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祖昌将军简历]甘祖昌将军

来源:个人简历 时间:2018-06-14 15:00:03 阅读:

【www.bbjkw.net--个人简历】

甘祖昌将军一:无私奉献的名人事例【作文素材】


  奉献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精神,奉献是伟大的,令人敬佩的。小编整理了相关的作文范文,快来看看吧。
  无私奉献的名人事例一
  名人介绍:诺尔曼·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卓越的胸外科专家。他热爱和平,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到火线上挽救为人类正义而战的各国人民。随着中国抗日战争的爆发,1938年初,他率领医疗队来到中国,为解放区带来大批的医药用品及精湛的医疗技术,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工作者。后因抢救伤员手指感染病毒,于1939年11月12日病逝。
  名人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有一位不远万里来中国支援我们的加拿大著名外科医生,他叫白求恩,这位医生不仅医术精湛,更重要的是品德高尚。
  一次,从前线思念过来一名伤员,伤员失学太多,需要输血,但是卫生员却一脸愁容地向白求恩汇报:“这位伤员需要的O型血已经用完了。”旁边的一位伤员一听,马上对医生说“医生,我是0型血,让我来输血!”白求恩大夫看着这位伤员,亲切地说:“你在战场上已经负了伤,流了血,不能再抽你的血了。”说着,他捋起袖子,对卫生员说:“我是0型血,是万能输血者,就抽我得吧。“可是大家都不同意,因为白求恩大夫已经50多岁了,而且还有那么多的伤员等着他治病,怎么能在让他输血呢?白求恩大夫坚持说不要再拖了,我们及时救活一个战士,就等于在战场上消灭一个敌人。快开始吧!”
  无私奉献的名人事例二
  龚全珍既是开国少将甘祖昌的夫人,又是莲花县琴亭镇金城社区的一名年逾90、有着60年党龄的老党员。这位平凡朴素而有着坚定信念,充满活力的长者,发扬着甘将军"联系群众,一心为公,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宝贵精神,至今还依然活跃在老百姓中间,关心社区的和谐发展,帮助身边的困难群体,关爱下一代的教育成长,倡导新风文明。人们敬重她,爱戴她,深切地感受到她身上所具有的人格魅力。
  一、退休不忘为公志
  龚全珍是甘祖昌将军的夫人,甘将军一心为公、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宝贵精神在她身上熠熠生辉,成为她的人生信仰和永远的活力。同时,龚全珍又是社区的一名老党员,永葆本色,永不掉队,服务和谐社会的奉献情怀在她身上永放光芒。
  为营造和谐温馨的社区发展环境,传承甘将军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优秀传统,调动社区党员和群众创先争优,2011年,琴亭镇金城社区筹建"龚全珍工作室",邀请她担任辅导员,她愉快地答应,并勉励社区工作人员:"社区要关心困难群众的生活状况,并开展好新时期传统精神的宣传活动......"社区人员深深感受到将军夫人的真挚情感。本篇文章来自。担任社区辅导员期间,她一丝不苟,语重心长,真情流露地谈自己的革命信念,讲述甘将军不谋私利,一生为党、为人民作奉献的感人事迹,并勉励社区同志要珍惜大好时光,搞好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服务。
  在她的勉励下,社区创新管理机制,建立了"1365"社会管理新模式,提出了"温馨社区、和谐家园"的服务目标,定期为社区党员、居民和困难家庭开展革命传统,理想信念教育和扶贫济困慈善活动,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二、排忧解难显真情
  甘祖昌将军勤俭节约、热于助人、无私奉献的好传统在龚全珍身上得到发扬光大。离休后,龚全珍自己日子过得很节俭,衣着朴素,粗茶淡饭,从不乱花钱。但对帮助他人,却尽其所能,热心帮助。
  龚全珍经常帮助社区居民、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困难家庭的思想、生产和生活。社区居民贺丙才想创业走上致富路,可创业途中总是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为此坚定创业想法出现了动摇。在了解到情况后,龚全珍主动与其开展谈心和思想辅导,增强了他的信心,最终,贺丙才克服了困难,并担任社区支部副书记,在龚全珍的影响下,贺丙才牵线搭桥,帮助近十名社区居民创业致富。社区困难居民彭云娥,体弱多病,家境困难,龚全珍主动与其结对帮扶,并多次上门与其谈心,送去慰问品,并勉励她战胜困难,在她的鼓励下,彭云娥生活非常开心,并参加社区门球队,带领数十名社区居民开展门球比赛活动。困难居民彭秋仔,在龚全珍的帮助下,从事家庭炊具的修补生意,逐渐过上安稳幸福的日子。社区青少年朱洪峰,困难居民周春燕,龚全珍经常关心她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经常送去学习用品,帮助她们克服困难,树立生活信心。
  她不仅自己这样做,还告诫女儿甘公荣,爸爸一生都在为老百姓做好事,要好好向他学习。女儿甘公荣继承和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经常向社区困难居民伸出援助之手。龚全珍认为:祖昌留给她的最大财富是精神财富,心里总是装着大家,回乡当农民以来,用自己工资建设农村,有生之年一定要将这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下去。
  满腔热情扬精神
  龚全珍时时刻刻关心社区党员干部、青少年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自担任社区辅导员后,每年为琴亭镇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讲党课。
  在辅导工作中,龚全珍推行了"讲、观、作、学、谈、行"服务内容,通过讲一堂党课、观一个基地、作一次辅导、学一句名言、谈一番感受、行一次慈善等活动,建立起龚全珍工作室的长效服务机制。在为琴亭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讲的党课中,龚全珍总是热心参与,耐心辅导,并带领新老党员到一枝枪纪念馆、列宁学校参观学习,提升思想境界。
  在辅导党员干部和社区居民的同时,龚全珍还经常深入到中小学校,为青少年作革命传统的教育报告,讲述老红军的优良传统,模范人物的事迹等,关心青少年和思想、学习和生活,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并向琴亭镇教育基金会捐款1000元,每个月从工资中拿出500元捐助科普书籍,供社区青少年阅读。"龚全珍工作室"建立以来,龚全珍共组织开展讲党课、参观活动、思想辅导、走访慰问等30余次,参与学习教育活动人次650余人,让社区党员和居民接受了生动的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为构建和谐温馨社区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树立新风促和谐
  岁月沧桑,龚老已是耄耋之年,但其一言一行,仍然在为社会和谐发展发挥重要作用。龚全珍既是开国将军夫人,同时,又是社区和谐发展的一份子,她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街坊邻舍。
  龚全珍与甘祖昌将军育有4个女儿,现在与第3个女儿甘公荣生活在一起,如今在家还始终坚持读书看报、看新闻、写日记,努力营造社区讲学习、重文化的良好风气。她与左邻右舍相互关照,融洽相处,营造了明礼诚信、团结友爱的公民道德。同时,龚全珍热爱保健养生,懂得顺应春夏秋冬四时变化,按照自然规律养护好身体,天气晴好时,约邻舍去一枝枪广场散步,与邻居一起练香功,倡导健康科学的生活,营造了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习惯。
  在新时期,追寻红色记忆,传承优秀传统,坚定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是全社会共同的心愿。龚全珍老人作为开国将军夫人,又是一位有着60年党龄的老党员,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坚定信仰的典范,这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淡泊名利、一心为公"的精神,是将军夫人永恒的坚守。
  四、发挥余热
  龚全珍这位社区老党员,其服务和谐社会的奉献情怀令人感动。为营造和谐温馨的社区发展环境,调动社区党员和群众创先争优的积极性,琴亭镇金城社区邀请龚全珍担任社区辅导员,她愉快地答应了。本篇文章来自。在为社区党员作辅导时,她语重心长地谈自己的革命信念,讲述甘将军一生为党、为人民奉献的感人事迹,并勉励社区同志要珍惜大好时光,搞好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服务。在她的勉励下,社区创新管理机制,建立"1365"社会管理新模式,提出了"温馨社区、和谐家园"的服务目标,并不断改善服务条件,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五、展现大爱
  离休后,龚全珍生活上很节俭,从不乱花一分钱,却尽己所能帮助他人。家境贫寒的社区党员刘青松体弱多病,龚全珍主动与其结对帮扶,并多次上门看望,捐款捐物,让他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社区里的一个困难家庭中就读中学的女孩面临辍学,并不宽裕的龚全珍毅然资助其2000元,使得这名学生顺利完成初中学业。老人还告诫女儿甘公荣要向她父亲好好学习,为老百姓做好事。甘公荣向社区李利平同学伸出救援之手,随后,又寻找了一名父亲残疾、母亲弱智的家庭为扶助对象。龚全珍认识的一位孤寡老人赵婆婆年事已高,生活困难,她定期为其送去大米、面条、食用油、猪肉。赵婆婆身体不好时,龚全珍还拿出自己的钱让赵婆婆去看医生。龚全珍认为:甘祖昌将军留给她的最大财富是--心里总装着百姓。
  六、心系教育
  龚全珍关心下一代成长,热心为青少年开展理想信念和传统教育,应邀担任社区辅导员,并悉心照料留守青少年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当龚全珍发现部分留守青少年存在挑食等坏习惯后,她接连三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面,把甘将军在长征路上没有食物,每天只能用八粒蚕豆充饥,最后胜利完成任务的经历,编写成一个"八粒蚕豆过草地"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教育他们要珍惜粮食。同时,龚全珍帮助成立了校外活动小组,讲述将军自愿解甲归田的故事。在国庆等重大节日期间,龚全珍发动老同学、老朋友,全家老少一起搜集近百幅漫画作品,制作了"鲜红的红领巾"等漫画,教育启迪青少年。龚全珍每年都定期抽出时间,进社区向青少年宣传优秀文化,讲述老红军、模范人物的事迹等,并向琴亭镇教育基金会捐款1000元,她还每月从工资中拿出500元购买科普书籍,供社区青少年阅读。
  七、社会评价
  她是开国将军甘祖昌的夫人,又是江西萍乡莲花县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她已是91岁高龄,有着60多年党龄;她放弃大城市优越的生活,选择回乡与乡亲建设共同的美好家园;她坚守着革命前辈优良传统,更孜孜不倦地将其传播到青少年中间。龚全珍,以崇高的人格立世,给身边人带去温暖的力量。
  永葆本色,是甘祖昌将军生前嘱托,龚全珍坚守的是一份爱的信任;永葆本色,源自革命老区的血脉情谊,龚全珍坚守的是一份返璞归真的赤子情怀;永葆本色,源自她饱经风霜的人生阅历,龚全珍坚守的是岿然不动的品格准则;永葆本色,源自她自觉的党性高度,龚全珍坚守的是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崇高使命与坚定信念。
  无私奉献的名人事例三
  李春燕:最后的赤脚医生
  李春燕,27岁,是贵州从江县大塘村乡村医生。三年前李春燕卫校毕业后嫁给了大塘村一个苗族青年成为一名乡村卫生员并且在自己家里开设了一间卫生室。
  大塘村是一个苗族村寨,只有她一个乡村卫生员,有2500多名苗族村民,生活极其贫穷。人们向来缺医少药,过去,村里没有医生,得病了,除了苦熬,就是请鬼师驱鬼辟邪,或是用‘土办法’自己治疗,死了,谁也不知道是啥原因。现在,大家已经逐渐习惯了生病去李春燕那儿打针吃药,有了初步的医疗保障。李春燕,
  严格地讲不能称作医生,只能叫做‘卫生员’,因为她没有编制,不享受国家的工资和其它待遇。由于工作环境差、入不敷出,我国的大部分乡村卫生员已改行或外出打工去了。李春燕也遇到过相同的问题,乡亲们来看病,没有钱付药费,只能记账赊欠。2004年初,一直赔本经营卫生室的李春燕决定关掉卫生室,和丈夫一道去广东打工。当他们正准备出门的时候,闻讯而来的乡亲们正好赶到。村民们掏出皱巴巴的一元、两元钱递给李春燕:“李医生你走了,我们可怎么办?这是我们还你的账,不够的我们明天把家里的米卖了,给补上。”李春燕于是没有离开。这是李春燕留在这艰苦的地方做乡村医生以来唯一想放弃的一次。
  正如解说词所说:
  ——她是一位医生,虽然她从来没有机会穿上白大褂,甚至被人在医生的前面还要加上赤脚这两个字;她是一名医生,但是不像很多医生那样,不愁自己的衣食,她一个月也许能收入600多块钱,但是买药以及买相关的一些东西却要花出900多块钱,亏空300多,欠债也就越来越多;她是一名医生,自然被患者所需要,但是跟其他的医生比她的患者似乎对她改我们明天把家里的米卖了,给补上。”李春燕于是没有离开。这是李春燕留在这艰苦的地方做乡村医生以来唯一想放弃的一次。
  正如解说词所说:
  ——她是一位医生,虽然她从来没有机会穿上白大褂,甚至被人在医生的前面还要加上赤脚这两个字;她是一名医生,但是不像很多医生那样,不愁自己的衣食,她一个月也许能收入600多块钱,但是买药以及买相关的一些东西却要花出900多块钱,亏空300多,欠债也就越来越多;她是一名医生,自然被患者所需要,但是跟其他的医生比她的患者似乎对她更加需要,这该是一名怎样的医生?
更多热门文章:

1.无私奉献的名人故事(汇总)

2.无私奉献的名人故事(选登)

3.与奉献有关的名人故事:两弹元勋邓稼先

4.【作文素材】无私奉献名人名言

5.关于奉献的事例【名人】

6.有关于无私奉献的名人名言(作文素材)

7.精选关于关于奉献的名人名言

8.奉献的名人事例

9.与奉献有关的优秀名人名言【素材屋】

甘祖昌将军二:甘祖昌将军的故事

  1955年首批授衔的共和国少将甘祖昌,1949年9月随王震大军和平解放新疆后,历任新疆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兼供应部部长、财务部部长以及军区后勤部部长等职,虽然仅在新疆工作生活了7年,却为驻疆部队的后勤保障以及新疆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他逝世21年后的今天,其许多事迹依然被新疆各族军民广为传诵。
  呕心沥血为养财(1)
  新疆和平解放之初,包括进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六两军和由三区民族军改编而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军,以及由驻疆的国民政府起义部队改编而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二兵团,官兵总计达20多万。当时,为了不给经济落后、物价飞涨的新疆地方增加负担,在1950年上半年以前,甘祖昌总是乘坐飞机,每月从迪化(今乌鲁木齐)到北京往返一次,将中央支援新疆的银圆运回来,以保障部队的各项开支。每当他望着那一箱箱白花花从中央银库里紧缩而来的银圆时,心里就很不是滋味。而要尽快摆脱这种吃"皇粮"的被动局面,除了积极响应毛泽东、党中央关于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部署广大官兵挺进天山南北开荒种地以外,还应想方设法广辟财源。于是,在时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第一书记兼新疆军区代理司令员、代理政委王震的精心筹备下,以新疆军区第一参谋长张希钦兼主任委员的军区直属部队供销合作总社(以下简称"军人合作社")于1950年4月23日正式成立。
  不久,足智多谋的王震又有了新的设想。有一天,他在同甘祖昌谈到如何养财聚财的问题时说:"改变经费拮据的局面,只有把合作社办好。要办好合作社,只得集众力于一事。这就是靠大家省吃俭用,把节余下的钱存入合作社。一个人存一点,人多了,存的钱也就会积少成多。我们拿这些钱就可以买机器办工厂。到那时,建设新疆就有了经费。指战员也有了成家立业的基础。"
  甘祖昌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后,王震那亲切而又睿智的谈话声依旧回荡在耳际,感到心胸敞亮。他情不自禁地捧起那本十分熟悉的财务账簿,凝视着那一串串密密麻麻的数字想到,目前在合作社的股金中,公股高达90%,个人股很少,如果发动全体指战员积极参股,就会产生"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效应。主意已定,于是他便将财政科长王化明等找来,欣喜地对他们说:"部队要普遍成立军人合作社的报告已经批准,这可是‘未战养其财,战将养其力’的大事。我们办合作社的方针是生产为主,供销为辅。目的在于节约储蓄,积累资金,为指战员服务,为新疆经济建设服务。你们赶快把王司令员批准动用原来一兵团的家底——黄金11000 两,按部队后勤供应实力分配下去,与此同时,将一部分供给经费通过军人合作社积累起来。1950年全疆部队人均按50元(第二套人民币)投入合作社,总计 1000万元。这些就是我们开创军人合作社事业的基金。"
  迪化、伊犁、塔城、奇台、吐鲁番和焉耆很快就建立起6个分社,各部队所属团以上单位也相继成立了军人合作社或生产合作社,其网络几乎遍及全疆。与此同时,甘祖昌还组织制订了合作社管理办法,下发到团以上各有关部门严格执行,使这项工作更趋制度化、规范化。
  由于军人合作社实行公私兼顾的原则,故而在生产红利的分配中能够切实做到公平合理,其中40%为生产者(社员)所有,其余为部队所有,既使部队自给,又让个人得利,可谓一举两得。其个人所得,或自己留用、邮寄回家,或存储合作社,可自行决定。从而使分散的个体经济,逐步向集体经济转变,其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蒸蒸日上。至1951年底,各级合作社总数达121个,社员达143714人。下属经济实体单位593个,职工达5060人(内含干部2086人,战士 2479人),其中门市部12个,运输单位2个,医药经营2个,货栈1个,手工作坊工厂459个。各级合作社的经济实体包括手工业作坊、煤矿、盐场和牧场等,直接生产并销售、供应产品。次年,根据中央《关于整顿新疆财经工作的指示》,在新疆军区移交新疆省的折价总值26254万元人民币的工农牧等各项事业的固定资产中,军人合作社的资产折价即占1300万元人民币。其中,包括新疆八一钢铁厂、新疆七一棉纺厂和苇梁湖电厂等在内的一大批固定资产,构成新疆现代化工业的雏形和基础。
  为了合作社事业的发展壮大,甘祖昌整日东奔西走,早出晚归,以致警卫员、司机老是在背地里嘀咕:"甘部长啥时候才能歇一会?总是没夜没日地忙。财聚够了,这台车也报销啦!"
  "张英明政委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如此,我哪能让他一个人操劳?不这样,合作社哪有东西卖?没有了商品,哪来的钱!"对于手下人的"意见",偶有所闻时,甘祖昌就笑眯眯地这样解释。
  1951年1月30日,正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的隆冬季节。这天深夜,当甘祖昌冒着纷飞的大雪,乘坐吉普车到军区一个合作社检查落实完工作返回迪化时,由于敌特事先将归途必经的一座桥破坏了,其痕迹为大雪所掩盖,故而导致吉普车翻下河沟,甘祖昌的上腭骨和嘴唇被撞裂,头部受重伤,鲜血洇红了一大片白雪。
  在医院里昏迷了一天一夜的甘祖昌,一经抢救苏醒后,就伸出手去抓床边的电话——他想挂"军区后勤部",但却发不出声。特护护士情急之下一把抢过电话:"甘部长,您是重伤,千万动弹不得,刚有一点转机,怎么能这样活动呢?"
  不久,甘祖昌的病房就成了他的临时办公室。8个月后,他头部的外伤虽然痊愈,但因战争年代他的脑部曾两次受到枪伤,这次又被震伤,故而留下了严重的脑震荡后遗症,弄得他常常头痛头昏,几次晕倒在工作岗位上,以致不得不一次次地被送进医院。军区考虑到他的健康,便强行安排他去内地疗养。在内地,每当他看到热火朝天、蓬勃发展的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时,就总是难抑激情:"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多么需要共产党员啊!我怎么能静静地休养呢?"为此他一再急切地要求恢复工作,军区不批,他就直接找老首长面谈。王震建议他到农场去种点果树,干点轻微的活儿,以利于身体康复。
  甘祖昌恳切地说:"在新疆部队农场劳动是好,就是在农场工作的人,都是过去一起工作过的老同志,他们会对我照顾太多,结果什么劳动都搞不了。还是回家乡参加农业生产好。"此后,他在1955年至1957年间,三次向军区党委申请要求解甲归田,返回故乡江西莲花务农,最终于1957年7月得到批准。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99988/

推荐访问:甘祖昌将军简历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