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案设计]三峡教案

来源:教学设计 时间:2018-05-09 10:04:15 阅读:

【www.bbjkw.net--教学设计】

三峡教案篇1:《三峡》教案

  《三峡》节选自南北朝北魏地理学家,官员,文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注》,是山水文言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峡》教案,欢迎参考!
  总体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熟练朗读课文。
  2、正确解释关键词语,句子。
  3、描述三峡壮美的景色。
  4、抒发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与热爱。
  二、教学重点:
  学习简练、生动的语言。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四、教学手段:
  图片投影。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中国河山壮丽,每一处自然景观都有自己独特的风貌,你都对哪些景观有了解呢?
  (由全国各地的自然风貌引入对三峡的了解、向往)
  出示三峡投影片。
  二、整体感知。
  1、请学生默读课文,注意作者,读谁字音。
  2、请学生介绍作者、作品。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县人。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志,还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情录;
  三峡指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3、出示生字投影片,让学生注音。
  quē zhng xī xiāng sù yǎn zhǔ
  阙 嶂 曦 襄 溯 ? 属引
  4、学生练习自读,并进行指导,达至熟练。
  三、文意理解。
  1、小组共同解释文意,教师答疑。
  2、出示投影片,指出解释重点。
  <1>词语:
  自;阙;嶂;曦;至于;襄;沿;溯;或;虽;以;疾;湍; 漱;良;肃;属引;
  <2>句子
  ①重岩叠障,隐天蔽日。
  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③至于夏襄陵,沿溯阻绝。
  ④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⑤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⑥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⑦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熟练解释词,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四位学生各背一段课文,然后齐背。
  二、分析课文。
  1、讨论:文中描绘了三峡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归纳并板书:
  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三峡 夏:急
  水 春冬:清荣峻茂
  秋:哀婉凄异。
  2、体会本文语言特点,学生各抒己见。
  总结:(1)动静结合。
  (2)有张有弛。
  3、再次齐读课文,读出韵味。
  三、作业:搜集描述三峡的其它文学作品,小组交流。

三峡教案篇2:余秋雨《文化苦旅·三峡》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余秋雨的的成就;重点是其文化散文的特点;
  2、比较明确徐迟《黄山记》和余秋雨《三峡》写作目的和表达方法的不同;
  3、明确余秋雨对于“三峡”这一自然景观及三峡其中的景观相联系的历史人物及文化的重新审视和思索;
  4、背诵第一部分5~7段,第二部分第3段;点拨段落内部语句之间的关系,句式的特点,指导学生巧妙记诵。
  教学主要手段
  朗读;词语辨析
  教学方法:
  学习任务(背诵、比较异同)驱动法。
  教学重难点:
  两文写法及表达的比较;背诵。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任务:
  1、介绍余秋雨及其成就。
  2、简介余秋雨《文化苦旅》散文的特点:
  把诗的想象和散文的智慧,把文化历史景观和自然景观水乳交融地结合成艺术的形象。让情感和智慧交融其间。给自然景观赋予人文性的内涵。此外,余秋雨曾说:他把已经弄明白的思想,交给课堂;把可能弄清楚的思想教给学术论文。而把不十分清楚的思想,交给散文。
  3、徐文:写景散文,描绘赞美祖国山水风光美景;
  余文:文化散文,思索审视与自然景观相联系的历史文化。实际是文化寻根。
  4、浏览课文,将以下词语画出,并根据上下文,写出近义、同义词。
  1) 虔诚——真诚、恭敬
  2) 朝觐——朝见、拜见、拜谒、谒见
  3) 庇佑——保佑、庇护、袒护保佑
  4) 驰骋——奔驰、奔跑、飞奔
  5) 地老天荒——海枯石烂、地久天长、永恒、永远
  6) 黄卷青灯——寒窗苦读
  7) 僵寂——沉闷、寂静、死寂
  8) 汲足——吸足、占有、具备
  9) 渊薮——集聚地、会所、群落
  5、读第二部分第三段,概括段意,分析“寻找不得词汇的原因”,指出这是本文与《黄山记》又一不同。徐文:写景状物,极尽用词的能事,浓墨重彩描述;
  余文:文化思索,不选择用描述的词汇为山川增色。
  6、让学生找出本段中反复的关联词或词语:…本是……,只能……,让…阴风…,让…江流…,让…眼睛…,让…嗓子…。什么也……,什么也……,让生命……。千万……,……都消受……。
  7、让学生抓住句式特点,当堂尝试背诵。
  第二课时教学任务:
  逐部分画出自然景观以及作者对于相关历史文化的深邃思索。
  第一部分:
  三峡的起点→白帝城→熟悉的诗→《早发白帝城》→诗作者李白
  在三峡的起点出发→白帝城段→听到京剧《白帝托孤》→剧情主人公刘备
  评价:幸好还留存了一些诗句,留存了一此记忆。幸好有那么多中国人还记得,有那么一个早晨,有那么一位诗人,在白帝城下悄然登舟。……却终于被记住千年,而且还要被记下去,直至地老天荒。这里透露了一个民族的饥渴:他们本来应该拥有更多这样平静的早晨。
  结果,站在盛唐的中心地位的,不是帝王,不是贵妃,不是将军,而是这些诗人。
  绣口一吐就半个威唐
  李白时代的诗人,他们知道,长江行途的最险处无疑是三峡,但更知道,那里又是最湍急的诗的河床。
  ——诗人的生命,文化的生命才是永恒的。
  第二部分:
  评价:郦道元说得最好: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水经注》)
  他还用最少省俭的字句刻划过三峡着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词章。
  人们在她身上倾注了最瑰丽的传说,好像下决心让她汲足世间的至美,好与自然精灵们争胜。
  但是,传说归传说,她毕竟只是巨石一柱,险峰一座,只是自然力对人类的一个幽默安慰。
  一个人口化众的民族,长久享用着几个残缺的神话。
  ——对于神崇拜的剖析;对于文化崇拜的思索。
  第三部分:
  评价
  王昭君:也许是这里的激流把这位女子的心扉冲开了,顾生风,绝世艳丽。却放着宫女不做,甘心远嫁给草原匈奴,终逝他乡。她的惊人行动,使中国历史也疏通了一条三峡般的险峻通道。
  屈原:也许是这里的奇峰交给他一副傲骨,这位比李白老得多的疯诗人长剑佩腰,满脑奇想,纵横中原,问天索地,最终投身汨罗江,一时把那里的江水,也搅起了三峡的波涛。
  ※ 对于三峡的总评价和思索
  从三峡出发的人,无论是男是女,都是怪异的。都会卷起一点旋涡,发起一些冲撞。他们都在点叛逆性,而且都叛逆得瑰丽而惊人。他们都不以家乡为终点,就像三峡的水拚着全力流注四方。
  三峡,注定是一个不安宁的渊薮。凭它的力度,谁知道还会把承载它的土地奔泻成什么模样?
  朗读以上主旨句
  课后练习:
  1、背诵四段指定课文,摘抄精彩词句。
  2、本课《优化设计》练习。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5258/

推荐访问:三峡教案设计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