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形式]艺术形式

来源:信息简报 时间:2018-08-10 10:00:02 阅读:

【www.bbjkw.net--信息简报】

篇一:[艺术形式]老舍小说创作方法及艺术形式


  导语:老舍以小说家的姿态登上文坛后,就不断地对小说艺术方法、形式技巧进行探索、创造,他是小说本体艺术的积极探索者,又是小说“现代化”艺术方法的全新创造者。

  老舍在谈到新文艺形式时说:“新文艺之形式,多取法欧西。” ① “五四”新小说的确是在吸取西方小说创作方法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中国的现代小说,实际上是属于欧洲的文学系统的” ② 。就小说创作方法言,像曾活跃于欧洲文坛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等等,都在“五四”及20年代初中期的文坛上露过面,被新文学作家介绍或运用过。除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为18至19世纪的传统文艺思想与文艺方法外,其他如象征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等,都是出现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整个欧洲文坛的“新思潮”与“新方法”,当时统称之为“新浪漫主义”,也就是后来人们称之为的“现代主义”或“现代派”。“五四”新小说开放式吸取西方文学的各种“思潮”与“主义”,开创了中国小说“现代化”路程。老舍继承并发展了“五四”新文学开放式的艺术传统,在小说创作和小说理论上,始终在探索着、运用着多种艺术方法,坚持着以现实主义为主体而又有机地融入其他创作方法的多样的表现形态。
  在老舍的小说创作和理论世界中,似乎对现实主义格外看重和特别亲近。他认为:“写实主义的好处是抛开幻想,而直接的去看社会。这也是时代精神的鼓动,叫为艺术而艺术改成为生命而艺术。这样,在内容上它比浪漫主义更亲切,更接近生命。” ③ 欧洲一些作家是“以深刻的观察而依实描写”,而真正能写实的,要属于俄国19世纪的那些“大写家”。现实主义作家要有“深刻的观察,与革命的理想”,他才敢写实,“这需要极伟大的天才与思想” ④ 。老舍对现实主义既有肯定,又有不满,认为写实家要处处真实,给人一个完整的图画,实际上很难做到。同时,“写实主义敢大胆的揭露丑陋,但是没有这新心理学的帮忙,说得实在未能到家” ⑤ 。在老舍看来,小说创作应该用多种创作方法,而不应该单纯地用某一种创作方法。现实主义也可融入现代主义的东西,“需要新心理学的帮忙”。与对现实主义的认识相比较,老舍对自然主义评价较低。自然主义是在“浪漫主义稍微走到极端”而后兴起来的。它是“将近代的内部生活,由一个极端转移到一个极端的。即是从溺惑个性,转向拜倒环境的”。它有自身的特点,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起过作用,但也有缺点。其缺点有三:第一、自然主义所主张的纯客观的立场,这是人所做不到的事;第二、自然主义把人的生活断定为宿命的,视人的生活、人的一切“皆依自然律存在着,人也跑不出那支配万有的自然律”;第三、“自然主义是决定主义,不准有一点写家的穿插,一切穿插是事实的必然结果。”英国作家亨利·费尔丁与狄更斯的作品有与自然主义相合之处,但是他们往往以自然主义看来是不真实的,而在现实主义看来是允许的,是真实的 ⑥ 。老舍初期的小说创作既吸取了狄更斯的现实主义,又舍去了自然主义“纯客观的”“决定主义”的缺点。他的创作的现实主义的真实性、深刻性,主要表现在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以及心理真实、内在真实上面。以其作品中的背景、环境而言,很大一部分是以北京的真实地名为依据的,而且是绝对经得起核对的 ⑦ 。它们经过作家的艺术处理后,便成了充满诗情诗意的自然景观,成为人物活动的背景环境,表现出老舍人格化情感化了的写景特点,达到了外在真实与内在真实的统一。以人物形象言,他的作品中的人物许多是有生活原型的,像《我这一辈子》中的主人公“我”的影子为马海亭,是老舍大舅家的二儿子,做过护军兼任糊棚匠,是个多才多艺的旗人,可命运不佳,最终穷困潦倒。《月牙儿》、《微神》中的女主人公的气质有好些是和满族人的气质相通的,在《月牙儿》前十章中,主人公母亲的身上有老舍自己的母亲的影子,等等 ⑧ 。真实的人物原型,经过作家的艺术概括升华为生动的艺术形象,达到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高度统一。这种“真实”进一步融入作家对小人物命运的人道主义的关怀同情,又使得他描绘的社会生活具备内在的真实、情感的真实的特点。
  尽管老舍说过“在我的作品里,我可是永远不会浪漫”。但他对浪漫主义的作品有着深深的爱恋之情,他不喜欢维吉尔,“乌吉尔是杜甫,而我喜欢李白”。最心爱的作品是“威尔斯与赫胥黎的罗 曼司,和康拉德的海上的冒险” ⑨ 。同时还对浪漫主义有着深入的理论阐释和创作上的合理吸纳。他从西欧文学思潮的比较分析中,以显示浪漫主义的特点、优势及不足。以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相比较,老舍欣赏希腊人的静美匀称,但他更喜欢浪漫的故事以力量为主。他认为古典派的作品纵有热情也用方法拘束住,浪漫的故事便任其狂驰而不大管形式的静美了。他很欣赏卢梭那种追求内容和结构新奇的浪漫主义艺术,认为卢梭的风格给法国文艺开创了一个新体、自由、感动、浪漫的新潮。同时,他又认为浪漫主义在艺术的创新、变革,实际上是“心理倾向的结果”,浪漫主义的运动是“心理的变动” ⑩ 。以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比较,浪漫主义作品取材于过去,使人脱离现在,进入一个幻美的世界。浪漫主义作家常以行动为材料,借鉴行动来表现人,所以作品充满堂皇而细腻的笔调,“但是他们不敢把人心所藏污浊与兽性直说出来”。“写实主义的好处是抛开幻想,而直接地看社会。”现实主义作家所看到的“有美也有丑,有明也有暗,有道德也有兽欲”11 。老舍的创作既以现实主义的方法暴露人间的污浊丑恶,又吸收浪漫主义的表达理想,抒发情感,追求新奇的特点。老舍说他初期小说受狄更斯的影响,而在他看来,狄更斯小说是批判现实主义的,但终不免有浪漫主义色彩,情节的处理有着出人意料而奇特的转折,富有戏剧性。老舍的创作与狄更斯相似,也是“依实描写”而不免有浪漫气。《老张的哲学》中王德与李静、李应与龙凤的爱情描绘,尤其是青年人的初恋的心理渴求、情感波动,则是采取由内而外的主观抒情的写法。《赵子曰》中赵子曰受欧阳天风唆使追求王女士,王女士受张教授保护以及她先前被欧阳天风损害的经历,这些围绕王女士而发生的曲曲折折的矛盾纠葛,并没有通过她的出场而正面揭开,她在作品中始终未出场,最后由她给李景纯的信才揭破这个“秘密”,这在情节结构上显得比较新奇隐秘。看来他在艺术上欣赏卢梭善于创造内容与结构新奇的浪漫主义手法,在这里也得到了运用。《二马》中老马、小马父子俩与温都太太、温都姑娘母女俩的爱情关系的描绘,本身讲的是两个中国人到英国伦敦的爱情奇遇故事。《断魂枪》围绕“五虎断魂枪”所发生的故事,李老者欲与沙子龙比试,沙子龙“不传,不传”的举动,而在夜深人静时于院落里耍几路五虎断魂枪所显示出的悲凉;《黑白李》中白李组织车夫暴动,黑李替他顶罪而献身的壮举,其中还有弟兄俩同恋着一个女的穿插,与此情节类似的,《同盟》里也有两个男的同恋着一个漂亮的女护士,《爱的小鬼》里表哥恋两个表妹,《老年的浪漫》里60多岁的刘老头子对一位年青姑娘的潜性爱的追求,“心理的浪漫”最终又没有浪漫起来,《热包子》中的小邱嫂突然离去,半年后又突然回来。这些情节也都具有浪漫、传奇的特点。至于《微神》通篇所写的爱情故事,更是浪漫的,理想主义的,“小绿拖鞋”永存于男主人公心中,是老舍所强调的心与心相恋的理想主义爱情观的表现,正像老舍所说“偏于理想的,他的心灵每向上飞,自然显出浪漫”12 。

篇二:[艺术形式]浅谈剪纸艺术呈现形式

  民间剪纸在表现物象时,因为要把所有的物体放在一个平面上,所以为了比较容易的完成形象的塑造,民间剪纸艺人都会对复杂的现实对象进行简化概括和抽象变形,使画面重点突出,形象生动传神。民间剪纸中简括的线条,疏密有致、空间得当,装饰意味浓厚,使整幅画面富有韵味和美感。民间剪纸中夸张手法的运用并不是随意和毫无目的的。民间剪纸艺人的造型观并不是对客观物体的真实表现,他们在评价一幅剪纸作品时关注的并不是像不像而是好不好看的问题。山东高密剪纸巧手齐秀梅说:“你想,要是剪一头牛,像真的牛一样,贴在窗上多吓人。”所以,民间剪纸艺人在塑造物象时,以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对所表现的物体进行夸张变形。
  民间剪纸的造型不受客观规律的约束,是劳动者自我主观的创造体。民间剪纸艺人对此称为是自己心里发出的,想怎么剪就怎么剪。他们的自我主观意识非常强烈,随心所欲地对物象进行各种反常态的变异,来表达自己内心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祈祷。在我们看来这些不合常理的现象,在民间剪纸艺人那里是合情合理的。他们的物象造型是凭借主观经验来表现的。在他们的剪纸世界里,千奇百怪,无奇不有,让我们不禁感叹民间劳动人民的博大的精神世界和丰富的想象力。树上既可以长树叶也可以长鸟儿,女娃娃的身上出现飞鸟,这些看似荒诞的现象,在他们那里只要是圆满的、称心的就可以表现在剪纸上,此可谓中国民间朴素的“立体派”和“未来主义”。
  中国民间剪纸有着自己独特的主观意象造型观,其意是思想观念,其象是事物形象。意象是思想过程与视觉过程创造的共同体,是观念和感情的表述形态。这种造型观念深受中国民族传统、审美观念和哲学思想的影响。民间剪纸艺人有着独特的观察视角和思维方式,他们在创造形象的过程中,更多地追求以意写形,将自己主观的情感表达寄予在意象化的形态上。民间剪纸的意象造型多采用象征、借喻、比拟的艺术手法,将质朴的审美理想与情感寄托交织在意象化的图形中。中国当时广大农村的生产和生活状态为民间剪纸造型观的产生提供了深厚的土壤。困顿的生活、生命的脆弱、地域的封闭激发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民间剪纸成了他们表达自我情感的载体,把祈求平安幸福、延绵长寿、生活富足的朴素愿望呈现在剪纸图形中,看似简单的民间剪纸充满了劳动人民醇厚的创作思想。
  民间剪纸的装饰特点
  民间剪纸由于受材料的局限,反而促成了其特殊的表现手法和式样,多以线与块来塑造形象,形成富有韵律、意趣生动的特点。民间剪纸中有多种装饰纹样的出现,如锯齿纹、月牙纹等,增添了剪纸画面的装饰韵味,超越了剪纸的平面化特点。民间剪纸的装饰一般是在抓住外形大轮廓特征的基础上,在轮廓内进行随意装饰,以加强剪纸的艺术效果。
  民间剪纸本身的材料特点和制作工具的运用产生了剪纸特有的装饰语言,锯齿纹和月牙纹就是剪纸刀法在运用过程中自然产生的装饰纹样。锯齿纹是在剪刻的过程中,由纸和刀的切割移动而产生的,利用锯齿的长短、疏密、曲直和刚柔等变化,结合不同物象的特征,表现出不同物象的质感、量感和结构等,如树叶、动物鬓毛、禽鸟羽毛、人物胡须等。月牙儿也是剪刻时自然产生的各种弧形装饰,它以阴刻为主,主要表现人物的衣纹或其他不同物象特征。这两种刀法运用恰当,就能形成剪纸艺术独具的“刀法与质感”。民间剪纸作为我国一门古老艺术,蕴涵着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文化信息,可以说是中国民俗文化的活化石。从民间剪纸的许多纹样中,我们能够发觉巫史文化图腾崇拜的痕迹,能够看到中国的本源艺术。民间剪纸中有大量的远古流传下来的象征纹饰——抽象的几何纹饰与象征吉祥且意象化的动植物纹样。如:几何纹饰——万字、方胜、盘长、孔钱纹、云纹、雷纹;意象化的动植物纹样——龙纹、凤鸟纹、虎纹、卷草纹。
  民间剪纸在体现物象造型圆满完整、硕大丰满的同时,也注重装饰美。为表现物象的特征,使塑造的形象更生动,画面效果更和谐,往往在物象上添加一些纹饰,形成民间剪纸独特的装饰韵味。民间剪纸的装饰带有程式化的特点,如表现动物、鸟类身上的羽毛时多用锯齿纹,月牙儿纹主要用来表现衣服的衣纹,塑造物象时根据具体情况有时也会用到。民间剪纸主观意象的造型观使剪纸具有了耐人寻味的装饰特点。民间剪纸艺人为了追求画面的圆满,完成自己主观意愿的表达,通常都具有“慧眼可透视”的功力,把现实中看不见的事物刻画出来。比如我们可以看到大花猫吃进肚子的小老鼠,可以直接看到母亲孕育在肚子里的婴儿等等。
  民间剪纸的空间构图
  亚里士多德指出:“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与明确。一个美的事物的各部分应有一定的安排,而且它的体积也应有一定的大小,因为美要依靠体积与安排,必须具有特定的感性形式,并努力在客观事物中去发现它们。”民间剪纸的构图思维不受任何客观因素的限制,剪纸艺人可以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将看似毫无关联的形象合理地组织在一个画面中,形成一幅和谐完美的画面。出于民间质朴求全的审美心理,民间剪纸艺人随时随地追求造型构图的完整性,使民间剪纸的构图形式饱满,且强调可视化效果。所以,他们一般采用对称均衡式、重叠式的构图方式。
  民间剪纸的构图方式多为对称式,采用一条较为明显的中轴线,它两边的元素呈对称式布局,且完全等同。完全对称式和非完全对称式的构图方式给人带来和谐、稳定感。或许在现代人的审美心理下会觉得保守、缺乏活力,但在当时,对称式是广大人民求全心理的一种表达。如图1安徽阜阳的“瓶花对鸟”。这幅剪纸中就采用了完全的对称式构图,中轴线的两边是完全可以重合的。对称式剪纸的剪制手法是先对折,剪完后展开,就是一幅完整的对称式剪纸。还有一种不是完全的对称式构图,在能看出轴线的同时,在构图的内部做少许的变动,但还是会保留大的对称式样。
  重叠式构图也可以称为均衡式构图,构图中没有明显轴线,其中的图形元素是按均衡的方式排列,均衡式构图形式灵活,富有动态,主要强调给人视觉上的平衡感。民间剪纸中没有前景后景之分,所有的物象都是按剪纸艺人的主观创造,层层叠起,互不遮挡,表里如一,所有的物象出现在一个画面中。如图2民间剪纸“元宵挂红灯”,它的构图采用的是重叠式构图,所有的物象都是以层层垒高来表现物体的前后空间关系、各个图形元素均衡地排列,产生连贯、对比的效果。虽然有反视觉常规,但在民间剪纸艺人那里就变得合情合理了。
  结语
  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的、并在他们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不受功利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制约,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民间剪纸艺术形式拥有丰富的民族视觉文化语言资源,积淀着深厚的民俗心理和文化,体现着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传统民间剪纸独特的造型语言形式和具有原始艺术韵味的民俗符号是本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对剪纸艺术及其蕴含的文化精髓进行深入地分析,将其更好的借鉴到现代设计中,以丰富现代设计语言和表现形式,让现代设计更具民族性和文化性。

篇三:[艺术形式]我喜欢的文学艺术形式话题作文

  我喜欢对联,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就是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在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
  末年,我国才出现最早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84239/

推荐访问:文学艺术形式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