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辞职信]幼师怎么样

来源:辞职报告 时间:2018-07-22 19:00:02 阅读:

【www.bbjkw.net--辞职报告】

一:[幼师怎么样]幼儿园教师如何写说课稿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幼儿园教师如何写说课稿 ,欢迎阅读。
  说课是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和组织的一个语言表述过程。由于教育活动涉及了目标、内容、主体、材料、过程、方式方法、效果等诸多因素,各因素之间又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因此,说课者必须对各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不仅要说其然,更要说其所以然。如此,不仅可增强教师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的自学性、目的性,还可以帮助教师进一步理解教育活动诸因素间的关系,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据此,本人认为说课应说清楚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容的选择及其依据
  说课者首先必须说清楚此次活动的内容是什么及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内容。活动内容和教材不是同一概念,活动内容应包含教材,但不局限于教材,还应涉及与教材有关的延伸内容。因此,在说明活动内容时,必须说清楚教材及与教材有关的内容。在阐述选择活动内容的依据时须涉及以下内容。
  第一、活动内容与教育目标的适应性关系。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活动内容的选择要以教育目标为核心。教育目标包括教育总目标,才会使教育总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所以,活动内容的选择必须考虑阶段教育目标,说课者必须说清楚两者之间的适应性关系。
  第二、活动内容和活动主体(幼儿)之间的适应性关系。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否则,教育活动的目标将难以实现。它们之间的相互适应性关系必须说清楚。
  二、具体活动目标的确定及其依据
  活动目标是教育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及近期教育目标的具体化,只有落实了每一个具体活动目标才有可能最终实现近期教育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及教育总目标。因此,说清楚本次活动的教育目标是什么及为什么确定这些目标是必要的。其依据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说清楚。
  第一、具体活动目标与教育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及近期教育目标的适应性关系。具体活动目标是指本次教育活动中要达到的目的,它是与教育总目标及年龄阶段目标、近期教育目标相一致的。应当说,具体活动目标是为近期教育目标、年龄阶段目标、教育总目标服务的。教育目标正是通过每一个具体活动落实到幼儿身上的,具体活动目标的积累便构成了近期教育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及至教育总目标。因此,它们之间的适应性关系必须说清楚。
  第二、具体活动目标与活动内容的适应性关系。活动内容是具体活动目标得以实现的载体之一,幼儿正是通过与活动内容、活动材料等相互作用来实现活动目标的,因而,活动目标与活动内容之间有着某种特定的联系,活动目标的确定应结合活动内容的特点。说课者必须说清楚它们之间的相互适应性。
  第三、具体活动目标与活动主体的适应性关系。具体活动目标与幼儿的关系可以通过具体活动目标与近期教育目标、年龄阶段目标、教育总目标的关系来说明,因为近期教育目标等三个层次目标的确定皮肤定会考虑到幼儿的兴趣、内部需要、知识经验和接受能力等。因此,说清楚具体活动目标与近期教育目标等三个层次目标的确定肯定会考虑到幼儿的兴趣、内部需要、知识经验和接受能力等。因此,说清楚具体活动目标与近期教育目标等三个层次目标的关系,也就同时说明了具体活动目标与幼儿的关系。
  三、活动准备的提供及其依据
  活动准备是实现活动目标的必要条件。说课者必须说清楚为活动作了什么准备及其依据。其依据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阐述。
  第一、活动准备与具体活动目标及内容的适应性关系。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活动准备又必须与活动内容相符。因此,活动准备与目标、内容的适应性关系必须说清楚。
  第二、活动准备与活动主体的适应性关系。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这一点在说课时必须说清楚。
  四、目标达成策略及其依据
  一定的活动目标是通过一定的策略来达成的。这里的达成策略可包括活动步骤及活动的方式方法。可从以下几方面说清楚安排活动步骤、选择活动方式方法的依据。
  第一、活动步骤、活动方式方法与活动目标的适应性关系。活动步骤的安排、方式方法的选择必须以活动目标为核心,而活动目标既有赖于整体的教育活动过程来实现,又以不同的侧重点分散实现于各个活动步骤,因此,说课者必须分解活动目标,并分析各层次活动目标与各步骤及方式方法之间的适应性关系。
  第二、活动步骤、活动方式方法与活动主体的适应性关系。活动步骤的安排、方式方法的选择必须考虑幼儿的学习规律、兴趣、知识和能力等,以便幼儿在活动中发挥主体能动作用,变外因为内因,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因此,必须说清楚活动步骤、活动方式方法是如何  与幼儿相适应的。
  第三、各活动步骤之间的适应关系。每一个教育活动都是由几个活动步骤组成的,所有的活动步骤之间存在着必然的逻辑联系,前一步骤是后一步骤的基础,后一步骤之间这种适应性关系。
  五、活动延伸及其依据
  活动延伸是指本次活动结束后,为了巩固活动效果而将活动内容继续向其他活动领域和日常生活领域渗透。说课者必须说清楚以什么方式的活动来延伸本次活动及其依据,也即活动延伸与活动目标达成及活动主体的适应性关系。
  六、活动效果分析
  良好的活动效果是每一个活动组织者所追求的,但并非每个人每个活动都能如愿。说课者必须客观地分析并说明自己所组织的活动的效果。
  第一、活动目标达成的情况及其原因。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核心,教师在设计组织教育活动时会充分考虑教育诸因素之间的适应性关系,以便最大程度地达成活动目标。然而,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意想来到的情况,从而影响目标的达成。因此,必须对活动目标达成的情况及其原因加以说明。
  第二、活动主体参与活动程度的分析。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活动应视为活动目标达成的标准之一。帮说课者必须对幼儿参与教育活动的程度作出分析。
  第三、根据活动效果,说明改进思路。通过对活动效果及原因的分析,教育活动组织者不仅总结了活动成功的经验,也找到了自己设计和组织工作中的不足。为了更好地实现活动目标,说课者应提出改进本活动的思路。
  一、说教材
  《搓圆子》出自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指导》小班上册的”好吃的食物“单元,在这单元里不单是让幼儿认识到平常食物的种类和营养成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认识是让幼儿通过年节食物的意义,了解中国特有的饮食文化。而汤圆在广东地区里过节时是最常见的也是最有意义的一种食物。联系到现时人们对过节越来越冷淡,过节时也越来越没有气氛的这种情形,这活动我会把它放在我们这里很重视的”冬“的这一天来进行,让幼儿在充满过节的热闹气氛里充分认识食物与过节的紧密联系,让幼儿感受到过节可以如此的美好,食物也可以有这么深的意义。
  另外,结合小编的实际情况,因是新入园,有些幼儿还怕生,不会也不敢与其他幼儿相处,同时,现在独生子女多,平时缺少与不同性格的幼儿在一起互相配合完成任务的体验,加上小班幼儿手指肌肉群发育还不太完善,在搓圆子的时候必然会出现困难。比如动作不协调,不知道如何搓等等,如果只是让他们自己独立完成,就会显得缩手缩脚,效果不会太好。在这里特别设计了”邀请大班哥哥姐姐一起来过节“这一环节,不单是营造一种热闹的气氛。更主要的是让这些能干的哥哥姐姐起带头作用,让我班小朋友在看一看,试一试,做一做中轻轻松松学会”搓圆子“这一技巧。
  二、说目标
  1、结合过节,学习搓圆子的技巧,同时让幼儿生动理解食物与过节之间的联系,知道圆子的吉祥意义
  2、在享受制作食物的乐趣中,与大班哥哥姐姐互相配合,从中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和交往
  3、通过猜谜,培养幼儿根据线索推测的能力
  三、教具准备
  1、场地四周布置一些过冬时的饰物,如:鞭炮、窗花、彩灯、彩挂等等
  2、活动前事先通知小朋友在过冬那天穿上自己喜欢的喜庆的衣服来园
  3、人们热闹过冬的录像(特别强调大家制作汤圆、吃汤圆,准备过节食物的部分)
  4、准备搓好的糯米团若干,大的碟子多个
  四、说教法
  运用环境布置及录像的烘托手法营造一个浓浓的节日气氛,让幼儿深醉其中,感受过节的欢乐;用猜谜和鼓励幼儿尝试的方法带出”搓圆子“这一主题;突破”搓圆子“这一教学重难点是运用先让幼儿自由讨论、尝试,到老师正确示范、指导,其中设计大班哥哥姐姐在旁帮助进行榜样示范,幼儿自由动手操作的方法,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会”搓“的技巧。在这个过程中充分鼓励幼儿邀请其他人来过节和分享汤圆,锻炼幼儿交往和与人相处的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
  (一)看录像,带出主题
  (1)用四周环境的布置及人们热闹过冬的录像,使幼儿感受过冬的喜庆气氛。
  小朋友在兴致勃勃的观看录像里人们在忙碌的制作汤圆、吃汤圆,准备过节的食物,街道上来来往往热闹的人群,欢乐的人们快乐的玩耍……这些熟悉的内容很容易让幼儿联想起平时过节时的情景。幼儿就知道,要过节了,有新衣服穿,大家很欢乐,周围很热闹,还可以吃很多好吃的东西。直观的让小朋友理解食物与过节之间的紧密联系。
  (2)老师出谜语”捏呀捏,搓呀  搓,搓出一个小圆球,圆滚滚,站不稳,把它放在水里滚“,让小朋友猜
  如果幼儿猜不出可以提示:刚才录像里看见的,我们在过冬过节常会吃到的一种食物。小朋友很容易就猜到了,带出”搓圆子“这一主题。最后,老师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过冬过年的时候要吃汤圆吗?“让幼儿了解汤圆的吉祥意义是表示全家团团圆圆,喜庆如意。
  (二)让幼儿自由讨论和尝试怎样做汤圆,老师最后进行正确的示范
  有些幼儿可能看过大人做汤圆的过程,他们会模仿大人的动作来做,但是动作会显得笨拙,制作的汤圆也不太漂亮,但老师都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表扬他们平时会认真观察,能够大胆表现、大胆尝试。最后老师进行正确的示范:将一块糯米团放在手里上下搓成一长条,然后捏一点放在手心沿着一个方向揉,揉成一个圆圆的圆团,汤圆就做好了。做好了以后,要把它们放在碟子里。
  (三)邀请大班哥哥姐姐一起过节,体验自己动手制作的喜悦。这一环节突破”搓的技巧“这一教学重难点
  老师说”今天我们大家在幼儿园里过冬,怎么样才能过上一个热热闹闹、开开心心的节日呢?“引导幼儿去邀请等候在外的大班小朋友一起制作汤圆,开心过节。大家把手洗干净以后,就开始做汤圆了。制作过程中老师一定要要求大班小朋友让小编幼儿多动手,在旁帮助他们,不要自己包办。老师进行巡回指导,特别注意那些动手操作能力弱的幼儿,给予鼓励和帮助。
  汤圆做好了,大家排成长队,听着音乐跳着舞,一起欣赏自己的作品。一边欣赏一边评价,哪些汤圆做得好。再一次巩固“搓”的技巧。
  在这一环节,因小班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偏低,如果只是由老师来进行示范、指导的话,不但很浪费时间而且效果也不太好,利用大哥哥、大姐姐来共同参与过节,不但热闹,充满节日的气氛,而且以大帮小,一对一的进行指导,幼儿很快的掌握搓的方法。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就变得轻松、容易。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与大班幼儿的互相配合,小朋友也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和交流。
  (四)煮汤圆
  大家一起把汤圆放在预先煮沸的水里煮。煮好以后一起吃汤圆
  这个环节可以延续到下课后。老师鼓励小朋友把煮好的汤圆分给幼儿园其他的工作人员和小朋友品尝,分享过节的喜悦,进一步锻炼幼儿的交往能力。
  (五)活动延伸
  让幼儿向家里人学习一种简单的食品制作,利用自己的橡皮泥进行制作,并向其他小朋友介绍做的是什么,如何做,用到什么技巧等等,从而使这一教育活动进一步深化。

二:[幼师怎么样]幼儿园新老师如何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是向别人展示你自我介绍好不好,,作为幼儿园老师也是需要赢取孩子的注意的,幼儿园新老师如何自我介绍?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幼儿园新老师自我介绍【一】
  大家好,我是xx老师。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已经在xx幼儿园工作十余年,我带小班孩子的经验娴熟。在今后的一年里将和孩子们共同生活。爱他们,尊重他们,像妈妈一样地照顾他们。在今后的一年里,我将和小二班全体老师,真诚的为家长们服务,希望在家长的配合下,共同照顾我们的孩子。
  幼儿园新老师自我介绍【二】
  本人毕业于xx师范学院幼师专业,今年21岁,有爱心和责任心,对于不同阶段的幼儿,能针对小朋友因材施教。
  我先后在xx幼儿园这三所幼儿园分别实习过一到两个月,后又在xx学校小学 部实习一个月,在幼儿园实习任教期间,有耐心能和小朋友一起完成学习和游戏,并在生活上主动关心和帮助。不仅教会小朋友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而且还注重培养 他们的学习兴趣,在组织活动中培养团队的合作能力及各方面能力让每位小朋友都能充分的展示自己,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在工作中我积极进取,吃苦耐劳,在实践 中成长很多,丰富了我的专业,学到了更多更实用的知识,也深得老师领导的好评。在以后工作过程中,我还要不断学习和完善自己。请领导给我一次机会,我会用 实际行动去证明我的能力!
  以上这篇幼儿教师自我介绍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
  幼儿园新老师自我介绍【三】
  我喜欢幼儿园的工作,我现在是在冰心幼儿园当一名普通的教师,可是我很开心,每天都过得很充实。现在的我在冰心幼儿园工作已经工作快两年了。在这两年当中我学会了很多。回望过去,有开心也有难过。
  在刚刚进入幼儿园的时候,那时候的工作很轻松,所以没有充实的感觉了。后来,幼儿园来了一位年轻的园长。在她的带领下现在我们整个幼儿园都变的与众不同,不管是教学、生活、安全工作、各个方面都很好。“每当被别人问我你在哪里工作啊?我都很自信很光荣的说我在冰心幼儿园工作。
  本人在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性格开朗善于交际,能吃苦,有很好的亲和力,有耐性、爱心、细心;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集体观念强,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我喜欢舞蹈、喜欢钻研画画、喜欢音乐,喜欢充实的感觉,因为觉得这样的每一天都会很有意义。在学校的工作中,我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配合保育老师认真做好保教工作,和同事之间配合默契。认真积极的配合年级组的各项工作。我现在带的是中班,从小班到中班孩子们成长的一点一滴我都看在眼里,有时候也会偷偷的开心,因为孩子们都长大了。有时候说的话也会让我哭笑不得。前两天我们班的“马宝”午睡起来后,兴高采烈的问我:“x老师,你喜不喜欢“钟”啊?”我说:“我啊!我喜欢可爱的钟”。马宝说:“那我就那一块大石头,放在你
  身上。”我很疑惑不解的问:“为什么啊?”这时候马宝笑眯眯的说:“x老师,你不说你喜欢“重”的吗?”这时的我才恍然大悟,不禁的笑了起来。我真想永远和他们在一起。 我非常热爱幼教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热爱每一位幼儿,尊重每一个孩子,用爱心、耐心让幼儿喜欢我,愿意和我交朋友。两年的幼教工作,使我自身的素质和政治觉悟都提高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阅读有关书籍,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我也需要经常反思和总结:教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而且学无定法,面对如雪花分飞般的教材以及网络带给我们丰富的信息经验,我们必须把握一点:让孩
  子们真正做到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得到发展。做教师的难,做幼儿教师更难,但是我觉得在辛苦中,能感受到别人感受不到的乐趣——那就是童年的乐趣。

三:[幼师怎么样]  幼师如何制作适合幼儿的多媒体课件

  幼师如何制作适合幼儿的多媒体课件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多媒体教学课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动画来生动地呈现教学内容,形象地描述各种教学问题,可以有效增加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是现代幼儿园教学中有力的辅助工具。目前,在各级师范院校和高等职业学院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会开设“CAI 课件制作”这门课程。在这门课程几年的教学工作和实践中,我发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设计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时都存在着一些普遍性问题,影响了课件的质量和教学效果。在这里,我想探讨一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制作中出现的常见问题以及对策(由于在制作课件时使用最广泛的软件是PowerPoint,所以本文以 PowerPoint 为例来说明问题)。
  1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制作中的常见问题
  1.1 课件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特点
  学习要适应幼儿发展的阶段。幼儿的认知活动是有规律地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的。很多学生在设计课件时,只顾把相关的知识堆彻到课件中,而没有考虑到幼儿的认知特点,没有充分结合“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中学过的相关知识来设计课件。即使是相近的教学内容,由于小班、中班和大班孩子的认知程度存在着差异,所以要达成的教学目标也是不一样的。如认识图形,小班要求只要能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就可以。中班就要求能够区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并能按标记进行分类。而大班除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以外,还要求能简单地画一画这些形状,会从生活中找到这些形状的物品。
  1.2 素材选择不准确,未经处理
  多媒体教学课件常用到的是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素材。在素材使用方面常见的问题有:
  1)素材的选择不准确,和实际要表达的内容有偏差,容易引起歧义,给幼儿造成误解,对幼儿学习产生不良效果。
  2)课件中有些素材和教学内容毫不相关。如有些课件背景花哨,使用了很多不相关的声音,以及大量装饰性的GIF 动画。课件过于追求外表的华丽,音效的热闹,本末倒置,忽视了教学目标,分散了幼儿的注意力。
  3)素材没有进行先期的处理。如许多来自于网络的图片素材上都有相关的 LOGO,影响图片的成像质量;还有些音频、视频素材没有进行剪辑。
  1.3 信息量过大,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
  幼儿园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小班控制在 15~20 分钟,中班 20~25 分钟,大班控制在 25~30 分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课件要求简单明了,达到教学目标即可,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课外知识,拓展孩子的知识面,但是拓展内容要谨慎选择。在实际的课件制作练习中,很多学生为了力求全面,加入了超量的信息,超出了幼儿的能力范围。如幼儿园大班科学课中,有一课“地球的好朋友———月亮和太阳”,在学生制作的很多课件中涉及公转、自转、公转和自转带来的四季变化和昼夜变化等内容,对于这些专业名词幼儿很难理解。
  1.4 色彩搭配不当,分散孩子注意力
  幼儿喜欢色彩鲜艳明快的东西,因此很多学生就在课件中使用过多的颜色,由于缺乏色彩美学和色彩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导致幻灯片存在色彩搭配不和谐;前景色不醒目,背景色喧宾夺主;页面间色彩跳跃太大,课件风格不统一等问题。这些课件配色不科学,在使用中容易造成幼儿心情压抑、导致幼儿视觉疲劳,分散幼儿的注意力,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1.5 课件结构复杂,超级链接混乱
  目前,在幼儿园中常用到的教学课件结构有 2 种:
  1)线性结构:这种结构通常按照线性顺序“播放”整个课件。
  2)树形结构:这种结构就像大树一样有主干,有分支,树状结构课件的主干就是目录或者菜单,然后把章节内容或详细内容页面运用超链接联接起来,操作时可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地进行跳转。
  在学生制作的树形结构课件中,由于没有全面和合理地规划课件的结构,所以导致结构混乱,超级链接不合理或者不成功。
  2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如何制作适合幼儿的多媒体课件
  2.1 重视课件制作的前期工作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简单来说可分为下面五个步骤:【1】
  要想制作出合格的幼儿课件,在课件制作前期工作中要注意的问题有:
  2.1.1 了解幼儿的认知特点,明确课件的主体对象学前教育专业开设有两门专业课“学前心理学”和“学前教育学”。在设计制作课件时学生要学以致用,掌握幼儿期各个年龄段幼儿的认知特点,为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2.1.2 确定课件的主题确定课件的主题,是整个制作过程的主导。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找出各个知识点,确定每个知识点的目标,确定重点和难点,确定教学策略。其次要注意发挥多媒体的特长,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精心设计,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集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功能。
  2.1.3 重视课件脚本的编写脚本首先要确定课件结构,由于幼儿园的课程内容相对简单,所以最好选择简单的“线性”结构。如果制作的课件内容复杂,可以选用“树形结构”,但是一定要注意超级链接的准确性。在确定课件结构以后,再以页面为单位确定系统的逻辑结构,选择媒体形式和确定每种媒体的信息量,说明每个页面中所需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素材的编排结构、内容衔接等,同时包含技术制作思想,如如何表现,如何衔接等。
  2.2 素材选择恰当准确
  2.2.1 素材内容紧扣课件主题对于幼儿来说,由于处在认知的初级阶段,对知识的接收容量是有限的,所以在课件中所用的素材一定要慎重选择,紧扣教学内容,能准确地、科学地表达相关的知识。要舍弃易产生歧义、表意不明确或多向表意的素材,避免误导幼儿,产生认知上的困扰。
  2.2.2 素材美观大方,令人赏心悦目在选择素材时,除了要紧扣课件主题,还要注重素材的艺术性。幼儿主要通过各种感官来认识世界,清晰美观的图片、优美动听的儿歌和乐曲、别致新颖的动画故事、赏心悦目的文字等,都能够刺激幼儿的感官,提高视觉、听觉吸引力,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扩大幼儿的知识面,促进了知识的消化,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2.3 重视素材的收集与处理在幼儿教学课件中,常用的素材有图像、文字、音频、动画和视频等。学生在平时要注重素材的收集、整理与加工,建立自己的课件资源库。由于幼儿课件中图像、音频和视频素材使用最多,所以要求学生要能熟练使用 Photoshop 进行图像的编辑和处理;使用 GoldWave 对音频进行编辑、录制和转换;使用 Premiere 进行视频的采集、剪辑和合成。
  2.3 课件颜色搭配得当
  2.3.1 选用模板,可快速建立风格统一的课件模板是 PowerPoint 的骨架性组成部分,它可以快速建立风格统一、美观动人的多媒体课件。除了使用 PowerPoint 提供的模板,互联网上也有大量的 PPT 模板资源,学生只需要下载并进行简单的修改就可以使用,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幻灯片母版命令来制作个性化的模板用于教学。
  2.3.2 课件中多使用幼儿喜欢的颜色根据相关科学实验,在明亮彩度高的色彩环境中,幼儿情绪会受到影响而变得愉快、开朗,学习能力也随着增进;相反在色彩黯淡或是单调的色彩环境中,容易使幼儿疲劳、焦躁,导致幼儿学习能力降低。因此,在幼儿课件的制作中应该多用淡蓝、黄、草绿、橙红等色彩,适当运用红、蓝、绿等纯色色彩,尽量避免大面积使用黑、白等暗淡色彩。在配色中,也要避免同一页面色彩过于杂乱。
  2.3.3 要注意背景与文本、图片之间颜色的搭配在幼儿课件的设计中,为了不影响其他素材的显示效果,最好选择色彩柔和的纯色、渐变色作为背景,也可以选用图片做背景。但背景图片应该色彩和谐,与文字内容相得益彰,不能喧宾夺主,尤其是两者在色彩上,应该有明显的反差,才有助于凸显文字。另外背景图片的大小应该选择为800×600 像素以上的大图,这样显示效果才清晰自然。
  2.4 幻灯片内容简单明了,重点突出、布局合理
  2.4.1 明确每张幻灯片的主体,排除干扰因素为了突出重点,要注意控制每张幻灯片中素材的数量,排除多余的干扰因素。对于幼儿来说,由于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一张幻灯片中最好只安排一个重点内容,与内容无关的素材最好排除,特别是一些 GIF 动画或者色彩鲜艳的背景图片。幻灯片中素材的摆放位置要求合理科学,突出重点,重点内容放在屏幕中央,并且要足够清晰。
  2.4.2 图像清晰图像是幼儿多媒体课件中用得最多的素材,它能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能解决难以用文字或语言描述的教学内容。对于位图来说,分辨率的大小决定图像的大小,所以为了保证图像清晰要选择高分辨率的图像,低分辨率的图像放大后会模糊不清。
  2.4.3 文字少而精,字号要大幼儿认识的文字很有限,所以在课件中一定要严格控制文字素材的使用量,切勿在幻灯片中出现大段的文字。文字要求少而精,字号设置要大,以便让幼儿看清楚。对于重点文字,可以通过增大字号,设置不同的颜色,加动画效果等引起幼儿注意。
  2.5 注意与传统教学的有机融合
  2.5.1 采用片段式课件来替代整课式课件设计课件的时候,要明确课件在教学中的辅助地位。根据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可以多采用片段式课件来替代整课式课件,在课程中设计适合幼儿活动和体验的内容,加入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才能容易被幼儿理解和接受。
  2.5.2 设置情景,增加课件趣味性设置情境是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特别是在幼儿多媒体课件中,丰富多彩的虚拟情景,让幼儿身临其境,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启发幼儿的思考,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情景设计可以从幼儿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如动物园、公园、超市;也可以从幼儿喜欢的卡通故事和卡通电影出发,如天线宝宝、维尼熊等。
  2.5.3 课件中多提问题,启发幼儿思考设计问题要根据幼儿的认知程度,考虑幼儿的生活经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问题语言要儿童化、趣味化,要浅显易懂。问题设置要有目的性,要自然,有适度的探索性。例如为了培养幼儿观察比较事物的能力,可以多提“有什么不同?”这类问题;为了培养幼儿想象力、扩散思维能力,可以提“假如……怎么办?”这类问题;为了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可以提“你认为……?”这类问题。
  总之,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个技能。要想设计制作出合格的幼儿多媒体教学课件,除了上面要注意的问题,还需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断地进行学习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S].2012.
  [2] 教育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Z].2012,9.
  [3] 陈帼眉,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4] 刘桂梅,等.多媒体 CAI 课件制作教程[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3.
  [5] 王振宇.学前儿童心理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
  职后幼教应用智能手机移动学习的研究
  在2011年11月获批的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三个重大课题之一《职后幼儿教师培训的标准、模式及课程研究》中课题组对湖北省省培1700名幼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放了问卷调查1700份,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577份;回收率为92.8%.从职后幼儿教师培训的需求这一选项中可以看出:70%的教师希望能借助互联网自我学习,43%的教师认同园本培训,虽然也有39%的教师参加了国培及省培等专项培训,但这个数字也足以让我们的研究者反省目前培训形式的欠缺。
  由于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的实际情况,工学矛盾的问题十分严峻。使得更多的学前教育工作者思考如何有效地构建一个能够满足我国公办及民办幼教从业者的培训模式,而不只局限于过去分散的、高成本的集中面授培训模式。并探讨智能手机移动学习的职后幼儿教师培训模式的理论及实践成为现实的课题。
  一、智能手机移动学习的概述
  移动学习跟手机终端是非常有关的,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是指学习者以智能手机作为学习工具,随时、随地利用智能手机的优势进行课外学习或辅助课程学习的一种微型的泛在学习方式;能够将一点一滴的“碎片化”时间利用起来,极大地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使学习者能够在学习中更好地适应社会与自我发展,体现了其微小化、碎片化、社会化、协作化、情景化和个性化的学习特点。
  二、智能手机移动学习在幼儿教师培训中的可行性分析
  目前我国职后幼儿教师培训主要存在“工学”矛盾及个性化学习等问题;而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能更好地满足幼儿教师的需求,通过对移动设备和技术支持等方面的分析,笔者发现智能手机移动学习无论从需求、学习内容、经费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
  从功能和费用的角度看,智能手机也为移动学习提供了保证,随着智能手机生产技术的迅速发展,手机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手机价格逐渐下降,再加上手机通信资费越来越低,大大减少了移动学习的成本。
  课题组经过2年半(2012年3月--2014年9月)的研究,在企业的积极参与下自主研发爱上幼儿园?(Ikinder)。家园智联云平台(以下简称“爱上幼儿园?”)能让教师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查阅学习资料、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且覆盖率广,能达到随时随地培训和学习的功能。在课题开发实践的阶段选取了北京、武汉、石家庄、成都四个城市34家幼儿园作为课题软件的实验园,在34家实验园所中300多名教师中,几乎所有教师都拥有一部智能手机。这足以证明基于手机为终端的移动数字化学习平台确保了职后教师培训的广泛覆盖能力。
  目前智能手机应用的是混合无线通讯组网技术,把无线局域网技术和无线广域网技术整合在一起。新一代的移动终端(尤其PDA、手机)不仅有更快的计算速度、更高的存储容量、而且还具有更明亮、更清晰、可视面积更大的显示屏。
  1.碎片化学习。“碎片”(fragmentation)这一概念在上世纪70年代就有学者正式提出,随着Learning 3.0移动互联时代新形态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的教育应用,碎片化学习内涵及关注重点得到延伸,它不仅是知识内容的碎片化,与之相随的是学习时空泛在化,学习媒体多元化、学习思维碎片化。
  研究显示,幼儿教师一天工作内容虽然饱和而琐碎,但在一天的工作时间内,有大约1-2个小时碎片化时间(例如幼儿午睡时、备课时、下班后等)通过对34家合作园所教师的调查,她们都非常乐意通过自身的手机作为学习终端进行学习。
  2.非正式学习理论。所谓“非正式学习”是相对正规学校教育或继续教育而言的,指在工作、生活、社交等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地点接受新知的学习形式,主要指做中学、玩中学、游中学。正规学习与非正规学习都属于正式学习,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最重要的区别在于正式学习是由外界发起、组织的,而非正式学习是由学习者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的学习。非正式学习实践直接受以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划分以及相互转化为核心的知识管理理论的指导。
  非正式学习可以发生在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形式多样,从聊天到合作、从顾问到教练、从办公室到网络等随时随处都有可能发生。非正式学习强调学习的泛在性,可以有明确目的的,也可以是偶然的。
  非正式学习理论为手机移动的学习应用在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幼儿教师的职后培训应该注重教师的个体性特征,基于阅读和思考等个体性学习活动所获得的知识深刻,与培训、听讲座等活动比起来,幼儿教师对前者的学习方式更感兴趣。
  三、促进智能手机移动学习在职后幼儿教师培训应用的策略
  1.构建一个以手机为学习终端的移动数字化学习平台为职后幼儿教师培训服务。数字化的技术革命已经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继卫星传播和互联网传播给学习带来的新技术浪潮后,移动数字化即SOLOMO模式正在改变着我们的学习模式。课题组认为构建一个以手机为学习终端的移动数字化学习平台将更加符合园所教师的实际受训环境,课题组利用这一技术变革将我们的学前师资培训构建成一个空天一体化的学习平台,使得平台具有开放、便利、高效、互动、低成本和个性化的特征,为提升整个中国学前师资质量提供助推作用,通过两年半的课题研究和实践课题组已构建了一个学前师资再培训的未来学习模式。课题组已和企业密切合作通过技术力量为广大学前工作者搭建一个移动数字化学习平台,希望能够达成“随时学、随心学、随意学”的职后教师再培训学习模式,为广大学前教育者服务。
  在合作的34家幼儿园中,园内全部配置了无线网络。并且在300多名教师使用的智能手机中,95%的教师开通了移动流量。更多的教师表示现在使用手机的频率比电脑高,平时家园沟通的主要工具QQ群、微信群、以及查阅资料均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实现。
  2.开发微型培训课程、建立智能手机的手机图书馆。传统网络培训的培训者和受训者互动性低,且培训内容的上传数量有限,这使得按需培训不能更为有效。我们建议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将网络培训做成开放式平台。即人人可上传、人人可分享。
  课题组在下一阶段将通过开发相应的智能手机软件,与高校原有图书馆信息系统对接,使学习者随时随地享受图书馆的便捷服务。建立手机图书馆的专有网站,针对手机用户建立包括检索、查阅等多种服务。与此同时智能手机为馆员进行远程维护、适时回答、咨询、适时导航、定题跟踪服务、现场采购及清点馆藏也提供了便利。手机图书馆的应用将把图书馆领域的各项工作适时化,使移动图书馆可与智能手机随行。
  3.建设基于智能手机的教务管理系统。基于智能手机的教务管理系统扩展了学校传统的教学管理系统的操作手段和方式,结合。Wap和3G技术,将教学管理的有关信息延伸到个人的移动终端,满足教师和学员在任何时间、地点处理教学和学习信息的需求。智能手机的教务管理系统,能够通过3G移动网络解决带宽不足的问题,方便学生随时随地使用智能手机进行选课。还可以为每位教师设定专用账户,由任课教师上传成绩,总成绩由管理系统直接生成,既能节约工作时间,也能减少出错,让学员更快捷地查询成绩,保证成绩的真实性。
  智能手机移动学习是无线移动通讯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与现代教育理论有机结合的必然结果,基于智能手机为终端的移动数字化学习平台将成本优势发挥到极致,数字化学习内容在传播途径和模式上的巨大差异为推进我国的学前教育工作者的职后培训提供了可能,受训者也可以通过极少的付出或者微付出就可以获得提升自己的学习平台。相信不久的将来智能手机移动学习将会是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的有效补充形式。它将依据幼儿教师的工作特点、丰富已有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解决工学矛盾,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为幼儿教师职后学培训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付星。基于智能手机的大学英语移动学习[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2(8):148-149.
  [2]徐英。基于智能手机移动学习的案例研究[J].内江科技,2007(11):158-172.
  [3]杨锐。浅谈3G技术在移动学习(M-Learning)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9(24):583-584.
  [4]2014年06月12日11:05人民网-人民日报
  幼师如何制作适合幼儿的多媒体课件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多媒体教学课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动画来生动地呈现教学内容,形象地描述各种教学问题,可以有效增加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是现代幼儿园教学中有力的辅助工具。目前,在各级师范院校和高等职业学院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会开设“CAI 课件制作”这门课程。在这门课程几年的教学工作和实践中,我发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设计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时都存在着一些普遍性问题,影响了课件的质量和教学效果。在这里,我想探讨一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制作中出现的常见问题以及对策(由于在制作课件时使用最广泛的软件是PowerPoint,所以本文以 PowerPoint 为例来说明问题)。
  1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制作中的常见问题
  1.1 课件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特点
  学习要适应幼儿发展的阶段。幼儿的认知活动是有规律地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的。很多学生在设计课件时,只顾把相关的知识堆彻到课件中,而没有考虑到幼儿的认知特点,没有充分结合“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中学过的相关知识来设计课件。即使是相近的教学内容,由于小班、中班和大班孩子的认知程度存在着差异,所以要达成的教学目标也是不一样的。如认识图形,小班要求只要能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就可以。中班就要求能够区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并能按标记进行分类。而大班除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以外,还要求能简单地画一画这些形状,会从生活中找到这些形状的物品。
  1.2 素材选择不准确,未经处理
  多媒体教学课件常用到的是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素材。在素材使用方面常见的问题有:
  1)素材的选择不准确,和实际要表达的内容有偏差,容易引起歧义,给幼儿造成误解,对幼儿学习产生不良效果。
  2)课件中有些素材和教学内容毫不相关。如有些课件背景花哨,使用了很多不相关的声音,以及大量装饰性的GIF 动画。课件过于追求外表的华丽,音效的热闹,本末倒置,忽视了教学目标,分散了幼儿的注意力。
  3)素材没有进行先期的处理。如许多来自于网络的图片素材上都有相关的 LOGO,影响图片的成像质量;还有些音频、视频素材没有进行剪辑。
  1.3 信息量过大,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
  幼儿园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小班控制在 15~20 分钟,中班 20~25 分钟,大班控制在 25~30 分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课件要求简单明了,达到教学目标即可,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课外知识,拓展孩子的知识面,但是拓展内容要谨慎选择。在实际的课件制作练习中,很多学生为了力求全面,加入了超量的信息,超出了幼儿的能力范围。如幼儿园大班科学课中,有一课“地球的好朋友———月亮和太阳”,在学生制作的很多课件中涉及公转、自转、公转和自转带来的四季变化和昼夜变化等内容,对于这些专业名词幼儿很难理解。
  1.4 色彩搭配不当,分散孩子注意力
  幼儿喜欢色彩鲜艳明快的东西,因此很多学生就在课件中使用过多的颜色,由于缺乏色彩美学和色彩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导致幻灯片存在色彩搭配不和谐;前景色不醒目,背景色喧宾夺主;页面间色彩跳跃太大,课件风格不统一等问题。这些课件配色不科学,在使用中容易造成幼儿心情压抑、导致幼儿视觉疲劳,分散幼儿的注意力,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1.5 课件结构复杂,超级链接混乱
  目前,在幼儿园中常用到的教学课件结构有 2 种:
  1)线性结构:这种结构通常按照线性顺序“播放”整个课件。
  2)树形结构:这种结构就像大树一样有主干,有分支,树状结构课件的主干就是目录或者菜单,然后把章节内容或详细内容页面运用超链接联接起来,操作时可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地进行跳转。
  在学生制作的树形结构课件中,由于没有全面和合理地规划课件的结构,所以导致结构混乱,超级链接不合理或者不成功。
  2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如何制作适合幼儿的多媒体课件
  2.1 重视课件制作的前期工作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简单来说可分为下面五个步骤:【1】
  要想制作出合格的幼儿课件,在课件制作前期工作中要注意的问题有:
  2.1.1 了解幼儿的认知特点,明确课件的主体对象学前教育专业开设有两门专业课“学前心理学”和“学前教育学”。在设计制作课件时学生要学以致用,掌握幼儿期各个年龄段幼儿的认知特点,为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2.1.2 确定课件的主题确定课件的主题,是整个制作过程的主导。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找出各个知识点,确定每个知识点的目标,确定重点和难点,确定教学策略。其次要注意发挥多媒体的特长,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精心设计,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集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功能。
  2.1.3 重视课件脚本的编写脚本首先要确定课件结构,由于幼儿园的课程内容相对简单,所以最好选择简单的“线性”结构。如果制作的课件内容复杂,可以选用“树形结构”,但是一定要注意超级链接的准确性。在确定课件结构以后,再以页面为单位确定系统的逻辑结构,选择媒体形式和确定每种媒体的信息量,说明每个页面中所需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素材的编排结构、内容衔接等,同时包含技术制作思想,如如何表现,如何衔接等。
  2.2 素材选择恰当准确
  2.2.1 素材内容紧扣课件主题对于幼儿来说,由于处在认知的初级阶段,对知识的接收容量是有限的,所以在课件中所用的素材一定要慎重选择,紧扣教学内容,能准确地、科学地表达相关的知识。要舍弃易产生歧义、表意不明确或多向表意的素材,避免误导幼儿,产生认知上的困扰。
  2.2.2 素材美观大方,令人赏心悦目在选择素材时,除了要紧扣课件主题,还要注重素材的艺术性。幼儿主要通过各种感官来认识世界,清晰美观的图片、优美动听的儿歌和乐曲、别致新颖的动画故事、赏心悦目的文字等,都能够刺激幼儿的感官,提高视觉、听觉吸引力,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扩大幼儿的知识面,促进了知识的消化,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2.3 重视素材的收集与处理在幼儿教学课件中,常用的素材有图像、文字、音频、动画和视频等。学生在平时要注重素材的收集、整理与加工,建立自己的课件资源库。由于幼儿课件中图像、音频和视频素材使用最多,所以要求学生要能熟练使用 Photoshop 进行图像的编辑和处理;使用 GoldWave 对音频进行编辑、录制和转换;使用 Premiere 进行视频的采集、剪辑和合成。
  2.3 课件颜色搭配得当
  2.3.1 选用模板,可快速建立风格统一的课件模板是 PowerPoint 的骨架性组成部分,它可以快速建立风格统一、美观动人的多媒体课件。除了使用 PowerPoint 提供的模板,互联网上也有大量的 PPT 模板资源,学生只需要下载并进行简单的修改就可以使用,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幻灯片母版命令来制作个性化的模板用于教学。
  2.3.2 课件中多使用幼儿喜欢的颜色根据相关科学实验,在明亮彩度高的色彩环境中,幼儿情绪会受到影响而变得愉快、开朗,学习能力也随着增进;相反在色彩黯淡或是单调的色彩环境中,容易使幼儿疲劳、焦躁,导致幼儿学习能力降低。因此,在幼儿课件的制作中应该多用淡蓝、黄、草绿、橙红等色彩,适当运用红、蓝、绿等纯色色彩,尽量避免大面积使用黑、白等暗淡色彩。在配色中,也要避免同一页面色彩过于杂乱。
  2.3.3 要注意背景与文本、图片之间颜色的搭配在幼儿课件的设计中,为了不影响其他素材的显示效果,最好选择色彩柔和的纯色、渐变色作为背景,也可以选用图片做背景。但背景图片应该色彩和谐,与文字内容相得益彰,不能喧宾夺主,尤其是两者在色彩上,应该有明显的反差,才有助于凸显文字。另外背景图片的大小应该选择为800×600 像素以上的大图,这样显示效果才清晰自然。
  2.4 幻灯片内容简单明了,重点突出、布局合理
  2.4.1 明确每张幻灯片的主体,排除干扰因素为了突出重点,要注意控制每张幻灯片中素材的数量,排除多余的干扰因素。对于幼儿来说,由于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一张幻灯片中最好只安排一个重点内容,与内容无关的素材最好排除,特别是一些 GIF 动画或者色彩鲜艳的背景图片。幻灯片中素材的摆放位置要求合理科学,突出重点,重点内容放在屏幕中央,并且要足够清晰。
  2.4.2 图像清晰图像是幼儿多媒体课件中用得最多的素材,它能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能解决难以用文字或语言描述的教学内容。对于位图来说,分辨率的大小决定图像的大小,所以为了保证图像清晰要选择高分辨率的图像,低分辨率的图像放大后会模糊不清。
  2.4.3 文字少而精,字号要大幼儿认识的文字很有限,所以在课件中一定要严格控制文字素材的使用量,切勿在幻灯片中出现大段的文字。文字要求少而精,字号设置要大,以便让幼儿看清楚。对于重点文字,可以通过增大字号,设置不同的颜色,加动画效果等引起幼儿注意。
  2.5 注意与传统教学的有机融合
  2.5.1 采用片段式课件来替代整课式课件设计课件的时候,要明确课件在教学中的辅助地位。根据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可以多采用片段式课件来替代整课式课件,在课程中设计适合幼儿活动和体验的内容,加入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才能容易被幼儿理解和接受。
  2.5.2 设置情景,增加课件趣味性设置情境是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特别是在幼儿多媒体课件中,丰富多彩的虚拟情景,让幼儿身临其境,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启发幼儿的思考,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情景设计可以从幼儿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如动物园、公园、超市;也可以从幼儿喜欢的卡通故事和卡通电影出发,如天线宝宝、维尼熊等。
  2.5.3 课件中多提问题,启发幼儿思考设计问题要根据幼儿的认知程度,考虑幼儿的生活经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问题语言要儿童化、趣味化,要浅显易懂。问题设置要有目的性,要自然,有适度的探索性。例如为了培养幼儿观察比较事物的能力,可以多提“有什么不同?”这类问题;为了培养幼儿想象力、扩散思维能力,可以提“假如……怎么办?”这类问题;为了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可以提“你认为……?”这类问题。
  总之,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个技能。要想设计制作出合格的幼儿多媒体教学课件,除了上面要注意的问题,还需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断地进行学习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S].2012.
  [2] 教育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Z].2012,9.
  [3] 陈帼眉,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4] 刘桂梅,等.多媒体 CAI 课件制作教程[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3.
  [5] 王振宇.学前儿童心理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
  音乐教学中如何发挥幼儿的想象能力
  新《幼儿园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阐述了艺术领域目标:“能初步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喜欢艺术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乐于与同伴一起娱乐、表演、创作。”这标志着幼儿园音乐教育正发生着从注重静态知识到注重动态知识,从注重表征性知识到注重行动性知识的转变,凸显出艺术教育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价值。
  幼儿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天真可爱、活泼好动,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易于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富有情趣的事物。所以在组织幼儿园音乐活动时,我们应该情景交融、动静交替。让幼儿在听、看、动、唱、辨的趣味实践中体验。“……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们的一切都来自音乐的启发……”爱因斯坦如是说。
  想象力可以使灵感得到创造性的发挥,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因此,音乐教学已成为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让幼儿在轻松的气氛、良好的心态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获得新知识,并在课堂中尽情地遨游。
  一、故事激趣 引发想象
  首先要精心选取能够引起儿童想象的音乐材料,合理地组织在一起,对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系统教育。把音乐教材编成故事导入新课,使教学过程故事情节化,常能创设一种良好的课堂情境。我在组织中班打击乐《加油干》时,出示小兔子拔萝卜、洗萝卜、切萝卜、炒萝卜等图片,引导幼儿随着音乐听故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通过我绘声绘色的叙述,使孩子们轻松愉快地进入角色,为下一个环节的开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运用律动 展开想象
  幼儿天生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作为教师应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幼儿的音乐学习与舞蹈有机结合起来,变成生动有趣的韵律活动,让幼儿在唱一唱、动一动中受到美的熏陶。
  我在教学歌唱活动《柳树姑娘》时,一改以往教师教幼儿学的方法,让幼儿在听音乐学歌曲的同时,自行进行律动、表演。自我表现、自行发挥,分角色进行,有春风,有柳树,进行对话的律动,在优美的旋律中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地唱跳,既让幼儿情绪饱满,又培养他们即兴创造能力。就这样精心地耕耘和栽培,让创造的幼苗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中得以生根、开花、结果。
  三、游戏形式,丰富想象
  儿童的世界充满了游戏,游戏化的音乐活动给孩子带来了极大的满足和快乐。我在组织中班打击乐活动《杨柳青》时,就设计了游戏化的情节。将三个节奏型,选择小鸟、青蛙、小兔,三个小动物出场的方式带出来。形象的节奏,丰富的造型,一下子将幼儿带入到了游戏的情境中,也将本次活动的难点 :三种节奏型的掌握,提前化解,为顺利开展下面的活动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组织中班音乐欣赏《加速度圆舞曲》时,我将整首乐曲设计成“小精灵变魔法汤”的过程。我根据音乐的性质,将乐曲分成四段。第一段为“小精灵搅拌”,第二段为“小精灵抓药放进瓶子里”,第三段为“小精灵左右、上下摇晃瓶子”,第四段为“小精灵变出魔法汤”……幼儿对这样的游戏情景很感兴趣,纷纷尝试学着小精灵的样子施魔法。施完魔法,我又启发幼儿将变魔法的过程,随着音乐,想象着画出来,帮助幼儿将听觉和视觉在游戏情境中结合。最后,又用逼真的魔术表演,将活动推向了高潮。在整个过程中,幼儿始终兴致高昂,积极想象。
  四、电化教学,促进想象
  幼儿期的孩子好奇心强,对任何事物都充满想象。利用电教手段可以给幼儿打开自由飞翔的窗。
  在大班舞蹈《欢乐舞》中,幼儿户先排成两排,再变成八字形、再变成双圆……队形变化很多。光用语言描述,孩子们肯定一头雾水。这时候,我发挥了电化教具的功能。将队形变化的过程制作成精美的白板课件。变化多端的队形,孩子们一看就明白。复杂的队形变化难点,一下子迎刃而解。
  同时我还启发幼儿进行想象 :还可以怎么变化,创编哪些有趣的队形?由于有好玩的现场互动,孩子们跃跃欲试,上来创编想象出了许多有趣的队形和动作。
  五、两两互动,合作想象
  除了用以上方法来打开想象的翅膀,我还常常用两两合作,交流情感,想象创新。
  1. 师生合作,激发想象的欲望它可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当然也会增进幼儿的想象。活动中师幼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心灵的接触需要更多的感情交流。教师在开展活动的同时要不断与幼儿进行交流,引导幼儿在各类合作中有所想象和创新。
  2. 生生合作,共同进步共同交流、共同活动、共同创作是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展开想象,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互为补充的前提。
  总之,想象是幼儿的天性,音乐能促进想象,音乐的想象一直伴随着音乐,闪烁着迷人的光彩,并在音乐教育中以其独特的功能,发展着儿童的心智。
  幼儿艺术教育是儿童无比广阔的想象世界,我们要在这个世界中,当好导游,让每一颗幼小的心灵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艺术的广阔天地自由驰骋!
  如何做好少儿音乐教育塑造完善人格
  音乐教育是一种艺术的教育,是美的教育。这是一项重要的事业,是一项关乎人格塑造的事业,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少儿音乐教育工作者,更是负有神圣的责任。
  一、少儿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塑造完善的人格
  音乐教育,并不是以培养专业音乐家为主,而是培养,塑造完善的人格。人类的历史经验表明,无论是哪一种社会,正常人不能没有音乐,良好的音乐教育必须具备双重功能 :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解音乐的基础知识,实现对音乐美的感知,进而产生对于音乐的热情,而且要使得音乐营养渗透进他们的情感和智力领域,实现身心的健康、全面的发展。基于这样一种理念,在进行音乐教育的时候,要以培养“通才”为目的,注重艺术熏陶与提高整体素质的关系,力求使得幼儿初期的音乐启蒙在其终生教育中发挥长久的效应。这就要求教师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的音乐文化素养、培养新时代的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作为教育的首要目的和任务,在教学的时候,要着重把音乐的“美”传递给学生,要在教授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兼顾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少儿音乐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兴趣
  任何教育的关键都在于兴趣,少儿学习音乐的兴趣的培养,需要教师的引导,儿童时期是容易对事物产生兴趣的时候,但也容易转移注意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适时地进行兴趣的激发和积极情绪的调动,促使每位学生都被深深吸引,促使他们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探究氛围中。教师为了开启少儿学习音乐的兴趣的大门,应当想方设法采取多种手段,比如启发、诱导、奖励、激奖、比赛等方法,加深少儿学习的兴趣。针对不同的少儿,应当根据其音乐天赋的差别,因材施教。音乐细胞比较发达的孩子,在入门阶段可能会比较顺利,这时要给予他们最大的爱护,保持其认真、主动的学习态度及强烈的求知欲。对不太善于自我表现的少儿,应当多多地制造机会,培养其自信心,给予其表现的舞台,促进并增强其对音乐美的感受及进行音乐表现的欲望。另外,因为少儿年龄小,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在学习音乐的时候,往往有家长陪伴,所以家长也是一个可以利用的资源。教师在每堂课结束的时候,应当把布置的作业详细向家长解释,以便进行课后的辅导与监督。应当鼓励家长在课余时间,有意识地多给孩子播放音乐碟片、看音乐会录像、收看电视文艺节目、观看现场演出,对于孩子们的积极表现,要及时进行物质的或精神的鼓励和表扬。这样,孩子们会很兴奋并感到自豪,会产生更大的学习愿望,会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少儿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并从这种学习中尝到了甜头,便会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把学习视为负担。
  这样,音乐才会真正地成为学生们精神的家园,使他们乐在其中。
  三、少儿音乐教育的成效在于教师的主导作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之一。音乐作为创造性极强的艺术,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自由广阔的创造空间,因此,少儿音乐教师在培养少儿创新能力方面负有重任。
  少儿音乐教师要有意识做“创新型的教师”。所谓创新型的教师就是那些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并将其运用于教学中,并且有独特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的教师。创新型教师强烈的创造意识,应建立在热爱教育事业、立志献身青少年教育的基础上,教师对于学生应具有强烈的爱心和责任心,这是完成“创新教学”的根本动力。
  一位具有创新性的教师,首先应当了解儿童的心理。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向孩子们讲解乐理知识,例如,把五线谱音符说成是小蝌蚪或球拍,把电子琴说成是大玩具,把十指练琴说成是跳舞等。这些真童的语言可以让孩子在游戏般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训练和学习。
  一位具有创新性的教师,应当是活泼、平易近人的。在上课时,要有声有色地进行表演式的讲解,主动和孩子们一起唱唱跳跳,和孩子们聊天、谈心,营造出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让他们感觉老师既是师长又是朋友。这样,孩子们才会克服畏惧、厌烦等不良情绪,才能乐于释放自己,表现自己,有问题的时候能够大胆提问,有不如意的时候会主动向老师倾诉,学习有进步的时候会乐于同老师分享喜悦。只有建立了这样的师生关系,教师才能根据学生的性格、智力水平更好地传授这门学问。
  四、少儿音乐教育成功的内因在于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这种关系影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现代社会的音乐教学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已不再是权威的代表,而是保护、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创造力的引导者,是学生的朋友,教育的过程不是填鸭式的灌输,而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潜能的开发。
  教师要给学生机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而不是一味讲解。
  音乐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音乐教育要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地感受音乐的内涵,挖掘创造力,培养乐感、节奏感,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力。这样,通过音乐学习,可以使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协调力得到发展,从而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少儿期是培养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至关重要的时期,音乐教师应当为少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孩子们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塑造完善的人格。
  好的音乐教育不仅能令孩子们学会音乐常识和技能,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热爱真善美的道德品质,进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进行美术指导(本科)
  题目: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进行美术指导
  目录
  摘要(详见正文)
  一、明确不同阶段幼儿美术学习的特点
  二、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绘画内容
  三、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常用的指导方法
  四、关于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反思
  (一)充分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二)发展幼儿的艺术表现力和想像能力
  (三)学会欣赏幼儿的作品
  参考文献
  以下是论文正文
  内容摘要:
  幼儿美术是3——7岁学龄前儿童所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反映幼儿对周围现实生活的认识和体验。幼儿美术不仅具有浓厚的趣味性还具有强烈的情感性,又直观又形象,是最为幼儿喜爱和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主要分为绘画、手工和欣赏三大类。幼儿是美术教育的对象,是美术教育活动的主体,幼儿美术教育,在整个幼儿教育体系中,具有任何其他活动不能代替的意义。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 学习特点 指导特点
  问题的提出:
  一位台湾的学者曾经感慨说:“幼儿园美术教育是一把双面刀刃!教得多了,幼儿易成为教学内容与教师偏好的奴隶,难以挣脱,有幸挣脱,亦已身受伤害;教得少了,期待自然花开的结果,却常见儿童为技巧不足的挫折感所苦,学习的过程有刺激而没有收获。”我们在对幼儿进行美术教学活动时候,应根据幼儿不同阶段的年龄特征进行指导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引导幼儿发现收获中的美,感知美、体验美、创造美,促进幼儿认知、智力及创造性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针对幼儿的年龄特征进行美术指导呢?
  一、明确不同阶段幼儿美术学习的特点
  (1)3——4岁幼儿(小班阶段):这阶段幼儿的手肌肉,骨骼发育欠完善。这时他们握拿的蜡座应软一些,便于幼儿涂画;块头应大一点,便于幼儿握拿;最好是为幼儿选择油画棒,它硬软适中,粗细合适,幼儿用它画出的画面颜色鲜艳,非常适合于此阶段幼儿。
  (2)4——5岁幼儿(中班阶段):这阶段的幼儿有了基本的美术功底,想象力也逐渐丰富,已不满足于简单的涂鸦。此阶段幼儿应培养他们一定的构图能力,对色彩的敏感度。开始围绕一个主题思考如何在画面上表现,但是构思常不稳定,仍然边构思边作画,极易受环境或情绪的变化转移而偏离主题。
  (3)5——7岁(大班阶段):初步体会色彩变化的规律,对颜色的敏感度提高,能注意各种图像的大小、位置及它们之间的前后关系,能较灵活地安排,使画面情节更清楚。
  此阶段幼儿常常不满足于简单的白纸作画,开始尝试各种方式作画,将美术运用到手工、娃娃家装饰、语言角画信等学习和生活中去。
  二、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绘画内容
  了解了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后,再来制定幼儿美术活动的绘画内容,绘画内容的选择应从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出发,所选择的内容应为幼儿所熟悉的,接触较多的事物。为此必须根据从浅到深,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制订好教学度。
  (1)3——4岁幼儿(小班阶段):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物体进行涂鸦,如小鸭子涂色,给小猫的花裙子涂色等等。进行简单的添画,学习简单的线条,如学习直线(小雨点)、学习波浪线(河水)等等。利用萝卜、马铃薯、纸团、布团(布包泡沫块而成)、串珠(小铁丝穿上木珠而成)等材料进行印章画。
  (2)4——5岁幼儿(中班阶段):学习各种图形替代单一的线条,扩大对物体特征的认识,注意主要特征部分不遗漏。变化人物或动物各部图形组合的位置,并表现它们的某些细节,使图像更为生动。学习简单的写生,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构图的基本功。尝试让幼儿玩色,如粉刷房子、印染等利用颜料进行美术活动。
  (3)5——7岁(大班阶段):以情节画为主,又目的地安排画面,注意个总图像的位置与动态,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去表现情节内容,逐步体会布局的均衡与变化以及美感。可以尝试让幼儿听完故事以后把故事画下来,又或者让幼儿把国庆节、中秋节或其他有意义的事情画下来讲给其他小朋友听。利用已经掌握的美术功底进行其他美术创作,如在图书角自己创作一本故事书。手工角给妈妈设计一条花裙子等。认识一些有名的画家,欣赏一些名画,可以让幼儿尝试临摹等。
  三、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常用的指导方法
  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对于喜好新鲜事物的幼儿来说,采用灵活多变的小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激起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热爱。
  (1)游戏情景法
  教师要善于运用游戏的情境来感染和调动幼儿。如:情境表演、看录像、讲故事、变魔术等活动都是幼儿喜欢的游戏,这些游戏里又包含着丰富的美术知识,而创设宽松、有趣的游戏环境,更易于幼儿把自己所思所想表达出来。
  (2)观察引导法
  美术活动是视觉艺术活动,离不开观察。引导幼儿观察时,首先是启发幼儿对生活和事物的热爱。如引导幼儿观察、回忆最喜爱的动画片里的人物或动物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特点?进行交流之后再画。从而启发幼儿通过观察抓住事物的调整,并把自己的感受和联想表达出来,使他们的画面生动而充满儿童情趣。
  (3)过程指导法
  幼儿作画时,教师即不能无目的的巡视,也不能过多的询问干扰幼儿的原有思路。老师要做到因人而导、因需而导。如对自信心不足,不敢下笔的孩子,可以采取手把手或在纸上示意,帮他迈出“万事开头难”的第一步。在幼儿不知道如何继续丰富画面时,老师应及时指导其丰富画面,帮他添上关键的几笔,起到拓展、丰富画面的作用。
  (4)欣赏法
  通过欣赏一些中外名家作品、儿童优秀美术作品或其他幼儿的作品,引导幼儿产生感受,理解和发现作品的表现手法和含义,使他们在获得艺术“营养”的同时,激发他们大胆地表现与创作。
  (5)注重幼儿情感体验的表达
  绘画也是孩子们的一种表达情感“语言”,他们的画表现了他的思想、情感、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而孩子的大脑易兴奋,不易抑制,表现为容易激动,控制自己的能力较差。所以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常常把自己的喜悦、快乐、悲哀、烦恼都倾注出来,使之成为他们自己天真的语言,他们时而自言自语,时而互相对话,表述欲望非常强烈。幼儿作画时,教师不要总担心或关注幼儿的造型能力,评价幼儿作品时不能以“好不好”、“像不像”的标准,而是要使他们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并通过自主的创作过程,建立起对美术活动的兴趣。面对幼儿的作品可以让幼儿用语言来表述自己想要诉说的内容。
  四、关于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反思
  (一)充分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可利用周围现实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打动儿童的心灵,如:我们带孩子们到古城参观,孩子们看到了美丽的景色和人们的各种劳动及古色古香的建筑物,非常开心。
  回来后,我让孩子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 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有的孩子绘画了家乡的特产—张飞牛肉、白糖蒸馍以及保宁醋等;有的孩子绘画了古城各种建筑和植物的美景;有的孩子绘画了叔叔、阿姨与顾客讨价还价的情景。由于幼儿有了一定的亲身感受,每一个孩子都在快乐的创作,他们把自身对美的体验和真实情感倾注在艺术创作之中,从中体味现实生活的美好,这种创造对儿童来说是很快乐的,幼儿的绘画兴趣被充分的调动了起来。有了真正的兴趣,幼儿的绘画能力才会有提高,因此我们在完成教学目的的同时,不能给幼儿施加明显的压力,这样孩子在宽松的氛围中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绘画过程中找到不同的乐趣,并陶醉于其中,最后作为老师的我们要旁作耐心的指导,结合孩子的阶段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如:在绘画活动《美丽的热带鱼》中,我先请幼儿观看热带鱼,一起玩“小鱼游”的游戏,幼儿对游动的小鱼增加了兴趣,在兴趣之下孩子们开始动手画,但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把鱼儿画出来,有一部分孩子或许因为游动的小鱼而产生绘画的兴趣,而另一部分孩子或许因为小鱼游动而不知道如何下手画,所以教师的指导在这里就很重要。我们不要求幼儿画的有多像小鱼,而只希望孩子画他们心中的小鱼就可以了,如果非要他们用三角形画出小鱼的身体,则是硬生生的把孩子赶出了“灵感”的大门。
  (二)发展幼儿的艺术表现力和想像能力
  当幼儿对教师安排的内容不感兴趣时,即使老师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其结果都不是很理想。例如:在绘画“我长大了?”活动中,我让孩子们绘画长大了想当解放军、做医生、老师、并在小黑板上范画了这些职业的特征,并强调孩子照着老师的画。可是在活动中,我发现很多孩子都在一边小声的嘀咕,“我不画这个”,一脸不情愿,我把孩子的注意力硬拉到自己确定的内容上来,表面上看似乎完成了教育目标,但实际上幼儿并没有真正学懂。相反,如果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幼儿在没有心里压力的情况下,许多幼儿常常会在各场合自发地,旁若无人地作画,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第二次我又进行了新的尝试。还是这个绘画主题,我只是进行引导。我让孩子们先讨论,“长大后想做什么职业?”“长大后你想去哪儿,看到些什么?”“长大后你、你父母等身边的人有什么变化?”等等,然后让孩子们自由绘画。结果好多孩子都画了各种各样的画,有的画了宇宙飞船,他说:“长大后想当宇航员去太空看看。”哦!看他的想像多么 的丰富;有一个孩子绘画了一个机器人和一脸盆,我问她:“你画了什么呀?”“我长大后想设计一个机器人,帮妈妈洗衣服,做饭,妈妈就不会那么辛苦了。”多么奇妙的想象啊!多么纯真的童心啊!虽然这次活动与我原来计划的画面相差甚远,可是我发现孩子们都陶醉于这种充满乐趣的想象中。
  由此,我懂得了急于让幼儿学会写实地表现和掌握技能是不可取的,美术活动是一种感兴趣和快乐的游戏,一切教育概念都应立足这个现实基础之上。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当幼儿感到需要时,教给他们一些美术的知识和技能,这将会有助于幼儿更好地进行创造活动。 我们应顺应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鼓励他们把想到的和感受到的,自由、轻松、愉快的进行表现。在这一自然而然的过程中使幼儿的创造性逐渐丰富,切忌用成人的模式去教导、要求幼儿。
  (三)学会欣赏幼儿的作品
  幼儿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的作品能充分展示他们的这一特点,绘画对于孩子来说是另一种语言,也是承接、释放孩子情感的载体,当孩子涂画出一幅幅的“作品”时,面对他们的杰作,我们该说什么、父母又该说什么,大家该怎么做?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会对孩子的“创作”产生影响——令其快乐无比或深感失落,因此我们应该因势利导,在评价前先听听孩子们说说自己的画。或许你会认为乱线条、漆黑一片的“大作”实在是“惨不忍睹”,或许你还会产生一种想迅速清除进垃圾桶的想法,但是,孩子们随意性的画面恰恰反映的是他们心中的世界。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他的画也就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有的作品只有他自己看的懂、说的清.因此,我们在评价幼儿美术作品时要尊重幼儿,善于发现幼儿作品的精华所在,表现出接纳、赞许的态度,只有这样才可能和幼儿沟通。 因此,欣赏孩子的作品也是教师的必修课,学着理解孩子的童心,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欣赏他们的作品,听他们讲画面中的每一个点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56666/

推荐访问:幼师辞职信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