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中小企业发展

来源:调研报告 时间:2018-07-28 19:00:02 阅读:

【www.bbjkw.net--调研报告】

中小企业发展篇一:中小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在我国的经济总量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民营企业的不断兴起和壮大,中小企业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天小编为您分享了两篇中小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希望可以帮到你~!
  篇一:中小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01X 年开始,我们就听到很多关于中国企业和企业老板们的各种各样的说法。不少人说,很多企业都经营不下去了,老板都不打算干下去了。媒体几乎每天都有报道,说某某公司老板卷钱跑了,某某公司老板移民了,还有更多老板在做这方面的准备。
  中国的企业,尤其是在媒体上几乎没有声音的中小企业到底是什么情况?这些企业的关键人物——我们通常说的老板——到底是些什么人,他们有什么想法?
  易中公司成立至今已经 15 年了,我们通过培训服务和资讯产品每年接触大约五万家中小企业,我们深感企业和企业主的实际情况和媒体给出的图像并不完全一致,甚至很不一致。我们非常希望能够系统地了解我们为之服务的中国中小企业的真实状况,但当搜寻这方面信息的时候,我们没有找到任何比较全面的调查结果,能看到的几乎都是关于这类企业和企业家的个案。因此,我们在 201X 年决定,每年做一次针对中国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的调查。
  201X 年第三届调查吸引了超过 1000 家的企业,覆盖工业品、消费品、加工定制、贸易、原材料、服务业和专业服务业7大行业,范围涉及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东北、西南和大西北8大经济区。
  201X年的第一届调查我们仅涉及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对宏观经济环境的看法;201X 年的调查我们加入了对老板信心和老板心理状况的调查;201X 年我们在前面两项的基础上大幅度增加了对企业经营和管理关键指标的调查,以期更深入地了解和理解对中国经济贡献度超过 60% 的中国中小企业的真实处境、经营管理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本次调查的成果——《201X第三届中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状况调查报告》也已经出版发行。
  通过连续的中小企业调查研究,我们对中国中小企业的生存状态有了更真实的认识,从今天开始,我将每天一篇文章,用数据来解读中国中小企业的真实处境、经营管理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今天送给大家的是本次调查的整体结论:
  中国中小企业晴雨表指数整体表现为“阴转晴”
  如果我们使用自然界的现象为中国中小企业整体状况做一个刻度表,我们可以说企业处在暴雨、小雨、阴天,晴天和大晴天中。使用这样的表达,我们计算出来的中国中小企业“晴雨表”指数为 47,还处在阴天之中,但如果我们看 201X 年至今以及调查涉及的 64 个问题表现的趋势,我们认为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在向好,是在阴转晴之中。
  作为“晴雨表”子指标之一的中国中小企业生存环境指数为 57,好过 201X 年,较大幅度好过201X 年,这预示着中小企业正从 201X—201X 年的低谷中走出。具体的调查指标让我们相信,大的宏观环境从 201X 年开始改善,新一届政府的新政策也在逐渐发挥作用。
  作为“晴雨表”子指标之一的中国中小企业经营健康度指数为 49,处于好坏参半的状况。一方面企业预期在 201X 年整体上收入和利润额有增长,但另一方面企业现金流紧张,利润率相对低下。具体来说,如果没有正常营业收入,64% 的中小企业现金流不足以维持企业超过半年的生存。此外,58% 的企业销售利润率低于 10%。
  作为“晴雨表”子指标之一,由对客户、产品和技术因素调查形成的中小企业成长潜力指数仅为 29,这充分表现了没有太多资源储备和处于抓机会阶段的大量中小企业在未来投入上举步维艰。让我们不悲观的是,不少企业已有增加投入、改进增长潜力的意识。
  作为“晴雨表”子指标之一,由对企业战略、组织、决策、核算、考核、会议、报告等要素组成的管理成熟度指数为 50,也处在好坏参半的位置。这说明中国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还需要大幅度提升,但也说明中国中小企业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作为“晴雨表”子指标之一的老板信心指数是所有子指标中得分最高的一项,为 62,而且从几年来的趋势看处于上升期。这说明中国中小企业老板尽管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但相对看好自己企业和中国经济的未来。信心将是他们和他们的企业战胜各种环境困难和自身弱势最好的武器。
  “风大的时候,猪都能飞起来”,这是一些人用来形容中国过去二三十年企业日子非常好过时的说法。我们的调查显示,风已经很多年不大了,而且未来也不会再大起来。大风把猪吹起来的机遇,对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风小的时候,正好是我们老老实实养猪的时候。不断在产品、技术和客户开发上做投入,定期做好战略和组织调整,客观坚定地做好企业的重大决策,认真核算各项业务,通过人事考核、会议、报告体系全面地做好管理,是中小企业成长未来的必经之路。
  换句话说,中国中小企业到了必须转型的时刻:从重视机会到重视优势,从重视数量到重视质量,从重视速度到重视深度,从重视知名到重视口碑,从重视规模到重视效益。
  篇二:中小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中小企业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社会经济的产业组织形式没有像经典经济学家所预言的那样,从自然竞争走向集中再走向垄断。相反,中小企业成了各个国家中最活跃的经济因素。中国也不例外,在国内经济最发达的几个地区如:江苏、浙江、广东、上海都是以中小企业为主。这些地区之所以经济能够腾飞,都是因为它们有各自的优势和特色。产业积聚区是浙江经济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基本特点是某一行业或产品,在一个特定的地域内,高度积聚发展,在国内甚至在国际市场占有较大比重,在当地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中国五金之都的XX,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蓬勃发展起来了。201X年,XX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超过92亿元,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更令人欣喜的是,一年间XX市跃过24个县市,将全国百强的名次从第70位前移到第46位。[1]我们从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情况看,XX市201X年共有工业单位10948个,工业企业法人单位2464个。其中,五金机械工业单位8331个,占全市工业单位数的比重为76.1%。五金机械工业法人企业数为1936个,占工业法人单位比重数为78.57%。法人单位全年营业收入为123.7亿元,其中五金机械工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为106.2亿元,占工业法人营业收入比重为85.86%。[2]目前,XX有五金机械企业1万余家,从业人员20多万,产品涵盖机械五金、装潢五金、日用五金、建筑五金、五金工具、小家电等1万多个品种,并形成了电动工具、有色金属冶炼、衡器、小家电、汽摩配、不锈钢制品、防盗门、滑板车等几大支柱产业,其中10多项五金产品的产量居全国之最,100多种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从以上的数据看来,五金企业在XX市经济发展中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然而,这么多的五金企业中大型企业的数目甚微,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他们没有大型企业的规模效应,那么他们究竟是凭借什么在市场上立足发展呢?
  二、XX五金企业发展的优势
  (一)、深厚的文化底蕴
  XX的崛起,离不开几千年的五金文化底蕴。经过考古考证,五千年前中华民族始祖--黄帝曾来XX石城山炼铜铸鼎。乾隆《钦定四库全书》收集南朝·陈·虞荔所著《鼎录》,这部鼎器的权威著作记载了XX自古流传的"黄帝铸鼎"一说。黄帝铸鼎,春秋铸剑,汉造弩机,宋采铜矿,清制枪管。当地学者认为,"黄帝是五金之祖,XX是五金之源。"再者,著名学者、南宋状元、XX人陈亮独树一帜,创建"XX学派",倡导"义利双行"的事功之说,并在与著名学者朱熹的辩论中形成了功利主义儒家文化,陈亮思想根植XX民心。有美国学者专门研究发表专著,认为陈亮的思想在许多方面接近现代市场经济的理念。黄帝五金文化和陈亮功利主义儒家文化相结合的XX乡土文化,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大放异彩,成为XX创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这一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造就了五金机械产业为主导的XX区域特色经济。
  (二)、较完善的产业链
  XX五金经过了这几十年的发展,已逐步成了全国乃至世界有名的五金之乡,各地的五金商人云集于此,XX和外界形成了一个完美的互通状态。在这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有8000多家个体工商户建立起来,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为法人企业单位生产零配件的。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他们开始了光明正大的“盗版”活动。即生产一些成品,以“贴牌”的方式成为法人企业的产品。这样不仅能解决法人企业的急迫生产问题,又给这些个体工商户提供了定单。这就使整个XX的经济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共存状态,企业与企业之间也形成了完整的一条龙服务。各企业的服务体系较为完善,这就保证了整个市场的高效运转。
  (三)、合理有效的宣传
  五金大市场和雄厚的五金产业是中国五金博览会的重要依托,而中国五金博览会的举办不仅扩大了五金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使五金城市场功能走向完善,桥梁和纽带作用更加突出。从1996年开始的一年一届的中国五金博览会吸引了来自国内外各省自治区及欧、美、亚、澳、非诸洲的数千家企业逾万种产品参展。商交额也逐年在增长:1997年成交8.62亿元,比首届翻了近一番;1998年成交10.63亿元,比第二届增加了2.01亿元;1999年达16.27亿元,差不多是前两届之和;2000年和201X年分别达22.3亿、25.6亿元,均比上届有所增加[3]。盛会期间,万商云集,国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国内外五金企业和经销商竞相参展,商品和技术交易异常活跃,集五金产品展销、科技成果转让、信息技术交流、文化交往等功能于一体,为国内外参展企业和五金经销商创造了良好的商业合作机会。“中博会”已成为国际五金界的一个盛会。
  (四)、实施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发展
  XX市委、市府一直非常重视五金城的开发和建设,专门成立了浙江XX五金城管理委员会,负责开发和培育中国科技五金城,并成立了浙江XX中国科技五金城有限公司,负责市场的物业管理。
  在此基础上,市委、市府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五金城的建设和发展。具体措施有:
  ⒈在开发初期减免部分地方规费。
  ⒉稳定完善对中国科技五金城经营户税收征管办法。鼓励经营者联合经营,使之符合一般纳税人的条件。国有、集体企业在五金城内设立核算分支机构的,可以在五金城税务机构申报纳税。
  ⒊XX市各级金融机构对五金城积极给予信贷支持,满足五金城发展的需要,并明确表示如果五金城需要,可以追加贷款数额。
  ⒋继续在五金城举办一年一届的中国五金博览会,并积极筹划争取以国家国内贸易局、国家轻工业局及政府的名义主办,提高办会的档次、水平,扩大办会的成效、影响。
  ⒌积极支持中国科技五金城有限公司申报自营进出口权,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支持公司多到国外进行商务活动,开展贸易,设立网点。
  ⒍对五金城内的经营户,凡年销售额为3000万元以上的,市场管理费按规定标准的50%收取;年销售额在8000万元以上的,市场管理费按规定标准的25%收取。
  ⒎严格控制新建五金市场,对现有五金市场进行一次清理调整,淘汰关闭零星市场和城市马路市场。对市区范围内经营五金商品的摊点进行一次调整,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集中到五金城经营。
  ⒏工商、技监等部门积极依法履行职责,推行市场监管巡查制,抓好五金产品市场准入证制度,严厉查处制售假冒商品、欺行霸市、商业欺诈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正常的经营秩序。税务、物价、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积极做好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
  三、XX五金企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们在调研的过程当中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发面:
  (一)资金问题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渠道单一。大部分企业的再投资的资金都是来自利润,还有一小部分来自银行贷款。其二是“三角债”问题的严重性。这个问题是一个企业间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XX中小企业所独有的。由于没有法律制度的规范和商界商业道德的缺乏,“三角债”问题愈演愈烈,这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管理模式的一成不变
  XX的企业大部分是由家族式的作坊发展而来的,企业虽然做大了,但是管理模式仍然走不出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虽然在企业创办初期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种管理理念的推陈出新,这种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越来越被社会所抛弃。而XX人却还是死守着旧的东西不放,特别是企业中的一些中老年干部,他们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一些年轻人提出的新思维新理念在他们看来是颠覆一个企业的腐虫,是要绝对隔离的。因此这也就阻碍了XX五金企业的再一步向前迈进。
  (三)恶性的价格战
  恶性的价格竞争的出现是因为产品工艺简单,易于仿造,从而导致新产品一上市面不到半年生产同样商品的企业就数以千计了。这样一来,新产品在市场上很快就达到饱和了,再加上时间太短,再次更新的产品无法快速上市面,价格战也就应势而生了。价格战的出现加速了产品的衰退,大大缩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使产品的销售呈现昙花一现的态势。更严重的是,价格战使产家的利润一跌再跌,为了减少成本,很多产家就不惜牺牲产品的质量、企业名誉进行低质的生产。由于资金短缺,厂家无法引进高科技的先进设备,也无法购买优质的原材料。这样就势必迫使一些小企业停止生产,宣布倒闭。
  四、对现存问题的一些建议和看法
  (一)健全机构完善管理、注重人才的培养
  尽快形成以科技进步为先导,以XX五金产业为依托,以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想统一为特色,一个面向全国,外向开拓的技术市场系统。其实家族企业非常适合小企业,在中国目前最稀缺的资源就是诚信,这种企业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的企业组织形式的改变是势在必行的,家族成员应该逐步从企业中退出,取而代之的是职业的管理人员。这样机构才能更加健全起来,管理也可以更加的达到预期的目的,不会因为家族成员的违例不受约束而影响体制的严格性。
  再者就要注重培养人才,正所谓,人才是企业生存之本,知识是力量之源。良精的宋工程师认为企业需要的是方方面面的人才,不论是专业人才,还是销售、策划、计算机等方面的人才,而企业最缺少的是通才。企业在招聘人员时,应更加重视的不再仅仅是学历而已,一张文凭越为越不能让老总放心。而且需要的还有是员工的责任心——敬业爱岗及员工的丰富知识与能力。只有具备如此素质的人才,才是真正的“人才”。有人说如今的市场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这话一点儿都不假。企业不惜重金引进人才,培养人才,而且每个企业都设有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部。XX也应如此,企业不仅要鼓励员工继续学习深造,老总还可以亲自为员工讲授企业文化课,从而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
  (二)提倡创新思维
  创新在企业生存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针对“最能体现企业家精神的是什么?”这一问题,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企业中的年轻经营者选择“勇于创新”的比重最高,为47.7%;约有1/3左右选择了“敬业”、“追求最大利润”和“实现自我价值”,比重分别为35.2%、33.6%和31.5%;另外还分别有20.8%和19.6%的经营者选择了“敢于承担风险”和“乐于奉献”;与之相比,选择“吃苦耐劳”和“勤俭节约”的较少,比重分别为2.7%和1.7%。由此可见,XX的五金企业经营者不乏把创新视为首要追求的企业家精神的人。但是,可惜的是五金企业中年轻经营者占全厂高层管理者的比很小。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我们的创新意识逐步灌输给企业中的职员和高层管理者。要让他们明白,创新在企业生存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以中低档次产品为主体的产业结构
  浙江的中小企业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起步阶段产品的档次低得惊人,几乎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是它的市场份额却大得惊人。所谓中低档次,主要是就这些产品的需求层次和技术层次而言,而并非完全是指产品的档次。中低档次产品的市场前景究竟如何,先来看一些数据。从国内市场看,中低档次产品仍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1988年,中国80%的城镇居民,家庭的人均收入只有4304元(算术平均),基本上只能以购买中低档次的消费品为主。近三年浙江经济增长比全国每年高出2~3个百分点也证明了这一点。而从国际市场看,浙江的优势更是在于中低档次产品,发达国家在这些产品方面,基本上都不是我们的竞争对手。除了国内其他省份外,我们的竞争对手还有如越南、印尼、印度、巴基斯坦等一些国家。而浙江近三年外贸出口业绩已经证明,我们有足够的竞争力来对付这些竞争对手。
  中低档次产品具有一个稳定性相对较高的市场,其需求增长源于人类的一些最基本的生理、心理要求,是整个需求金字塔的宽大的基座。比尔·盖茨曾说,就企业的稳定性而言,类似可口可乐公司这类古老的企业,远胜于他的微软公司。当然,中低档次产品也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随着技术和经济的发展,这类产品的档次也在不断提高。中低档次产品是一个基本的发展平台,是一个我们赖以进行知识积累、资本积累,进入世界的入口处。按照目前全国和浙江的制造业增长势头专家预测,到201X年,浙江一些主要行业占全国的比重,大致可以比目前提高3~5个百分点以上,也就是说,到201X年,浙江一些主要行业占全国的比重,最高可能会在20%以上。
  浙江的优势在于中低档次产品,这是不言而喻的。因此XX也完全可以利用好这个优势,来进行生产和发展。
  (四)加快建设物流配送系统
  “物流”这一概念越来越时兴,但是商场决不能跟着时尚盲目走。我们需要完善物流配送系统,是因为我们确实需要它。现代物流的概念是为满足消费者(用户)需要而进行的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始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与高效益的流动与存储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而所谓的物流管理就是以买方为起点,将原材料、零部件与制成品,在各个企业之间有策略的加以流转,最终到达用户,期间所需要的一切活动的管理过程。需求不断生级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消费者的商品需求得到满足后会产生对服务的需求,并且,低档次的商品和服务需求得到满足后会产生对高档次的商品和服务需求,这对于物流发展来说是种机遇也是种挑战。虽然在XX适合进行配送的商品品种还很少,并且不同的企业配送不同的商品,不同的企业独立建立自己的配送网络,这在规模和范围上都是不经济的。这就需要由一个公司去做集成,比如把原来由不同企业经营的送电动工具零配件、不锈钢制品、制作滑板的原材料等商品配送业务,与机动工具、有色金属零件等结合起来,实行统一的配送和服务,对经营者来讲,就会节省很多成本,避免配送网络建设的重复投资,岁消费者来讲也可以得到更加便捷、完善的服务。这里有一个例子,1999年9月台湾发生大地震,使全球的芯片供应出现短缺,一星期内北京中关村电脑配套市场piiicpu处理器价格从每片1200元涨到2400元,但中关村的电脑商们说他们没有发大财,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库存很少,他们的经营模式往往是,在店铺陈列各种样品,接受用户的订货,如果一个用户要少量的货,他们会马上卖给顾客,如果更多用户来买,或者一个用户需要很多,他会让用户先等一等,并告诉用户说到仓库拿货。问他仓库在哪,他说就在后面,其实,他未必有仓库,经营者之间都有默契,许多经营者会共用同样的存货,会共用同样的仓库和物流系统。这种订货“协同”政策,大大降低了每个店主的库存水平,也就大大降低了由于销售预测不准确带来的库存积压、断档风险。该模式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快速运转的物流系统。只有快速,库存量才会小,要积压也不会大量积压。但是对物流的要求就是快速,以小时或分钟来计算整个物流作业过程,这样就要求减少物流环节,健全物流网络,增加物流系统的透明度,这样才能把经营者的风险降低。因此,对于XX五金企业来说,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尽快建立一些物流公司,专门负责物流配送,从而降低成本。这才是使XX五金企业走出束缚的捷径。

中小企业发展篇二:农村中小企业发展调查报告


  市委五届六次全会明确了“绿色、高端、率先、和谐”的发展定位,提出更加突出保护生态环境,更加突出发展实体经济两大举措,全力打造良好生态的新高地、实体经济的新高地。工业和民营经济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同样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民营企业特别是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力度决定了农村的工业化程度,而农村的工业化程度决定了农民的富裕程度。在农村地区,一个蓬勃发展的民营企业,往往会带活一方经济: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面貌发生重大变化。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破解“三农”难题的过程中,农村中小企业可以大有作为。
  一、发展农村中小企业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
  农村中小企业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动机和源动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农村中小企业是农民增收和就业的重要渠道,对于维系城乡社会的稳定,可以发挥独特作用;(2)农村中小企业是县域经济的重要载体,也是地方财政增收的重要来源;(3)农村中小企业是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力量,也是协调城乡、衔接工农的重要桥梁和纽带;(4)发展农村中小企业,不仅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重要的产业支撑,还可以对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转变产生深刻影响。
  二、我市农村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规模偏小,经营管理水平偏低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市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企业规模总体偏小,并且农村企业大都实行传统的家族式生产经营管理模式,没有建立起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导致了目前我市农村中小企业管理水平偏低、企业竞争力不强。
  (二)资源要素紧缺,生产经营成本上升
  一是企业融资成本高。受近几年国家银根紧缩等因素影响,中小企业银行借贷利率普遍上涨,使中小企业生产收益用于支付银行借贷利息的比例加大,压缩了企业生产经营利润。由于目前我市许多农村中小企业主仍以个体户的观念经营企业,造成企业财务不规范、资产不明晰现象普遍,使金融机构对贷款企业的财务状况及负债能力等难以作出真实的判断,从而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二是劳动力成本上升。由于农村企业所处地理位置一般远离城区,受交通不便、休闲娱乐及公共服务设施不成熟等因素影响,农村中小企业普遍面临招工难题,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也制约了企业利润率的上升。
  (三)创新基础薄弱,企业同质化现象严重
  我市大部分村级企业创新基础不够扎实,大多数中小企业层次低、利润少,研发创新意识不强,而且缺乏具有研发能力的人才,缺乏能够把握技术创新方向的企业家,有些行业的规模以上企业还存在着“一个产品打天下、一个高工当骨干”的局面。同时,我市从事制造业的中小企业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区域块状经济。这种块状经济属于典型的横向专业一体化,是以众多生产或经营同类型、同档次、同环节产品的不同企业在同一个区域聚集所形成的专业化产业区和专业化市场区,竞争主要靠低成本优势,还处于产品加工向产业创新转型的阶段。
  三、进一步促进农村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中小企业法制建设,加大农村创业扶持力度
  为保证农村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要加快中小企业法律法规建设,针对《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加强中小企业法律保障机制建设。要适当降低对于农村中小企业的市场准入限制,彻底清理市场准入障碍,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创业激励机制,促进农村中小企业的创立和壮大。第一,各县(市、区)要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及竞争优势,创新工作思路,制定有利于农民创业的优惠政策,在审批、用地、融资、税收等方面给予农村中小企业以优惠。第二,加强创业者培训教育。要在县(市、区)、镇成立创业培训辅导机构,为创业者提供创业信息、创业策划、创业辅导、管理咨询、技术服务等创业培训服务。第三,建立创业孵化体系。加快农村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为农村中小企业创业者提供厂房、水电、融资,以及原材料获取和产品销售等服务。
  (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第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大对农村中小企业研发的支持力度,通过设立科研开发基金、建立农村中小企业科技服务开发中心等方式,推进农村中小企业进行自主创新,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从国际产业链中的下游向中上游发展,不断提高产品档次,增加产品附加值。第二,鼓励有实力的农村中小企业在生物医药、生物化工、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寻找新的发展机遇,由模仿竞争向创新竞争转变,提升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扩大金融与财税支持,拓宽农村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资金是农村中小企业发展的基础保证。积极推动政、银、企、保四方合作,推动建立以政策性资金为引导,商业性银行资金为主体,担保体系和信用环境为保障,各种股权和债权融资方式充分发育,多元化、多层次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要鼓励商业银行扩大对农村中小企业的贷款,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加大对农村中小企业的担保力度。加强中小企业信用征集、评价体系建设,切实解决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为商业银行加大授信额度创造条件。鼓励商业银行开展针对农村中小企业的金融品种和服务创新,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立专门针对农村中小企业的民间创业投资公司,拓宽农村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四)加速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与流动,推进农村中小企业集聚发展
  产业集群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一种新型产业组织形式,这种组织既可以克服由于单个企业规模扩张而产生的企业内部组织成本过大、对市场反应刚性等规模不经济,又可降低由于不确定性大、交易频率小等纯市场制度缺陷而引起的市场交易费用。集群内企业的创新竞争,以及相互学习和借鉴,推动了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升级。各地政府应依据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基本规律,重点发展一批辐射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小城镇。立足于小城镇的特色资源,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村中小企业园区,吸引农村中小企业入驻,形成农村中小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关系,以更好的集约利用资源、凝聚创新要素,实现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外部经济,形成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互动的发展格局。鼓励大企业将关联的中小企业纳入整体发展体系之中,立足于本地产业优势,培育和发展一批专业化水平高、配套能力强、产品特色明显的中小企业,使农村中小企业与周边城市的大企业形成分工协作关系。
  (五)建立和完善农村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造优良的创业和发展环境
  为促进农村中小企业的成长,要加快生产型、技术型、社会型三大服务平台建设。第一,加强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网络建设。由各县(市、区)政府搭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尽快形成覆盖农村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为农村中小企业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为农村中小企业提供企业创建及发展的全方位服务。第二,加快建立健全行业性中小企业协会。发挥行业协会的平台作用,加强服务功能,形成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机制。第三,加快推进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立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通过电子商务网站,进行网上采购、洽谈、销售和提供售后服务。以电子商务支持农村中小企业加速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建立资源共享、统一协调的农村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网络体系。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快建立完善中小企业预警监测网,为准确把握企业运行形势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中小企业发展篇三:中心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中小企业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分析中小企业面临的形势,研究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政策扶持,这对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下是两篇关于中心企业发展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篇一】中心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是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在拉动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调整产业结构、扩大社会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腾飞与社会发展,都离不开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去年以来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中小企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帮助我区众多的中小企业应对危机、战胜危机,加快催生新兴企业,促进我区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意义重大。
  根据2009年自治区政协党组工作要点安排,围绕十届自治区政协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议题“促进我区中小企业发展”,2009年6月—7月,以蒋济雄副主席为组长的自治区政协专题调研组,联合民建广西区委、自治区工商联等一行14人开展了专项调研。调研组先后召开2次座谈会,听取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自治区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发改委、经委、财政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建设厅、商务厅、地方税务局、统计局、工商局、金融办等中直、区直有关部门对我区中小企业发展的情况介绍,并深入到南宁、柳州、桂林、来宾、梧州、百色、贺州、河池等8个市、5个县(市、区)、24家中小企业,现场了解企业运行情况,分别召开13次座谈会,听取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代表的意见和建议。调研组还考察学习了黑龙江、辽宁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了解两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考察当地的中小企业;向我区各民主党派和有关专家学者认真征求意见和建议;并借鉴全国政协的做法,邀请全区14个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协同调研,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扶持下,我区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中小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渐趋优化,项目投资增势强劲,成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08年底,全区共有中小企业(含工商个体户)119.4万户,占广西企业总数的99%;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80亿元,同比增长21.1%;完成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55%。其中,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5129户,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主营业务收入3921亿元,同比增长28%;实现工业增加值1511亿元,同比增长23.9%,增速全国排名第二,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80%,拉动增长18.1个百分点;创造税收185.95亿元,占全区企业税收的68.1%。2005年至2008年,全区中小企业出口85.32亿美元,占出口总额189.35亿美元的45.1%。同时,中小企业已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提供了全区约86%的城镇就业岗位。截止2009年6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从业人员95.5万人,同比新增5.6万人以上。
  今年以来,全区中小企业突出创新调整和产业升级,为全区应对经济危机,逆势而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完成增加值727.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897.6亿元,利润25.6亿元,工业行业固定资产投资353.3亿元,出口交货值225.5亿元。其中,中小企业二季度实现的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分别比一季度增长了17.1%和33.5%,固定资产投资、利润、出口交货值比一季度分别增长了1.3倍、6.8倍和5.1倍。
  (二)发展情况
  从地域分布看,我区中小企业呈“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极点,主要交通干道为轴”的分布状态,主要集中在南宁、柳州和桂林,这三个市的中小企业占全区中小企业总数48%左右;其次是玉林、百色、河池、梧州、贵港、贺州、来宾等;北海、防城港、钦州、崇左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东风,发展势头迅猛。工业中小企业相对集中分布在以南北走向为主的铁路和高速公路沿线以及沿江沿海一带。部分农产品加工的中小企业分布于我区各县,成为县域经济的生力军。
  从行业分布看,我区工业中小企业行业涉及面广,行业门类较齐全,已初步形成糖业、铝业、电力、汽车和工程机械、林浆纸和林产林化、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医药、食品、缫丝、建材、烟花爆竹、连锁经营、零售、服务业等为主的一批优势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矿产业、建材业、机械加工业、建筑及房地产开发业、服务及信息产业等成为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从发展规模看,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已形成一定规模,特别是我区的糖产量占全国糖产量的一半以上,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已建成较长的产业链,蔗渣造纸制板、糖蜜生产氨基酸、单细胞蛋白、酒精以及提取丙酮等有机化合物、滤泥生产复合肥等综合利用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以矿产资源及电力、石油为主的原材料加工业带动效应明显,在电力、石油以及铝材加工和锰、锌、铁等多种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带动下,形成一大批中小企业集群,已成为我区最具发展潜力和优势的支柱产业;以工业原材料和工业半成品为原料进行再加工的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特别是为广西汽车工业和广西玉柴机器等配套而形成的中小企业产业链,已具备相当实力;以林业原材料为基础的加工业,如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与林浆纸、林板产业结合形成的技术含量较高的林浆纸一体化产业链也获得了较快发展;其它行业,如电子信息、人造珠宝、烟花爆竹等行业和商业批发、连锁经营、零售、餐饮服务、信息咨询业等,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二、我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全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积极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保民生的重要政策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冲击,促进全区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自治区先后下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广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桂政办发〔2006〕61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桂政发〔2007〕17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意见》(桂政办发〔2009〕37号)等文件,提出了加快担保体系建设、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和发展的系列措施,为加快推进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自治区有关部门和各市、县(市、区)也对中小企业的扶优扶强、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加快重点产业发展、推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鼓励投资兴办企业等方面,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各市、县(市、区)还通过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推动中小企业成长壮大,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力度,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载体和平台,增加技改投资,促进中小企业生产技术升级。
  (二)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努力缓解融资难题
  一是各市、县(市、区)通过推动设立担保机构,加大政府对担保机构的资金注入和风险补偿,加强了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二是推动成立小额贷款公司,增加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截止2009年6月,我区已成立2家小额贷款公司,13家获准筹建,15家正在申请审核。三是组织召开银企座谈会,加强中小企业和银行的沟通、合作。南宁市与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区分行合作,以南宁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贷款方,以“统贷统还”的方式,统一向银行申请贷款,再统一发放到企业手中;梧州市成立了财企信用再担保公司,为担保机构提供增信和分担风险。四是各银行不断改进服务,成立专营机构和业务部门,创新金融产品,制定中小企业贷款增长目标,扩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范围。2009年一季度,我区中、小型企业贷款余额(不含票据融资)分别为1077.6亿元、541.4亿元,两者占全区企业贷款的44.1%;其中,中小企业新增贷款291.5亿元,占新增企业贷款的52.6%。
  (三)采取有力措施,减轻企业负担
  贯彻落实国家扶持中小企业的有关财税政策,并根据我区实际情况,制定地方优惠政策。中小企业除了享受企业所得税务法、国家西部大开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等国家优惠政策外,还享受覆盖面较广的地方税收系列优惠政策。为了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我区出台了“五缓四降三补”政策措施:一是允许困难企业在一定期限内缓缴五项社会保险费;二是阶段性降低四项社会保险费率;三是为用工企业提供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鼓励企业稳定和扩大用工。同时,积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继续落实养老保险费补缴政策,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未参保或已参保但中途断保人员纳入养老保险范畴;通过给予50%财政补贴,个人缴费困难可分年、季、月补缴的方式,解决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问题;将老工伤人员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畴。
  (四)加强服务,提升中小企业发展水平
  一是成立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南宁、柳州、贺州成立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柳州市每年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来宾市采取积极的帮扶措施,促进了一批中小企业达产达标。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区党委、政府部署,积极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二是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截止2009年4月,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已为我区4万多户未与银行发生过贷款关系的中小企业建立了信用档案,通过档案库,1428户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融资,融资金额累计129.2亿元。三是建立金融机构推荐诚信中小企业制度。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向金融机构按季推荐诚信中小企业工作,免费帮助信用良好的中小企业争取银行信贷支持。四是加强中小企业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建立了中国中小企业广西信息网,各市的中小企业网站也得到进一步完善。五是积极开展中小企业人才培训。通过组织实施“银河培训工程”等一系列培训活动,为全区中小企业培训了大批人才。
  (五)大力开拓市场,努力扩大商品流通和出口
  近年来,我区利用双百市场工程专项资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等各项资金,不断加大市场建设力度,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商品流通和出口。2005年至2008年,广西市场开拓资金达8710万元,批准项目3519个,实施完成项目3106个。此外,我区还通过积极组织中小企业参加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中日中小企业博览会、广州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等多种商务活动,为中小企业牵线搭桥,促进了中小企业市场开拓和商品流通。
  三、我区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虽然我区中小企业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并且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企业生产已出现企稳回升,但中小企业的发展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当前我区中小企业主要面临以下问题和困难:
  (一)融资难题没有根本突破
  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我区出台了多项措施,但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中小企业获得的金融支持总量仍然偏小,融资难的局面仍没有较大改观。银行更倾向于将贷款投放至企业集团、大型企业和重点项目,对中小企业贷款设置的门槛和条件较高,中小企业不动产抵押品的折扣率很低。虽然我区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在逐步发展,但目前担保行业仍处于推动阶段,数量少,规模小,而且资本金不足,风险补偿能力弱,在实践中难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需要。全区现拥有各类担保机构80多家,但真正开展中小企业担保业务的机构不足30家,并且主要集中在南宁、柳州、桂林和北海,不少担保公司因资金不到位、缺乏风险控制经验和专业人才,业务呈收缩状态。另外,担保和贷款手续复杂,融资成本高,也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因素。
  (二)政策宣传和落实不够到位
  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出台后,许多中小企业并没有完全了解和掌握。同时很多扶持政策缺乏配套细化措施,使得许多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有的部门对扶持和发展中小企业的必要性、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扶持企业发展的资金,过于偏向大企业、大集团。对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也不尽合理,导致一些附加值低的产品生产者更倾向于分散经营、个体经营,不愿意发展壮大。
  (三)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对中小企业的准入门槛有待进一步降低,投资经营领域有待进一步放宽,行政审批程序和行政效能有待进一步简化和提高。一些地方存在不法分子进入企业盗窃、敲诈、强收“保护费”、拦路抢劫等现象。少数群众为谋私利,阻碍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投资者缺乏安全感,影响了投资积极性。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发展不足,企业急需的人才培训、技术支持、市场开拓、经营管理、信息咨询等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健全。
  (四)企业发展用地和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不足
  各市普遍存在建设用地储量少,农保地和建设用地置换难,中小企业项目引进后落地难的情况,影响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一些地方过去没有充分利用好建设用地,导致土地浪费,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现阶段用地。部分市、县(市、区)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善,路、水、电供应跟不上,影响了企业进驻和及时开工生产。此外,物流服务的滞后,也影响了企业产品外销。
  (五)企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围绕我区优势产业和重大项目的配套产业没有做大做强,没有形成良好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产品优势不明显,市场占有率不高。全区中小企业目前没有中国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拥有广西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的也非常少。许多中小企业仍是家族式经营,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缺乏高素质人才,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落后,创新能力不足。当前,我区大多数中小企业仍是半机械化为主的劳动密集型和传统工艺型企业,高新技术产业较少。
  四、进一步促进我区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领导,强化认识,营造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中小企业是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主体,是扩大就业的主力,是市场经济最活跃的群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各级党委、政府应从战略上加强对发展中小企业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强化各部门加快发展中小企业的认识,推动各部门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1.召开全区中小企业工作会。自治区党委、政府每年组织召开一次全区中小企业工作会议,研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措施,部署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工作,表彰一批优秀中小企业家,使企业家在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激发中小企业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的热情,提振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信心。
  2.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宣传力度。广泛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中小企业的重要性,宣传优秀中小企业发展情况,报道中小企业家优秀事迹。通过广泛引导和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关注企业家、关心企业家、尊重企业家、理解企业家、服务企业家、宽容企业家的良好氛围,为中小企业成长和创业营造良好环境。
  3.推动各项扶持政策落到实处。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进行梳理整合,汇总成册,下发到有关部门和所有中小企业。集中一段时间和力量进行大力宣传,使有关部门强化认识,认真对照检查落实;使所有中小企业熟知政策,吃透政策,了解自身权益。针对一些比较宏观的扶持政策,出台操作细则,并将责任落实到各具体承办单位。简化办事程序,优化操作流程,提高扶持政策的效益。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扶持政策贯彻落实情况考评奖惩机制,由自治区党委、政府组织成立专项督查组,加强对中小企业扶持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确保扶持政策真正惠及企业。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65717/

推荐访问:中小企业发展基金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