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简介资料]刘禹锡的资料

来源:晚会主持词 时间:2018-05-11 11:56:42 阅读:

【www.bbjkw.net--晚会主持词】

刘禹锡的资料篇1:中国传统文化活动主持词

刘禹锡的资料_中国传统文化活动主持词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经过积淀的中国传统文化显得博大而又精深。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文化活动主持词,仅供参考。
  中国传统文化活动主持词(一)
  S:进入21世纪的中国,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已经与世界逐渐融为一体,世界渴望了解中国,中国更需要把自己优秀的文化介绍给世界。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今天的主题班会,我们便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主题。
  W:下面我宣布,x年级x班“中华传统文化”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S:首先离开了解一下我国的两个核心思想,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
  S:说起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便不得不说中国的古诗词,
  W:不管在哪个朝代,都有无数名人佳作源远流长,它们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S:而写出千古佳句的诗人们也同样有着我们的民族精神
  W:下面有请同学们阅读关于刘禹锡的资料,去感受他的情思。
  (ppt打到刘禹锡)
  S:现在,让大家放松一下自己的耳朵,来听一曲长笛演奏的传统歌曲《江南好》,请xx同学上台
  W:动听的乐曲,为我们展现了美丽的江南画卷,令我们听后意犹未尽。你是否联想到了中华民族的锦绣词赋?在词赋中,我们同样能了解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荒芜的战乱时代,那么,词赋诗人的情思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呢?下面请看屈原的故事。
  (PPT打到屈原)
  S:了解了屈原,让我们听一听他的作品《离骚》的节选,这一段是离骚的前部分,表达了表达屈原对祖国对君王的赤诚忠心,并痛惜楚王毁约和反复多变。请xxx同学上台为大家诵读。
  (xxx朗诵《离骚》)
  W:下面请欣赏xxx带来的古筝曲《 秦桑曲 》。《秦桑曲》是根据李白的乐府诗《春诗》所创作的。乐曲描写一个女子怀念远方的亲人和盼望早日团聚的急切心情,引用了“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这两句诗。作者长期居于秦筝的祖地西安地区,运用秦筝的韵律加以创新发展,古意盎然而富有新声。它是近年来筝曲创作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W:一曲古筝将情感发挥的淋漓尽致,在以上的内容中,我们感受着古诗词的魅丽与文化。同时更深的了解了中华的传统文化,可是对于发展迅速的现代,我们是否应该继续学习或者说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呢?(PPT转页)
  S:下面请正方xxx等人,反方xx等人就这一话题展开辩论,正方辩题——应传承传统文化,反方辩题——应摒弃传统文化,请老师为我们作裁判。
  (PPT转页)
  S:辩论会结束了,整个过程是比较激烈的,那么,你觉得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来看待我国的传统文化?请小组讨论。
  请老师总结。
  W:现在让我们了解一下曲艺。
  S:通过资料的了解,相信大家也对曲艺有了一定的兴趣。对了xxx,这传统文化、就是诗、词、曲、赋,最精粹的就是古人的诗句了吧。
  W:是啊。
  (进相声)
  S:总之啊,中华经典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杯美酒,香醇而清冽;
  W: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滋养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S:让我们学诗、用词、写赋、赏曲,让经典诗词丰富我们的生活,美化我们的心灵; W:把经典诵读融入每一天,展翅高歌飞向未来。
  S:下面我宣布——八年级九班“中华传统文化”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中国传统文化活动主持词(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xx伙伴们:
  大家晚上好!(鞠躬)
  春节的鞭炮声还在耳畔回响,亲朋好友的祝福还在耳边荡漾。感谢大家在这个美丽祥和的日子里来参加我们弘扬传统文化的晚会。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曾经孕育了无数的繁荣盛世,几千年来对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发挥了极具重要的作用。但是传统文化也在社会的发展与动荡中逐渐被人们所遗忘。随着道德的不断滑坡,产生的各种恶果也让我们尝到了苦头,更让我们痛定思痛,重新开始传统文化的学习。 一、首先进行晚会第一项,请全体起立,大家整肃衣冠,提起恭敬,向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行三鞠躬礼!一鞠躬,起;再鞠躬,起;三鞠躬,礼毕!
  二、接下来进行晚会第二项,让我们恭请戴老师带领大家诵读《弟子规》;
  (大家请坐)
  三、相信大家学习了《弟子规》,对传统文化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对言行的标准也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那么下面我们就来深入的学习和了解《弟子规》,请大家认真观看蔡礼旭老师详解《弟子规》的视频,希望大家认真听讲。
  五、感谢蔡老师的精彩讲解,让我们一起鞠躬致谢!(鞠躬)
  六、刚刚听了蔡老师详解《弟子规》,相信大家感触颇深,那么下面就请大家上台分享一下刚刚的学习心得;
  …… 七、刚刚我们几位伙伴分享了他们今天的学习心得,我相信大家都受益匪浅。“ 德为本,财为末”。道德是为人处世的根本,财富利禄是人生的细枝末节。一个人心存仁爱,与人为善,乐于助人,那么他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朋友多了自然事业通达。一个人的成长是这样,那么一个企业的成长也是如此。传统文化是我们xx企业文化的根基。有了这良好的根基,我们xx一定会枝叶茂盛,发展壮大。 八、下面全体起立,背诵xx企业文化誓词;
  (大家请坐)
  九、学习传统文化是自救,弘扬传统文化是救人。民族兴衰,匹夫有责,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更是任重道远。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用于生活、应用于工作,自己身体力行并传承子孙,把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应并发扬光大!
  中国传统文化活动主持词(三)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从中医上讲,鼓掌可以刺激手上数百个穴位,对身体健康非常有利;从解字上讲,掌声的“掌”字是怎么构成的呢?上面是一个高尚的“尚”,下面是一个手心的“手”,也就是说,会鼓掌的手是高尚的手,只有高尚的人才能把祝福的掌声献给这个世界,只有高尚的人才能把喝彩的掌声献给身边的朋友,也只有高尚的人才能把期盼和希望的掌声献给灿烂美好的未来!!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愿意做高尚的人吗?那么请不要吝啬你们的掌声。
  那么,在开课之前首先恭请大家轻声起立,竖整衣冠,端身正意,向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行三鞠躬礼,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请向老师问好:老师好!礼成,请大家倾身就坐。
  同学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曾经孕育了无数的繁荣盛世,几千年来对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发挥了极具重要的作用,主席在报告中英明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这一重要内容,在上主席又再一次提出来,这足以说明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两段视频,一个是主席访问美国耶鲁大学的讲话,一个是温家宝访问哈佛大学时的演讲,掌声有请。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精神积淀,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延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下面让我们欢迎陈大惠老师为我们诠释为什么要学习传统文化,掌声有请。
  谢谢陈大惠老师的精彩讲授。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常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之所以至今还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根本的一条,就是在我们世世代代中华儿女的血液里,始终流淌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立国之本。作为一个中国人,绝不可以丢掉根本啊!
  同学们,“德为本,财为末”,这句话的大意是:道德是为人处世的根本,财富利禄是人生的细枝末节。
  道德重如山,道德贵似金,人生道路上有德才能行,道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就有很多道德的楷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观看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颁奖典礼,掌声有请。
  感恩各位同学,上午的课程到这里就结束了,下面有几个温馨提示:
  1、 等会我们按顺序退场,退场后自行到食堂排队就餐,“长者先,幼者后”;
  2、 取餐时请您依量而取,吃多少,盛多少,不要浪费;
  3、 就餐时请您一定“食不语”;
  4、 就餐完后请您用纸巾擦干净自己的餐盘,并放至规定的回收餐具处;
  感谢大家一上午辛苦的学习,请大家轻声起立,恭颂感恩词....请坐下。请xx组的同学先退场……。

刘禹锡的资料篇2:陋室铭优秀教案

刘禹锡的资料_陋室铭优秀教案


  陋室铭的优秀教案是怎样的呢?《陋室铭》是一篇短文力作,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花,为著名的文学家刘禹锡所创作,表达了文人们的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陋室铭优秀教案篇一:
  【教学设想】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作者刘禹锡等背景资料和文体等文学常识;
  2、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识记重点的文言字词(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了解特殊文言句式的翻译。
  能力目标:1、能够当堂成诵;
  2、理解文章的主旨,领会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
  3、学习并了解文中对偶等修辞。
  德育目标: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了解文章主旨,学习作者安贫乐道、伟岸傲物的志趣情操,培养学生高洁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 1、朗读与背诵;
  2、文章的主旨;
  3、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调素琴”和“丝竹乱耳”之间不矛盾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录音、课件的使用和重点内容的手写板书相互配合,以多媒体调节课堂气氛、加大课堂容量,以板书提醒学生重点知识。多有感情地诵读,在客堂上力求可以背诵。把课前的预习带入课堂的学习中,提高课堂效率。”一课时教学。
  【课前预习】
  1、生字注音;
  2、《评价手册》第一题找出本课的韵脚;
  3、搜集作者的相关背景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有没有自己的座右铭?(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座右铭。)大家写这些座右铭是有什么用的呢?(用来激励自己的。)那可以看出“铭”里面的内容应该是激励警戒自己。(ppt课件展示“座右铭”的含义,提醒学生注意“铭”)
  其实“铭”最早是我们古代的一种文体。除了有我们今天的“激励警戒”之意外还可以称述功德。一般是铭刻在器物之上。铭的一大特点是要用韵。(ppt课件展示“铭”的文体知识,“用韵”二字加色标注,引起学生注意。)
  二:指导朗读
  1、铭是用韵的,韵脚是哪几个字?(学生说。)韵脚读的时候要清晰响亮。
  2、放配图录音,学生跟读。
  3、请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加以评论,教师点评。
  4、集体朗读。
  三:疏通字词,文意串讲(配合板书与课件)
  1、文章写的是陋室,那我们就来看看这个陋室。(教师板书,画一屋子,引起学生好奇心。)
  教师自语:我把孔子放在屋顶。为什么?因为孔子是圣人,他的话就是真理。所以我们把它放在最上面,屋子是陋或者还是不陋就用他的话给屋子定性。
  孔子说了什么?(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怎么翻译?(宾语前置句,现代语序“有何陋”,有什么简陋的呢?“之”,加强了反问的语气。)
  此句孔子的意思是屋子是简陋的还是不简陋的呢?我们来看看原文。(ppt展示《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教师解释此段话。)
  孔子认为陋还是不陋(不陋)。为什么不陋,用孔子的话来说?(君子居之)。
  此句肯定了陋室不陋,那么我们读的时候就不应该是疑问的语气,而是带有肯定语气的反问。(学生自由读)
  2、用刘禹锡的话来说,屋子为什么不陋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请同学来翻译这一句话,同时注意把省略的部分补出来。(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主旨,提挈了全篇大意)主旨如此重要,我们要读得铿锵有力。(学生自由读)
  那你们认为我应该把这句话画在这个屋子里的什么部位呢?(顶梁柱的部位,屋子的中心关键部位。)(板书)
  3、在作者的眼中陋室缘何不陋呢,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居住环境优雅。
  优雅的环境我们读得就要显得有美感,仿佛你已经看到了如此清幽的环境。(学生自由读)
  你们认为此句话我应该放入房子的哪一部位?(台阶处,和室外相连。)(板书)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之人高雅。
  “鸿儒”、“白丁”各做何解释?(博学之人和无学问的人)
  此句话是在屋中的来往之人,我们把他放在屋子里面。(板书)。此句中“无”的一句要读得比“有”轻。(学生自由读)
  (3)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生活之事雅致
  丝竹指什么?这是什么修辞?(音乐,借代)案牍指什么?(官府的官文)。为什么作者不喜欢音乐呢?他自己不是也喜欢调琴吗?这二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学生讨论,得出答案。素琴之音时自己所弹奏的高雅音乐,而丝竹之音是哪些官僚富豪们在灯红酒绿的生活中所听的庸俗之音。)
  此句的背后隐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呢?(对奢靡生活和官场的厌恶之情.)
  这也是在屋内的生活,我们也把它画在屋子里面。(板书)。此句也和上句一样“无”的部分要读得轻一些。(学生自由读)
  4、除了对陋室的描写外,文章还写了什么内容?集体读一下。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在这里,作者把山水比作什么,仙龙又比作什么?(山水比作陋室,仙龙比作居住陋室的君子品德高尚)
  教师讲解“比兴”:以比喻起兴,先言他物再咏所咏之物。是我国诗歌的一种传统的表现手法。
  (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类比)
  此处类比有什么作用?(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以古贤人居住的屋子来证明陋室不陋,同时作者也以古贤人自况,表明自己也追求他们那样的精神境界。)(教师板书)
  5、集体朗读课文。
  6、作者写陋室不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课前让学生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背景资料来谈,学生讨论明确: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向。教师板书)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7、此课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对偶)
  提醒学生在生活中我们最常见的运用到对偶的是什么地方,(对联)。课本翻倒183页练习三,学生自己读读画画,看看对偶有什么特点(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相关、两个短语或句子)
  找找文章中哪些句子是对偶。
  四:拓展延伸
  1、即兴小对(学生练习对偶的修辞)
  教师:雨、下雨、下小雨、窗外下小雨、坐看窗外下小雨
  2、幻灯片展示网络搜集来讽刺某些学生的《教室铭》,要求学生也仿《陋室铭》写自己的卧室,注意“铭”的特点,立意要高。作为家庭作业。
  五:集体背诵
  学生对照黑板板书背诵全文。
  六:作业布置
  评价手册中22课《陋室名》的练习题。
  陋室铭优秀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借物喻理、托物抒情的写法,理解文章如何通过描绘景物和陋室的生活来表现作者的人生志趣的。
  2、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
  3、当堂背诵全文。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在上课之前,请大家先来做个选择题:假设有一个王公大厦,要得到它,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自己良心的话,做若干件伤天害理的事;还有一间简陋室,那里绿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如果是你要哪个呢?
  (学生回答:选择后者,因为……)
  恭喜你,你的选择居然与一名唐代大名鼎鼎的诗人不谋而合,他便是刘禹锡。你有望成为新时代的刘禹锡!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看刘禹锡的《陋室铭》吧!说到刘禹锡,那我们当然就要来了解作者及其相关的资料。
  1、学生自主介绍作者及作品。
  点拨: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失败被贬的背景。
  2、解题:请一个同学读书下注释,了解“铭”的特点: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陋室铭”的意思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二)顶针提问,研读课文
  第一组提问:
  1、学生齐读课文,提问: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
  2、“陋室”为什么“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这八个字中哪两个字最为关键?(德馨)
  第二组提问:
  4、作者的“德馨”表现在何处?(“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五句)
  5、(讲析“苔痕”两句的环境,两个用得好的动词、写景的顺序之后)到这里来的人多吗?(不多。从“苔痕上阶绿”可以看出)
  6、到陋室来的人不多,到底是些什么人呢?(鸿儒)
  7、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的朋友是些什么呢?(写自己的朋友是博学之士、高雅之士,以显现自己“德馨”)
  8、朋友走了之后做些什么呢?(调素琴、阅金经)
  9、可以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高雅)
  (教学中顺势板书:景、友、趣)
  第三组提问:
  10、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此)
  11、作者自叱“诸葛”、“子云”的目的何在?(表明作者想从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干出一番事业)
  12、那么,可以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有远大的抱负)
  13、由此看来,这一句在表意上是“蛇足”还是更进一层?(更进一层,是“德馨”的深化)
  14、全文结局照应了文中哪一句?(惟吾德馨)
  小结:作者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抒发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陋室铭教案

2.刘禹锡陋室铭教案

3.陋室铭教案板书设计

4.陋室铭教案及说课稿

5.陋室铭教案设计

6.《陋室铭》教案与教学反思

7.陋室铭公开课教案

8.最新陋室铭教案及说课稿

9.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陋室铭》教案及板书设计

10.八年级课文《陋室铭》教案

刘禹锡的资料篇3:《望洞庭》教学设计

刘禹锡的资料_《望洞庭》教学设计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关于《望洞庭》教学设计要怎么写?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课外吟诵刘禹锡的其它古诗。
  3: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1、资料搜集: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君山的传说
  2、电化教具:投影片、课文录音磁带
  3、实物准备:白盘子、青螺
  教学过程:
  (一)整体读,感知美。
  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2、指名说了解的刘禹锡和洞庭湖。
  (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所著有《刘宾客集》。洞庭湖,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绵延八百里,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整体感知美。
  4、自己练读,达到正确、流利。
  5、同位互查读,力争人人过关。
  (注:介绍刘禹锡生平和洞庭湖考察学生课前搜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读诗的欲望。正所谓“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熟读古诗,人人过关,是下步教学的良好开端。)
  (二)理解读,洞察美。
  1、导入:学习古诗,意在读出它的韵味,它的意境,读好古诗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2、学生各抒己见。
  3、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1)自由理解。
  (2)小组内研讨。
  (3)全班交流。
  (相:相互和:和谐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
  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遥望:远望)
  重点研讨“镜未磨”: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
  引导学生想象:作者观察时恰逢晚间,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该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
  4、凭借课文插图,叙说古诗大意。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大胆述说古诗意思。
  (2)小组内练说,让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先说,其余同学做好补充。
  (3)指名到台前看投影上的插图解说。
  重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
  教师演示:一个大白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
  让学生谈看到的感受。
  质疑: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
  再与课文插图对照,洞察艺术之美。[
  (古诗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5、练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
  (1)自由练读,想象画面。
  (2)同位赛读,欣赏插图。
  (3)展示评读,美化诗境。
  6、背诵古诗,水到渠成。
  (注:诗中有画,读诗要想象重现诗中的画面;画中有诗,读诗要欣赏诗中精妙语言对画面的描述。如诗如画,品诗赏画,古诗词文字精简,给读者留下了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通过启发学生想象,填补了诗句的含蓄和跳跃,丰富了诗句的语言和画面。学生边读诗,边想象,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三)对比读,深化美。
  1、投影映示:
  望洞庭
  潭面镜未磨,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秋月和。湖光秋月两相和。
  洞庭山水色,遥望洞庭山水色,
  盘里一青螺。白银盘里一青螺。
  2、对比读,比较内容的不同之处,说说原诗的精妙之处。
  3、自由理解的基础上,同位交流。
  4、指名汇报。(正因无风,湖面才会如此宁静、和谐;正因作者在远望洞庭的山山水水,君山才显得小巧玲珑;之所以是“白银盘”,正因是在皓月银辉下。)
  5、再读原诗,深化美。
  (注:诗可言志,亦可传情。古诗是语言的浓缩,而往往浓缩就是精华。作为中国独有的宝贵文化遗产,让学生意识到古诗语言的精炼与美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引发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热爱。)
  (四)延伸读,升华美。
  1、投影映示:
  题君 山题君山
  烟波不动影沉沉,曾于方外见麻姑,
  碧色全无翠色深。闻说君山自古无。
  疑是水仙梳洗处,元是昆仑山顶石,
  一螺青黛镜中心。海风吹落洞庭湖。
  2、自由练读后,指名读。
  3、师:自古君山的来历便充满神奇色彩,众说纷纭,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
  4、指名讲述课前搜集的有关君山的传说。
  4、再读两首《题君山》,洞庭湖与君山的神奇之美在脑中升华。
  (注:诗中有诗,诗外有诗,以诗带诗,以诗比诗,把相关的诗词优化组合,既加深对原有教材的理解感悟,又丰富拓展学习内容,让学生悟出了学习古诗要运用对比的方法。美丽的传说自然勾起学生的幻想,演绎精彩的朗读。这是教学内容的延伸,亦是学生情感升华的阶梯。)
  (五)多样作业,表现美。
  1、写一写: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2、画一画: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
  3、找一找:收集刘禹锡的其它诗作,与同学交流。
  (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学生的兴趣是有差异的。传统的单一的作业难以迎合所有学生的口胃,给学生一个选择的机会,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发展。)
  教学反思:《望洞庭》是诗人在看到洞庭湖的美景时有感而发。诗人描写真实,生动、具体,把湖光和月亮浑然一体的和谐、宁静比作镜子,把君山比作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学生通过学诗看课件图片,体会诗人所描写的意境,学起来很有兴趣。我在教学这首古诗时就打破了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充分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上课时,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从学生已知入手,探讨未知。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在教学中,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查解字词,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交流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教学效果不错。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8712/

推荐访问:刘禹锡简介资料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