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数学重点难点]初一数学重点难点总结

来源: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18-07-19 10:00:02 阅读:

【www.bbjkw.net--工作总结范文】

篇一:[初一数学重点难点总结]初一数学下课本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初一数学下课本知识点总结,我们来看看。
  初一数学下课本知识点总结一
  角的种类: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决定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相反,张开的越小,角则越小。在动态定义中,取决于旋转的方向与角度。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负角、正角、优角、劣角、0角这10种。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称为角度制。此外,还有密位制、弧度制等。
  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平角:等于180的角叫做平角。
  优角:大于180小于360叫优角。
  劣角:大于0小于180叫做劣角,锐角、直角、钝角都是劣角。
  周角:等于360的角叫做周角。
  负角: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而成的角叫做负角。
  正角:逆时针旋转的角为正角。
  0角:等于零度的角。
  余角和补角:两角之和为90则两角互为余角,两角之和为180则两角互为补角。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
  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构成两对对顶角。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相等。
  还有许多种角的关系,如内错角,同位角,同旁内角(三线八角中,主要用来判断平行)!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阅读初一数学角的种类知识点总结,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初一数学下课本知识点总结二
  一、整式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a)由数与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b)单项式的系数是这个单项式的数字因数,作为单项式的系数,必须连同数字前面的性质符号,如果一个单项式只是字母的积,并非没有系数,系数为1或-1。
  c)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注意:常数项的单项式次数为0)
  a)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b)单项式和多项式都有次数,含有字母的单项式有系数,多项式没有系数。多项式的每一项都是单项式,一个多项式的项数就是这个多项式作为加数的单项式的个数。多项式中每一项都有它们各自的次数,但是它们的次数不可能都作是为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一个多项式的次数只有一个,它是所含各项的次数中最高的那一项次数.
  a)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运算结果是一个多项式或是单项式.
  b)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要变号,一个数与多项式相乘时,这个数与括号内各项都要相乘。
  二、同底数幂的乘法
  (m,n都是整数)是幂的运算中最基本的法则,在应用法则运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幂的底数相同而且是相乘时,底数a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式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单项或多项式;
  b)指数是1时,不要误以为没有指数;
  c)不要将同底数幂的乘法与整式的加法相混淆,对乘法,只要底数相同指数就可以相加;而对于加法,不仅底数相同,还要求指数相同才能相加;
  d)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法则可推广为
  (其中m、n、p均为整数);
  e)公式还可以逆用:
  (m、n均为整数)
  a)幂的乘方法则:
  (m,n都是整数数)是幂的乘法法则为基础推导出来的,但两者不能混淆。
  b)
  (m,n都为整数)。
  c)底数有负号时,运算时要注意,底数是a与(-a)时不是同底,但可以利用乘方法则化成同底,如将(-a)3化成-a3
  d)底数有时形式不同,但可以化成相同。
  e)要注意区别(ab)n与(a+b)n意义是不同的,不要误以为(a+b)n=an+bn(a、b均不为零)。
  f)积的乘方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即(ab)n=anbn(n为正整数)。
  g)幂的乘方与积乘方法则均可逆向运用。
  初一数学下课本知识点总结三
  一、目标与要求
  1.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中,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3.懂得判断三条线段可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4.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能用平行线的性质推出这一定理。
  5.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重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对三角形有关概念的了解,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条形。
  三、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理的过程;
  在具体的图形中不重复,且不遗漏地识别所有三角形;
  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
  四、知识框架
  ***
  五、知识点、概念总结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4.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5.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6.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7.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的意义和做法
  8.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9.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一半。
  10.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条边与另一条边延长线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11.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1)顶点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另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的延长线;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一内角;
  (4)三角形的外角和是360°。
  12.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13.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14.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5.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6.多边形的分类:分为凸多边形及凹多边形,凸多边形又可称为平面多边形,凹多边形又称空间多边形。多边形还可以分为正多边形和非正多边形。正多边形各边相等且各内角相等。
  17.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18.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
  19.公式与性质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20.多边形外角和定理:
  (1)n边形外角和等于n·180°-(n-2)·180°=360°
  (2)多边形的每个内角与它相邻的外角是邻补角,所以n边形内角和加外角和等于n·180°
  21.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
  (1)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n-3)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词(n-2)个三角形。
  (2)n边形共有n(n-3)/2条对角线。
  六、经典例题
  例1如图,已知△ABC中,AQ=PQ、PR=PS、PR⊥AB于R,PS⊥AC于S,有以下三个结论:①AS=AR;②QP∥AR;③△BRP≌△CSP,其中().
  (A)全部正确(B)仅①正确(C)仅①、②正确(D)仅①、③正确
  例2如图,结合图形作出了如下判断或推理:
  ①如图甲,CD⊥AB,D为垂足,那么点C到AB的距离等于C、D两点间的距离;
  ②如图乙,如果AB∥CD,那么∠B=∠D;
  ③如图丙,如果∠ACD=∠CAB,那么AD∥BC;
  ④如图丁,如果∠1=∠2,∠D=120°,那么∠BCD=60°.其中正确的个数是()个.
  (A)1(B)2(C)3(D)4
  例3在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中,画出,△DEF和△DEG(F、G不能重合),使得△ABC≌△DEF≌DEG.你能说明它们为什么全等吗?
  例4测量小玻璃管口径的量具CDE上,CD=l0mm,DE=80mm.如果小管口径AB正对着量具上的50mm刻度,那么小管口径AB的长是多少?
  例5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4,0)、B(1,0)、C(0,-2)三点.请按以下要求设计两种方案:作一条与
  轴不重合,与△ABC的两边相交的直线,使截得的三角形与△ABC相似,并且面积是△AOC面积的.分别在下面的两个坐标中系画出设计图形,并写出截得的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坐标。
  下册数学知识点之三角形的相关内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五、同底数幂的除法
  a)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
  (a≠0).
  b)在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同底数幂相除”而且0不能做除数,所以法则中a0。
  2)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即a0=1(a≠0),如100=1,(-2.50=1),则00无意义。
  c)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p次幂(p是正整数),等于这个数的p的次幂的倒数,即
  (a≠0,p是正整数),而0-1,0-3都是无意义的;当a>0时,a-p的值一定是正的,当a<0时,a-p的值可能是正也可能是负的,如
  ,d)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
  六、整式的乘法
  单项式相乘,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单项式乘法法则在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积的系数等于各因式系数积,先确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这时容易出现的错误的是,将系数相乘与指数相加混淆;
  b)相同字母相乘,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c)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要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d)单项式乘法法则对于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同样适用;
  e)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结果仍是一个单项式。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是通过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即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积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b)运算时要注意积的符号,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c)在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中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要防止漏项,检查的方法是:在没有合并同类项之前,积的项数应等于原两个多项式项数的积;
  b)多项式相乘的结果应注意合并同类项;
  c)对含有同一个字母的一次项系数是1的两个一次二项式相乘(x+a)(x+b)=x2+(a+b)x+ab,其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等于两个因式中常数项的和,常数项是两个因式中常数项的积。对于一次项系数不为1的两个一次二项式(mx+a)和(nx+b)相乘可以得到。
  七.平方差公式
  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它们的平方差,即。其结构特征是:
  a)公式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相乘,两个二项式中第一项相同,第二项互为相反数;
  b)公式右边是两项的平方差,即相同项的平方与相反项的平方之差。
  八、完全平方公式
  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即;口诀:首平方,尾平方,2倍乘积在中央;
  a)公式左边是二项式的完全平方;
  b)公式右边共有三项,是二项式中二项的平方和,再加上或减去这两项乘积的2倍。
  c)在运用完全平方公式时,要注意公式右边中间项的符号,以及避免出现这样的错误。
  九、整式的除法
  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其特点是把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化成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所得商的项数与原多项式的项数相同,另外还要特别注意符号。

篇二:[初一数学重点难点总结]七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数学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以下是CN人才网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七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供您参考。
  【一】七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期紧张的工作就要结束了,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数学教学任务,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业务学习
  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坚持每天读书半小时,每周写两篇读书笔记。坚持每周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另外,自觉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十不准等,严格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十不准要求自己。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
  二、教学方面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一学期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的使用,取得了一些效果,具体表现在:
  1、做好课前准备和课后反思工作。
  每天认真阅读、挖掘、活用教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研读新课标,明白这节课的新要求,思考如何将新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认真书写教案,利用网络资源,参考别人的教学教法教学设计,根据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课时计划。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2、把好上课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质量。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是彻底放手,而是要求学生有目的的针对问题先自主探究,然后再与同学合作交流,最后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就可以设计一系列的问题串,逐步引导学生,一步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情境,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他们讨论、思考、表达。而且还要适时引导,不能放任自流。为此,我校学习安图三中的“小组合作,分步达标”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另外,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状况,课前布置一些简单的问题要求学生预习,然后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在小组合作完成学习目标的学习时,把一些较难的目标,学生解决不了的目标,由教师负责引导学生一步步解决,对于一些学生可以自行解决的目标,由学生组内解决,再由各组选派代表进行讲解,其他组适当补充,这样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3、要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相当数量的练习是必要的,练习时要有目的,抓基础与重难点,渗透数学思维,在练习时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锻炼,形成一定的思维能力并打好基础。
  4、做好培优辅差工作。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后,把全班学生分成六个组,每个组中有学习较好、品质优良的学生担任组长,二号和三号学生是中等生,四号次之,五、六号基本都是差生,为了提高差生的学习成绩,在组内采取一帮一结对子的形式,由一、二号分别帮助五、六号,三、四号学生互相帮助,三、四号也解决不了的,由组长为组内全体学生讲解或由教师帮助解决。这样努力帮助差生,希望他们能学会一些较简单的知识。
  三、教科研方面
  由于七年级学生刚升入初中不久,有很多不良习惯,特别是在学习上没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每天只是为了应付教师布置的作业,为此,本学期我制定了《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课题,目的是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实际状况,有目的的培养学生形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四、存在问题
  1 、教材挖掘不深入。
  2 、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
  3、小组学习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教学管理,改进不足,争取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二】七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1)班、(2)班的数学教学。为适应本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钻研新课标理念,改进教法,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积极向其他教师请教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总结过去,挑战明天,更好地干好今后的工作,现将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做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函接工作
  作为七年级新生的数学老师,承担着教学任务,同时还承担着比较繁重的转轨任务。由于小学与初中阶段数学教学的差异性,所以初一新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存在着缺乏数学解题意识和抓不住重点和本质的问题,并且缺乏对初中数学分析、理解的能力,所以提高初一新生对数学问题的敏感度是当务之急,养成一种对数学教学的自觉反思行为、习惯,冲破小学解题思维方式的束缚是初一上学期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在教学时注重对题目进行思维展现从而体会初中数学思维方式;利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形式进行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多鼓励学生提出“为什么?”“怎样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但由于教学任务比较紧,在查缺补漏方面做的还不是很到位。
  二、认真备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本人能够强化教学常规各环节:在课前深入钻研、细心挖掘教材;在课堂上,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讲解清晰化,准确化,条理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向课堂45分要质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在课后,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后进学生的思想工作及课后辅导工作;认真参加教研活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三、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狠抓学风。我所教的班总体情况不太好,上课的时候不认真,有一部分学生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也有一部分学生不认真听课,作业也不及时完成,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我找来差生,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跟他们讲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做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一部分同学成绩有所提高,在本学期期中考试中我所任教两个班级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因为很多社会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厌学,导致教学工作很难开展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很难提高,还必需进行加强和训练。

篇三:[初一数学重点难点总结]初一期末数学复习计划三篇

  篇一:七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计划(1) 
  一、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在回顾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双基”,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从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复习中,让学生进一步探索知识间的关系,明确内在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计算能力。
  3、通过专题强化训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4、通过摸拟训练,培养学生考试的技能技巧。
  二、复习重点
  1、第1章:有理数的运算。 2、第2章:整式的运算。
  3、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及应用题。 4. 第4章: 几何图形
  三、复习方式
  1、总体思想:分章复习,同时综合测试二次。
  2、单元复习方法:教师先做统领全章。收集各小组反馈的情况进行重点讲解,布置作业查漏补缺。
  3、综合测试:教师及时认真阅卷,讲评找出问题及时训练、辅导。
  四、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章节复习
  12月16——20日:第一章、
  12月23日—27日:第二章;
  12月30-14年1月3日:第三章;
  1月6日--10日:第四章
  第二阶段:综合测试
  12月227日:综合测试1
  元月6日:综合测试2元月13.14.15日综合复习。
  五、复习措施及注意事项
  (一)分单元复习阶段的措施:
  1、复习教材中的定义、概念、规则,进行正误辨析,教师引导学生回归书本知识,重视对书本基本知识的整理与再加工,规范解题书写和作图能力的培养。
  2、在复习应用题时增加开放性的习题练习,题目的出现可以是信息化、图形化方法形式,或联系生活实际为背景出现信息。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题目有层次,难度适中,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
  3、重视课本中的“数学活动”,挖掘教材的编写意图,防止命题者以数学活动为载体,编写相关“拓展延伸”的 探究性题型以及对例、习题的改编题。
  (二)综合测试阶段的注意点
  1、认真分析前两年的统考试卷,基本把握命题思想,掌握重难点,侧重点,基本点。
  2、根据历年考试情况,精心汇编一些模拟试卷,教师给学生讲解一些应试技巧,提高应试能力。
  3、在每次测试后注重分析讲评,多用激励性语言,不要讽刺、挖苦学生,更不要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这个题目不是讲过多遍了吗?你怎么还是错了,真是……”。相信每个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在期末考生中超常的发挥。
  篇二: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复习目标(包括重点难点)
  针对全班的学习程度,初步把复习目标定为尽力提高全班学生学习成绩,提高优良率和平均分,提高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难点:
  第五章重点:复习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交和平行的位置关系,以及相交平行的综合应用。难点:垂直、平行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第六章重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糸中,由已知点的坐标确定这一点的位置,由已知点的位置确定这一点的坐标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应用。难点:建立坐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和由坐标变化探求图形之间的变化。
  第七章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重点是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会画平面直角坐标系,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根据坐标找出点,由点找出坐标;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体会。难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实际应用。
  第八章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及相关概念,消元思想和代入法、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难点:以方程组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含有多个未知数的问题。
  第九章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应用。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和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十章重点: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
  难点:样本的抽取,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画法。
  复习策略(措施)
  预设 1.“先分后总”的复习策略,先按章复习,后汇总复习;
  2.“边学边练”的策略,在复习知识的同时,紧紧抓住练这个环节;
  3.“环节检测”的策略,每复习一个环节,就检测一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仿真模拟”的复习策略,在总复习中,进行几次仿真测试,来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4.及时“总结归纳”的策略,对于一个知识环节或相联系的知识点,要及时进行归纳与总结,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复习方法 按单元复习基础知识 / 归类复习 / 综合复习
  复习内容及复习时间安排
  1、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6.17
  2、第6章:实数。 6.18
  3、第7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6.19
  4、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6.20
  5、第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6.21
  6、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6.22
  7、综合测试:6.23-626
  篇三:七年级下数学复习计划
  20XX——20XX学年度下学期
  一、复习内容:
  第一阶段(6月3-6月14日)第6章实数 第7章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第10章数据分析
  第二阶段(6月16-6月24日)第5章平行线与相交线
  第三阶段(6月25日-7月5日) 综合训练
  二、复习目标:
  (一)、整理本学期学过的知识与方法:
  1.第5章是几何部分。这章的重点是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及其判定定理。所以记住性质是关键,学会判定是重点,灵活应用是目的。要学会判定方法的选择,不同题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要非常熟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对常见的证明题要多练多总结。
  2.第7章主要是概念的教学,对这章的考试题型学生可能都不熟悉,所以要以与课本同步的训练题型为主,要作图,让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并得出结论,课堂上教师讲评,尽量是精讲多练,该动手的要多动手,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解决问题的常用分析方法。
  3.第6,8,10章主要是计算,教师提前先把概念、性质、方法综合复习,加入适当的练习,在练习计算。课堂上逐一对易错题的讲解,多强调解题方法的针对性。最后针对平时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
  (二)、在自己经历过的解决问题活动中,选择一个最具有挑战问题性的问题,写下解决它的过程:包括遇到的困难、克服困难的方法与过程及所获得的体会,并选择这个问题的原因。
  (三)、通过本学期的数学学习,让同学们总结自己有哪些收获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复习方法:
  1、强化训练,这个学期计算类和证明类的题目较多,在复习中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特别是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及二元一次方程组,在复习过程中要分类型练习,重点是解题方法的正确选择同时使学生养成检查计算结果的习惯。还有几何证明题,要通过针对性练习力争达到少失分,达到证明简练又严谨的效果。
  2、加强管理严格要求,根据每个学生自身情况、学习水平严格要求,对应知双基的内容要反复讲解、练习,必须做到学一点会一点,对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课后要加强辅导,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平时多检测多检查。对
  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多做课外习题,适当提高做题难度。
  3、加强证明题的训练,通过近阶段的学习,我发现学生对证明题掌握不牢,不会找合适的分析方法,部分学生看不懂题意,没有思路。在今后的复习中我准备拿出一定的时间来专项练习证明题,引导学生如何弄懂题意、怎样分析、怎样写证明过程。力争让学生把各种类型题做全并抓住其特点。
  4、加强成绩不理想学生的辅导,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对他们要多表扬多鼓励,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辅导,辅导时要有耐心,要心平气和,对不会的知识要多讲几遍,不怕麻烦,直至弄懂弄会。
  四、复习阶段采取的措施:
  1. 精心备课上课,针对班级学生出现的错题及所涉及到的重点问题认真挑选试题。
  2. 对于复习阶段作业的布置,少而精,有针对性,并且很抓订正及改错。
  3. 在试题的选择上作到面面俱到,重点难点突出,不重不漏。
  4. 面向全体学生。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和兴趣、特长等不尽相同,所以要因材施教。在组织教学时,应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并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特别予以关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减缓他们学习中的坡度,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讲授选学内容和组织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5. 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教师在课前先布置学生预习,同时要指导学生预习,提出预习要求,并布置与课本内容相关、难度适中的尝试题材由学生课前完成,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梳理学习的知识,指出重点和易错点,解答学生复习时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调动学习积极性。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51559/

推荐访问:初一上册数学重点难点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