子里,一点点慢慢喝,喝到嘴里要停留一会,品品滋味。那时候人们都说酒辣,但我自小就对酒的气味情有独衷,在与爷爷讨酒的时候总会听到爷爷说,这么小就馋酒,长大了一定爱喝酒。这果然被爷爷讲中了,如今的我喝酒成了第一喜爱。
  我的童年早期是快乐的,但后来由于母亲患病,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困苦悲痛。
  在我十二岁春天的一个午饭后,母亲用当时的话说是“心口疼”挺不住了,坐生产队的大车去了距我家近三十公里的一个小镇医院瞧病,当时由于是突发,母亲连做饭的围裙都没来得及拿下来就去了医院。
  到了医院,医生通过望闻问切一番检查,在得知母亲的“心口”区不舒服有好长的时间后,医生当着我母亲的面说了实情:这病不太好治了,你们没听说有个好县委书记叫焦裕禄的得的就是这个病,县委书记都没治好,人家那是啥条件,北京等多家大医院都看了,也是没治好。别说我们这普通庄稼户人家,也别花这冤枉钱治了,还是回家吃点好的养着吧。这病是药王爷摆手——没治了。
  在现阶段这样肯定的话医生是打死也不会说的。就是重病医生也会说是小病,吃点药,打几针过几天就会好的。但在那个时代,做人都实在,不拐弯,再者说那位医生也是年轻,自以为自已医术高超,这病我看透了,说了不无妨!你一个庄稼人家的家庭妇女能知道什么?县委书记有病是咋回事也不可能知道。其实不然,我母亲是我们那个自然屯文化水平最高的女士,是我们那个自然屯妇女学习毛主席著作辅导员,对当时全国广泛学习着的《毛主席的好干部——焦裕禄》的事迹不知道组织学习了多少遍,更早知道焦裕禄的病情。当时俺母亲就对自己的病情是心知肚明。
  在回家的路上母亲就告诉父亲自己病情的严重性。晚上婉转的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听父亲的话。我听过后觉得不对劲,还与母亲讲:你这是讲的什么话,一个“心口疼”还能怎么了!没想到,从那以后,母亲的病是一天比一天重,面色一天比一天黄,消瘦、厌恶油腻,右胁下有一硬块,后期出现了腹水……
  母亲从突发重病到去世为期半年。半年期间内父亲带着母亲几次去县医院检查。每次医生都说好了不少。但母亲的心里有数。曾多次与我讲:要好好学习,听父亲的话。每一次母亲这样一说我都会天真的说:妈妈您的病会很快好起来的。妈妈总是惠心地笑着:会好的,会好的,我的儿子真懂事!
  为给妈妈看病我们还上过一回骗子的当。
  妈妈病重期间,在一位亲属的介绍下,一个姓卞的江湖郎中得只母亲的病情后来我家打保票能治。在我家好吃好喝招待下住了不少天,一天说去给妈妈买药,向父亲要了四十元人民币,去给妈妈买药去,那个年头四十元最高工资的国家干部一个月也挣不来,能顶现在的五千元。他说过两天就回来,可是一去就没了踪影。介绍来我家的那位亲属也没消息了,只是说会回来的。在什么屯治好了好多人的病,其实他们之间也是刚认识,更何况那个家伙跟本就没说真话。为这事父亲可上了不小的一场火。
  母亲从病重到去世只有半年的时间。母亲去世于一九六七年的农历九月初三。那是一个十分寒冷的早晨,地上下了一层厚厚的白露。听邻居们讲:妈妈是个好人,好人走了,老天爷都掉下了眼泪:地上的霜就是老天爷的泪水变化的。母亲到了那个世界也是好人,好人是会享福的。我心中祈盼着母亲能享福。
  为母亲送葬的情景还记忆犹新。
  母亲走的时候穿的是一身蓝色的寿衣。是在大人们的帮助下我与姐姐、弟弟们给母亲穿的。穿寿衣的时候不准哭,说是有讲究:眼泪掉在母亲的身上母亲会不甘心走的。但我当时的眼泪怎么也止不住。也不知掉到母亲身上有多少。母亲与孩子之间是永远也无法割舍的。
  穿过寿衣后母亲入殓。母亲用的是一口独天(上盖、一整块板,四寸厚);独帮(侧面也都是一整块,三寸厚)的柳木棺材,是从一位赵姓亲属家借的。讲好了他家什么时间用什么时候还。这笔人情帐一直到了我参加工作后才还,我挣钱攒下的第一笔钱就是还了母亲的棺材债,给了人家一百二十元钱。当时我的心里有一种想法:我能为母亲买口棺材也算母亲没白养我一回。
  为母亲送葬最悲壮的场面是为母亲指路,虚岁十二岁的我,要站在桌子上,举着扁担,不能嗑吧,连续三遍喊着重复着那么撕心裂肝的话:妈妈!西南三条大路,走中间那条......
  母亲是乡亲们抬着走的。三十二条扁担,六十四个人抬。全村的父老乡亲都来了,都为母亲流下了伤心的泪。
  踏着厚厚的白霜,我举着白幡,几步一回头的为抬着母亲的人群嗑着头。这时候我的心已经在流血,我与母亲永别了......
  原本幸福的童年由于母亲的病世变得凄凉起来了。
  听朋友们讲过一则故事:说“家”如同一间房子。男人是梁柁,撑起家的全部;而女人是柱子,不论多么粗的梁,没有柱子的支撑也难撑起;而孩子、老人则是房子的墙、门窗,构成了房子的不同的面。由梁、柱子、墙、门窗有机的结合才能是座漂亮的房子 。而在我家由于母亲的去世,一座漂亮的房子柱子折了,房子出现了倾斜,甚至是坍塌,原本幸福的生活娈了样。
  母亲的去世第一个受苦人是姐姐。当时姐姐正读小学六年级,是她们班学习尖子。她的班主任老师曾多次与我的父母讲:他的班里有五十来人,要是一个能考上初中的也非姐姐莫属。当时在我们那儿四个公社一所中学,两千多人录取两百人,竟争是相当激烈哟!但妈妈去世后为了全家人能按时吃上饭,姐姐退学了。退学的那些天,姐姐是天天以泪冼面,每天放学的时候,她的多位同学数次到我家看望姐姐,试图说服父亲再送姐姐去学校,可是面对着一家人老少三辈六张嘴要吃饭的问题,谁也解决不了这个实际的难题。就这样,姐姐离开了她心爱的学校,离开了她的老师同学。如今这已经是四十年前的事情了,但每当我们与姐姐一起说起当初她退学的事时,还愤愤不平:就是父亲偏心眼,重男轻女思想做怪!不然为什么让她退学?她是老大,学习又好,退也应是我的事。如果把书读下去,怎么也得不至于做地球修理工。谁让俺是女孩子哟!嗨!都是母亲去世早造成的。
  母亲的去世给家庭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有好心人曾试图让父亲给我们娶个后妈,我是使尽了全身的解数,千方百计反对。可能也是那时候岁数小,根本不懂大人的心理,如果那时候有一点社会学常识,也不会那样闹。如果有现在的社会学常识,我都会主动为父亲张罗。怎么说这也是过去的事了。
  我反对父亲续弦的起因只是偏听偏信了邻居们所谓的好心话。在邻居们那儿我学会了歌曲《小白菜》:在哼唱小白菜的同时,我对后娘产生出强烈的反感情节。
  那时候父亲刚过四十岁。用现在的广告词说那是身体倍棒,吃嘛嘛香。就是在续弦的事上就是没拧过我这小嘎豆子。曾经好几位好心人为父亲当过介绍人,都是被我从中搅黄了。
  当时我在我们屯小孩子中是有名的好孩子,从小受读过书的妈妈影响,为人处事是有板有眼,但在父亲续弦上我是主意已定:坚决反对。其实办法很简单——装疯伴傻。
  不论是谁来,一但说的是为父亲续弦的事,我就会在屋里屋外不停地唱《小白菜》。与其说是唱,还不如说是嚎,大人们怎么说也不好使。直到将来的人嚎烦了,嚎的让人心里都不是个滋味。嚎的没法说事,嚎到散了场为止。
  这个办法我是用了好几回。
  再后来就是有人有心思为父亲说那事,都知道我有这一招,也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爱在我面前找不痛快,也就不了了知了。
  四十多岁的父亲让我给闹腾的不能再婚,现在说起来是我这做儿子的一件不孝之事。
  山区的孩子有山区孩子的童年生活,现在想想那些故事真的心酸。
  柴、米、油、盐、酱、醋、茶,自古以来就被人们合称为“开门七件事”,特别是在北方的冬天,烧个热炕头,炕热屋子暖,柴草功不可没。柴被列首位,从某些方面说明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其实也真的是那样,没有柴,有再多的米也吃不到嘴,有谁能吃生米。在计划经济时代,除了粮食不够吃,生产队分的柴草有限,烧柴也是每家生活中的大问题。为了冬天有个热炕头,我从小就学着拾柴草,现在想想那情景真的很心酸。
  山里的孩子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拾柴草途径。
  早春,我们会跟着犁杖后边拾被犁杖犁出来的作物茬子,最喜欢拾的是谷茬,谷茬的茎杆小拇指粗细,长长的须根,每当茎杆相对摆放在垄沟,两端的谷子根犹如一幅工艺品,金黄金黄的,要是有风一刮,感觉就是金色的瀑布,别有一番风情。谷茬特别好烧,是摊煎饼最好的燃料,火力适合。拾谷茬的时候还能有意外收获。常常能捡到“红根”“酸拨溜儿”“野蒜”等山里特有的早春美食。“红根”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学名叫什么,只知道这种植物的根是红的,细胡萝卜似的,不过可比胡萝卜细多了,粗的也就筷头粗,那东西甜脆,我们常常是捡到了用手撸几下子感觉没土了就放嘴里咀嚼,那情景真有如今吃最甜的时令水果一样。而酸拨溜儿与红根有很大的区别,酸拨溜儿比红根粗,粗的有大人的拇指粗,特别白,露出地面的嫩芽鲜红鲜红的,日子多了就出展开翠绿的叶子。吃酸拨溜儿比吃红根讲卫生,酸拨溜儿的外皮可剥下来,剥掉外皮的酸拨溜酸中带甜,含水量特别高,渴的时候有几条酸拨溜儿吃很快就能解渴。古人有望梅止渴之说,在我的老家不产梅子,也没有谁吃过梅子,望梅止渴在我的家乡不起作用,但如果将梅子说成是酸拨溜儿一定能有作用,酸拨溜儿的酸甜早就印在了我的记忆中。
  初夏的日子拾柴主要是捡树枝子,我的老家有大面积的杨树林,每当夏季,杨树会产生一种病害,多在生长枝的顶部形成环型的疤痕,遇大风折断,特别是年轻的嫩树发病严重,每当初夏时节一刮风就会折断,我常常同母亲一起起早去树林里捡。捡这样的树枝不费力气,只要是不怕走路,眼睛尖点,仔细看着点,因树枝同大地的草是一个颜色,不注意到近前才会发现。在平坦的树林里我常常是蹲下来,看哪儿有突出部分,常常就会看到。
  秋天拾柴草的途径太多了。家乡有“处暑动刀镰”的农谚,过了处暑,所有的植物秸杆都可以做柴草。我们采收最多的是老家人叫“藁子”的植物,藁子植株高大,叶子小,整个植株如同小树枝一样,耐烧,可以将已经特别是根粗壮,用现在的话说“燃烧值”高,耐贮存,是不可多得的柴草。在我的老家,常常会看到勤劳的家庭垛着大垛的藁子,一看藁子垛就知道这是一个勤劳的人家。儿子都好说媳妇。
  初冬时节,我的老家最常见的杨树林一片金黄,微风刮过,发出“唰唰”的响声,一片片黄叶如金片,随着风儿轻轻地飘落,犹如一幅动感十足的动漫场景。夜里北风刮起,第二天母亲总会起大早,拿着耙子、扫帚就去树林子,树林里避风的地方树叶儿会刮成一道道很厚的棱子,只要用耙子一划拉就是一大堆。当我们睡够了去树林的时候,妈妈已经将树林搂了一遍了,望着一堆堆小山似的树叶,再看着妈妈一身尘土、一脸疲倦样,我们都为妈妈的勤劳而感动。
  在我的老家,树叶可是难得的冬季火炕取暖的材料, 树叶让我老家的火炕天天都那样温暖,还给我带来那么多的故事。
  拾柴草的事早就过去了,现在用上了煤气灶、电磁炉、电饭煲、电炒锅,再也不愁烧草了,但一到冬季看到田野里到处的枯草和树叶就想起那艰难的岁月,让我更加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

焦裕禄的故事篇(2):观看《焦裕禄》观后感

  观看电影《焦裕禄》心得体会之一: 重看电影《焦裕禄》,对我的心灵又是一次巨大的震撼。党员的信念与责任得到进一步升华。观看影片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电影中主人公焦裕禄下基层、访民情、赈灾救济百姓、雨夜抗洪、治沙种梧桐、带病坚持工作等一幕幕感人事迹令人感动,每一幕都让人落泪。焦裕禄同志的事迹感人至深,在于他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时刻不忘党的宗旨;焦裕禄同志的事迹感人至深,在于他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公而忘私,心系百姓,一切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焦裕禄同志的事迹感人至深,还在于他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清正廉洁,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焦裕禄同志是党和人民的好干部、好儿子,是我们全体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和榜样。通过观看影片,让我对焦裕禄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升华,更让我体会到了为人民服务的真正内涵。通过观看影片,主要学习他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岗位的热爱,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一、要时刻对党和人民忠诚。
  当干部是为了什么,我们身后应当留些什么。这是个永恒的话题。是一个历久弥新,常谈常新的话题,这个话题,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的理解,不同岗位有不同岗位的说法。但做为共产党员,我认为必须具备一个基础,即忠诚。只有对组织忠诚,对人民忠诚,才有对事业的忠诚,对困难永久的担当。就像焦裕禄说的,让人民满意与让组织满意并不矛盾,因为,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是以忠诚为基座,焦裕禄同志才树起了一座丰碑,一座永留史册与民心间的丰碑

焦裕禄的故事篇(3):焦裕禄心得体会教师

  学习之后需要写心得,所以为各位教师带来了焦裕禄心得体会教师,请看:
  焦裕禄心得体会教师【1】
  3月26号下午,在洛阳新区博物馆,我参观学习了焦裕禄事迹展,感慨颇多。事迹展主要介绍了《牢记使命,心系群众》《实事求是,实地观察》《廉洁奉公,勤政为民》,让我对焦裕禄又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能扑下身子,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心系百姓,关心百姓的疾苦,想群众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清正廉洁,两袖清风,不愧是党的好干部,不愧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实事求是焦裕禄精神的重要内容。作为校长,就要走进教师,深入教师,倾听老师的心声,解决教师的困难,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作为校长,还要深入教学第一线,走进课堂,多听课,掌握教师上课的实际情况,给教师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课改稳步推进。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之中,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不走形式,耍花架子。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焦裕禄精神的本质所在。焦裕禄同志之所以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共产党员的光辉典范,之所以深受人民群众爱戴,根本原因在于他始终与老百姓心相连、情相依,同呼吸、共命运,在于他视人民群众为衣食父母、诚心诚意当人民公仆。作为校长,就要身先士卒,要求教师们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当好学校的领路人。
  清正廉洁、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也是焦裕禄精神的鲜明特点。在学校,我们也要弘扬焦裕禄精神,我们要多想事业少想名利,坚持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甘当绿叶,尽心尽力干好本职的工作。坚持学校的财务公开和校务公开,让每一位教师明白学校的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让每一位教师做好监督员,明白学校的每一分钱都要花到正事上。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全面深入的践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下大功夫深化课程改革,教好书育好人,尽心尽力,教育一方,造福一方,为教育事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焦裕禄心得体会教师【2】
  日前,全党范围内都在组织学习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同志的光辉事迹和高尚精神,我也怀着由衷的敬意观看、学习了有关焦裕禄同志事迹的学习资料。熟悉的名字、平凡的作为,这个已经走远的形象在当前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背景下似乎更加清晰感人而熠熠生辉。“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匆匆走过41年人生之路的焦裕禄留给后人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在经过历史的淘洗之后,历久弥新,值得后人永远学习的不朽精神。学楷模,重在查找差距,确立实践方向,把焦裕禄同志的精神力量继承、传导下去,这是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的职责。
  一、学习焦裕禄全心全意“为民”解忧的公仆精神
  焦裕禄同志之所以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共产党员的光辉典范,深受人民群众爱戴的好干部,最根本的就是他与老百姓心相连,情相依,视人民为衣食父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种“为民”首先需要我们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的立场,这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的出发点。同时,我们还要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评价和检验工作得失的标准。“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
  我们幼儿园处于联系服务群众的前沿,作为园领导,我们的工作质量直接决定着群众工作的成败。我们要象焦裕禄同志那样心中装着群众,在工作中把家长的需求作为工作要务,把家长的意见放在心上,竭尽全力解决家长遇到的难题。我们还要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和信任,把家长的力量调动、加入到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实现家园共育和教师、家长、幼儿共同成长,对于家长的意见和需求,我们还要从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解决,学会换位思考,多体谅家长的心情,多从家长的角度看待问题,做到了站对立场,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想家长所想、解家长所需。
  二、学习焦裕禄脚踏实地“为民”办事的务实精神
  了解群众的心声,作为园领导应亲力亲为,关注到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小事成就大事、细节决定成败”,我们要树立群众之事无小事的意识,象焦裕禄同志那样欲“务实”必“求真”,多在“求真”上下功夫。“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只有深入实际,掌握第一手资料,自己心里才有数,做出的决策才能切合群众需求、为群众认可。
  务实,还要像焦裕禄那样为群众办实事、求实效。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造成了一些党员干部价值观的错位,违背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处在教育一线的我们,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我们应该感恩群众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为我们正衣冠树立了客观的镜子,我们更应该多花一些心思在群众身上,多想一想应该怎样回报群众给予我们的关爱和对我们寄予的希望,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多为群众做事情并且敢于负责、敢于担当。我们要把群众赋予我们的权利承担起来,不推诿、不拖拉,把能解决的问题即刻解决,把难解决的问题想办法解决,用责任心争取民心,用实际行动促进党群关系和谐发展。
  三、学习焦裕禄一身正气“为民”谋福的清廉品格
  焦裕禄同志是清廉为官的楷模,他能够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在他看来,当干部不能占公家的便宜,而且还要有甘于吃亏的精神;他也能正确处理“义”与“利”个关系, 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反对见利忘义,他坚决退回组织上给他的补助,而又多次资助困难群众,以他的“大义”赢得了群众的爱戴;他更能正确处理“主”与“仆”的关系,做人民的公仆,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扑下身子,带领群众迎难勇进。与焦裕禄相比,我们的工作条件要优越许多,当然,群众对我们党员干部的期望也比任何时候更加殷切,亲民爱民、心系群众之情不可淡化,艰苦奋斗、科学求实的精神不可停滞,我们要严谨律己、信念坚定、讲求奉献,以“为人民谋福祉”为工作目标,把人民群众始终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重中之重。
  见贤思齐,知行合一,焦裕禄是一面镜子,我们可对之正己,他更是一面旗帜,让我们的行程目标明确。做焦裕禄式的人民公仆、做焦裕禄式的党的好干部,这是我们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崇高理想和不懈追求。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zuowen175893/

推荐访问:焦裕禄小故事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