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教程]山水画

来源: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18-08-10 15:00:02 阅读:

【www.bbjkw.net--经验交流材料】

山水画一:《中国山水画作品欣赏》教学教案

  通过课程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画是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前的都统称为古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中国山水画作品欣赏》教学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中国山水画作品欣赏》教学教案
  一、先让学生看利用多媒体图片结合轻松音乐来导入中国山水画的欣赏课题,了解画家创作激情。
  二、带着问题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国画。
  1、什么是中国画
  2、中国画有那些类型?
  3、你了解中国山水画有多少?
  三、国画,又称“中国画”,我国传统绘画(区别于‘西洋画’)。
  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它的精神内核是“笔墨”。
  四、了解中国画是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前的都统称为古画。
  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它依照中华名族特有的审美趋向及因此而产生的艺术手法而创作。
  五、中国画有那些类型?
  中国画的“画分三科”,人物、花鸟、山水,表面上是以题材分类,其实是用艺术表现一种观念和思想。所谓“画分三科”,即概括了宇宙和人生的三个方面:人物画所表现的是人类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山水画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花鸟画则是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与人和谐相处。三者之合构成了宇宙的整体,相得益彰。透过画面的气氛,体验画面的情调:是深沉或是豪放,是乐观或是悲伤。再还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结合作者的身世、创作特点和所处的时代背景等进行分析。 这是由艺术升华的哲学思考,是艺术之为艺术的真谛所在。
  六、中国山水画的发展
  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山水画(俗称风景画、风光画或彩墨画),是专门的艺术学科,历史悠久。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已逐渐发展,但仍附属于人物画,作为背景的居多;隋唐始独立,如展子虔的设色山水,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王维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泼墨山水等;五代、北宋山水画大兴,作者纷起,如荆浩、关仝、李成、董源、巨然、范宽、许道宁、燕文贵、宋迪、王诜、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赵伯驹、赵伯

山水画二:论中国山水画阅读答案

  勤奋使人进步,懒惰使人后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论中国山水画阅读答案,欢迎来参考!
  王永利
  ①中国画画分三科:山水、花鸟和人物,其中以山水画居于首位,中国画之气质、情趣、法理在山水画中得到最充分、最典型的展现,可以说,只有理解了山水画的奥妙才能真正地把握中国画的本质。中国的山水画不同于西方的风景画,不是只立足于忠实地描摹眼前的实景,而是画家将他对整个宇宙万物生命本体的思考和体悟融化在那万千山水中,是艺术升华的哲学思考。
  ②山水画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独立成为一画科,关键是这一时期出现了两篇重要的山水画论:宗炳的《画山水序》和王微的《叙画》。
  ③宗炳和王微之前的山水,或者是人物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场所,带有符号性质,或者是类似于地形图,这些都不是独立的山水画,只是具有萌芽性质的山水因素。宗炳和王微则对山水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史载,宗炳“好山水,爱远游”,“凡所游覆,皆图之于室。”宗炳对自然山水的喜好和亲近无疑受到了老庄道家思想的影响。老子说:“道法自然”,使人与自然更为接近,庄子不但“过着与大自然相融合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由他虚境之心而来的主客一体的‘物化’意境,常常是以自然作象征(例如他曾以蝴蝶作他自己的象征)。”魏晋时期弥漫于整个士人阶层的是受老庄思想影响的玄学,士人们悠游于山林,欣赏自然山水本身蓬勃的生机,不但人与自然是亲和的,而且进一步将人加以“自然化”,用“松下风”、“春月柳”、“游云”、“朝霞”等自然美来形容人的美。山水画体现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老庄思想的艺术表现,是亲近的、平等的、融合的,人不是自然的改造者或征服者,人也没有表现出对自然的恐惧和崇拜,山水是“作为人来亲近,作为能响应其琴韵的知音相待”,“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宗炳),“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王微)。
  ④山水画中人与自然的融合至元代发展到一个全新的境界。对于南方的文人来说,元代是天地巨变的时代,家国沦丧于异族之手,于是他们纷纷选择归隐,游荡于山村水乡之间,隐逸成了一种社会普遍的现象。他们寄情于诗文书画,将他们的时间和才能全部投入到书画的创作中,以书画抒发性情。以元四家为代表的文人画家,虽然悠游于山水之中,但是很少以描绘真山真水作为目的,而是将自然山水融于胸中,用心灵冶铸,将个人的生命体验和山川烟岚融化为一片理想的恒定的远离人世喧嚣的隐逸之境。正如倪瓒(元四家之一)所说:“仆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倪瓒的山水画,他的典型面貌是一河两岸式,前岸是一小片坡石土岸,上植几株或荣或枯的树木,萧瑟荒寒,对岸平缓山丘或几道汀渚,山石树木皆以干枯之笔画出,轻拂慢扫,着力甚轻,笔行纸上若即若离,似实还虚,远景和近景墨色一致,并无近浓远淡之分。中间是空阔的湖面,不着一笔,空明浩渺,干净明洁,萧疏淡远,不食人间烟火。树下有时添一草亭,但绝不见人物。元之前的山水中往往不可缺点景人物,渔、樵、耕、隐,他们和山川草木一样都是自然的一部分,表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和。而倪瓒的山水已经不需要这些人物,因为山水即是倪瓒的化身,画面寂静、空旷、萧索、荒寒,实乃画家心境在山水之投射,画的是山水,但意已不在山水,在乎画家之情。元四家的山水画已是抒情诗,以情构境,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物我终化为同一。
  ⑤山水画传达的是画家在自然山水中对无限生命的把握和体悟,是对“道”的追求,而欲将无限生动和丰富的自然展现于数尺绢素之内决定了中国画迥异于西画的空间。画面中的山水不能依据透视的原理从一个固定的角度来表现,按沈括的说法,这样的画法“只合见一重山,岂可重重悉见,兼不应见其溪谷间事”,而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以大观小,如人观假山耳”(《梦溪笔谈》)。“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论者多认为宗炳说明了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实则表现的是从全景上把握自然的全面节奏,西方的透视无论如何也是无法达到中国画家如此开阔的胸襟和视野。宗炳和王微在老庄道家思想影响下确定了山水画中人与自然和谐共融、平等互赏的关系,“在艺术精神上直接奠定了山水画的基础”,后世山水的创作和对山水的理解无不在他们的影响之下发展。
  (选自《文艺评论》2012第1期,有删改)
  12.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两项是(   )(   )(5分)
  A.只要理解了山水画的奥妙就能真正地把握中国画的本质。
  B.宗炳的《画山水序》和王微的《叙画》,为中国绘画思想体系确立了基础,不仅指导了魏晋时期山水画家的创作实践,对今天的山水画创作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C. 倪瓒的山水画画出了自然山水的精神特质,达到了形与神的统一。
  D.中国山水画家受老庄道家思想的影响,追求“主客一体”的“物化”意境,不仅赋予自然以人格化,而且将人加以自然化。
  E. 中国山水画站在一个具有人文精神追求的高度上,表现自然山川,折射人类热爱自然、反映自然、改造自然的情怀。
  13. 以下不能体现山水画中人与自然融合一体的一项是(   )(3分)
  A.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
  B.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
  C.夕照在山云在水,高歌人醉杏花天。
  D.以形写形,以色貌色。
  14. 请结合全文概括中国的山水画与西方的风景画的不同点。(4分)
  15.为什么说山水画中人与自然的融合至元代发展到一个全新的境界?(4分)
  答案
  12.A. 原文是“只有理解了山水画的奥妙才能真正地把握中国画的本质。”(第一段), "只要......就......"表达的是充分条件,“只有......才......”表达的是必要条件。E. 由第三段末尾“人不是自然的改造者或征服者,人也没有表现出对自然的恐惧和崇拜”可知,“改造自然的情怀”这一说法与原文不符。选对一项得2分,选对两项得5分。
  13.D(3分)
  14. 立足点的不同之处:
  (1)西方的风景画立足于忠实地描摹眼前的实景,讲究的是客观性、真实性。(1分)
  (2)中国的山水画立足于将整个宇宙万物生命本体的思考和体悟融化在万千山水中,讲究的是艺术升华的哲学思考。(1分)
  空间表现上的不同之处;
  (1)西方的风景画依据透视的原理从一个固定的角度来表现。(1分)
  (2)中国的山水画是从全景上把握自然的全面节奏。(1分)
  15. ①元之前的山水画往往不可缺点景人物,将人物作为自然山水的一部分来表现:而元山水画不再需要点景人物,自然山水已成为画家的化身(或已成为画家自我的外化、物化)。(2分)
  ②元之前的山水画表现出人与自然是亲近的、平等的、融合的关系;而元山水画则强调以情构境,在情景交融中表现画家的心境(情意、生命体验皆可)。(2分)

山水画三:小学美术山水画教案范本

  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在东方绘画中成为富有特色的艺术。下面带来小学美术山水画教案,欢迎参考!
  小学美术山水画教案范本一
  课题:中国山水画练习
  课时:一课时
  课型:单一课
  授课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
  教材分析:通过对树、山石、水和云画法德分别讲解,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中国的笔墨功夫,了解中国画用笔用墨技巧的丰富变化,了解山水画在当代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加强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打好山水画造型基础,不断提高笔墨技法的表现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讲解山水画学习的步骤和程序,指导学生临摹,后写生在创作三个重点步骤开展学习真正掌握山水画学习的方法。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对中国山水画有所了解有所认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动的如何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山水画独特的艺术特点,对树、山石、
  水和云的画法有基本的认识和掌握。
  教学难点: 树的力度和云的缭绕。
  教学方法:
  1、教法:讲解、示范、互动
  2、学法:欣赏、练习、互动
  教具准备:教材、范画、电脑课件
  学具准备:笔、墨、纸、课本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常规)
  二、 引入新课:
  三、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是中国山水画练习(演示课题:中国山水画练习),通过对中国山水画的欣赏了解和练习,可以让我们对中国山水画有个基本的认识。
  四、 讲授新课:
  学习任何一种艺术都有一个基本功的训练问题,中国山水画的基本功包含的内容是广泛的,如笔墨技法,画理画论,造型能力,构图法则,透视原理,色彩规律,练习创作,生活积累以及艺术修养等等,这些都是属于基本功的训练范围。但是从山水画的特点来看,基本功作为一种手段,首要问题还是造型能力的培养和笔墨表现力的掌握,这两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造型是通过笔墨来实现的,笔墨离开了造型就没有了意义,充其量只是笔墨游戏而已,打好了山水造型基础,不断提高笔墨技法的表现力,到大自然中去领略绘画源于生活的道理。
  一、 树的画法:
  树是山水画的主要成分,所以先从画树讲起
  1、请同学们欣赏课本第24页元代倪瓒的《六君子图》,此画以枯而见润
  的简练笔墨,营造了湖光山色荒寒空寂的意境,借用简净而清淡的画面,既反映元代文人失意落寞的心态,又淋漓尽致的体现了画家崇尚平淡天真的审美意境。
  1、25页的赵—的《江行初雪图》,这幅是卷画,江边渔人作活的情景,江天寒雪纷飞,渔家之艰辛,描述殆尽,岸上旅客攒行长村雪堤,人驴面目略具苦寒艰辛之色,通幅淡墨渍染绢地,再洒白色的粉为雪,寒林枯木皆中锋圆笔,树干以干笔皴染,大似后人皴出,自具阴阳相背。
  树的技法讲解、演示:
  (1)树干:在自然界中,不同类型的的树木,它们的枝、干、叶的生长形态各不相同,首先,请同学们观察研究树木的形态特征。
  树的画法可分为“鹿角式”和“蟹爪式”。
  (演示文字:鹿角式、蟹爪式)
  然后再以教材为参考,向同学们讲解画树干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要点和难点。
  (2)教师示范树干的画法:
  教师示范时,要具体分解开每个步骤的具体内容,要求学生边看演示边归纳,整个演示过程中,教师要用熟练而准确的笔墨技巧,把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到演示这一环节上来,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强烈的刺激他们的兴奋点,激发他们的作画热情。
  要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花枯燥为有趣的方法,向学生逐一剖析如何识别纸性,如何用笔,笔含水含墨含色,用什么样的笔法表现树干的挺拔有力,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逐步领略中国画作画的一般要领和法则,领悟工具材料的性能及基础技法的运用,树立起学好中国画的信心。
  (3)树叶的画法:
  树叶的种类:单叶、夹叶(演示文字:单叶、夹叶)
  教师演示范画,让学生了解单叶和夹叶的区别及它们各自的画法。
  (4)教师示范树的画法:
  (例:松树的画法、柳树的画法) 树干——树叶——染色
  二 山石的画法:
  山水画家有句老话叫“石分三面”,说山石是立体的。
  画山石的步骤:勾——皴——染——点
  皴法:披麻皴,斧劈皴,两点皴,荷叶皴
  (演示文字:勾——皴——染——点
  皴法:披麻皴、斧劈皴,两点皴,荷叶皴)
  这四个阶段在具体运用时,不是机械的进行,每染一次,原来的轮廓线被冲淡了,这时需用较浓一些的墨再勾,皴一次,重复勾皴时,不是完全按照原来的轮廓线来描,而是有重点的勾,皴。
  三 水和云的画法: 山无水不秀,景无云不深
  1、水的画法:
  江河湖海、流泉瀑布由于面积和流速的不同,形成千变万化的形态,表现方法也各不一样。
  海水波涛汹涌,面机广大,采用线勾波纹而后渍染。
  湖水,河水除勾波纹表现涟漪外还可以用只渲染不勾线,或者用空白来表现平静的水
  流泉瀑布形态变化多,一般采用画石托水的办法表现,把两边的山石认真刻画,用以衬托流水的形态和虚实,必要时用线勾出水流的动态,重视水石的关系。
  云雾画法:
  1、画云雾一般采用勾染和烘托的方法。
  (演示文字:勾染、烘托)
  勾染:用淡墨或淡色勾出云的形态,然后淡淡渲染。
  烘托:处理四周景物的隐显虚实及边缘。
  教师示范云雾的画法
  五、 课堂临摹:
  提出作业要求,指导学生作业练习:
  展示范画,让同学们以书或范画为参考进行临摹。
  然后再临摹的基础上再进行创作。
  五 、课堂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对中国山水画的组成有了一个基本认识,能较好的临摹及初步创作这些山水画的组成部分,这节课同学们听得很认真,作业也完成的比较好。
  小学美术山水画教案范本二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初步学习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2、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能用生宣纸画出一副表现近、中景和远景的中国山水画。
  3、通过学生的探究、表现和感悟,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学习简单的笔墨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关注山水画的近景、中景和远景。 教学难点:
  墨色的浓淡、虚实的变化,笔墨水分的控制,空间的表现。
  教学准备:
  中国画颜料、生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汁、画毡或报纸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搜集中国山水画中有近景、中景、远景的作品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二、引入新课
  展示有近景、中景和远景的一副色彩照片和一副中国山水画。问题:
  说说两古作品有什么不同?欣赏比较后回答问题。彩照再现了生活中的景色。中国山水画用中国人传统的工具和材料——生宣纸、毛笔、墨、水、色表现了生活中的景色,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欣赏评述、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体现小组合作学习。
  三、授新课
  欣赏教材中画家的作品,并进一步深入分析和研究。对画家沈周和齐白石做简单介绍后,布置学生欣赏《吴中山水图》和《柳桥独步》。分组讨论问题:
  (1)这两古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沈周的作品描绘的是冬天的景色,齐白石的作品表现的是春天。
  相同点:
  两幅作品都是中国山水画,都有近景、中景、远景,都画有树、山、桥、房屋和人。
  不同点:
  沈周的作品是水墨表现,齐白石的作品是用墨表现后又着色。沈周作品用淡墨画水和天空,齐白石作品的水和天空是留白处理。沈周作品除近景有树,中景也有树,房屋也有7间之多,齐白石作品中景没有画树,房屋只有1间。沈周的作品有点苔,齐白石作品没有。
  (2)这两副作品中哪些地方是中锋表现的?哪些地方用的是侧锋?两幅作品中的树、房、桥、船、及沈周作品的远山都是用中锋表现的。山石的擦染及齐白石的近景土坡,远山,染墨、色用侧锋表现。
  (3)这两副作品你喜欢哪一副?说说喜欢的理由。
  喜欢沈周作品的古朴典雅,喜欢齐白石作品的生动鲜活。
  (4)作品中描绘的景色在你生活中是否见到过?
  说说自己旅游时见到过的美景。
  布置学生分组讨论后,选代表总结发言。
  五、继续在实践中创新,绘中景:
  (1)强调在浓墨中加水。
  (2)强调水分多少与画面的效果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3)强调笔上水分要少,才会控制自如。
  (4)布置学生选择与近景不同的内容和墨色画中景。
  (5)把重墨再加一倍至两倍的清水调成淡墨,画远山或其他的景色。
  六、学生创作
  七、展示作品:组织学生展示交流
  八、小结
  教学反思:
  在本课学生的实践过程中,墨色的浓淡和毛笔的干湿是学生难于掌握的。要让学生了解近实远虚、近浓远淡,再分析墨汁的成分中有骨胶,浓墨时不洇,稀释后要特别控制水分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由于班级的孩子比较多,中国画所需的工具又很多,生宣纸又不能太小,因此,桌子显得不够大。学生作画时显得非常局促。对于个别有困难的同学,可以让他们参考教材中的作品或学生作业临摹、组合。教师也要多加强示范。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84796/

推荐访问:山水画教程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