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帮扶民情日记]走帮服民情日记

来源:民情日记 时间:2018-05-29 10:44:59 阅读:

【www.bbjkw.net--民情日记】

走帮服民情日记篇(一):村干精准扶贫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不但要记,更要去做,对群众所反映急需解决的问题,要想方设法尽快帮助解决。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村干精准扶贫民情日记,希望对你有帮助。
  村干精准扶贫民情日记【篇一】
  肖院长带领法院29名法官干警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走访活动,他多次与69岁老人邹友珍面对面交谈,了解到邹友珍老人患有慢性疾病,而且其子祝某某有轻度精神病且残疾,家里生活来源主要来自低保金、养老保险金等各类补助,住房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肖中兴当即表示:目前第一要务就是确保邹友珍家住房安全有保障,不管从法院还是个人的角度都要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您好,这是我的电话号码,有什么想法和困难随时给我电话。”临行前,大家把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了帮扶对象,方便帮扶对象沟通、联系。此次的活动,给予人强烈的触动,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我想,自己应该还可以做些什么了?!
  很幸运,我成为这次 “三合一”工作队队员。那一刻,我紧握自己的手:一定要“专下来,沉下去”!唯有专注,唯有真情,才能把事情做好。在随后的日子里,我与工作组组长武振林汇同安桥村干部一起走村进户,详细了解和掌握结对帮扶对象的家庭情况、生产生活条件、身体健康状况等,并建立扶贫帮困明细台账,制订帮扶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扶贫工作。
  4月,春暖花开的季节。也是县法院“走亲访贫”活动月,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帮助更多村民改善一定的生活条件,早日脱贫过上好日子。
  忙碌、充实,但幸福快乐着,这便是我在安桥村最真实的感受。
  村干精准扶贫民情日记【篇二】
  20xx年11月20日,一座宽3.5米长12米的红色钢架桥横跨在尖山乡山根村内一条村民出行必过的河道上,随着桥两头的硬化完成,村民们小心翼翼过独木桥、买大件儿要绕路的日子将成为历史。工程竣工当天围观的村民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周后这座便民桥将正式投入使用,同时它将肩负起从“便民”到“连心”的光荣使命。
  便民桥项目是我到山根村后的第一个建设项目,为了它的早日建成,我和其他村干部没少动心思,由于目前的山根村受道路交通的影响,能启动的建设项目不是很多,本着在今年半年内为村民做点实事的初衷,经过多次考察和乡镇党委共同商量,认为便民桥是一个既可行又能让村民得实惠的好项目。从8月底开始实地考察,9月18日完成测预算,9月24日完成项目申请报告到现在完工历时近三个月。在此期间我们付出了许多努力,为了买到合格的建筑材料多次往返武都、文县,山根十几公里的山路走了不下二三十次,路上推过车陷入泥地的汽车,剐蹭过过路车辆,走路摔过跤,扭伤过脚,刮破过衣服……但是,当它完工的那天,看见村民脸上洋溢的笑容,听到乡亲们亲切实在的感谢,我觉得付出多少都是值得的。能为村民做点实打实的好事,让他们能实实在在感受到政府的帮扶政策,感受帮扶单位实实在在的工作态度和帮扶成果,树立起脱贫致富的信心,我由衷地感到我的付出是值得的,顿时感到动力倍增,坚定了努力工作的信心。
  这座桥我也称它为“连心桥”,因为它在便民的同时也建立起了乡亲们对我的信任,拉近了我们心与心之间的距离。
  村干精准扶贫民情日记【篇三】
  近日,林溪镇的村村寨寨时刻活跃着一支支“精准扶贫”入户调查工作队,他们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平日还是周末,都走村窜户,深入群众家中详细询问其生产、生活情况,并认真评估登记。自林溪镇启动“精准扶贫”工作以来,镇党委、政府紧扣“精准”二字开展工作,全镇精准识别工作稳步推进。
  调查技巧“精准”培训。自“精准扶贫”工作启动以来,林溪镇第一时间成立以镇三家班子主要领导挂帅的,以各贫困第一书记、挂点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全镇“精准扶贫”工作。10月20日,林溪镇组织全体乡干,各村党支书、主任,区、市、县第一书记以及县、乡镇精准扶贫工作人员,召开“精准扶贫”攻坚工作动员培训会。重点强调要严格按照“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工作方法,公正、公开、透明的开展精准识别工作,做到入户真,调查真,数据真。会上还就精准识别的内容、方法、步骤和技巧进行了详细培训,为下一步精准识别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工作保障“精准”投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使精准识别顺利开展,林溪镇精准投入从吃、住、用、行等方面为精准识别工作提供保障。此次,派到林溪镇开展精准识别工作的区、市、县工作队员来自19个后盾单位,共计37人。为扫除他们驻村工作的后顾之忧,林溪镇除动员各村帮助工作队员安排宿舍的同时,为他们购置了床垫20张,被子40床,被套40套,资料袋、遮阳帽、手电筒等用具也一应配齐。针对部分偏远村屯开展工作难度大的特点,林溪镇加强调度,统筹安排全镇公务用车全部服务精准识别工作。截止目前林溪镇共投入4万元为精准识别工作开展保驾护航。
  宣传发动“精准”到位。在“精准扶贫”宣传方面,林溪镇充分利用“百姓宣讲”这一平台,组织本乡镇侗款师按照“精准扶贫”工作的目的意义、工作要求、方法步骤等内容编成侗款,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容易接受的形式进村入屯进行宣传。10月20日,在林溪镇冠洞村冠大屯举行的“百姓宣讲”专题报告会上,侗族款师吴怀新以侗款《精准扶贫,共同致富奔小康》进行宣传,受到群众欢迎。同时,各工作组抓住重阳节各村活动多、群众集中的有利时机,将精准扶贫宣传动员会开到行政村,开到活动现场,开到群众当中,把“精准扶贫”宣传到群众心中。截至目前,林溪镇共计悬挂“精准扶贫”工作宣传横幅28条,发放宣传资料7500份,为入户开展精准识别调查营造深厚的社会氛围。
  入户调查“精准”推进。为提高精准识别工作效率,林溪镇各个工作小组除了对贫困户分布情况进行划分外,还对识别对象的在家情况和作息时间进行分门别类,为加快工作进度,各个工作组均启用“白+黑”、“5+2”工作模式,不辞辛劳,不计得失,进村入户开展调查评估,稳步推进全镇精准识别工作。截至27日,林溪镇共完成入户调查评估2503户,10413人,占总任务数的63%。

 
更多相关日记推荐:
1.2017三进三帮民情日记
2.关于三进三帮民情日记
3.2017村干部民情日记
4.干部三进三帮民情日记
5.最新扶贫工作民情日记
6.2017干部帮扶民情日记
7.干部三进三帮民情日记2017
8.2017春节慰问群众民情日记
9.简单的民情日记范文
10.下乡走访民情日记
 

走帮服民情日记篇(二):走帮服民情日记


  我们以看民情、听民意、解民忧为根本,以群众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从细微之处落笔,转作风、化矛盾、破难题,推动活动步步落实。下面是相关的走帮服民情日记,欢迎欣赏与借鉴。
  走帮服民情日记【篇一】
  通过这次“走帮服”活动,我真切的感受到了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从中感悟到党委政府开展此次活动的意义。了解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中遇到的困难,带领他们乘上“全面小康水平”这辆马车。在跟老百姓拉家常的过程中,我也做了一些简单的思考:
  一、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
  水泥道路四通八达通到了每家每户,漂亮的楼房一幢接着一幢。还记得2000年4月合并时,摩托车都还不太普及,农村楼房没几家,道路烟雾尘天的,都不敢想像十来年的时间,几乎清一式的楼房,汽车都要普及了,这几年因计生工作放开了,下村没以前勤了,变化太大了,一年一年的惊喜。极少数是平房也是子女在城市买了楼房的,算得上温饱都解决了。我感受到我们农村人勤劳善良踏实肯干,勤劳致富奔小康。打工的、上厂的,有3个是创业卖家具的,有2个规模养猪的,有4家到国门外新加坡、几内亚打工的等等不一而足。也就极个别也是好吃懒做致贫的,列为了低保,是信访局的接对邦扶对象。
  二、农村农业将来逐步需产业化、规模化经营。
  农村老龄化初步显现,除了重大节日期间农村很热闹,除此之外农村很冷清,50岁以下的人白天很难遇见,30-60岁的家庭妇女上厂,打零工贴补家用。中年男人们肩扛家庭重任都出去打工了,20-30岁年轻人更是不愿种田的,一是种田辛苦,二是没钱赚没有积极性,都向往城镇的热闹打工去了。我碰到的50岁左右几个妇女是在本组家庭小作坊席梦思厂打工,否则也难遇,目前在种田第一线基本上是60岁以上人员,60岁以下基本不在家,靠种田温饱难以解决,因此农忙收割季节劳动力很紧张,那些子女在外工作、打工的,农忙时节又不可能回来帮忙,老年人都种不动了。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越来越少,托管、大户承包农村产业化经营,规模化经营是必然趋势。
  三、面对老龄化趋势,我觉得农民缴纳职保很重要。
  农村50以下的人员逐步缴纳社会保险很重要,独子风险很大,四二一的问题越来越凸现。2016年全年出生689人,其中二胎率达45%,就是育龄妇女基数少了,现在生小孩子的都是独子一代,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目前为止李堡镇农村奖扶5765人,户数2833户,特扶是251人,户数是148户,职工独子2630人,户数是1415户,合计户数4496,占全镇总户数的15%以上,每年还在以平均1200的人数新增,现在鼓励生二胎,以后变成四二二,两个独子要抚养四个老人和两个孩子。我走访的户数中,60-70岁的人大多数都交了农保和合作医疗,现在享受了农保,其中大多数不是独子,有的就是要靠子女养老了,而独生子女逐年增多,农保是杯水车薪,每月200多元能解决什么呢,如果老人是职保的话才能解决大问题。自己年老后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又能减轻子女负担。但要改变意识,这也需要个过程,余钱有但愿意拿出大钱交社保的人不多。我跑的户数,除了在单位上是交的职保外,其它没交职保的,但交农保30-60岁的人居多,不愿缴职保,认为缴职保太多,缴的时间又长。目前农村已有极少部分人员自愿自己交纳职保,有的已经享受了退休待遇了,每年的涨幅也很可观,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自愿缴纳社保。为自己为子女多一份保障。
  走帮服民情日记【篇二】
  再次踏上去往蒋庄村36组的乡村小路,和着泥土和油菜花的味道,一切变得开始熟悉,在小组长杭师傅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上次没有遇到人的几户人家。看到村民刘正兰在地里锄草,本不想打扰,她大老远就热情的和杭师傅打招呼,问明我们来意之后,她赶紧从地里回来,热情的邀请我们进屋坐,看到户口上只有她一个人名字,我不禁询问,原来为了小孩上学,女儿女婿户口都迁到海安了,平时家中也就她一个人,当问及有没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解决,或者政策建议等,刘大妈立即打开了话匣子,说起门前这条路,希望村里早点修建,下雨天走路开车都不方便;年纪大了,农忙时节拔草锄草,几乎天天埋在地里,力不从心了,不知道以后种田怎么办,我把这些问题一一记录下来,留下我的联系方式,看到老人很认真的把联系卡收起来,我觉得肩上的责任很重,不仅仅是发张卡片这么简单,这里承载了老百姓的期盼,期盼我们的回音,期待问题得到解决。搭着杭师傅的电瓶车,我们又去走访更远的几户人家,遇到村民王维生,他迫不及待的打听,他的情况是否可以享受独生子女父母的待遇。原来他的老婆嫁给他之前带来两个和前夫所生子女,组建家庭后,他们只生育了一子,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他简单的想法觉得对他而言,只有一个有血缘关系的儿子,应该可以享受独生子女待遇。对这种情况我下意识觉得应该是不符合政策条件的,为了更准确答复他,我就打电话询问了计生办的工作人员,通过询问,这种情况确实不符合独生子女政策,当我答复他以后,看到他眼神中有一丝失望一闪而过,但之后他表示理解。告别王维生,我不禁想,我们的村民很淳朴,有时候他们的诉求并不是一定要得到什么,他们只想要疑惑得到解答,自己的利益得到保障。当我们来到村民王乃勇家,才知道上一次没有遇到这四户兄弟家,是因为他们70多岁的母亲在海安动手术,四兄弟都在医院。这次过来,这家人脸上布满愁云,检查出来,母亲是癌症确诊,对于辛苦了一辈子的母亲,儿子们正值壮年,正是她该享福的时候,这个消息对于兄弟几个无疑是晴天霹雳。户主说,兄弟四个有两个在国外务工,经济上还可以,母亲生病很突然,我知道对于他们来说,现在正处于手足无措的时候,安慰他们已经做了手术,就安心照顾老人,不要让她有心理负担,加强营养,康复出院后要遵照医嘱,按时去进行化疗等后续治疗,加强调理,防止复发,临走时我安慰他们,这种类型的癌症治愈率很高,一家人齐心协力渡过难关。正当我准备走时,一个细节深深打动了我,本该我去关心他们的时候,没想到户主看我们只有一辆电瓶车,主动叫女儿送我们,谢绝他们的好意后,我们带着沉重的心情继续走访……
  走访下来,感触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农村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与此同时能否让农民对未来少一点忧虑。如今农村两层三层的小洋楼随处可见,走访中遇到36组的低保户刘德俊,他兴奋的指给我看,前面的三间屋子就是政府给他建的,刻满皱纹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不禁感叹原来惠民政策就在身边,带给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另一个村民濮君其平时已经不住在蒋庄村了,拆迁安置在李西安置小区,对于新的居住环境,他由衷满意,同时他也提出,拆迁后种田太远了,不方便。虽然我们在不断努力,政策也更加契合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但是也感到离百姓的期盼还有距离,还有更远的路要走。
  二是能否多一些疾病预防宣传和义务活动,让不幸的家庭少一些。走访中遇到愁云满布的面容,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家里有人生病的。遇到两户家中患有癌症的家庭,三户中风病例,一旦患病,患者自身承受很大的身体痛苦,给家庭也带来沉重的负担。对于身体而言,疾病预防优于治疗,老百姓的健康保健知识匮乏,平时不生病也很少想到调理养生。我想能否定期开展疾病普查,比如近期开展的两癌筛查,积极呼吁村民前去检查,对于一些常年血压偏高的患者,动员定期去村卫生所测量血压。其次开展健康讲座,帮助村民掌握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方法,医务工作者能否走下去,有针对性的为重点病患提供测量血压、听诊心肺等义诊服务,教会家属一些护理病人的知识,解答村民的疑难问题。
  三是能否多做一些,给留守儿童多一些关爱,让更多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走访过程中,我发现蒋庄好多家正值壮年的男主人都在国外务工,有的甚至是夫妻两个一起出国劳务,出国劳务工资高无疑对他们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而且这些人家基本都盖起小洋楼,也确实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同时我也注意到,留在家里的妻子、年迈的父母、年幼的孩子,他们无疑也为这份高薪工作付出很大的代价,生活的重担压在留守妇女,年老父母的肩上,记得最深的是一户人家夫妻都出国,留下老人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没有父母在身边,再多物质上的东西难以填补那份渴望。我们的学校能否多和在外打工的父母,与在家照看儿童的第二监护人保持沟通,努力营造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优越环境,为在外打工的父母解决后顾之忧。能否组织志愿者定期走访,与留守儿童谈心交流,了解孩子心里想法,同时创造条件,尽可能让留守儿童在节假日与父母见面,利用电话、网络视频等媒介,与父母亲聊聊天,说说平时的学习生活情况,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通过走访深切感受到只有走下去,接地气,知道老百姓需要什么,制定的政策的时候才更有底气,工作才能更好达到想要的效果。我想“走帮服”才刚刚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
  走帮服民情日记【篇三】
  作为一个常年坐在办公室,很少跟老百姓直接打交道的财务工作人员,我深深地体会到走帮服一定要沉得下心。所谓沉得下心,是指:身、心都要沉到基层。此次活动,我深感责任重大:一方面,我感觉接受这个任务义不容辞,另一方面,我又颇感有些压力。还好,在有丰富工作经验的领导的指示下,以及与其他兄弟工作组的沟通,我实实在在地体会到这次走帮服活动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对这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我们走帮服,必须摒弃目前存在着的前呼后拥、坐两分钟、寒暄几句、送点钱物、应付检查等“一阵风”的形式。我们不仅要身子下到基层,更要全心融入基层,要把心沉到底层,沉到乡村的实际困难上,沉到帮扶民众身上,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累、受得了委屈。“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不管有多大的难题,只要把心用在基层,就肯定能解决问题。
  走帮服要干的好,就要出实效。身心都沉到了基层后最重要的就是要出实效。走帮服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所有干部必须要实地认真调研,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以深入调研为手段,以破解难题为目标,切中要害,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要结合实际,制定帮扶工作计划,有步骤地顺利推进,要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在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维护乡村稳定上下更大功夫。切实把走帮服办成一件大实事、大好事,既要做到面上花团锦簇,又要收获累累硕果。
  这次走帮服,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农民很淳朴、没有任何过分的要求;村里发展很快,村民生活条件都不错,几乎家家户户门口都是水泥路;总体上村民与村干部关系很和谐。
  记得有天下午,一个人走在蒋庄的小路上,随便找了户人家就进去了,进去后我才发现,那户人家刚刚正在吃午饭,当时也不早了,大概要到3点了,于是,趁他们正在吃饭的功夫,我就跟他们有一句没一句的聊了起来。他们家收入不是很高,以务农为主,有时间了,就出去打打散工,家里还有两个孩子,老大嫁出去了很少回来,所以也帮不上什么忙,老二正在上初中。说到老二,老两口老泪纵横,刚上初中,孩子就不想上学了,今天还是被我们骂着去了学校,这以后可怎么好啊。我说:不想读了?是什么原因啊?他们说:学不进去了,也不好好学,怎么说就是不听。我说:这么小就不读书,这可不行啊,学校老师怎么跟你说的啊?“老师也管不了了,都怪我们当时,太惯着他了,导致现在这种情况,哎,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这学还是要上的,到了中考的时候,你们可以让他去学门技术,学个自己养活自己的技能。”然后呢,我就把我们镇上万州胶粘招工的事情说给他们听,我跟他们说,我们镇上不错的企业还是很多的,给你交保险,工资待遇也不错,李堡这边好多人都从外地回来了,去了那边呢。老两口似乎看到了希望,我继续跟他们说,现在呢,你们就是要让孩子好好上学,以后让他学门技术,到时候的李堡,肯定比现在机会多的多,在家的孩子不一定没出息的,对吧。老两口点点头,直呼,嗯,我们一定不让孩子走偏了,让他好好读书
  走帮服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很多工作中接触不到的事情,让我深受启发。我理解了走帮服的真正意图,我们必须深入到基层,深入到一线,了解基层实际情况,我们要接地气,体民情,提高自身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学习直接面对一线、面对老百姓,提高克服困难、排忧解难的能力。

 
更多相关日记推荐:
1.“走帮服”活动民情日记
2.南通走帮服民情日记
3.城管走帮服民情日记
4.社区走帮服民情日记
5.走帮服民情日记
6.领导干部走帮服民情日记
7.党员干部走帮服民情日记
8.村干部走帮服民情日记
9.走帮服民情日志
10.村书记走帮服民情日记

走帮服民情日记篇(三):平凡的世界全集

  《平凡的世界》全集剧情分集介绍(1-56)
  全集剧情
  上世纪70年代,自尊好强的农家子弟孙少平(袁弘饰)在原西县高中读书,与地主出身的郝红梅(汪芦云饰)相互爱怜,后郝红梅与家境优越的班长顾养民(张浩天饰)谈恋爱。同村同班的好友田润生(尹智玄饰)为此抱不平狠揍顾养民一顿。倔强的少平不肯承认自己失恋,但开始与自己过于自尊的自卑斗争,积极参加赴地区会演的排练。好读课外书的少平敏感、自尊,吸引着县领导的女儿田晓霞(李小萌饰)。少平高考落榜回乡劳动,在经历了大旱、抢水、死人的事件后,断然拒绝侯玉英(赵俊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59315/

推荐访问:走帮扶民情日记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