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手抄报框架]手抄报框架

来源:教师述职报告 时间:2018-07-21 15:00:04 阅读:

【www.bbjkw.net--教师述职报告】

篇一:[手抄报框架]读书手抄报边框图片大全


  导语:书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柱,书是人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书是人们精神支柱。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读书手抄报边框图片,欢迎阅读!

  读书——感受_900字
  曾经,有人告诉我,一本书的好坏不是由别人评论出来的,而是由自己看出来的。而我却觉得书的好坏是“感受”出来的!
  (一)
  日落时分,拖着疲惫的身体,爸爸回来了,手中仍然是拿着一叠《广州日报》,爸就是那样,“报纸的魅力”总可以冲破一切。他认为读书不如读报。报纸上,仍然是“烦闷”的重大会议的召开;某某女大学生怎样怎样了!我看了就直犯困,爸爸却说:“看一份报纸,不仅是看,而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感受——感受党对我们的好;感受某某女大学生的苦!正如你看一本书,不但要看,

篇二:[手抄报框架]数学手抄报边框大全


  数学中的一些美丽定理具有这样的特性:它们极易从事实中归纳出来,但证明却隐藏的极深。有关写数学的手抄报边框大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与了解。

  小学数学趣味小知识
  一、抽屉原理的应用
  947年,匈牙利数学家把这一原理引进到中学生数学竞赛中,当年匈牙利全国数学竞赛有一道这样的试题:“证明在任何六个人中,一定可以找到三个互相认识的人,或者三个互不认识的人。”
  这个问题乍看起来,似乎令人匪夷所思。但如果你懂得抽屉原理,要证明这个问题是十分简单的。我们用A、B、C、D、E、F代表六个人,从中随便找一个,例如A吧,把其余五个人放到“与A认识”和“与A不认识”两个“抽屉”里去,根据抽屉原理,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三个人。不妨假定在“与A认识”的抽屉里有三个人,他们是B、C、D。如果B、C、D三人互不认识,那么我们就找到了三个互不认识的人;如果B、C、D三人中有两个互相认识,例如B与C认识,那么,A、B、C就是三个互相认识的人。不管哪种情况,本题的结论都是成立的。
  由于这个试题的形式新颖,解法巧妙,很快就在全世界广泛流传,使不少人知道了这一原理。其实,抽屉原理不仅在数学中有用,在现实生活中也到处在起作用,如招生录取、就业安排、资源分配、职称评定等等,都不难看到抽屉原理的作用。
  二、兔同笼
  你以前听说过“鸡兔同笼”问题吗?这个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
  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你想知道《孙子算经》中是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的吗?
  解答思路是这样的:假如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角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1)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由94只变成了47只;(2)如果笼子里有一只兔子,则脚的总数就比头的总数多1。因此,脚的总只数47与总头数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数,即47-35=12(只)。显然,鸡的只数就是35-12=23(只)了。
  这一思路新颖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化归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问题采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形,使之转化,直到最终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
  三、普乔柯趣题
  普乔柯是原苏联著名的数学家。1951年写成《小学数学教学法》一书。这本书中有下面一道有趣的题。
  商店里三天共卖出1026米布。第二天卖出的是第一天的2倍;第三天卖出的是第二天的3倍。求三天各卖出多少米布?
  这道题可以这样想:把第一天卖出布的米数看作1份。就可以画出下面的线段图:
  第一天为1份;第二天为第一天的2倍;第三天为第二天的3倍,也就是第一天的2×3倍。
  列综合算式可求出第一天卖布的米数:
  1026÷(l+2+6)=1026÷9=114(米)
  而 114×2=228(米)
  228×3=684(米)
  所以三天卖的布分别是:114米、228米、684米。
  请你接这种方法做一道题。
  有四人捐款救灾。乙捐款为甲的2倍,丙捐款为乙的3倍,丁捐款为丙的4倍。他们共捐款132元。求四人各捐款多少元?
  四、鬼谷算
  我国汉代有位大将,名叫韩信。他每次集合部队,只要求部下先后按l~3、1~5、1~7报数,然后再报告一下各队每次报数的余数,他就知道到了多少人。他的这种巧妙算法,人们称为鬼谷算,也叫隔墙算,或称为韩信点兵,外国人还称它为“中国剩余定理”。到了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用诗歌概括了这一算法,他写道:
  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
  七子团圆月正半,除百零五便得知。
  这首诗的意思是:用3除所得的余数乘上70,加上用5除所得余数乘以21,再加上用7除所得的余数乘上15,结果大于105就减去105的倍数,这样就知道所求的数了。
  比如,一篮鸡蛋,三个三个地数余1,五个五个地数余2,七个七个地数余3,篮子里有鸡蛋一定是52个。算式是:
  1×70+2×21+3×15=157
  157-105=52(个)
  请你根据这一算法计算下面的题目。
  新华小学订了若干张《中国少年报》,如果三张三张地数,余数为1张;五张五张地数,余数为2张;七张七张地数,余数为2张。新华小学订了多少张《中国少年报》呢?

  一些数学经典的语句
  1、抽象地定义一样事物,是从功能上说的,并非从形状上定义。e.g.脑or智能:=思维、学习、创造。而外星人,我们并不能说是“奇形怪状的东西”。
  2、越抽象的东西,将代表越广泛的东西。学习数学的人,可以去从事任何职业。
  3、顾拜旦认为,达不到的目标才是伟大的目标。起初,奥运会是不允许职业运动员参加的,是萨马兰奇将它搞成了金钱和权势的工具,出现了兴奋剂之类乌烟瘴气的东西。
  4、学习物理,需要很强的直觉思维,物理知识是逐渐加深的。而学习数学需要逻辑性、想象力,数学学习是上升的,有基础才能继续学习。
  5、不用公式说明,而是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的数学,才是真正学到了数学。

篇三:[手抄报框架]关于读书手抄报边框


  导语:读书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是我们获得知识的重要方式,有助于实现我们的梦想。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关于读书手抄报的边框,欢迎阅读!

  关于读书方法
  (1)精其选;(2)解其言;(3)知其意;(4)明其理。
  一,精其选。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真是多极了,真是浩如烟海。但是,有永久价值的还是少数。
  怎样知道哪些书是值得精读的呢?从古以来流传下来的书,都是经过历来群众的推荐,经过时间的选择,流传了下来。我们看见古代流传下来的书,大部分都是有价值的。现在我们所称为“经典著作”这一类的书都是应该精读的书。
  我们心里先有了这个数,就可随着自己的专业选定一些须要精读的书。还有就是要一本一本地读,在一个时间内只能读一本书,一本书读完了才能读第二本。(曾国藩也是读书不读完一本,不开始读下一本;蒋光头先生也是这样读书。我认为是蒋学的曾,因为他极佩服曾,他天天写日记也是受曾的影响。)

  二,解其言。这就是说,首先要懂得它的文字,它的文字就是它的语言。语言有中外之分,也有古今之别。(就是说你想读古书,你得懂古代汉语。想读英语原版书,你得懂英语。)
  三,知其意。中国有句老话说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意思是说,一部书上所写的总要比写那部书的人的话少,他所说的话总比他的意思少。一部书上所写的总要简单一些,不能像他所要说的话那样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54496/

推荐访问:教师节手抄报框架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