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小学数学思维能力训练

来源:毕业论文 时间:2018-07-21 10:00:04 阅读:

【www.bbjkw.net--毕业论文】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训练篇(一):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毕业论文

  导语: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为了提高人才素质,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至关重要。现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遵循小学生特点及思维品质的发展,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供商榷。以下是小编整理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毕业论文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一、培养思维的自觉性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情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情趣。创设问题情境,还要在一些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适当创设一种“人为障碍”的现象,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激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
  2、要重视说的训练,提高思维的自觉性
  (1)读说训练。小学生好说好动,善于模仿,开口读的记忆方法比默记的效果好,多种感官同时参加学习的效率高。思维的发展和语言的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思维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情况都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反过来,由于语言的经常磨练,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在学习上的这些特点,并根据思维的发展与语言训练的辩证关系,注意加强说的训练。提高学生思维的自觉性,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的有效手段,在于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说算理、讲思路。
  (2)说理训练。计算与解答应用题,要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说理训练。如14—9=?要求学生不仅能正确迅速说出得数,还会讲出是这样想的:9加5得14,14减9得5。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开始解答简单应应用题时,就要注意指导学生读题训练。
  (3)表述整数四则竖式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能根据法则,结合竖式计算,口头表述演算过程。有条理的边想、边说、边算。既帮助学生从抽象的法则中顺利步入运算之门,保证多数学生初期运算的正确性,又有效地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教学第二册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中的进位加法,例3:34+28=( )。竖式的下面写上:“个位上4加8得12,向十位进1,个位写2。”学生开始计算进位加时,容易忘记进上来的1,为了避免遗忘,强调要把进上来的1先加上,但仍有部分学生要忘记。为此,在教学的初期,可教给学生口头表述演算过程的方法:个位上4加8得12,向十位进1,个位写2;十位上1加3得4,再加2得6,十位上写6;和是62。
  在学习新知识时,体验到独立思考的乐趣。学生思维的自觉性就会逐步提高,这是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前提。
  二、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思考问题严密、敏捷、反应迅速等。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很重要,从一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要重视双基训练。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思考,想出合理、敏捷解决问题的方法。
  1、基础题要教好练透。使学生弄清算理,掌握计算思路。在此基础上,提供组织一系列的有效训练,使学生能正确地、比较迅速的进行口算和简便计算。
  2、简缩口算思维过程,提高口算速度。简缩思维过程,就是口算时中间环节的计算要短暂地保留在记忆中,这需要一定灵敏的瞬时暗记能力。开始小学生缺乏这些能力,通过训练,就能逐步适应,从而提高口算速度,达到了口算训练过程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例如第四、六册的减法与乘法口算例题:58—26=32(想:58—20=38,38—6=32),14×3=42(想:10×3=30,4×3=12,30+12=42)。
  以上两道例题,分别是两步和三步的口算题,先让学生按照教材要求进行口算训练,到了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把口算中间环节——口算结果暗记来来,以最后一步口算出得数。
  3、抓联系找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数学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找出其知识之间存在着的内在联系、规律性的东西。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学生学习9加几。初学时9+3需要详尽表述口算过程(9和1凑成10,把3分成1和2,9加1得10,10加2得12)。经过一些练习,学生掌握口算步骤以后,引导学生在题组9+2、9+3、……9+9的练习中,找规律简化思维过程。经过观察比较,学生就会领悟到“9”加几,只要把加上的数分出1与9凑成10,剩几就是十几。找出了规律,最后省略思维过程,直接得出结果。这样既 使计算准确又提高了速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三、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灵活性是善于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向进行思考,能根据条件和问题的变化灵活地转换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灵活运用知识来处理问题,学习时能举一反三,迁移能力强。
  1、综合训练。学生掌握了各种简算方法的基础上,可设计一些综合训练题。如1÷125、1。25×8。8、180÷4÷5、18。74—1。45×2—1。51等让学生运用口算和简算综合进行
  计算:1÷125[想:(1×8) ÷(125×8)=8÷1000]=0。008
  1。25×8。8=1。25×8+1。25×0。8=10+1=11
  以上的综合练习题,学生进行计算时,需要进行观察分析、综合、判断等较复杂的思维活动,需要灵活、准确地应用学过的运算规律、运算顺序与性质及充分运用口算能力,才能算得合理、正确和迅速。
  2、一题多解。一题多解的练习要注意适时、适量。一般按不同的学段所学的知识要求,在组织复习时,选出或补充一、两道题让学生进行多解,解后要注意比较讲评。教学“正、反比例”之后,提出了如下的题目“某村村民购买黑白电视机和彩色电视机台数的比是2:7。黑白电视机是16台,彩色电视机有多少台?”学生可用如下的多种解法:用按比例分配法解,用归一法解,用正比例方法解,用列方程方法解,用分数乘法解等。这样,让学生从多解度进行思考,既开阔思路,又有利于思维灵活性培养。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训练篇(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初级训练题

  做小升初数学题用到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不是一下就能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它需要长期的训练过程。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可以通过做题来进行锻炼。下面的应用题运用排除思维,可以让自己少走曲折路、不走冤枉路,它可以让你在“必然性”中更快地找到自己所要的答案。本文是几个初级题目。
  1.某届“活动奖”评选结束了。A公司拍摄的《黄河颂》获得最佳故事片奖,B公司拍摄的《孙悟空》取得最佳的武术奖,C公司拍摄的《白娘子》获得最佳戏剧奖。
  这次“活动奖”完毕以后,A公司的经理说:“真是很有意思,恰好我们三个经理的姓分别是三部片名的第一个字,再说,我们每个人的姓同自己所拍片子片名的第一个字又不一样。”这时候,另一公司姓孙的经理笑起来说:“真是这样的!”
  根据以上内容,推理出这三部片子的总理的各姓什么?
  A.A公司经理姓孙,B公司经理姓白,C公司经理姓黄;
  B.A公司经理姓白,B公司经理姓黄,C公司经理姓孙;
  C.A公司经理姓孙,B公司经理姓黄,C公司经理姓白;
  D.A公司经理姓白,B公司经理姓孙,C公司经理姓黄;
  E.A公司经理姓黄,B公司经理姓白,C公司经理姓孙。
  2.热县的报纸销售量多于天中县。因此,热县的居民比天中县的居民更多地知道世界上发生的大事。
  以下的选项中,除了哪种说法都能削弱此论断:
  A.热县的居民比天中县多;
  B.天中县的绝大多数居民在热县工作并在那里买报纸;
  C.热县居民的人均看报时间比天中县居民的人均看报时间少;
  D.一种热县报纸报道的内容局限于热县内的新闻;
  E.热县报亭的平均报纸售价低于天中县的平均报纸售价。
  3.在一次村民投票选举中,统计显示,有人投了所有候选人的赞成票,假如显示的统计是真实的,那么在下列选项中,哪个选项也一定是真实的:
  A.每个选民都投举了每个候选人的赞成票;
  B.在选举所有的候选人中,都投赞成票的人很多;
  C.不是所有的选票人投所有候选人的赞成票;
  D.所有的候选人都当选是不太可能的;
  E.所有的候选人都有当选的可能。
  4.有三朵红头花和两朵蓝头花。将五朵花中的三朵花分别戴在A、B、C三个女孩的头上。这三个女孩中,每个人都只能看见其他两个女孩子头上所戴的头花,但看不见自己头上的花朵,并且也不知道剩余的两朵头花的颜色。
  问A:“你戴的是什么颜色的头花?”
  A说:“不知道。”
  问B:“你戴的是什么颜色的头花?”
  B想过一会之后,也说:“不知道。”
  最后问C,C回答说:“我知道我戴的头花是什么颜色了。”
  当然,C是在听了A、B的回答之后而作出推断的。试问:C戴的是什么颜色的头花?
  5.在1972至1980年间,世界性的工业能源消耗量在达到一定的顶峰后又下降,在1980年,虽然工业的总产出量有显著提高,但它的能源总耗用量却是远远低于1972年的水平。这个问题说明了工业部门一定采取了高效节能措施。在以下选项中最能削弱上述结构的是:
  A.1972年之前,在平时,使用工业能源的人们都不太注意节约能源
  B.20世纪70年代很多能源密集型工业部门的产量急速下降
  C.工业总量的增长1972年到1980年间低于1960至1972年间的增长
  D.20世纪70年代,很多行业从使用高价石油转向使用低价的替代物
  6.甲、乙、丙三人都喜欢对别人说谎话,不过有时候也说真话。这一天,甲指责乙说谎话,乙指责丙说谎话,丙说甲与乙两人都在说谎话。其实,在他们三个人当中,至少有一人说的是真话。请问到底是谁在说谎话呢?
  1.B
  因为甲公司的经理说完后另一个姓孙的经理又说,说明甲公司经理不姓孙,排除A;丙公司拍摄的是《白娘子》,因此丙公司经理不姓白,排除C;同样可排除D、E;所以B即为所选的答案。
  2.E
  此题所问的是“除了”,因此,可用排除法排除掉能够削弱的选项。
  A项能削弱,因此不是正确答案,理由如下:热县报纸销量虽多,但由于人口也多,可能人均报纸拥有量比天中县低,这样,热县的居民反而不如天中县的居民更多地知道世界大事。同样,选项B、C、D也可以削弱题干论断。所以,A、B、C、D项要排除掉。
  选项E所言的“热县报亭的平均报纸售价低于天中县的平均报纸售价”能说明“热县的报纸销售量多于天中县”,但不能削弱“热县的居民比天中县的居民更多地知道世界上发生的大事”这个论断。
  3.C
  只有C是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的,故选C。
  4.D
  解析:本题可以使用排除法解决问题,在本题中提到72年到80年十年间工业能源消耗量先升后降,到80年低于72年,而工业总产出80年显著提高,结论是工业部门采取了高效节能措施。要想削弱题干中的结构,那么可以找出削弱前提或者结论的,选项A是加强了题干,选项B、C是无关选项,排除掉;选项D说72年代期间,世界上很多行业不再使用高价石油这个能源,而是去使用低价替代物这个方法,并不是说要采用高效节能措施,所以最能削弱题干结构,故选择D。
  5.红色
  A看到一红一蓝,回答不知道;
  B通过A的回答,猜测A看到2红或一红一蓝。如果B看到C戴蓝色的头花,代表A看到一红一蓝,B就能推断出自己戴红色的头花;如果B看到C戴红头花,B就不能推断自己戴什么色彩的头花,也就是说B回答不知道,代表B看到C戴红色的头花,所以C就知道自己戴红头花。
  6.乙
  此题可以运用假设排除法推理得出是乙说的是真话,甲和乙都是说谎话。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lunwen153957/

推荐访问: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