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中考复习|《初中地理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研究》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2019-03-24 11:30:04 阅读:

【www.bbjkw.net--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地理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摘要】本课题历时一年多的时间,本人经过不懈的努力,通过个案研究法、教育实验法总结出提高学生地理课堂学习参与度的高效教学模式,使各学习能力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全面地参与课堂,体验地理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地理课堂 学习参与度

  2016年5月,本人承担了教师个人小课题《初中地理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研究》的研究任务,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已完成了该课题的预定研究任务,现将研究工作向总课题组汇报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当前课堂教学、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并不乐观。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受应试教育指挥棒影响,大多数教师上课还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重结果轻过程等情况特别突出。

  2、提高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课程改革的需要。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教育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地理与学生的社会、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地理。”如何把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有趣、生动,学生乐于探究呢?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是很有效的办法。

  二、课题采取的研究方法

  以课堂教学为载体,采用合作开放式的实践探索研究方法,在教学实践中边探索、边总结交流。

  1、教育实验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题在学习和熟悉教育教学理论与规律的前提下,在教学实践基础上进行研究与实验。

  2、个案研究法:根据课题实际,对不同班级在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采集,分类研究,对比,分析。不断地发现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总结个案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提高地理课堂参与度的更好策略。

  3、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和业务水平,并以此指导自己的个人课题研究;积极参加教育教学及课题研究培训,不断学习课堂教学新方法、教育研究新途径。

  三、课题研究过程及步骤:

  ⑴准备阶段(2016年5月——2016年6月)进行理论学习,制定研究方案。

  为了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理论学习是必要的。因此研究开始,我开展了关于“中学生地理学习课堂参与度影响因素分析”的理论资料的收集和学习,通过学习,我认识到:

  1、地理教材中某些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很多学生望而却步。在学习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时,学生对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很熟悉很感兴趣、积极性很高,但对后面的经纬度的知识和东西半球划分一头雾水,感觉学起来特别费劲,给初学地理知识的学生当头一棒,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锐减,认为地理知识特别难,怎么学也学不会。在教学内容新颖的课堂活动中,学生兴趣强烈,参与度也明显提高。在学习板块的运动时,学生对地球板块的组成、运动很感兴趣,而基本概念和乏味的知识点的识记和巩固成了学生很大的包袱,使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渐渐丧失,参与度低下。怎样把抽象的学科知识形象化、简单化,使学生易于接受,把对枯燥知识点的识记当做乐趣,值得每一个地理教师深思。

  2、要真正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我们每天在设计教案时,最应该明白的是学生通过学习本课能够掌握什么,拥有什么技能,能应用到那个实践领域,而不是我们的教学要体现多少个知识点,包含多少内容。新课程基本理念倡导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学完七年级第一章第三节地图以后,我要求每个人画一张上学路线图,要运用方向、比例尺、图例等知识,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地理是有实际用处的,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用事实否定了学生的地理无用论。其次对学生的兴趣所在要明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动好学生的兴趣就是提高课堂效率,就是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教师要善于反思,解剖自我,超越自我,能时时自查自己那些素质需要提高,以适应学生的需要,增强自身的感召力。本人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比如灵活的教学方法、与学生沟通的能力、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等方面。

  ⑵实施阶段(2016年7月——2017年4月)

  在第二阶段中,我针对学生在地理课堂中学习参与度低下的原因进行了实验研究,努力激发学生参与地理课堂的积极性。

  (一)尊重、关爱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巨大热情,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掘学生的潜能,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第一,用爱的行动和语言来感化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力求创造一种友爱、融洽的人际环境,我的真诚感染了学生。在初一新生入学时就从生活、学习方面关心帮助他们,让学生能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这样能很快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明白老师是爱他们的,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在校园里遇见学生我会主动微笑,学生也会热情地给我打招呼。每个人都希望受人重视,被人关爱,学生也一样,喜欢被夸赞,喜欢在集体中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我经常在课堂上尽可能地赞美每个同学的表现和进步,学生在我的课堂找到了自信,师生关系也越来越融洽。

  第二,在课堂上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我们的学生也一样,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在智力、表达能力方面总有差异,虽然老师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同样的教学时间,可学生的学习效果总有不同。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用平和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虽然他们有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找到他们的优点并大方的加以表扬,有的时候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话,就会改变他们一生的轨迹。如果老师不能用平等的目光看待这些学生,就会让他们心里更自卑,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这样他们会在学校混时间,在课堂上和老师对着干,甚至故意扰乱课堂教学秩序。因此在面对学习吃力和和思想有问题的学生时,老师更应对他们多一分关爱和理解,用你的人格去感化学生,拉近你和学生的关系,也许你的关爱会让这些学生产生自信,产生学习的动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我所任教的七(9)班有个学生是脑瘫患者,在家长的努力下,这个学生能骑着小三轮车来上学,手和脚也不利索,走路一瘸一拐,写的字也是歪歪扭扭,但他的智商并不低,每次提问都会口齿不清地回答正确,在我的引导下,全班同学都会鼓掌祝贺,课下主动给他提供方便。

  通过自己的努力,学生由原来见了我就扭脸、躲着走,到现在的主动与我打招呼;从以前上课时的冷漠、敌视到现在的热情、积极。看到学生的这些变化,我很欣慰,别人对你的态度,实际上就是你对别人态度的折射,你变了,周围也就变了。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第一,用地理教材上的专业性知识去吸引学生,寻找兴趣点,培养学习兴趣。这些兴趣点就是学生在问卷调查中回答的那些感兴趣的问题: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最有特色的文化习俗等等。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当选择、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三节印度时,老师把教参中规定的重点(印度的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给学生做了细致、生动的讲解,但学生的反应特别冷淡。当播放印度最著名的古建筑—泰姬陵图片时,学生的热情顿时高涨,眼睛都是放光的,播放泰姬陵由来的视频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看得津津有味,这就是他们的兴趣点。在另外一个班上课时,我就用泰姬陵视频导入新课,并结合视频设置一些与印度自然环境有关的问题,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第二,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体系和较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入要学习的内容,以培养兴趣。例如,地球自转和公转知识在小学科学课中或多或少地学过一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讲述昼夜交替、昼夜长短、五带的形成等重要的地理现象就比较容易,让学生动手用地球仪来演示这些现象,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动手实践是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的重要途径,这需要老师巧妙地设计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热情。

  第三,孔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教师要善于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从而培养了兴趣。因为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开始于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对一眼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但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很感兴趣。”这些奥妙往往是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本质,教学中抓住本质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就能激发兴趣。我在讲大陆漂移学说时,我先让学生叙述所知道的魏格纳的故事,然后问学生:“如果你是当时的科学家,会向魏格纳提出哪些问题来反驳他的大陆漂移学说?”这样一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的立刻陷入了沉思,有的三三两两开始了讨论,有深度的学习学生才会记忆深刻。

  以前上地理课时,学生经常是拖拖拉拉、无精打采,实施课题研究以后,本人从以上方面作为突破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上课的兴趣,每到地理课班长就早早地打开多媒体,同学们都坐到自己位置等待老师,看到这些,你会感觉如果自己备课不用心,哪怕有一点儿疏漏,都会对不起这些期待的目光。

  (三)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热情。

  第一,激励启发学生,教师应通过课堂教学中激励性的语言来调动他们“我能行”的内驱力,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地理学习活动.使整个课堂评价过程成为一个“激励启发—提高一再激励启发一再提高”的良性循环过程。激励性语言要发自内心,充满真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被赏识的渴望,在课堂上教师用真诚的微笑,友善的目光,亲切的赞语,热情的鼓励来营造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不仅能唤起学生积极的情绪,激励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也能更好的激励他们的质疑与探索精神。在课堂提问环节哪个学生回答对了,我会说‘你很刻苦,知识点记得这么熟练’。哪个学生没有回答上来,我也不会责备,鼓励他们坐下来用心记。合作交流环节哪个学生主动展示,我会说‘你很自信,是咱们同学学习的榜样’等等,得到鼓励的同学心情愉快整节课都兴致昂然。

  第二,利用学生课堂表现评价表来调控学生整节课的学习行为。良好的评价对人会起激励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终结性评价,更应该重视过程性评价。学生课堂表现评价表包括纪律(2分)、听讲(2分)、积极回答(2分)、主动合作(2分)、创新性学习(1分)、练习(1分)等六个部分,满分为10分。每个班级都有分组,每节课由组长根据组员的课堂表现记录下来每人的得分,每周一汇总,得分高的同学有权利上地理课时挑选自己的位置,分数低的自觉退让;如果对自己的位置满意,还可以选作一部分老师布置的星期天作业(大多都是巩固性的),每周一清零,下周重新开始。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当周的高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动都很积极。在积极回答和小组合作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老师在课堂上布置的教学任务。过程性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和学习自信心,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课堂评价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听到现在的主动学,充分点燃了他们学习的热情,由以前的无精打采到如今的兴致勃勃、争先恐后,多种评价方式的运用给我的地理课堂注入了无限活力。

  (3)总结阶段(2017年5月——2017年7月)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探索,我的课题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第三阶段的实验研究中我将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收集心得体会文章、教学案例、教学反思、读书笔记等。

  2、总结经验、逐步完善,形成模式,加强推广。

  3、 本课题定于2017年7月结题、鉴定,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报请专家组鉴定。

  四、课题研究成效:

  1、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尊重、关爱学生,用爱的行动和语言来感化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原先上课时总是板着脸,课下很少和学生交流,生怕学生不害怕自己,控制不住课堂。这样学生是听话了,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很远,学生见了面很少打招呼,只有畏没有敬。根本原因是自己对学生的关爱不够。新学期开始我就努力创建新型和谐的是师生关系,从生活、学习各个方面入手,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付出总有回报,现在我的学生都把我当做他们的大姐姐,有什么心里话也悄悄告诉我,记得那次我感冒嗓子哑得出不了声,很多学生主动提出让课代表领着复习,真心换真情,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现在上课纪律根本不用管,学习的主动性也很高。

  2、探索出提高学生地理课堂参与度的有效评价机制。

  通过对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创新,如学生课堂评价表(下图)的运用,利用学生对分数的重视,激励他们的参与,学生的参与度、自主合作意识和互相交流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在教学中,合作、交流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对于挑战性的问题,一般先进行合作,在合作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一方面体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另一方面,极大地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表 第 小组

  姓名

  项目纪律

  (2)认真

  (2)积极

  (2)合作

  (2)创新

  (1)练习

  (1)总分

  3、提高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研究初期末期的调查发现:

  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前后对比

  项目对比不喜欢人数一般喜欢人数很喜欢人数

  研究前254310

  研究后02058

  通过对学生课堂表现评价的改善,原先只是教师口头表扬,现在充分利用学生评价表的功能,使学生能亲自感受到课堂参与的实实在在的快乐,学生能全面参与课堂学习,使得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主动参与课堂,学会思考,并进行有意识地学习,培养了一定的自学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同学们都养成了课前预习的习惯,正因为如此,才逐渐在课堂上营造了一种互相讨论、分工合作的良好氛围。同学们对于课后思考题也非常积极,学习劲头提高了很多。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都能尝试获得成功的喜悦,发挥学生差异参与的作用。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建立具体适当的学习目标,使他们变“被动式接受为主动式探求”。

  4、大大提高了学生地理课堂的参与度,学生的地理成绩都有了很大提高。

  在原先的地理课堂上学生死气沉沉,只是被动地听,有的连听也不听,身在曹营心在汉,你问他讲到哪里也不知道。实施该课题后,本人积极寻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突破口,发现他们对分数特别重视,于是利用学生课堂表现评价表来量化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能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学生分数就高,使学生看到身边的榜样,找到努力的方向,同桌之间、小组成员之间、不同组的成员之间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局面,这些课堂表现评价表作为班主任考核学生每周表现的一个依据,借势(班主任的优势)学生在地理课上的学习积极性特别高涨,如下面折线图所示。

  通过对学生研究初期和末期的地理成绩的两次调查,从统计的数据来看:

  学生地理成绩的前后对比

  成绩对比及格率良好率优秀率

  研究前62%45%9%

  研究后100%76%58%

  大多数学生的地理成绩都有了明显的提升,这也是他们对地理越来越感兴趣的原因。成绩决定了兴趣,兴趣促进了参与,参与度的提高又极大地促进了成绩的进步,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是一个互相促进、提高的过程。

  5、通过研究,促进了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

  通过此次课题研究活动,我认真地学习了现代教育理论,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改善新型师生关系,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本人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及教学设计水平均有了一个较大的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本人有了自己的主导思想,照搬教材、按部就班的少了,随之而来的是对教材的创造性运用。在平时的工作中,教师之间也非常重视交流合作,共同探讨,教学氛围更加浓厚。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本人逐渐明确:“教”的目的在于“学”,“教”的手段要落实到“学”上,教的效果要体现在“学”上,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问题上,提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的教学目标,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过程,安排必要的活动环节,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通过这种课堂方式、教学评价的改变,使教学更关注学生的思维、想法,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过程。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1、教学中有些问题很难解决,教师讲了一遍又一遍,学生还是一遍又一遍地错。我想原因并不是问题本身的难度,最大的原因在于学生一直充当着一个“听众”。所以该学生自己动手做的,还是要自己动手做。他们一直都只是在听老师分析,而自己没有真正地分析、思考过。既然这样,那么我们教师就必须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自己单独去思考。

  2、学生的知识、情感都是在动态变化中的,学生的学习、思维也是一个动态过程,在师生互动中,师生互相了解。特别教师可以在师生互动中了解学生的需求。学生到底哪些不懂,为什么不懂?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及时、适当地调整教学进度。不管是遗忘也好,原先学得不扎实也罢,不及时消化就会形成“结石”。在这种情况下,再讲解学生肯定很难接受,即使勉强接受也是被动的。课堂的参与度也可想而知了。于是我改变教法,花了一节课的时间来复习。基础打扎实了,理解也显得简单了。后面几节课也非常顺理成章。所以,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教学过程,因时、因地、因人、因情况而异。

  六、本课题研究的启示:

  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提高学习积极性的研究,是打造有效课堂的基础,我们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作为一项具有较强操作性与实践性的课题项目,还要进行扎实的后续研究,对于教材的挖掘及对新课标的研读我们还须认真对待,如何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学会提问,如何兼顾到教学过程中的“有趣”及“有效”,从而打造高效的课堂,是我今后需要更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更多相关内容: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