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文化宣传画]中药文化

来源:其他心得体会 时间:2018-07-25 15:00:04 阅读:

【www.bbjkw.net--其他心得体会】

中药文化篇(1):护士行风建设心得体会

  护士职业看似平凡,但要做好却很难,很不容易,职业没有贵贱高低,平凡与不平凡的差别是在于它们的目的是否高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护士行风建设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
  篇一:护士工作的心得体会
  时光飞逝,三年弹指一挥间,回望来时路,心中有很多感慨;现将20xx年以来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严格管理,有效协调
  三年来,在护理部和科主任的领导下,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在科室工作尤其是护理工作中身先士卒,大胆管理,认真落实医院和科室的各项工作制度,保证了科室工作稳步进行。积极配合主任做好医护协调工作,引导大家做好医护沟通;及时发现并解决一些摩擦和矛盾,增强了科室凝聚力,使中医科成为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让医生护士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工作,也为病人营造了温馨、和谐的病区住院环境。
  二、狠抓护理业务培训
  作为一个中西医结合内科综合科室,我们科面临病种杂,疑难杂症多,护理专科性不强的难题。而与之对应的是:中医科的12名护士,仅有一名是中西医结合护理大专毕业,其余(包括我作为护士长本人)都是西医护理专业毕业,在学校仅了解到简单的中医基础知识;在西医"专科护士"培训不断深入发展,专科护士特点和优势越来越明显的今天,中医科护士没有特定的专业知识和发展方向,这在一程度上影响了这个群体的工作积极性和队伍的稳定性,也给病区护理工作质量带来了负面影响。
  针对这一现实,我果断决定:从我做起,全员培训。采取业务讲课和业务查房相结合的方式,发动科主任和医生参与,对包括呼吸、循环、消化、神经系统的常见内科疾病知识进行培训,对中医基础知识和常用技能系统培训,甚至对一些普外科和骨科疾病的保守治疗、护理知识,也进行了培训。一年的系统培训下来,考核结果表明,护士对上述各系统常见疾病都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这不仅提高了她们的业务技术水平,也极大的增强了护士对自身、对科室发展的信心。此后,我又采取日常强化的方式,不断结合病房现有病例强化培训过的知识,终于打造出了一支技术过硬、有中医特色的护理队伍。
  三、尝试文化管理,力求做出特色
  多年的护士长经历,使我深切的体会到:对于一个团队而言,规范其行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改变其思想,升华其内心世界,要让"护士长管理"这个外因,通过护士"个人素质"的内因起作用。为此,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护士排班表上,每周送她们一句人生、职场感悟;举办"天使心语"小板报;利用早会给她们讲一些励志、哲理等小故事,引发她们对人生、对事业的思索。潜移默化之中,我们中医科的护士,人文素质有了很大提高。我终于打造出了"我用人文知识改变护士---护士有效管理自己---护理工作质量提高"的良性链条。近几年,不仅中医科的护理文化建设搞得风生水起,而且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在省市历次检查中,我们中医科以收费规范著称,每次都迎接收费检查,没有给医院丢过一分。09年的行风评议检查中,中医科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服务,更是赢得了参检专家的肯定和赞扬。
  四、注重服务细节,提高病人满意度
  比如说,在对病人的健康教育方面,多数科室的做法是,单纯依靠护士口头宣教,但我通过长期以来的观察,发现了一个弊端:护士说得少了,内容涵盖不全,说得多了,因为时间有限,就会说得快而没有重点,这样,病人根本记不住。为此,我把入院宣教的内容列了一个提纲,作为护士口头宣教的内容,而把详细内容输入电脑,护士在做提纲挈领的宣教后,把详细的资料发于病人,这都起到很好的效果。类似的还有"鼻饲知识宣教"、"痰培养标本留取方法"、"尿培养标本留取注意事项"等等等等。这种口头和书面相结合的宣教方法,不仅有助于病人掌握,也节省了护士大量时间,因此深受大家欢迎。
  五、不断学习总结,提高自身素质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在认真做好科室护理管理工作的同时,我坚持学习新知识,不断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我于20xx--20xx年参加了荷兰西客国际的心理咨询师培训,并于20xx年5月参加了心理咨询师考试,有望在8月份获得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20xx--20xx年积极参与科室科研项目,20xx年参加了河南省PICC资质培训班;三年来,先后在国家级、省级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综合类文章4篇,在我院院刊上发表诗歌1篇,散文两篇。
  六、不足之处和努力方向
  尽管,回首往事,我可以毫无愧色的说:我没有虚度任何一寸光阴;面对我的病人我的科室,我也能够坦然的说,为了你们,我一直在努力!但是,面对自己,我深知工作中还有很多的缺憾,比如,科研是护理工作前进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我们中医科的护理科研项目至今还是空白;再比如,有时候,过于严厉的要求,我甚至看到过护士的眼泪和无奈。
  因此,展望未来,我的努力方向是:
  1、力争在护理科研方面有所突破;
  2、宽严结合,让自己的管理方式更加成熟。
  篇二:护士工作的心得体会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是中医药服务的内在精神和思想基矗中医医院是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我院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现将一年来我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我院中医药文化建设以中医药文化为主体,以大力培育和倡导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
  念为核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进一步增强我院中医药文化底蕴,彰显中医药文化氛围。从我院实际出发,制定了《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中医药文化建设的领导组织,以中医药文化建设促进科室建设、技术服务、学术研究、人才培育等各项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过中医药文化建设,使人民群众从诊疗环境、就诊方式、服务态度等方面切实感受到我院独具的中医药特色优势服务。
  二、开展医院文化建设
  (一)价值观念体系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中"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等价值观念,在思想理念、价值取向、培育方针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
  1、发展战略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办院方向、保持中医药特色优势。确定了"科技兴院,树立品牌,患者之上,关爱生命"发展战略,不断强化技术含量,引进现代化的诊疗设备(本文来自范文家,此标记。),营造专科特点,打造专科优势,为每一位患者提供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人性化、充分体现中医特色的医疗服务。
  2、确立了"文明行医、亲情服务、廉洁自律、人诚勤和"的服务理念,把维护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尊重人、关心人、感动人,通过开展以"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次详细的入院介绍、一张舒适的病床、一壶热水、一个整洁的环境"的活动,为病人提供温馨、细心的服务。
  3、医院宗旨坚持"真诚关爱、信守承诺、规范服务、科学管理"的宗旨,推动医院文化建设,行风建设,不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4、医院精神弘扬医院"团结勤奋、敬业严谨、创新立业、博爱济世"精神,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扩大社会影响,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管理文明的有机统一。
  5、院歌:集中集体智慧,编写了院歌,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中医人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医优秀文化的历史使命和人民群众健康的希望,要团结自强,拼搏向上,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用爱心点燃生命的太阳。
  (二)行为规范体系在完善医院行为规范体系中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我们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各种规章制度、工作规范以及《员工守则》的制订和实施过程中,建立并不断完善行为规范体系,使其言行、举止、思维、诊疗工作无不体现中医药文化的内涵,鼓励各科室建设富有自身特色的个性化科室文化。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促进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的提升。
  篇三:护士工作的心得体会
  ICU工作最平凡的是为患者提供生活护理。护士充当了一个多变角色:似子女般的照顾,似父母般的诱导,似朋友般的倾听......,由于ICU环境的特殊,家属不能陪伴,因此对待患者,给予关爱,给予安慰,给予家一样的温暖是每一位ICU护士天天重复的工作。
  ICU里患者病情较重,病情的观察至关重要。深夜,依然在病床旁,看着心电监护上数值的变化,液体的输注情况,患者的睡眠情况,每两小时的翻身拍背,做好肺部的护理,注意吸痰,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是ICU护士应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
  ICU工作强度大,压力也大,跟普通病房有很大的区别。首先随时会有抢救,紧急气管插管,面罩加压通气,医生一声令下,配合抢救,抽药推药,按压除颤,紧张的争分夺秒。
  其次重病人集中在一起,一位抢救患者的工作强度似于三或四位病情轻的患者。今年的三月,可为是黑色的三月,不仅重病人的压床还有心外集中手术,姐妹们全部加班,三点一线的工作着,就这样大家没有一句怨言,没有一人提出我家有事,我家宝宝生病,我太累了......不能加班。而且还主动加班让其他需要帮助的姐妹休息。
  另外,由于封闭式的特殊医疗环境,护士扮演多种角色,所以责任感倍重。
  这个月我的工作是主班与治疗的学习,看似轻松并不轻松,每天的拿药、退药、术前宣教、请领物品、仪器的保养与维护、仪器的消毒......所有的所有都是为特护护士的工作准备着。有人把治疗护士比作管家,我看一点也不过。主班的工作更是不能马虎不的,这与患者最关心的问题息息相关,也是他们的敏感话题,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 。主班老师在有重病人时还会提出护理工作的重点,指导我们的工作。
  就在这黑色的三月我们大家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互相扶持着走过了忙碌的季节。

中药文化篇(2):《内经》的文化美


  内经是我国古代医学的瑰宝,它记载了很多的养生之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内经》的文化美,一起看看吧。
  《内经》的文化美美在何处?这就是它的思想美、理论美、医术美和文字美。
  语言和文字是文化的基石,试看《内经》的语言是何等的精炼、丰富而且规范,《内经》的文字是何等的优美而富有文采。
  一、建立了独特的中医基本概念
  首先,《内经》建立起了一套精当而独特的中医学基本概念,如:阴阳、经络、气血、正邪、六气、五味、藏府、虚实、标本、病机、寸关尺、浮沉滑涩、望闻问切等。这些概念构成了中医学基础理论的最基本元素与内涵。没有这些概念,就没有博大精深的中医学。
  《内经》对这些概念的表述十分准确到位,几乎不可移易。如所谓阴阳的概念是:“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像这样的概念,可谓千古名句,将传之万代而不朽。又如它对“精、神”等的定义曰:“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这里它一连讲了十个概念,都是讲得很到位的。再如“气、血”的概念,它这样写道:“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像这样的描述多么生动形象,而又简明扼要。
  《内经》所创立的中医学的基本名词概念还有许多,如:肾气、阳气、阳明脉、任脉、太冲脉、天癸、营气、少火、壮火、五脏、六腑、经隧、逆从、正治、反治、热因热用、君臣佐使,等。拿今天的话来说,这些概念在医学领域都属于原创,有其专属性。
  二、《内经》的思想美
  《内经》是传经布道之书。在其第一篇“上古天真论”中,“道”字凡五见;在其他篇章中也多有出现。传经论道,以“化”成天下。这个“道”就是养生却疾之道,这个思想就是所谓“法自然,致中和”的思想,这是中医学的本质与灵魂,也是中医学的优势和生命力所在。
  请看,它所提出的“治病必求于本”的思想不美吗?它所谓“提携天地,把握阴阳”的思想不美吗?它“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以预防为重的思想不美吗?它所主张的天人相应,“善言天者,必应于人”的思想不美吗?它提出的“亢则害,承乃制”、“阴阳不测谓之神”和“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的思想不美吗?它所谓“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匠无鬼神,独来独往”的思想不美吗?它所提出的“化不可代,时不可违。无代化,无违时,必养必和,待其来复”的思想不美吗?——总之,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在《内经》中就已经基本形成或树立,你能说它的文化不美吗?
  三、《内经》的理论美
  《内经》用极富有感染力和文采的文字,记录下了沿用近两千年、迄今仍堪称先进的中医学理论,是文字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首先,它对人的生理和病理作了精辟的论述及高度的概括。
  生理方面,如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升降出入,无器不有”;“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按:像这样一幅内景图,描述得如此清晰,即使在今天用最现代化、最先进的科技手段也很难显示)。
  病理方面,如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胃不和则卧不安”;“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等。
  其次,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内经》也创立了一套执简驭繁、行之有效的方法。
  它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来考察、分析病情,强调人要“与天地如一,得一之情,以知死生”。此处所谓“一”,就是人与自然界的有序、和谐与统一,如脉象随四时的转变而变化就是其一。它以阴阳为纲,提出四诊合参,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声音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它用“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即用类推、目察、意识、指别等方法来揣度病情。如说:“诸有水气者,微肿先见于目下也”;“颈脉动,喘疾咳,曰水”;“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五藏六腑固尽有部,视其五色,黄赤为热,白为寒,青黑为痛,此所谓视而可见者也”。它还提出了“法天则地,从容人事,治求中和”的治疗学思想,强调要“谨守病机,各司其属”,且初步建立起了藏府病机和六淫病机的理论,如所谓“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暴强直,皆属于风”等。
  总之,《内经》从整体角度、功能角度和运动角度把握生命规律所建立起来的中医学理论,是已经被抽象化了的、形而上者的“道”,是经得住临床实践检验的。所以,王冰说它“其文简,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阴阳之候列,变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稽其言有徵,验之事不忒”,因而它是“真经”而可以垂范后世的。
  谈到中医的理论,这里不能不谈到《内经》所提出的“玄生神”的问题,也不能不谈到现在有人提出要“让中医走下玄坛”的问题。
  我认为,我们大可不必谈“玄”色变。“玄”的本意是深奥难解的意思,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尤其是涉及到人的生命活动问题)本来就如此,不是都一目了然,也不是都能说得或解释得一清二楚。中医正因为“玄”,才充满了神奇奥妙,才值得人们推崇学习,才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名中医。《内经》理论之美,也正在于此。
  四、《内经》的医术美
  《内经》的医术比较全面地反映在中医诊断治疗学中,可以说,《内经》为中医诊断治疗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它提出“法天则地”作为养生却疾治病的总原则,提出“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的总纲领,提出“因而和之,是谓圣度”的总治则,提出“谨守病机,各司其属”作为辨证论治的核心,提出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及“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无使过之,伤其正也”的固护元气思想,提出“必先岁气,无伐天和,无盛盛,无虚虚”的谆谆告诫,特别强调“养之和之,静以待时”,“无代化,无违时,必养必和,待其来复”的中医学治病观。由于有正确的中医理论指导,《内经》的医术无疑是很高明的。它对任何疾病似乎都有相对应的破解之法,也充分估计了病情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因而治疗手段也决不单一,而是“适事如故”,包括正治、反治、外治等。如所谓“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应当说,《内经》对于治病祛疾来说,是充满了理论自信的,也是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五、《内经》的文字美
  《内经》的文字美,在前面建立了中医学基本概念一节中已有所述,如对阴阳、气血的解释等。这里,仅从它对病情的描述之生动形象,善用比喻,善用排比句归纳,读之朗朗上口等亦可作说明。如曰:“肺热者,色白而毛败;肾热者,色黑而齿槁;脾热者,色黄而肉蠕动;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夺气也;声如从室中言,是中气之湿也;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红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赭;头倾视深,精神将堕矣;形气相得,谓之可治;色泽以浮,谓之易已;脉从四时,谓之可治;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
  综上,《内经》的文化,就是古人所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医学上的实际体现。因此,《内经》所观察的不仅是人,而是“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即天地人三才的文采。
  文化的最大作用,终极目的就是“化人”,即“教化人心”。《内经》的文化亦如此,即对中医人的教化。事实证明,正是《内经》的优秀文化,教化了、哺育了一代代有作为、有出息的中医人。现在有人提出要“让《内经》走下‘神坛’”,然而这能办得到吗?历经几千年的考验和无数代人的实践,证明了《内经》的文化符合人们养生和诊治疾病的客观规律与需要,是行之有效的“道”。它已在历代中医人心中树立起了崇高的威望和典范。因而其丰碑地位不可替代,也不会被颠覆。
  概言之,《内经》的文化,就是中医药文化,就是“执中无权,犹执一也”的文化,就是“损有余而补不足”的文化,就是“因而和之,是谓圣度”的文化,就是“致中和,法自然”,就是“化不可代,时不可违”。
  如果没有《内经》的文化之美,就没有《内经》的经典地位。文化使《内经》更璀璨,《内经》使中医学更辉煌!——美哉,《内经》!

中药文化篇(3):有关中医工作总结

  xxxx年,我区中医工作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振兴中医药事业、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目标,按照国家、省、市中医药管理局的有关要求,继续加强了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和社区中医药工作,加强了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充分发挥了中医药在我区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作用。现将今年来中医药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中医工作措施进一步落实
  我局十分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继续将中医工作纳入卫生局业务工作议程,列入卫生局目标管理内容之一,结合平时业务工作检查,在年终实行目标考核。对中医工作,不仅区卫生局主要领导亲自抓,还确定了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了负责中医工作的科室和具体工作人员抓日常中医工作。各区属医疗单位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将中医工作纳入本单位工作重点内容之一,确定了负责中医工作的领导、科室和相关人员。
  根据xxxx市中医管理局的要求拟定了《xxxx区卫生局xxxx年中医工作要点》,该“要点”提出了今年中医工作的内容和具体要求;各区属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确保了今年各项中医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不断推进了社区中医药工作
  一是明确任务、分解目标。我局继续组织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负责人和相关人员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中医科和创建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解落实了中医工作目标任务。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按照标准与要求进一步规范设置了中医科目,并积极巩固已创建的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果。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负责人认真抓好各项中医工作的实施,落实到责任科室和人,确保了各项中医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是加强了社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按照“省、市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标准和要求”巩固我区已创建的13家xxxx市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家四川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进一步加强了社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13家中心设置了中医科室和中药配方部,中医药人员配置达20%以上,90%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了中医药服务,全区社区中医药服务量为56.0%,达到了市级40%的目标任务。
  三、进一步强化了中医医疗机构内涵与规范化建设
  1、加强了中医医疗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建设。
  充分发挥“三名”战略的影响和带动作用,促进城乡中医药工作均衡发展,按照《四川省中医医院评审办法与等级评审标准》(川中医药发[xxxx]16号)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区属中医医疗机构的内涵建设与管理,不断提升了全区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区属中医医院的门诊病人中医药治疗服务量逐年提高达68.55%。区中医医院和骨伤医院结合各自实际,进一步健全了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
  2、积极开展xxxx年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在xxxx年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基础上,积极深化开展xxxx年“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和机构建设,以迎接2011年5月份市级专家组的专项检查评估。同时,狠抓医院质量管理,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强化了质量监督检查工作。针对专家在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对照标准积极整改与落实措施,使整体医疗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3、加强了中医医院机构软硬件建设。为适应中医医疗机构的发展要求,注重中医药文化氛围建设,今年区中医院和骨伤医院对有关科室按照标准进行了调整、改建和装修,共投入基础建设费用近115万元(中医医院15万元〔制剂室和放射科〕,骨伤医院近100万元〔重点是制剂室、煎药房、预防保健科室等〕)。两个中医机构根据业务发展需要投入近240 万元(中医院140余万元,骨伤医院100万元)增添了相应设施设备,提升了医院的技术服务质量与形象,改善了就医环境。
  4、加强了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和医院等级达标工作。区中医医院继续按照《xxxx市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单位建设验收标准》加强重点专科“中医儿科”的软硬件设施和中医药文化氛围建设,使重点专科得到了巩固和提高。区中医医院继续巩固了二级乙等复审工作,骨伤医院正创造条件积极开展重点中医专科(专病)的建设和上等达标准备工作。
  5、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义诊宣传活动
  (1)印发《中医养生与治未病》健康手册(五)5万册和9种《中医药健康处方》1.08万本。
  (2)在西安路和天回镇辖区组织开展了2次大型的分别由区中医医院、骨伤医院承办的以“弘扬中医文化 传承国粹精神”主题的“xxxx年xxxx区中医药文化宣传义诊活动”。免费义诊及咨询310余人,测血压120余人,现场推拿、按摩、拔罐36余人,发放《中医养生与治未病——健康手册(五)》计800册、9种《中医健康教育处方》计620人次,各单位编印的中医药宣传资料计900人次。
  通过举办中医药文化义诊宣传活动,弘扬了中医药文化,使社区居民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了中医药在维护生命与健康、防治疾病、养生保健与康复等方面的基本理念、方法和作用,为中医药的推广与发展又营造了一次良好的社会氛围,加深了社区居民了解中医、认识中医、感受中医,为中医药在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奠定了基础。
  四、加强了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与业务技术培训:
  1、加强了中医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业务技术培训。为进一步提高区属中医医院和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中药剂人员的技术水平,认真抓好继续教育工作,中医药卫技人员参加继教面达100%,取得25学分人员达100%。区属中医机构不仅在院内以传、帮、带、培训等形式对卫技人员进行培养,还鼓励中医、中药技人员参加院外的各类培训。为培养学科人员,区中医医院、骨伤医院还选派有一定中医基础的卫技人员到上级医院脱产进修、学习。
  2、继续组织温习中医四部经典著作。为促进和营造了全区中医在岗临床人员温习中医四部经典著作的学习氛围,今年继续组织了16家区属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临床中医药人员温习中医四部经典著作,有120名中医药人员将参加12月4日《黄帝内经》全省统考。
  3、继续培训与推广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积极利用“中央补助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资金”在我区培训与推广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做到了专款专用。
  (1)今年已选派10人参加了省级各种中医药适宜技术骨干与业务知识培训。按照省、市要求分别于5月、11月完成对66人次的社区中医药人员开展了2次“区级中医药临床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培训”,完成了悬针法治疗颈椎病技术、电针治疗偏头疼技术、穴位埋线技术等15项中医药临床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的培训工作,培训人员均通过了考核,颁发了《培训合格证书》。
  (2)为进一步促进中医药临床适宜技术在我区基层的推广运用,专门投入30.308万元用于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购置开展中医药临床适宜技术的相关针灸理疗与康复按摩设施设备。
  (3)购买发放《四川省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手册》500册,翻刻发放《14种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光盘25套,发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印的适用于中医药人员《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二册第一分册)》200册和适用于西医人员《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一册)》80册,确保了各中心(站)培训与推广运用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
  (4)该项工作于9月17日通过省专家组实地查看、查阅资料和现场考核等方法,对我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的培训与运用工作(1个培训基地4个中心4个站)进行了全面考核评估。分别从组织领导、项目执行和推广绩效三个方面进行了认真考核评估,结果均达到了标准要求。检查组一行对我区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xxxx区在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中做到了领导重视、管理规范、措施得力、培训基本到位、督导有力,中央专项经费做到了专款专用,接受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的服务率平均达69.08%(8家单位的中医处方〔含非药物治疗单〕占处方总数比例较开展培训前平均增长了17.8%),调查患者满意率均在90%以上,确保了中心开展10种以上的中医药适宜技术,站开展4种以上的任务。
  5、继续组织中医药人员参加中医类别省级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按照省、市有关社区中医药人员参加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的要求,今年我区共组织了17名符合条件的中医药人员于4月20日参加由xxxx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教学部承办的“xxxx年中医类别省级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将于11月13日参加全省统考。
  五、明年中医工作重点
  今年虽然在中医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和问题。比如有的中医药人员业务素质还不是很高,中医学科带头人较少;由于资金缺乏,硬件建设还较滞后,导致各机构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不浓厚。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我们将继续抓好区属中医医院的中医药文化内函建设及其中医药人员的业务技术学习与培养,积极深化开展xxxx年“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和机构建设,争取多方支持加强中医医疗机构的硬件建设,进一步加强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运用工作,巩固已取得的成绩,不断推进我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60618/

推荐访问:中药文化宣传画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