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阅读理解]秋思阅读理解答案

来源: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18-05-18 09:24:55 阅读:

【www.bbjkw.net--经验交流材料】

一:[秋思阅读理解答案]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阅读题及答案


  《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创作的一首抒怀词。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阅读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幽幽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秋思》试题
  1.这首词中描写边地荒凉冷落景色的句子是 。
  2.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3.有人认为,“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你的看法呢?请简要说一说。(2分)
  4.请你谈谈对“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感悟。(2分)
  5.首句中的“异”字统领了上阕哪些景物?请用原词中的关键词语回答。(2分)
  “异”统领的景物有:
  6.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阅读“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时在脑海中出现的画面。(3分)
  7.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渔家傲·秋思》阅读答案
  1.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2.C
  3.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它揭示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战事未平、军功未建。这一矛盾心理正是词作所揭示的主题。
  4.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5.衡阳雁、边声连角、千嶂、长烟、落日、孤城。(答出4个景物可得2分)
  6.(3分)参考示例:西北边塞荒芜萧索,边地的悲凉之声和着营地的号角从四面八方传入耳中,重重叠叠的山嶂里,长烟直上天空,落日斜照,孤城紧闭,举目望去,一片凄凉。(意象正确,画面内容描述生动形象且语意通畅,可得3分,如直接翻译扣1 分)
  7、【答案:对家乡的怀念和忠贞的爱国情谊】

二:[秋思阅读理解答案]《范仲淹苦学》阅读题及答案


  《范仲淹苦学》的其实是只有发愤图强、勤奋学习,才能创出一番大事业。
  《范仲淹苦学》原文
  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馇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概然有志于天下。常自高能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小题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范仲淹二岁而孤 孤
  (2)去之南都 去
  (3)或夜昏怠 或
  (4)辄以水沃面 辄
  小题2:请在下边句子中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既 长 知 其 世 家 感 泣 辞 母 去 之 南 都 入 学 舍
  小题3:翻译:(2分)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小题4:概括这段文字大意(2分)
  小题5: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范仲淹哪些可贵品质?(2分)
  《范仲淹苦学》参考答案
  小题1:(1)幼年丧父谓之孤。(2)离开(3)有时(4)就
  小题2:既 长/ 知 其 世 家/ 感 泣 辞 母 /去/ 之 南 都 入 学 舍
  小题3: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小题4:这段文字记叙了范仲淹出身寒微、生活贫苦、刻苦攻读终有所成的事迹。
  小题5: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范仲淹勤奋刻苦、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可贵品质。
  《范仲淹苦学》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题时,要结合语境解释词语,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词的解释。
  小题2:
  试题分析:要把握文言文语句节奏划分三条规律:一、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主、谓、宾)。二、根据发语词、句首的语气词、关联词等虚词或总结性的词语来确定朗读节奏。三、语句倒装之处要停顿。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必须正确理解文意,因为这是确定文言文停顿节奏的前提
  小题3:
  试题分析:翻译时注意:士,这儿指读书人;先,在……先;后,在……后。
  小题4: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先要把握文章内容,可用叙事写人类文体可用“本文记叙了什么人的什么”的句式来回答。如本题,文中介绍了范仲淹的出身、刻苦学习、志向等内容,因此用这种方法来概括即是“这段文字记叙了范仲淹出身寒微、生活贫苦、刻苦攻读终有所成的事迹”.
  小题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及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结合原文内容来分析作答。如本题中,从“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这些内容,可概括出“他坚韧不拔、矢志不渝、肯于吃苦”的品质,从他“常自高能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内容可概括出他“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品质。
  考点1: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拓展阅读:《范仲淹苦学》参考译文
  范仲淹两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贫困没有依靠,改嫁了长山朱氏。他长大后,知道了自己的家庭和身世,感动地哭着辞别母亲,离开到南都,进入学堂,不分日夜地刻苦学习,五年未曾脱过衣服睡觉。有时他发昏疲倦,就用冷水洗脸。他经常连顿稠粥都吃不饱,太阳过午后再次吃饭。他于是博通儒家经典的要义,有慷慨兼济天下的抱负。因此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三:[秋思阅读理解答案]秋思的阅读和答案

  对喜欢阅读的人来说,看书是一种享受。书卷中的意念像一股无形的动力,影响你的思想和心态。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秋思阅读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①十月里有机会到吕梁山中去,一进到山的峰谷间,秋浓如酒,色艳醉人。长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真不知道大自然原来是这样地换着时装。这山,原该是披着一件绿衣裳的吧,而这时,却铺上了一层花毯,那绒绒的灌木,齐齐的庄禾,蔚蔚的森林,成堆成簇,如烟如织,一起拼成了一幅五光十色的大图案。
  ②这花毯中最耀眼的就是红色。坡坡洼洼,全都让红墨浸了个透。你看那殷红的橡树, 干红的山楂,血红的龙柏,还有那些红枣、红辣椒、红金瓜、红柿子等,都珍珠玛瑙似的闪着红光。最好看的是荞麦,从根到梢一色娇红,齐刷刷地立在地里,远远望去就如山腰里挂下一方红毡。此时,点缀这红色世界的还有黄和绿。山坡上偶有几株大杨树矗立着,像金色的大扫帚,把蓝天扫得洁净如镜。镜中文映出那些松柏林,在这一派喧热的色彩中泛着冷绿,更衬出这酽酽的秋色。金风吹起,那红波绿浪便翻山压谷地向天边滚去。登高远望,只见紫烟漫漫,红光蒙蒙,好一个热烈、浓艳的世界。
  ③我奇怪,这秋色为 什么红得这样深浓。林业工作者告诉我,这万山一片在春之初本也是翠绿鹅黄,一色新嫩。以后栉风沐雨,承受大阳的光热,吸吮大地的养分,就由浅而深,如黛如墨;再渐黄而红,如火如丹。就说这红枣吧,春天里繁花满枝,秋时能成果的也不过千分之二三,要经过多少场风吹雨打、蜂彩蝶传,才得收获那由绿而红。一粒拇指肚大的红果,这其中浓缩了造物者多少的心血。那满山火红的枫叶则是因为她的叶绿素已经用完,显红色的花青素已经出现。这是一年来完成了任务的讯号,是骄傲与胜利的标志。
  ④本来,四时不同,爱者各异。人们大都是用自己的心情去体贴那无言的自然。所以春花灼灼,难免林小姐葬花之悲;秋色似火,亦有欧阳修夜读之凉。其实顺着自然之理,倒应是另一种感慨。芳草萋萋,杨柳依依,春景给人的是勃发的踊跃之情,是幻想,是憧憬,是出航时的眺望:天高云淡,万山红遍,秋色给人的是深沉的思索,是收获,是胜利,是到达彼岸后的欢乐。一个人只要献身于一种事业,一步步地有所前进,他的感情就应该和这大自然一样充实。我站在秋的山巅,遥望那远处春天曾走过的小路,不觉想起保尔在晚年关于年华的那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我想,不管是少年,青年还是中年人,都请来这大自然的秋色中放眼一望吧,她教你思考怎样生活,怎样创造人生。
  小题1:根据要求填空。(4分)
  (1)文中的保尔指的是前苏联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名著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2分)
  (2)请将文中保尔在晚年关于年华的那段名言中空缺的部分填写完整。(2分)
  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作者在第②中着力描绘秋色,作者笔下的秋色有什么特点?作者在本段先说“坡坡洼洼,全都让红墨浸了个透”,后来又说“点缀这红色世界的还有黄和绿”,两句话是否有矛盾?说说理由。(5分)
  小题3:第③段中“这其中浓缩了造物者多少的心血”一句里“这”指代的内容是什么?(2分)
  小题4:本文中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写出一种修辞手法并举出例句。(2分)
  小题5:第④中画线的句子,作者描绘了春与秋的特点及带给人的不同感受,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仿照画线句的句式,写一段描绘“夏”或“冬”的文字。(不超过50字)(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奥斯特洛夫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 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小题1:作者笔下的秋色具有热烈、浓艳的特点。(2分)不矛盾。(1分)作者写“黄”和“绿”,采用的是衬托的方法,突出秋色的热烈、浓艳。(2分)
  小题1:指代收获那由绿而红,一粒拇指大的红果。(2分)
  小题1:示例:比喻:秋浓如酒,色艳醉人。(2分)
  小题1:略。
  略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36823/

推荐访问:天净沙秋思阅读理解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