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上语文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案

来源:常用文书 时间:2019-07-21 08:30:21 阅读:

【www.bbjkw.net--常用文书】

古诗是古代汉族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4.古诗两首 教案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施教时期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4.古诗两首

  共几课时

  2/2

  课型讲读

  第几课时教

  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

  2.通过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

  4.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资源课件、插图、学生已有经验

  预习设计

  1、 了解诗人杨万里。

  2、 自学生字词,诵读古诗。

  3、圈出古诗中不理解的字词,并通过查阅工具书等途径去解决。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板块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复习学过的描写春景的古诗。

  2.了解诗人杨万里。

  3.理解题目“宿新市徐公店”的意思。

  【板块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

  【学习单1】

  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班级交流,感受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3.齐读诗句。

  4.同桌对说诗意——指句说——齐读诗句

  【学习单2】

  1、想象练说:说说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听到了什么呢?

  2、边想象画面边背诵。

  【板块三】再次赏析。

  1、 朗读诗句,并能结合文中的插图说说诗句的意思。

  2、 再次赏析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体会作者的心情。

  3、 了解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感受春景之美。

  4、想象练说:说说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听到了什么呢?

  5、边想象画面边背诵。

  【板块四】拓展延伸。

  1、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并试着画下来。

  2、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古诗。

  根据这首诗的三、四句,发挥想象进行改写。

  【板块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5分钟)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生机和美丽。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交流对诗人的了解: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人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3.理解题目意思:宿:过夜。新市:地名。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板块二】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小组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交流】

  1.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过渡: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

  理解:树头:树枝头 未:没有 阴:树荫

  2.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光斑。)

  3.出示画面。

  4.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板书)。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更为活泼生动的图画,那就是后两句所表达的。

  5.理解三、四句:

  A.抓住哪些景?

  走:跑 急走:快跑(诗意: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到没有?)

  B.女生读第四句。

  处:地方 寻:寻找

  为什么无处寻? 诗意: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C.两句诗意连起来,指名说诗意

  D.再看图(后两句动画图)这两句写儿童捕蝶的情景。“跑、寻”这叫动态描写(板书),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倍感亲切、耳目一新。

  E.自由读全诗,体会诗人心情?

  F.检查:指名读全诗,齐读

  【板块三】体会情感。

  1.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呢?(出示)

  填空:诗中通过( )、( )、( )、( )这些情景来说明是( )季节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的( )心情。

  2.诗中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充满了春的气息,特别是后两句,儿童捕蝶的画面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仿佛就是眼前。

  3.背诵(配乐)

  【板块四】深化理解。

  1.如果我们把这首诗画下来,要画哪些景物?(篱落 一径 枝头 儿童 黄蝶 菜花)

  2.在这些景物中,要用上哪些颜色?

  3.自由动手绘画。(配乐)

  4.评析学生作品。

  指导朗读

  请一位学生用“/”“||”画出这首诗的节奏。( “/”表示断开拖韵时间长,“||”表示断开拖韵的时间更长。)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想象练说

  (几个孩子在丽日当空,花香扑鼻的大好春光中,正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奔跑着,追逐着黄色的蝴蝶……,仿佛听到了孩子们的嬉笑声、欢呼声、失望的叹息声,……)

  引导练笔

  按这首诗的三、四句的意思进行改写,描写捕蝶这一场面,写时要注意动态描写,扣住“急走、追、寻”等词语去进行想象发挥。题目为《捕蝶》。

  作业

  设计

  ☆完成《补充习题》一、二、三部分。

  《一课一练》一、三部分。

  ☆☆按这首诗三、四句的意思进行改写,描写捕蝶这一场面,写时要注意动态描写,扣住“急走、追、寻”等词语去进行想象发挥。题目为《捕蝶》。字数200字。

  ☆☆☆上述写话练习不少于300字。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4课 古诗两首)

  24.古诗两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

  首案编写:翟云华 改写:张晋伟 教学目标:

  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作者对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赞赏之意。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1.提问:你们见过夏天的阵雨吗?谁来说说当时的情景?

  2.引入诗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的一首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看看他是怎样写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气的。(板书并领读课题,注意停顿)

  3.读了这个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知道“六月二十七日”是写这首诗的时间,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经常回有阵雨或雷雨出现。地点在望湖楼。)

  4.解疑:“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又或许被陶醉所写的诗。

  5.介绍作者。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与父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都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妹苏小妹也是宋代著名词人,苏轼的诗词豪健清新,独具一格。

  二、自由阅读,理解诗意

  1.自读朗读,读准字音,提出疑问。

  2.解疑、教学生字:

  翻墨——像黑墨一样的翻滚

  跳珠——活蹦乱跳的珠子

  3.指名学生划出节奏。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 风 来/忽∥吹散,

  望湖 楼 下/水∥如天。

  4.3.学生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1)天空中的乌云,想泼翻了的黑墨水一样地散开来,还没有把整座山遮住。

  2)白色的大雨点像珠子一样,胡乱地往船上直溅直跳。

  3)忽然刮来一阵大风,把满天乌云吹的无影无踪。

  4)望湖楼下的水颜色和蓝天颜色一样。

  三、细读品位,体会感情

  1.思考并讨论:

  1)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什么?

  2)我们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这首诗哪些地方用了比喻?

  2.诵读全诗,体会天气变化之快。

  3.设想当时情景,当一回诗人,吟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四、看图说意,加深感悟。

  1.仔细观看插图,思考:图上画的是雨前、雨中还是雨后?、

  (右上角插图画的是雨中,下方插图画的是雨后。)

  2.用自己的话讲述全诗的意思。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杭州西湖的美,增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用一个词来形容荷花或荷叶。

  2.同学们说得多美呀,我们一起去西湖看一看吧。(看插图)

  3.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最想干什么?

  一千多年前的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和你们一样看到那么美的荷花,作了一首诗,脍炙人口,传诵至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学习古诗

  1.自读古诗,读正确。

  2.指名读古诗。

  3.哪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

  4.还有那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

  “接天”是指荷塘与天边相接。那“无穷碧”又是什么意思呢?(应该是照应接天,指范围广。)(可能是指很绿,绿得很美,绿得难以形容。)(课件4:突出接天、碧。)(也许是指有很多种不同层次的绿:深绿、浅绿、淡绿、草绿、浓绿。)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么此诗除赞美西湖的“无边的荷叶,一片碧绿”外还赞美了西湖的什么呢?(阳光下的荷花,格外红艳!)

  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呢?(映日、别样红)相机板书:荷花 别样红

  “ 映日”什么时候的日?你是怎么知道的?“别样红”是什么意思呢?(特别的红,不一般的红,红的有层次,有变化。)(课件5:突出映日、红。)

  这景色多美啊?用你自己的话把这两句诗的意境说出来好吗?(指名说说这两句话的含义)

  我们第一次和这首诗亲密接触,就有不小的收获,再来读读,我们的收获会更大。

  5.指导朗读。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四、深入研究学习。

  1.你还想深入了解些什么?

  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心情怎样?

  2.就近找学习伙伴讨论。

  反馈交流:

  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没有叙友谊,更没有抒发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同学们你就是杨万里,在送别时,读给你的朋友林子方听。那些词句写出了西湖的美,把它读得特别好,那些词句写出了对友人的眷恋,也把它读好。同桌试试吧。

  3.看着这满湖的荷花,你杨万里还会对朋友林子方说些什么?

  4.整首诗美美的,又带有一丝淡淡的离愁的读一读。

  5.背下来行吗?试试吧!

  自背两人比赛背男女生对抗赛

  五、以前也曾学过一首写荷花的诗是什么?

  1.这两首诗有什么不一样?

  2.你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六、西湖是世界闻名的风景旅游胜地,自古以来,描绘西湖美景的诗很多,你知道的还有哪

  些?

  七、这些诗是我们古代先辈为我们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

  天也来学学古人,用我们自己手中的笔,来夸夸我们的杭州西湖,写一两句诗。老师已经拍下了几张西湖的照片,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照片)

  选其中的一幅照片写,五言或七言都可。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反馈交流。

  教学反思:

  诗歌语言凝练,富于韵律感,多种形式的朗读,有利于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培养语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自主品读的基础上交流学习所得和所感,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充分地感受了这文美、景美、情美之后的诵读,是一次提升了,声情融汇地读是积累,更是情的抒发。

古诗 下册 教案

1、四年级上册5古诗两首教案(2016-09-26)

2、搞笑古诗两首(2016-10-21)

3、关于家乡的古诗两首(2016-12-19)

4、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下册12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017-05-19)

5、外国古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2017-05-31)

6、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2017-06-02)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402434/

推荐访问:苏教版五上古诗两首 苏教版下册词两首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古诗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古诗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品德教案 苏教版五下册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语文下册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 四年级古诗两首教案 五年级上册古诗两首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三年级古诗两首教案 二年级古诗两首教案 苏教版五下古诗两首 苏教版四上古诗两首 苏教版五年级音乐教案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