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现状]关于大学生就业

来源:调查报告 时间:2018-07-20 19:00:03 阅读:

【www.bbjkw.net--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篇1:2017关于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就业形势,零八年的持续经济危机不仅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还导致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各 校大学生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应该何去何从呢?
  对此我利用寒假的时间对这个令人烦恼而大家又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作了一次深入的调查。
  全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使大学生就业走向越来越难的趋势。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
  1.供与求平行上升,供求矛盾并不突出。从总体情况来看,零九年第一季度的全省人才市场供需两旺,其中提供的职位数达到了二十四万余个,创历史新高。而在第一季度,全省各地人才市场接待、登记的求职人数更是达到了七十七万余人次,这个数字里面虽然存在着有重复登记和已经就职而想跳槽的在职人员等情况,但仍明显反映出了零九年我省的就业压力巨大。
  为了促进广大求职者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作为政府所属的各级人才服务机构将在今年开展一系列的就业服务活动,包括每季度在省内人才网上召开的全省人才市场共同举办的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会和每年开展的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组织各类企事业用人单位进入高校开展校园招聘会,组织实施“一村一大”、“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专项计划,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活动等系列服务举措。而高校毕业生则应该更进一步的提升自身就业能力,积极主极的参加各种就业培训、就业指导、见习实习活动,同时更深层次的转变就业观念,特别是转变择业地区观念,面向基层、面向大量急需人才的困难地区就业,争取成功的迈出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2.量与质逆向而驰,量稳质降十分明显。缺少训练良好的毕业生,将会妨碍我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更高层次的产业。 由于我国许多大学毕业生缺乏实用技能和糟糕的英语口语能力,妨碍了我国发展服务型产业, 尽管我国大学大量扩招,每年生产出大量毕业生,但从我国现在的制造型模式转向服务和研究型产业所面临的诸多困难。随着跨国公司在我国不断扩展业务,它们将面临着招聘高质量工作人员的困难。丰裕的大学生中存在匮乏的知识,大批量的毕业生,很少有人能够游刃有余地在出口服务行业工作。
  我国学生的教育模式使他们难以学到跨国公司所需要的实用技能和团队精神。大学教育采用的是理论化的、局限于书本的和老师传授的方法,英语教学对话能力也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
  我认为,我国教育应当提高大学与企业之间的“联合机制”,让毕业生能够学到公司所需要的各种技能,我国需要在这个问题上想出对策。当然作为大学生自己也应该宽泛的发展自己的见识。
  3.冷与热分布不均,冷热两极反差强烈。临近年底,大中专毕业生开始进入应聘高峰。我近日走访部分中高职院校了解到我市内一些中高职院校现已开始积极筹划零九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但受经济形势变化及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今年的高职生就业出现了冷热不均的情况。
  首先,物流毕业生过半专业却不对口。前几年,物流专业火得不能再火,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应该是小菜一碟。然而物流专业往日风光不再,部分高职院校招生就业办负责人坦承,物流专业已成就业最困难的专业之一。
  去年某院首届物流专业招生时共招了四个班两百多学生,然而去年毕业之后,据某院流专业毕业生顺利毕业走向社会,当初第一届物招生就业办统计,目前仍在从事与物流相关的职业的学生已不到四十人。为此,他们今年在招生的时候,仅仅只招了一个班。
  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少物流企业业务量萎缩,为了节约经营成本,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较往年大幅缩水;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前几年物流专业大热,不少院校根据专业设置紧贴市场需求的原则,大量招收物流专业学生,几年之后导致物流专业人才太多,而市场需求不多。对于已经在物流公司就业的毕业生来说,物流公司的待遇普遍偏低也是导致大部分已就业的毕业生转行的重要原因。不少在物流公司上班的毕业生,工资待遇各方面与一般的普工几乎没有差别,且大部分物流公司规模偏小,一些毕业生甚至沦落为仓管员、搬运工等,因此一些毕业生纷纷转向市场营销等领域。另外中高级焊工供不应求 。在物流专业就业遇冷的情况下,部分新兴专业的毕业生却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例如机械制造、模具设计等专业,基本上学校培养的人才每年都被企业提前预订。

关于大学生就业篇2: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论文

  导语: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就业论业的论文,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摘要:我国大学生在面临就业问题上普遍都会比较迷茫和犹豫,不知道自己从事什么职位最佳,也不能确定自己到底适合什么职位。出现这类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大学生对于就业问题没有一个成熟的就业观念。我国茶文化伴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保留了大量我国优秀思想精髓,对我国大学生就业观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因此,本文基于茶文化的视角,针对于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观的普遍问题,对高校大学生就业观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这些建议可以给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观教育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茶文化;大学生;就业观;教育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兴起与发展,社会上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把服务平台由线下转为线上。比如,医院预约挂号可以直接通过支付宝或者微信中的公共号平台进行,公共社区办理居住证可以直接通过相应APP软件去申请以及拍照递交有效证件等等。当服务或者交易严重依赖互联网平台时,社会上有从事两种性质的工作人群剧增:一种是网络平台客服;一种是微商或者淘宝卖家。这两种性质的工作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工作者的工作地点以及工作状态的规范不做要求。你可以边跟朋友喝下午茶边工作,你也可以躺在被窝里边追剧边工作,甚至于你可以边泡澡边工作。因为这样的特殊的工作性质,很多大学生在大学毕业之后并不愿意急着去找一份普通意义上的工作,而是选择去做微商或者“代购狗”。这样的工作对他们而言既可以满足挣钱的欲望,又实现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而这正是现社会普遍大学生对待就业问题的普遍心态。这种心态引起了家长以及普遍企业对学校的不满。家长们认为学校没有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取向,企业认为学校没有为社会输送足够的人才。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也受到社会各界的质疑。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教育对学校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1、对大学生就业观有指导作用的茶文化思想
  1.1回归本心。
  茶叶取自于自然,源于自然与环境的合作之物。因此茶叶对人的身体具有非常好的保健作用。在医学领域,茶叶作为药引子被应用于医药中,对于具有祛痰清肺的作用。另外,因为茶还有抗癌功效,经常被医学研究工作者作为控制癌细胞病变的研究对象。在生活休闲领域,饭后一杯茶,可以促进消化,帮助人代谢身体多余的油脂。长期饮茶对人的身体可以起到一个保健的作用,并且从精神层面上对人的浮躁情绪有很好的抚平作用,从而帮助人更好地认清自己的内心。从茶叶的这些功效可以反映出源自于茶叶的一种在浮华中保留的肃静的本心。因此,回归本心是茶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现在的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的迷茫问题。大学生不知道如何择业,很大程度上都是源于社会上关于就业取向的声音太多太杂。有些媒体喜欢在自己的平台上发布一些大学生毕业后就当老板月入百万元或者某高校学生毕业后便通过旅游边代购不到五个月的时间全款买了一部豪车等文章。这些文章无疑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回归本心”的茶文化思想教育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跟随自己的本心,不要过多地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在面临就业问题时也应该从自身出发,问自己想要做什么以及自己能做什么,而不是跟着他人的方向走。
  1.2去伪存真。
  “去伪存真”的茶文化思想在茶叶泡制的过程中体现的尤为明显。茶叶一般用白开水泡制约半分钟左右后需将水过滤掉,然后重新泡制。这主要是因为茶叶表面残存着一些极为微小的残存物,对人的身体不利。通过第一次浸泡,水的高温可以帮助将茶叶表面的有害物质消灭。并且严格控制第一次泡茶的时间还是为了保留茶叶里面茶多酚的活性。这样泡制出来的茶因为经过了“去伪存真”的过程所以更加有利于人体的吸收和促进身体的健康。这就是从茶叶泡制中提炼出来的“去伪存真”的茶文化思想。这种思想在告诉即将面临就业问题的大学生这样一个道理: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应该用一双“慧眼”去识别发布的职业信息的真伪。很多大学生求职时容易被一些宣扬低要求却高报酬的工作所吸引,却一不小心踏入了传销的圈套。这就是没有做到“去伪存真”。
  2、我国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现状
  2.1大学生就业观教育没有建立完整的教学体系。
  学校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文化教育情况长期以来一直备受社会媒体以及家长的关注。思政课也是大学所有专业的学生必修以及必考的一门课程,这也体现了学校对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视。然而,即使所有的大学生都拥有了一定的思想文化素质,但是没有正确的就业观做支撑,他们仍然免不了要陷入就业困惑的怪圈。因此,大学生的就业观教育对于学校而言是需要引起重视的一种思想教育。然而,大部分的高校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去践行对大学生的就业观教育。这体现在两点:第一,没有专门的大学生就业观教育课程或者讲座;第二,就业观的教育也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并没有被编入大学思想政治教材供师生学习。这些都充分说明我国大学生就业观教育并没有建立完整的教学体系。很多学校教育负责人或者广大师生都认为把大学生就业观单独成立一个版块或者教学课程未免有些小题大做。那是因为他们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内容想得太过狭隘。事实上,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在很久之前就专门为学生设立了关于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课程。大学生的就业观教育并不仅仅只是关于就业的正确态度,还包括就业前的个人性格测试和分析、九型人格的分类以及适合的职业分析、社会职业的划分和发展方向、就业心理学、职业规划等等重要的课题。而这些完全值得被收集和整理为一门就业观教育学科的内容。并且这些内容不仅对于大学生就业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对于大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同样具有指导意义。而目前高校不完善的大学生就业观教育会严重阻扰学生日后做出正确的就业取向。
  2.2相关教育工作者也缺乏正确的就业观。
  很多大学的思政老师在涉及到就业问题的课题中,总会拿一些在政府机关、银行工作或者月收入很高的人作为一些成功案例向学生宣讲择业的重要性。这在无形当中为学生灌注了两种思想:第一,政府机关或者银行里面工作非常不错;第二,收入是衡量工作价值的标准。于是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前夕就开始买相关资料为银行和公务员考试做准备。结果很多考进银行或者政府机关工作的人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就对自己的工作非常后悔:一方面,自己并不喜欢所从事的工作,虽然福利好但是感觉与自己最初的梦想相违背;另一方面,自己又没有勇气辞职,毕竟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份好工作,并且辞职后不知道还能否找到好的工作。在比我们老一辈人的眼中,总把稳定、体面的工作认为是好工作。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工作也应该换一种新的认识。工作本身没有好坏或者贫贱尊贵之分,每一种职业的工作者都应该得到平等的看待。而在我国众多高校中,相关教育工作者对于职业的偏见会在潜移默化中左右学生对于工作的认识,同时也会深深地影响学生的就业观。而这是我国大学生就业观教育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3、基于茶文化视角的大学生就业观教育途径
  3.1“回归本心”的茶文化思想要求教育必须从职业认知开始。
  社会上的每一份职业从本质上讲,都是利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劳动价值,无论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无论是刷墙工还是某银行的行长都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一定实力的人,他们只有领域的区分,没有尊卑之别。而认识到这点是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开始。“回归本心”的茶文化思想也是意在说明大学生在就业的问题上应该从自己的心出发,而不是把他人的想法和期待放在第一位。因此,我国大学生就业观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认知,让学生以一种客观、平等的心态来看待每一份职业。这样在学生面临职业选择时,会优先从自己的实际爱好和能力来考虑工作,而不是不顾自己真实的想法,只是一味地去选择让别人羡慕或者让家长、老师满意的职业。具体而言,学校可以在对大学生就业观教育开课之前特别聘请国外优秀的就业观课题教授来本院校进行宣讲。一方面,毕竟关于就业观教育的研究,国外的确要比我国更加资深和成熟,让外教来宣讲可以借鉴和吸收国外优秀的思想以及教学方法,这样为日后本校大学生就业观教育工作的开展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另外一方面,尤其是在职业认知上,国外教师由于受他们本国文化环境的影响,并没有太多的“思想俗套”。他们是真正把每份职业都平等相待的人,因此在演讲的过程中会更加有底气和说服力。
  3.2“去伪存真”的茶文化思想要求教育必须落到实处。
  “形式主义”在我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长期存在着。比如,大学考试考前划重点、负责答辩的老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补考试卷和前一份试卷内容一模一样等等。因为这些“形式主义”的存在,导致我国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依然很难得到国外相关教育界的认可。所以目前我国国内很多学校的大学学历无法得到发达国家的承认和接受。而“去伪存真”的茶文化思想就是“形式主义”的反面。对于大学生就业观教育工作而言,“去伪存真”要求工作的开展和进程都需要按照原计划严格落实,杜绝任何“以假乱真”的情形。比如,如果以后大学生就业观教育课程需要进行抽测考试,那么对于考卷的技术含量和成绩的真实性相关负责人都必须严格把控。像过去那种考前划重点的行为也应该被严厉禁止,学生和教师都需要同时对自己以及考卷负全部责任。只有切实把大学生就业观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才能在计划范围内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为以后就业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参考文献
  [1]李颖,刘善仕,翁赛珠.大学生就业能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J].高教探索,2005(2):91-93.
  [2]陈成文,谭日辉.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关系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4(4):29-32.
  [3]肖云,杜毅,刘昕.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差异研究———基于对重庆市1618名大学生和272家用人单位的调查[J].高教探索,2007(6):130-133.
  [4]余悦.中国茶文化研究的当代历程和未来走向[J].江西社会科学,2005(7):7-18.
  [5]张进军.中英茶文化比较及对中国茶文化传播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4(8):175-176.

关于大学生就业篇3:有关大学生就业的论文范文

  一个人想要顺利地找到工作,在工作中做出成绩,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就业能力。就业能力包括一般就业能力和特殊就业能力。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有关大学生就业的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据有关资料显示,2012 年辽宁省共有大学毕业生26.4 万人,截止到 6 月 14 日,已签约大学毕业生 19.12万人、签约率为 72.42%,与 2011 年同期基本持平;2013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在 700 万左右,比 2012 年的 680万人数增加 20 万左右,而 2014 年大学毕业生又达到了727 万人。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已经成为近年来需要解决就业岗位的首要考虑因素,就发展趋势而言不容乐观。
  一、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的变化
  对于辽宁省而言,我省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环境变化快,我省正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各个职能部门都在加大力度促进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和产业升级,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不能及时对此做出调整。城乡发展不均衡导致的就业条件差距过大,也使得人才的分配出现“一边倒”的问题。
  (二)高校课程内容滞后
  在现如今科技与经济大发展的时代,知识的更新显得尤其重要。可是由于条件的限制,高校的课程内容更新的速率远远满足不了现实发展的需求,这就导致了高校毕业生在求职时发现自己所掌握的技能并不能适应其岗位的要求,结果与心仪的岗位失之交臂。各个高校普遍是在自身条件所能满足的情况下来设立专业、安排课程,而不是按照市场需求来设定。
  (三)用人单位选人标准不一
  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多给了用人单位更多的选择权,用人单位如何选人、用人也大大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例如:有些用人单位过分看重学历,认为高学历就等于高能力;也有的单位过于偏向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而忽视了来自普通大学的求职者;还有的单位为了节省人才培训的成本,更愿意录用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求职者等等,这些都成为了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过程的阻力。
  (四)毕业生自身因素
  大学毕业生的自身因素是对其就业与否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这部分因素主要体现在:
  (1)大学毕业生对自身定位不准确,导致求职者与用人单位无法达成共识;
  (2)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对工作环境、薪酬待遇、工作量等要求过高;
  (3)大学毕业生过于追求效益好、竞争激烈的岗位;
  (4) 大学毕业生倾向于经济发达的先进地区,不愿意到较为偏远的地区就业;
  (5)一部分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还达不到要求,等等。
  二、基于营销理论的大学生就业机制策略
  运用市场营销的方法来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这需要市场各方的共同努力。我们不妨将高校毕业生看做是一种特殊的产品,那么,高校就是生产这种特殊产品的特殊企业,而用人单位则是对高校毕业生这种特殊产品的需求方。整个就业市场的分配合理、供需均衡对于大学生就业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大学毕业生的数量照以往有所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整个就业市场上供大于求。不难看到,有些岗位竞争激烈,有些岗位却是门可罗雀,一人难求。这正说明了当下的就业市场上,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大量资源正被浪费。
  (一)高校:调整生产销售战略
  高校作为就业市场中的生产方,为了达到产品的最大销量,首先应该积极了解整个市场上的发展趋势和需求方也就是用人单位的需求,按照市场的需求来进行人才的培养,使得市场结构得到正确有效的调整,真正做到市场中各个环节都能够达到平衡,高校也能够提高其市场占有率,大学毕业生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就业概率。高校必须要不断提高竞争力,做到与时俱进,时时掌握市场的最新形势动态。在满足市场上需求的基础上,还要把自己的产品打造得有特色,有亮点。只有这样,才能在同类的竞争企业中脱颖而出。
  第一,高校要准确定位自己的消费群体。要明确自己生产的产品主要是由哪一类的需求方来购买,只有在了解客户群体之后,才能在产品的打造上有一个准确的方向。
  第二,做好市场调研。在了解了自己的消费群体后,就要时时刻刻了解客户的需求。随着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发展,客户的需求也不会一成不变,高校要能够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才不会被市场淘汰。例如,根据市场的需要,对专业和课程进行适当的调整等等。
  第三,打造独特的品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要想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除了具备过硬的核心技术———教学能力之外,还必须不断提高软实力,就是要有自己的特色。高校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校园文化方面。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关乎专业的,它会在无形之中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产生重要的影响。让用人单位在了解毕业生的毕业学校后就能够大致上判断该毕业生所具备的特质。
  第四,大力宣传企业品牌。宣传也是营销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企业品牌、推广产品。高校可以通过与用人单位进行广泛密切有效的交流,使自己的品牌得到推广。
  第五,与客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多建立一些固定的客户群,便可以使自己的产品有固定的销售保障,这也减轻了一些销售压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
  (二)毕业生:调整自我营销战略
  之所以称高校毕业生是一种特殊的产品,是因为他/ 她不光是依靠高校等外部环境来打造,还受其自身因素的影响;毕业也不代表产品完善的终止,无论在何种环境中,他 / 她始终在不断地完善。大学毕业生是在求职过程中主要责任承担者,他 / 她在自我营销中能够自主地控制方向而不受生产方和需求方直接控制。因此,大学毕业生必须着眼于自身情况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定下自我营销的战略。
  第一,必须对自己的情况有正确的认识。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究竟具备哪些能力和特质,在求职过程中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分别在哪里,自己喜欢的职业和能力与所能达到的职业之间如何权衡等等。在充分了解自身情况的基础上来制定合理的自我营销策略。
  第二,不断地提高竞争力。毕业并不意味着自我提高的终止,要想实现条件更为理想的就业,就要按照自己的目标要求来完善自我,使自己具备适应其标准的能力特质,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在激烈的竞争中加大获胜概率。
  第三,适当放宽对岗位的要求。有些求职者对岗位要求过于苛刻,造成了自我营销的失败。例如,大学毕业生往往过分强调自己的高学历,一味追逐办公环境舒适、待遇优厚、工作压力小等“体面的”工作,排斥如基层、服务行业、生产一线等岗位,导致了错过了求职的黄金期。高校毕业生应该转变一下自己的观念:行行出状元,自己还处在求职初期,起点低一点儿是很正常的,日后还有很多的发展机会,没什么是能够一蹴而就的。
  第四,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用人单位往往不愿花费过多的人才培养成本,他们更希望求职者能够招来即用,所以那些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成功的概率会大于应届毕业生。因此,高校毕业生必须在扎实掌握理论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业务实践能力,毕业生可以在毕业前的实习阶段充分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第五,拓宽自我营销渠道。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新兴的销售渠道走进了我们的生活。高校毕业生在进行自我营销时不应只局限于传统的销售模式。要充分利用人员推销、公共关系、广告、网络营销等营销手段,使更多的需求方能够了解到自己的求职信息,增加求职成功概率。
  (三)供职方:确定选人策略
  供职方作为求职市场中的需求方,其选人用人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选用最为适合的职工为自己赢得最大的利益。那么,什么是正确的选人策略?
  第一,选择最符合自己需求的员工。一些供职方往往只追求产品的品牌,而忽略了产品的特质,就像一些用人单位只关注毕业生的高学历,名牌大学的毕业证书,而对求职者的能力视而不见,或者说,他们认为学历就等于能力。结果发现找来的人才并不符合自己的要求或者无法留住人才造成了不小的损失。所以,用人单位一定要全面地了解应聘者的能力特质,以此判断求职者是否为自己需要的人才。
  第二,要懂得人才的储蓄。要敢于培养新人,放宽对工作经验的要求,因为工作经验是需要在工作中积累的。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一般对薪酬待遇的要求比高校毕业生高,并且有更多同类的供职方的需求,跳槽的概率也比高校毕业生大许多。而职场新人通过工作也会有所成长,因求职的艰辛反而会更加珍惜自己的岗位。
  (四)政府:对市场环境进行有效监管
  政府应对整个求职市场肩负起监管与调控的责任,使求职市场能够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第一,政府应时刻掌握求职市场的情况。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关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所以,政府必须及时地了解就业市场的动态,准确把握形势。
  第二,政府应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有利条件。例如,在高校毕业生的生产环节上,政府应扶持一些有需求缺口的学科建设;应适当放宽户口、人事关系等的限制,促进人才的流动等等。
  第三,政府应在求职市场发生问题时及时做出正确反应。在就业市场发生问题时,政府可出台相关的政策,引导市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从而解决发生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宋俊杰,余姗姗,徐文琴等.浅谈营销理念与大学生就业[J].科技经济市场,2008,(10).
  [2]李丽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营销分析[J].高教论坛,2004,(6).
  [3]赵慧娴.从营销组合角度看高校毕业生就业[J].经济视角,2007,(7).
  [4]司红.高校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J].北方论丛,2002,(5).
  [5]陈晓庆.浅谈如何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J].魅力中国,2009,(8).
  [6]王莉,高百宁.关于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5).
  [7]赵凌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1,(1).
  [8]赵颂平,张荣祥.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与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4,(5).
  [9]刘莹,刘进华.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09,(24).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53636/

推荐访问:大学生就业现状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