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心得]实践论

来源: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18-05-15 09:37:04 阅读:

【www.bbjkw.net--社会实践报告】

篇一:[实践论]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社会实践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过程,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范文1
  寒假社会实践圆满结束了,期间所发生的一切值得我好好回味一番。为此我用这篇社会实践论文记录与总结这段时间的工作情况,而这并不纯粹是为了完成任务,更重要的是,这是为了自己而写的一次找寻内心声音的伟大体验。
  我很庆幸能在放寒假的当天跟学长、学姐们一起去苏州的一个手机厂工作。在手机厂刚开始做清屏工作,后来转成看外观。刚进无尘室的第一感觉觉得一个小小的手机屏一定不会难倒我。可是并没想象的简单。进到无尘室有一个小师傅带我,她说清屏需要很大的耐心,我说我有。她笑了。她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只要下定决心的去清这块屏,不去想那么多,一点一点的来,总会很容易清干净。”是啊,或许这就是小事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从清屏上我感觉到了一个人的耐心需要多大才可以清出来那么干净的一块小小的手机屏。
  如果问一个大学生走出校门开始到社会中工作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我的回答就是工作中要先去掉“学生味”。工作本身需要的就是一种严谨的态度,“我是大学生”并不能作为工作中出现错误的借口,别认为犯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此时你是在做一件用时间计算金钱的事情,校园中的“随意性”决不能带有。从我入职开始的不久,就转入外观。我又有了一个师傅,这是一直到工作结束的师傅。她在外工作了好久。她常给我说:“做什么工作都要有责任。”在跟她相处的期间我还领悟到了“尽力并不等于全力,尽了全力还是会有一点点瑕疵。自己的本职不做好直接就影响到了不仅仅是个人的利益。”
  工作虽然简单甚至单调,但是考虑下去任何细节都很重要,每一个岗位都有它存在的道理。第一天看外观只看师傅看过的屏,她打的不良我从中找,感觉那天过的很快,也许是在无尘室清过屏的缘故吧。感觉还不错,很快便学会了。刚开始师傅让我自己看,我看过后她在看一遍,偶尔会因为我的大意有的地方的小脏污会丢掉,还会看不完全。
  我们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而我却觉得,检讨才是成功之母。曾有一次看到一个屏,那样的故障我没见过,然后就流下去了。到复判时却被打回来了,当时被师傅小小的批了一下,师傅说:“你不知道看屏要看整个外观么?”我不语。我只在心里记着师傅的话。日后的每个屏我都会很认真的去看,而我的速度却很慢。我师父说只要你掌握好了再提速也不迟。我很认真的跟师傅学。我的速度也很快得以提升。在随后的工作中,我的能力不断提高,我师父每天都很开心,我的速度提高了,也便可以帮她减轻些辛苦。每天在工作中随着开心下班。
  态度决定一切,在学校部门工作,比较随意,走出校园后,如果还不能马上以“熟工”的身份要求自己,那么你将很快被人比下去,因为一个公司需要的是有生产力的员工。每天提醒自己无论是现在工作还是回到学校抑或是将来踏进社会,严谨的工作态度是必不可少的。
  很多在学校读书的人都说宁愿出去工作,不愿在学校读书;而已在社会的人都宁愿回学校读书。我们上学,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为的都是将来走进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应该在今天努力掌握专业知识,明天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值钱的大学生正要求了我们扎实掌握专业知识还有社会实践能力与经验。
  这个寒假我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接触了社会,了解了社会,并从社会实践中检验了自我。这次的社会实践让我收获不少。在实践中不可缺少的好多:
  一、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让我认识更多的人。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练习。与同事的沟通也同等重要。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的接受。
  二、在社会中要有自信。
  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作出肯定。你没有社会经验没关系。重要的是你的能力不比别人差。社会工作经验也是积累出来的,没有第一次又何来的第二、第三次呢?有自信使你更有活力更有精神。
  三、在社会中要克服自己胆怯的心态。
  开始放假的时候,知道要打寒假工时,总有种说不出的心情,总感觉会有些害怕。跟同学通电话说自己的心情,感觉总有种说不出的感觉。第一次去离家那么远的地方,感觉自己什么都不懂,文化程度还不够,也没什么社会经验等种种原因使自己觉得很渺小,自己的怯懦就这样表露出来了。某人曾对我说,在社会中要学会厚脸皮,别人的教导虚心接受,不要不当回事。战胜自我,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有勇气面对是关键,如某个名人所说:“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
  四、工作中不断地丰富知识。
  知识犹如人体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会枯竭。
  有一句话我很喜欢:“成功的人不在于你认识了多少人,而在于多少人认识了你。”努力地去认识他人,也是让他们认识你,从他们身上发掘出你可以学习的地方,体会每一句睿智的语言。
  坦白讲,这么短的时间内,小小的寒假工能学到什么呢?就锻炼了态度,心态更加坦荡,我想这已经足够了。生活就像一种修行,只有行万里路,亲身体验实践才能有所感受。
  在回来的路上,跟学姐们聊了一路,她们的社会经验比我牢靠的多,从她们的语言中就会体会到那种成熟。遇事不要先为自己找借口,很多的话当着同年级的同学说还好,在她们面前说只会让她们笑话。学姐们给我讲了好多她们所经历的人情世故,她们总说你等遇到了就会明白了,现在听了也不会明白,只要记得,以后无论做什么不要为自己开脱,学会独立解决问题,虚心学习别人的突出。凡事做了就要做好,承担起该有的责任。
  这个寒假,见识了很多事,认识了很多人,也收获了很多。不只是有劳有得的工资,还收获了比这更重要更加无价的财富。期间所赚取的经验将永远成为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社会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基地,我们可以将学校学的知识联系于社会,学习与社会实践是密不可分的。
  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范文2
  进入大学后,每天在不同的课室上课,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四个字:考研占座。这四个字几乎随处可见,总是充斥着我们所有的空间。第一次感觉到大学生的压力之大,不比社会人士低。因此,我们除了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
  寒假一个月,我决定到家附近的诊所做一些社会实践。由于我才大一,并没有学过专业知识,一开始可以帮到的真的很少。但是他很耐心地教我,从配药水到照单拣药,无一不是以细心为核心,这正是我所缺乏的!单说那次我差点犯下的大错,足以让我把“细心”二字烙在心里。
  那天中午诊所里很忙,里面病床躺着一个中年男人,他是因为前两天拉稀,现在正在打点滴。李医师给他配的是6mL的KCl配250mL的葡萄糖,我照单上看时却看成是8mL。他本来说小容量的药水要用小针筒来取,提高精确度。我当时太忙,只想着应该也差不多, 一并用20mL的针筒抽取。李医师转身看见一支10mL的KCl只剩下一点点,便问我配了多少。我如实回答,他当时竟然慌了起来。撇下我赶紧去看病人,幸好病人上一瓶并没有滴完,我配那瓶不合格的药水才没有被使用。李医师丢掉后在我面前重新配了一瓶,他特别又强调了一次,必须要精确地使用这些药物。他没有骂我,反而从一边拿下《药物学》,找到KCl这一章让我自己看。原来拉稀的人身体会缺钾,所以要补充。但是钾离子不能注射过多,钾离子在血管中含量过高,病人在打点滴时就会很痛。
  幸亏没有铸成大错!我深刻意识到,细心对一个医生来说,有多么重要!医生身上背负的是人命,一点也含糊不得的。
  当然,除了细心之外,一个医生还需要勇气。
  上班的第九天。李医师突然问我,你想不想扎针?突然被这句话砸到,我愣住了!但只有一秒,一秒之后,我马上说,想!我等待这一刻很久了!说完这个字,我感觉到全身充满了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充满力量啊!拿着工具来到阿婶面前时,我兴奋到几乎拿不稳那个白色的小盘。虽然这只是一般的注射,要打到静脉上,一定要认清!要是不小心打到了大动脉,那就是输血啦!不过,我要是这么笨的话,李医师也不会让我动手了!好!为了报答他的信任,拼了!不过,紧张还是有的,我也是人嘛!平时背得滚瓜烂熟的步骤今天全乱了!幸好李医师在旁边指点,还不至于出什么差错!拿着那个小小的注射器,原本很明显的血管又隐到皮肤下了!我看了许久还是不太敢下手!尤其是现在又看不到血管,我开始却步了!我很惭愧地对李医师说:“要不,你来!”他微笑着摇摇头,只说下手就行了!我回想起,以前在我旁边扎针的小护士,扎了两三次都扎不中,看着就觉得心惊胆战!幸好我还没来得及想扎不中怎么办,我已经下手了!阿婶微微皱了皱眉头,但也没说什么!然后的事就简单了!我成功啦!不过,最后,我对第一个接受我扎针的勇士表示最真挚的感谢和祝福!
  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我在诊所里学到了很多知识。我明白了这和学校的理论不同,毕业后要踏上的这条路还很长,要学的东西更是多。医生本来就是学者,这个学者的含义和人们现在用的可不一样,取古文上的意思即为:永远学习着的人。一日为医,就该终身为学者,不停地学习。毕竟,医者手上拿着的是刀,可以救人,也很容易就杀了人。所以每步维艰,须得步步留心。

篇二:[实践论]论语读后感经典作文

  导语:《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下“论语读后感”,欢迎阅读原文!
  【篇一:论语读后感作文】
  《论语》,我在中学时候就曾通读过了,那时候受阶级斗争为纲的影响,对孔夫子的世界观和理论抱着一种审视的态度,有些地方甚至用讥笑的眼光看。如孔夫子的“自行束

篇三:[实践论]2016汇聚新优势适应新常态促进新发展演讲稿精选


  人类社会就是从常态到非常态再到新常态的否定之否定中发展,人对社会的认识就是从常态到非常态再到新常态的否定之否定中上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汇聚新优势适应新常态促进新发展演讲稿,欢迎鉴赏!
 
  【1】汇聚新优势适应新常态促进新发展演讲稿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实际。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大逻辑,落实新发展理念是总遵循,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发力点,共同构成了新时期我国经济治理的根本方略。这就要求我们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赵克志书记在我省县级以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全市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会议要求,更好地认识、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践行新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和演进规律,为做好新形势下经济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这是中央科学把握、正确引领我国经济发展的大思路,是适应国际竞争、开拓发展空间的大趋势,更是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实现跨越赶超的历史性机遇。面对新形势带来的新挑战新考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精准把握,集中体现了我们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不仅管全局、管根本,而且管方向、管长远。
  认识新常态,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必须深刻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带来的趋势性变化,以更加积极和务实的态度认识和把握新变化、新要求,以更加自觉和主动的姿态谋划和做好新常态下的经济工作。要努力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实现新作为,具体把握好六个方面:一要突出质量效益,推动发展由追求速度、规模向追求质量、效益转变;二要摆脱“速度情结”、“换挡焦虑”,彻底抛弃靠过剩产能推动增长的不切实际的做法;三要培育发展的新动能、新动力;四要痛下决心转型升级,避免战略被动;五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重中之重,着力扩大有效供给;六要把握环境治理新常态,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五个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达到新高度。创新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必须充分激发。协调发展是补齐短板的主攻方向,必须集中攻坚。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的应有之义,必须持续用力。开放发展是顺应潮流的客观需要,必须深入推进。共享发展是践行宗旨的根本要求,必须矢志不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问题倒逼、必经关口,更是政策窗口、重大机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化解当前经济发展主要问题的主动选择,是大势所趋、规律使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正确把握内涵、精准施策发力,必须着力推动重点领域工作取得新突破,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先导,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改革,深入推进要素支撑体制方面的改革,深入推进社会保障体制方面的改革,深入推进城乡发展方面的改革,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方面的改革,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我们干部的能力和作风的一场考验。全市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实干实政确保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更加自觉地践行新发展理念,更加自觉地把新理念体现在贯彻协同发展、转型升级、创新突破、跨越赶超的工作主基调上来,深学笃用,解放思想,敢于担当,实干实政,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决战“十三五”、打好翻身仗,把一个新的邢台展现在全省人民面前!
  【2】汇聚新优势适应新常态促进新发展演讲稿
  同志们: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审计工作,不久前召开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已经作出全面的安排部署。能不能实现“十三五”审计工作目标,完成安排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更好地发挥审计作用,关键在于能不能把中央的精神吃准吃透,把审计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搞清搞明,把中央的要求落实落靠。这次电视电话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对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李克强总理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提高认识、创新理念、转变思维、聚焦重点,进行再动员、再部署。重点讲3个方面的意见:
  一、深入学习、深刻领会,更好地认识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我们常说,明大势才能谋大事。我国经济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特别是跨过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后,经济发展的环境、特征、动力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中央作出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重要判断。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科学论断。随后,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作了进一步阐释。在2015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总书记论述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科学内涵,提出了五大发展新理念;在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又明确要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五大重点任务。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就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提出明确要求,并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五大发展新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大问题作了系统、全面、深入的阐释。从“三期叠加”到新常态,到五大发展理念,再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筑起一个紧密衔接、一脉相承的逻辑体系,是对我国当前所处历史方位的新认识,是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新把握,是对我国经济发展路径的新探索。这个逻辑体系不仅体现了从理论到实践、从认知到行动的有机统一,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发展,是21世纪中国版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把学习贯彻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与贯彻落实中央下发的《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结合起来,把落脚点放到充分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上,做到认识到位、行动自觉、步调一致。
  (一)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基于我国发展阶段的科学判断,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绝不是一句口号、一个标签。我们必须深刻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在哪里、常在何处、有何特征,才能使我们的各项工作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审计作用。
  一是对新常态怎么看?这是一个基本问题,也是一个重大问题。通过对新常态的深刻认识,理性把握,辩证分析,准确判断,要看出自信心,充分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我国仍然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对中国经济的未来要充满信心。要看出危机感,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面临速度换挡、结构深度调整、新旧动能转换的若干节点,潜在增长率下降趋势短期难以避免,有些新矛盾新问题和潜在的风险会逐渐浮出水面,难免会有“短痛”和“阵痛”。要看出定力,这些重大的阶段性特征是波浪前进中的新曲面、螺旋上升中的新弯道,完全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我们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不能乱了阵脚。要避免认识误区,新常态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而是一个客观状态,是我国经济发展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不能简单地以“好”或“坏”来评价认识;新常态不是一个箩筐,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往里装,不能把所有负面的东西都归因于新常态;新常态更不是一个“避风港”,不能把它当作不作为、不想为、不能为的借口和挡箭牌。
  二是新常态下干什么?对这个问题,一些同志可能感到很迷茫。那么,新常态下到底要干什么?就是要贯彻落实中央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具体地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336项改革任务和举措,四中全会提出180多项,五中全会又提出了若干项。根据这些任务和措施,中央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性制度文件。这些都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要学习的重要内容,是审计工作的根本遵循,也是审计监督要全力促进和保障落实的重点。我们必须准确把握这些新变化,加紧锻造新能力,尽快适应新常态,努力实现新作为。
  三是新常态下怎么干?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关键是解决“怎么干”的问题。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观念、体制、方式方法也在与时俱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十个更加注重”,可以说是引领新常态的方法论、实践论,包括:推动经济发展,要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宏观调控,要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调整产业结构,要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推进城镇化,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促进区域发展,要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保护生态环境,要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保障改善民生,要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进行资源配置,要更加注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扩大对外开放,要更加注重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落实到审计工作中,我们就要以“十个更加注重”为标尺。对不符合“十个更加注重”标尺的,要切实纠正;对符合这个标尺的,要大力促进。比如,对放水漫灌强刺激、盲目扩建新城区、行政过多干预资源配置等现象,我们要客观揭示和反映,坚决查处、推动问责;对适时变通、千方百计地促进科技创新、发展实体经济、推动精准扶贫脱贫、保护生态环境等行为,要积极鼓励和促进。
  四是新常态下怎么办?能不能遵循大逻辑,能不能进入新状态,能不能有新作为,关键在于能不能迅速适应和转变思维方式,这对广大审计干部是一个重大考验和严峻挑战。目前,我们对传统的审计思路和模式都很熟悉了,使用起来也得心应手,但对于新常态下的新要求,有些审计人员可能会觉得比较陌生,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不会为、不善为;有的面对新的形势迷惘、畏难,不愿为、不敢为;还有的在行动上自觉不自觉地与新常态的要求逆向而行、背道而驰,有乱作为的趋向,自己却还浑然不知。大家一定要认识到,审计是监督和检查别人的,如果审计人员的理念、思路和方法不对,不仅会把审计工作带进死胡同,更可怕的是可能影响审计对象去创新、去发展,不利于改革发展。我们一定要转变思维、改变观念、及时充电、补课补脑,切不可坐着等、站着看、总抱怨、慢吞吞、“庸懒散”。
  (二)五大发展理念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每一次思想的解放、每一次发展理念的创新,都推动了发展的新跨越、开拓了发展的新境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凝聚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入思考,是面向未来的深远谋划。我们必须准确理解把握,切实树立和践行。
  一是要全面完整地理解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有机完整的体系,是新常态下解决我国调结构、转方式进程中的主要矛盾、根本问题和发展短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五大发展理念系统回答了新常态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命题,是破解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难题的总钥匙,一定要全面理解和把握,切不可割裂开来,偏废任何一方。
  二是要深刻准确地把握五大发展理念的内在逻辑。五大发展理念是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创新发展为首,着眼于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是牵动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着眼于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是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是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绿色发展着眼于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核心在于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开放发展着眼于解决发展的内外联动问题,是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更好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必然要求;共享发展着眼于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是坚持以人为本、践行发展以人民为中心、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三是要深学笃用、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的着力点,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新理念把握引领新常态,真正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持续开放、推进共享。我们要善学善用、深学笃行,不仅要运用五大发展理念来指导审计事业发展,更要通过发挥审计的监督和保障作用,推动五大发展理念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
  (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着力点。当前,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就是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把握好以下3点:
  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内涵是什么?具体到我们国家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一个经济学术语,还是一个政治经济学术语,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我们可以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样一个公式来理解,其切入点和着力点是供给侧,其内容特征是结构性,其核心是改革。简而言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从供给侧入手,用改革的办法矫正供需结构错配和要素配置扭曲,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供给和需求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实现新的平衡。其精髓在于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用创新的力量打造动力引擎,让各种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其基本逻辑就是要“创造新供给,培育新需求”。可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既突出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生产关系,既注重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求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讲到,社会要合理有序发展,需要实现平衡,首先是两大部类之间的平衡,其次是两大部类内部的平衡。如果两大部类之间不能实现平衡,就会出现需求得不到保障,或者供给得不到价值实现;如果两大部类内部不能实现平衡,生产生活资料就会出现失衡。一旦出现失衡,社会再生产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大环节就会脱节,要么出现过剩危机,要么出现供给短缺。现在,有的人用西方的供给学派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释,但两者是有本质不同的。供给学派讲的市场自动调节达到平衡是以给社会生产造成巨大破坏为前提的,而我们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借助于市场,又要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
  二是为什么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观察问题,要看全貌,更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要看到病症,更要找准病因病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不仅有总量性、周期性问题,更有结构性、长期性矛盾,两者交织并存、相互掣肘,其中结构性矛盾更为突出,主要矛盾就是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不协调、不平衡,且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在需求侧,而在供给侧,矛盾的根源则在于体制和机制障碍。供给体系总体上呈现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状况,或者说是在新的需求状态下的产品供给不足,同时不少消费品供给规模有余而品质不足。只有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可以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扭住了发展的重点,拎起了“衣领子”、牵住了“牛鼻子”。
  三是怎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个新课题,必须坚持系统思维,用好辩证法。简言之,就是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推进结构性改革,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形成供给与需求良性互动、高效对接的增长动力机制。一方面要加快培育新动能,打造新引擎;另一方面,要用好市场倒逼机制,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加快经济发展新旧动能的转换。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向改革要动力,向结构调整要助力,向创新要潜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要配套实施好“五大政策支柱”,即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宏观政策要稳,就是要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产业政策要准,就是要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微观政策要活,就是要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改革政策要实,就是要加大力度推动改革落地;社会政策要托底,就是要守住民生底线。这五大政策是整体融合、有机结合、相互配合的统一体,目的就是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推进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四)五大任务是针对当前经济形势和发展需要的重要举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一是要深刻认识五大任务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五大任务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体现,就是要扩大有效供给、去除无效供给,消化无效产能、培育崭新动能,盘活过剩产能沉淀的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淘汰“僵尸企业”,让生产要素从低效率领域转移配置到高效率领域,让经济发展获得新的动能。这五大任务可以说是五块“硬骨头”,但都必须啃下来,因为只有化解产能过剩,才能为优化供给结构腾挪空间;只有化解房地产库存,才能稳定房地产市场、形成良好预期;只有降低杠杆,才能防范金融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只有降低企业成本,才能让企业轻装上阵、激发活力;只有补短板,才能做到让发展惠及全体人民,增强发展的协调性。
  二是要充分看到五大任务的整体性和特殊性。五大任务是一个系统设计,要着力在“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上下功夫。从长期看,各项任务都有利于增强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但从短期看,不同任务之间又具有“对冲”作用或掣肘,关键在于把握好“度”。因此,五大任务总体上应全面推进,但落实到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就要因地制宜,聚焦重点。这个思路也适用于审计工作,就全国而言,这五大任务都是我们审计中必须全面关注的,同时也要注意根据不同地区经济社会的实际情况、发展条件,不同部门的法定职责、事权和责任清单,把握好不同的重点,更好发挥审计实效。
  三是要注重把握五大任务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抓好五大任务,要高度重视战略与战术、治标与治本的结合,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敢于经历痛苦的磨难,适当提高换挡降速容忍度,先筑底、后回升;战术上要抓住关键点,抓好五大任务的关键环节,精准发力,逐个突破,既要有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韧劲,也要有立说力行、立竿见影的狠劲,确保有效供给能力不断提高,财政金融风险得到释放。
  二、适应形势、突破框框,切实形成新理念新方式新机制
  审计机关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关键是要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李克强总理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学习好、理解好、贯彻好,真正落实到审计工作中,真正成为审计工作的标准和尺子。在2015年底召开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我们提出,审计机关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自觉服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围绕党和国家工作中心开展工作。强调要切实把握好依法审计、鼓励创新、推动改革3大原则,明确了坚持15个“凡是”和完成好8项任务的要求。
  总体上看,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审计机关能够按照审计署的统一部署要求,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需要,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和审计重点,取得了积极成效。2013年,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基础上,我们提出审计工作要紧扣科学发展这一主题主线,围绕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这个中心,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更加注重反映总体情况,揭示深层次问题,分析根本原因,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提出建议,为深化改革、制定政策、完善决策、强化管理、健全制度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和依据,着力推进改革、促进发展、维护民生、揭示风险、查处案件、强化问责,更好适应我国发展战略机遇期条件和内涵的根本变化,推动中央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和国家治理的完善,在更高层面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更大贡献。2014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我们提出审计工作要紧紧围绕反腐、改革、发展,以监督检查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为基础,着力反映公共资金使用、公共权力运行和公共部门履职尽责情况,促进理好财、用好权、尽好责;着力揭露重大违法违纪问题,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揭示体制机制制度性问题,推动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及时反映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服务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国家利益捍卫者、经济发展“安全员”、公共资金守护者、权力运行“紧箍咒”、反腐败“利剑”和深化改革“催化剂”的作用,为推动完善国家治理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2015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我们提出要从审计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入手,紧紧围绕“反腐、改革、法治、发展”,突出审计重点,加大审计力度,提高审计实效,坚持一手抓重大违纪违法、重大损失浪费、重大风险隐患、重大履职尽责不到位等问题的查处,一手抓促进深化改革、推进法治、提高绩效,切实做到“六个贯穿始终”,即把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贯穿始终,把推动依法治国贯穿始终,把促进深化改革贯穿始终,把推动政策落实贯穿始终,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贯穿始终,把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贯穿始终,用“反腐”、“改革”的双引擎,驱动“发展”这艘巨轮在“法治”的航道上行稳致远。特别是2014年8月以来,按照国务院部署要求,我们先后印发《关于切实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大审计力度促进稳增长等政策措施落实的意见》等6个文件,国务院办公厅专门下发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工作方案,审计署在中央预算执行审计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以及其他审计报告中,向国务院等有关方面提出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相关建议20多次。各级审计机关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在推动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推动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资源环境保护、促进反腐倡廉和推进深化改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从近期各地、各单位上报的审计报告、审计信息材料以及调研了解的情况看,仍然有少数审计机关和部分审计人员陷在老套路、老框框中,工作思路陈旧、思维方式僵化、审计方法落后,能力不足、作风不实、效果不好等问题较为突出,不仅与强化审计监督、推动改革发展的目标背道而驰,甚至可能影响改革发展。归纳起来,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有的处理问题不科学,思维方式不适应。审计中,有的抱持惯性思维,一味死抠条文、生搬硬套,不管条文符不符合改革的大趋势、不管条文是不是有利于创业创新,不会也不去历史地、辩证地、发展地看待和处理问题;有的大局意识不强,一味就事论事,看问题停留在表象,不会也不去深入分析。比如,在专项资金审计中,我们一直强调要通过审计大力促进“整合专项、盘活存量、优化结构、用好增量、提高绩效”,但个别审计人员仍片面地强调专款专用、“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农业资金不能支持扶贫、修路的钱不能用于架桥,有的对被审计地区和单位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及实际需要将某些专款调整、调剂用于其他项目的做法,不去深入检查分析资金使用的实际效果,也不去依照中央关于深化改革的要求进行具体分析,而是简单定性为挤占挪用。对于分散的专项资金,有的地方不敢整合,怕整合了哪项,以后就没有哪项资金来源了,怕整合了哪项就得罪了有关主管部门,怕整合专项的目标考核任务完不成、影响业绩乃至个人进步;有的部门不愿整合,怕失去权力,怕减少机构和人员,怕职能被调整。对此,有的审计机关不去大胆反映、积极推动整合。还有的认为保障性住房“三通一平”做完了不算开工,只有挖个槽才算;有的将应于1月31日开工而实际2月5日开工的项目直接定性为不作为,等等。
  有的学习研究不到位,业务素质不适应。有的审计人员对改革的新精神新进展不学习、不了解、不研究,有的对被审计单位的创新性做法认识不到位、不适应,有的不深入研究政策措施出台的背景和目的,审计中闭门“套车”,简单套用陈旧落后的部门规章,反映问题、提出建议的角度与改革方向不相符,甚至相悖。如某单位根据1998年颁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认定某部门未采用验资报告办理社会组织登记的做法违规,虽然这个条例目前仍然有效,但这种处理显然与推进简政放权、逐步取消登记管理方面不必要审批的改革精神是不适应的。
  有的审计实施不深入,履职能力不适应。审计中,有的不认真执行审计工作方案和指导意见,也不认真研究分析被审计地区、部门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审计切入点不准确,反映问题的角度不准确、力度和深度不够。如有个别审计组在检查精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时,仅将从工商部门、房产部门、车辆管理部门收集的相关数据进行简单比对,就认定一些人员不符合享受扶贫政策条件,而没有进一步核实相关人员的实际情况。还有的对问题产生的原因不分析,也不去检查核实不作为、慢作为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造成无法追责问责。就像有人把脚崴了,是当时穿的鞋不对,还是走路的姿势不对?如果鞋不对,就换鞋;如果姿势不对,就矫正姿势。所以,对不作为、慢作为问题,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客观地找出原因,如果原因没搞清楚、责任没搞明白,就让人家追责问责,人家当然不会服气。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汇聚新优势适应新常态促进新发展演讲稿
2.我与新常态演讲稿
3.党支部书记两学一做专题党课讲稿
4.农村两学一做专题党课讲稿2016
5.两学一做党课讲稿篇2016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28927/

推荐访问:实践论心得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