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机关公文]党政公文

来源:乡镇街道公文 时间:2018-05-08 14:25:58 阅读:

【www.bbjkw.net--乡镇街道公文】

党政公文篇1:2017公文写作基础知识

  公文,是公务活动中所形成和使用的文字材料,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2017公文写作基础知识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1.公文的概念
  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指在公务活动中按一定程序和格式形成和使用的、表述社会集团意志的文字材料。公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公文,范围包括法定公文、专用公文和事务文书;狭义的公文,仅指法定公文和专用公文。
  法定公文又称通用公文,是指在党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中普遍通行适用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文。
  专用公文,是指局限在一定的工作部门和特定的业务范围内根据特殊需要而使用的公文。
  事务文书又称业务文书或日用文书,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处理日常事务所使用的非正式文件的统称,如计划、总结、简报、报表、记录、调查报告等。
  2.公文的特点
  公文作为一种特定的文书材料,具有特定的功能,因而也就具有自己的特点。公文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即法定作者、法定效力和特定体式。
  (1)法定作者
  法定作者,就是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权力、承担义务的组织或个人。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凡是依法建立并合法存在的,均可依据自己的职能和权限范围制发文件,它们都是公文的法定作者。
  公文大多是以机关的名义制发的,但有时也以领导人名义制发,如命令、议案等文种,都在文件上签署个人的姓名。领导人是由法定组织通过选举、委任等法定程序产生的,以领导人名义发布公文,是代表其所在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所以他们也是公文的法定作者。
  公文的撰拟,一般由秘书或业务部门人员起草,有时组织写作班子分头执笔。这些草拟公文的人员,都不能视为公文的法定作者。他们是机关的代言人,是受命写作的。法定作者这一特点,体现了公文高度的严肃性。任何未经法定程序核准的组织不得制发公文,也不允许任何人假冒法定组织发布公文。伪造、变造国家机关公文的,将按扰乱公共秩序罪依法惩处。
  (2) 法定效力
  公文法定效力的大小取决于两方面:一是制发机关地位的高低和职权范围的大小;二是公文内容的重要程度。此外,公文的法定效力具有一定的时间性,被称为公文的时效。
  公文是处理公务的工具,是机关的喉舌。制发公文,是各级机关根据其合法地位行使职权的一种重要形式。公文的权威性和行政约束力,来自它的制发机关的权威和合法地位,如党中央、国务院的文件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意志,具有最高的权威性;省委、省政府的文件在全省范围内具有法定效力。又如法规性、指挥性公文,其法定效力高于一般的知照性、事务性公文。另外,没有一份公文是永远有效的。随着形势的发展、情况的变化,旧的文件就会被新的文件所代替;某项工作一旦结束,那么相关的公文也就完成了它的使命,不再具有现实效用。失去现实价值的公文,经立卷归档,可以发挥历史效用,以备查阅和参考。
  (3) 特定体式
  特定体式,就是指特定的体例格式,包括统一的种类、名称、格式以及办理程序。为了维护公文的权威性、严肃性、准确性,提高办事效率,党和国家作了许多具体规定,撰制公文时必须严格遵守。
  公文的格式,指公文的结构要素及其编排形式。结构要素有的属于必备要素,如标题、正文等;有的属于附加标记,如秘密等级等。编排形式,包括各组成要素在页面上的安排以及用纸、字体等方面的要求。
  公文有一整套独特、固定的处理方式,这就是办文程序。如收文办理包括签收、登记、初审、承办、传阅、催办、答复等程序;发文办理包括复核、登记、印制、核发等程序。这些程序都不能随意省略或颠倒。
  3.公文写作的语言特点
  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庄重、准确、朴实、精练、严谨、规范。
  4.公文的类别
  公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常用的分类方法有六种,其中第一种是按适用范围划分,分出的种类简称为文种,这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有些其他类别就是在这一基础上再行划分的。
  (1) 按适用范围分类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8条将公文分为15类: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
  (2) 按公文来源分类
  按公文的来源,可分为收文和发文两种。
  收文是指本机关收到上级、下级及不相隶属机关单位所制发的文件。发文是指本机关拟制并向外发送的文件。这种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就具体公文而言,往往有兼类或相互转化的现象。例如,收到的上级机关文件有时需向本机关的下属机关转发,收文就转化为发文。
  按来源划分公文种类,是公文处理最基础的工作。掌握这一分类方法,方可按不同的目的要求、不同的处理程序来办理公文。
  (3) 按行文方向分类
  按行文方向区分公文,是对发文的进一步分门别类,可分为下行文、上行文、平行文三种。
  下行文是指向所属下级机关发送的公文。属于这一类的文种最多,有命令(令)、决定、通知、公告、通告、通报、批复、纪要等。上行文是指向所属上级机关呈送的公文,主要文种有报告和请示。平行文是指同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往来的行文,最常用的是函。
  从绝大多数文种看,行文方向都是固定的,如请示、报告只用于上行文,决定、通报、批复只用于下行文。拟稿时必须按行文关系正确选用文种,不能相互混淆。
  在公文实际运行中,有几个文种的行文方向也不甚固定,有一定灵活性。如意见既可作下行文,也可作上行文或平行文使用;通知以下行文为主,有时也作为平行文发送给不相隶属的机关;作为平行文的函,偶尔也用于上下级之间询答或联系一般事宜;纪要除了下行外,也可以上行请求批转或平行送达不相隶属机关起知照作用。
  (5) 按性质作用分类
  按公文的性质作用,可分为法规性公文、指挥性公文、公布性公文、报请性公文、通联性公文和记录性公文六种。
  法规性公文是指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根据法定权限制发的、对人们或组织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作出规定的公文,包括条例、规定、办法、细则等,带有明显的强制性和约束力。这类公文往往以命令(令)、公告、通知等形式发布。
  指挥性公文是指上级机关根据法定的职能权限,对下级机关宣布决策,部署工作,实施指挥、协调和管理的公文。主要文种有命令(令)、决定、通知、意见、批复等。
  报请性公文是指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请示问题、请求审议的公文。主要文种有报告、请示和议案。
  公布性公文是指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或公开张贴等形式传递信息、告知事项与要求的公文。主要文种有公告、通告、通报等。
  通联性公文是指机关或单位之间相互联系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的公文。常用的文种是函。
  记录性公文是指记载会议情况、归纳会议议定事项的公文。常用的公文是纪要。
  (6) 按保密程度分类
  保密公文是指涉及党和国家机密内容,需要控制知密范围、知密对象的公文。按涉及机密的程度,保密公文分为绝密件、机密件、秘密件三种。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的发展和工作的需要,文件的保密性质会有所变化,有些密件可能会成为普通文件。
  (7)按办文时限要求分类
  按办文时限要求,分为特急件、急件和平件。特急件是指需急速传递、随到随办的文件。急件是指需迅速传递办理的文件。平件是指不需要紧急办理的文件。前两类文件,合称为紧急文件。紧急电报则分为特提、特急、加急、平急四类。平件是与急件相对而言的,急件固然要先办,而平件也不允许拖拉积压。

党政公文篇2:综合基础知识含写作

  综合基础知识含写作

  一、函的概念 函是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或者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事项时所使用的公文。
  函作为公文中惟一的一种平行文种,其适用的范围相当广泛。在行文方向上,不仅可以在平行机关之间行文,而且可以在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行文,其中包括上级机关或者下级机关行文。在适用的内容方面,它除了主要用于不相隶属机关相互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外,也可以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事项,向上级机关询问具体事项、请示较小事宜,还可以用于上级机关答复下级机关的询问或请求批准事项,以及上级机关催办下级机关有关事宜,如要求下级机关函报报表、材料、统计数字等。通知一般事项,如通知召开一般性会议。此外,函有时还可用于上级机关对某件原发文件作较小的补充或更正。不过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二、函的特点
  (一)沟通性。函对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起着沟通作用,充分显示平行文种的功能,这是其他公文所不具备的特点。
  (二)灵活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行文关系灵活。函是平行公文,但是它除了平行行文外,还可以向上行文或向下行文,没有其他文种那样严格的特殊行文关系的限制。二是格式灵活,除了国家高级机关的主要函必须按
  照公文的格式、行文要求行文外,其他一般函,比较灵活自便,也可以按照公文的格式及行文要求办。可以有文头版,也可以没有文头版,不编发文字号,甚至可以不拟标题。
  (三)单一性。函的主体内容应该具备单一性的特点,一份函只宜写一件事项。
  三、函的分类。
  (一)按性质分,可以分为公函和便函两种。公函用于机关单位正式的公务活动往来;便函则用于日常事务性工作的处理。便函不属于正式公文,没有公文格式要求,甚至可以不要标题,不用发文字号,只需要在尾部署上机关单位名称、成文时间并加盖公章即可。
  (二)按发文目的分。函可以分为发函和复函两种。发函即主动提出了公事事项所发出的函。复函则是为回复对方所发出的函。
  (三)另外,从内容和用途上,还可以分为洽事宜函,通知事宜函,催办事宜函,邀请函、请示答复事宜函,转办函,催办函,报送材料函等等。
  四、函的结构、内容和写法
  由于函的类别较多,从制作格式到内容表述均有一定灵活机动性。主要介绍规范性公函的结构、内容和写法。
  公函由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组成。其各部分的格式、内容和写法要求如下:
  (一)首部。主要包括标题、主送机关两个项目内容。
  1、标题。
  2、主送机关。
  (二)正文。其结构一般由开头、主体、结尾、结语等部分组成。
  (三)结尾。一般用礼貌性语言向对方提出希望。或请对方协助解决某一问题,或请对方及时复函,或请对方提出意见或请主管部门批准等。
  (四)结语。通常应根据函询、函告、函或函复的事项,选择运用不同的结束语。如“特此函询()”、“请即复函”、“特此函告”、“特此函复”等。有的函也可以不用结束语,如属便函,可以像普通信件一样,使用“此致”、“敬礼”。
  (五)结尾落款。一般包括署名和成文时间两项内容。
  署名机关单位名称,写明成文时间年、月、日;并加盖公章。
  五、撰写函件应注意的问题
  函的写作,首先要注意行文简洁明确,用语把握分寸。无论是平行机关或者是不相隶属的行文,都要注意语气平和有礼,不要倚势压人或强人所难,也不必逢迎恭维、曲意客套。至于复函,则要注意行文的针对性,答复的明确性。
  其次,函也有时效性的问题,特别是复函更应该迅速、及时。像对待其他公文一样,及时处理函件,以保证公务等活动的正常进行。
  例文 通知事宜函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羊毛产销和质量等问题的函
  国家计委、经贸办、农业部、业部、经贸部、纺织部、技术监督局: 为进一步发展我国羊毛生产,搞活羊毛流通,提高羊毛质量,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批示,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要切实抓紧抓好草场改造和羊种改良工作。(略)
  二、技术监督局要加强羊毛的质量监督和检验工作。(略)
  三、要尽快组织直接进入国际羊毛拍卖市场。(略)
  四、为了促进国内养羊业的发展,支持纺织工业生产和扩大出口创汇。(略) 上述有关政策,请有关部门、各地区特别是羊毛生产区认真研究落实,执行中的问题,由国家计委和经贸办协调,并督促落实。
  国务院办公厅(盖章)
  公文格式 (函、请示、报告、通知、规定的公文格式)之二
  《通知》写作要点通知是下行文,要求下级机关办理、执行或服从安排的文种。通知讲究时效性,是告知立即办理、执行或周知的事项。
  一、标题:制发机关+事由+通知。
  二、正文:一通知前言:即制发通知的理由、目的、依据。例如“为了解决×××的问题,经×××批准,现将×××,具体规定通知如下。二通知主体:写出通知事项,分条列项,条目分明。
  三、结尾:三种写法:一意尽言止,不单写结束语。
  二在前言和主体之间,如未用“特作如下通知”作为过渡语,结尾可用“特此通知”结尾。
  三再次明确主题的段落描写。
  通知格式:(指示性通知)
  北京积水潭医院关于××××××的通知
  各科室:
  公务写作
  公文的特点: 有鲜明的政治性,有法定的作者,有法定的权威性,有特定的效用性,有规范的体式。
  公文的作用:领导指导作用,联系公务作用,宣传教育作用,凭证依据作用,规范言行作用。《条例》规定党的公文有14种: 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
  《办法》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有13种: 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报,议案,通知,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公文语言规范: 准确,简明,朴实,庄重。
  收文程序: 签收,拆封,登记,审核,分送 五个环节。
  办文程序: 承办,拟办,批办,转办,催办,办复等 六个环节。
  制文程序: 交拟,拟议,拟稿,审核,签发,缮印,用印等 七个环节。
  发文程序: 分发,登记,封装,递送,清退等 五个环节。
  立卷归档: 分类,整理,立卷,销毁,保存或移交等 五个环节。
  第一节 决定
  决定: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都使用的下行公文,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决策和安排。
  决定的特点: 指挥性,约束性,重要性。
  决定的种类:
  (一) 执照性决定 用于领导机关对某些重要事项作出安排。有关单位对决定的事项知晓
  即可,一般无具体的执行要求。执照性决定通常用于召开重要会议,设置机构等事项。
  (二) 指挥性决定 用于对某些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安排。这类决定带有极强的指挥性,
  收文机关必须严格贯彻执行。指挥性决定通常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包括通过法定会议批准有关条例,规定,公约等形成的决定。其次指部署事关全局,涉及党,国家或单位重大方针政策和战略决策等重要的决定。
  (三) 奖惩性决定 用于表彰,奖励现金单位或个人,授予先进模范人物的荣誉称号,或
  者对有关单位或个人所犯严重错误进行奖惩或批评等。
  (四) 更改性决定 用于对下级机关或组织做出的不适当的决定事项予以变更、修改或撤
  销。
  决定的写作格式:
  决定是党政机关及其他部门对某些重大问题或重要事项,经过一定会议讨论研究表决通过后要求贯彻执行的文体。决定除会议作出外,也可以由领导机关制发。
  决定一般由标题和日期、正文、结尾三个部分组成。
  (1) 标题和日期
  决定的标题要完整地写出发文机关、决定事由和文种三项内容。在决定事由前一般以"关于"连结。决定的日期即会议通过或领导签发此项决定的日期。它写在标题之下,外用括号。重大法规性的决定,还需注明通过该决定的机关、日期和生效日期。文末不再注明。
  (2) 正文
  决定的主体部分也就是正文。其篇幅长短,由内容多少决定。一个篇幅较长的决定,其内容通常包括两层意思:一层是说明形势和有关情况,作出决定的目的与意义;另一层是说明决定的具体事项,落实决定的政策、措施和要求等等。
  篇幅较长的决定,正文在结构上可分为开头、主体、结语三部分。
  开头。这一部分一般用一个自然段落,用"特决定如下"或"特做如下决定"与主体部分衔接。"开头"主要用以说明目前形势,分析或阐述做此决定的原因目的及意义。其语言要求简洁、概括性强。
  主体。表达决定的具体内容。因为它是下级机关、相关单位及所属个人必须执行的准则,所以要求写得明确、具体、详尽。这一部分的表达方式常采用条文式写法,在这些表现具体内容的"条"、"项"之间可以是明显的并列关系,也可以是明显的递进关系,无论何种关系,都一定要形成完整、严谨、清晰的整体。主体部分也可用简述式写法,对所决定的事项作出直接公布。
  结语。在这一部分中提出希望、号召和要求。
  (3) 结尾
  在决定的正文之后,可写"本决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通常不写成文日期和发文单位。见诸报刊时,可在文末署发文机关名。

党政公文篇3:公文写作的基础知识大全

  公文中的语言相较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有着独有的特性,它是一种典型的应用型语言,强调通俗易懂,朴实无华。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公文写作的基础知识大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一讲 公文的种类
  正确区分公文的类别,对于正确选用文种,提高公文写作质量,加快公文运转,合理组卷,提高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根据公文的性质、特点、使用及引文关系的不同,公文的分类标准也不尽相同。根据中共中央公办厅和国务院办公厅的规定,公文分为法定党政公文和机关常用事务文书两种。
  一、法定党政公文
  (一)国务院办公厅于2000年8月24日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将行政机关的公文规定为13种: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二)中共中央办公厅于1996年5月30日发布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把党内公文规定为14种: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
  二、机关事务文书
  机关事务文书是指国家机关为处理日常事务而制发的文书。通常包括:计划(方案)、总结、简报、章程、办法、调研报告 、讲话稿、经验材料等。
  三、公文的分类
  (一)按性质和特点划分:报请类公文(报告、请示);指挥类公文(命令、指示、批复、决定);知照类公文(通知、通报、通告、公告、函、会议纪要);法规类文书(章程、条例、规定、办法、细则);计划总结类文书(计划、总结、调研报告、工作研究、简报)。
  (二)按行文关系划分:上行文(请示、报告等);平行文(函、通报、简报等);下行文(通知、指示、命令、批复等)。
  (三)按秘密等级划分:绝密件、机密件、秘密件。另有内部件、国内件、公开件之分。
  第二讲 公文的书面格式
  一、眉首格式
  置于公文首页横线以上的各要素统称眉首。
  (一)份数序号:用小写数字编排,置于公文左上角第一行。(仅用于绝密和机密公文)。
  (二)秘级和保密期限:秘级用3号黑体字,标注于公文右上角第一行,有保密期限的,密级和期限之间用“☆”相隔。
  (三)发文机关标识:又称文件头、版头,由“发文机关全称+文件”组成,置于眉首中央。
  (四)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顺序号”组成,置于发文机关标识下文中央。
  二、主体格式
  (一)公文标题:应以最准确而简要的语言高度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并标明文种。通常有:“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关于+事由+文种”、“事由+文种”。公文标题置于横线下方中央。
  (二)主送机关:指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如:“省工商局”、“各市(县)工商局”、“各科(室)、直属分局”等。
  (三)正文:阐述公文内容,表达行文意图,使受文者准确领会受理事项及要求。
  (四)结束语:结束语应根据文种而定,如“此报”、“此通知”、“此请示、当否,请批示”等。
  (五)、附件:是指用以说明公文正件而附加的其他公文或材料。
  (六)、落款及用印:落款包括发文机关全称和成文时间。其中,单一发文机关的,不署机关名称,只落成文时间,印章加盖于时间之上即可。用印要求是上不压正文,下不压版记,左右骑年盖月。
  三、版记格式
  (一)主题词:用最概括、精练、简明的若干词或词组有序排列组成,以便公文主题检索。如:“行风整治、通知”、“集贸市场、整治、报告”等。主题词置于公文尾页横线之上。
  (二)抄送机关:除主送机关外需要协助执行或知晓的其他机关。用“报、送、发”在尾页横线以下标明。如:“报:州工商局、县委、县政府;送:经贸局、本局领导;发:个协、消委”等。抄送机关应分列横排,下加横线。
  (三)印发机关及时间:印发机关是具体拟制、印发本公文的部门,如:“州工商局办公室”。印发时间是具体印发本公文的准确日期,如:“××××年××月××日”。印发机关和印发时间在横线下平行左、右排列。
  第三讲 公文写作的基本原理
  一、公文的主题
  主题是公文的主要思想和中心内容。在某些公文中表现为作者的主要思想和基本观点;在有些公文中又表现为主要事件或主要问题所蕴含的客观意义。公文的主题是整篇公文的核心、灵魂和统帅,它具有决定材料的取舍,支配公文的谋篇布局,制约表达手法的运用,影响公文遣词造句,彰显公文价值等诸多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公文主题的基本要求是:正确深刻、集中单一、鲜明确切。
  在提炼公文的主题时,不能将主题等同于课题、论题、标题。课题是学术论文或调研报告所研究和讨论的主要问题;论题是议论性文体所要论证的问题,是文章内容的性质和基本范围和概括反映;标题则是公文的名称、旗帜。标题的形式通常又分为主标题、副标题和小标题。
  二、公文的材料
  材料是作者为某一写作目的而从公务活动领域调查、搜集,并写入公文中用以表现主题的一系列客观事实和理性观念。其中,客观事实包括时间、空间、人物、事件、原因、结果、数据等;理性观念包括理论观点、科学原理、定义概念、看法结论及格言警句等。
  (一)材料与主题的关系
  材料是提炼和形成公文主题的基础,尤如屋之砖瓦,木之根系;材料又是表现、深化主题的手段。主题必须通过材料来表现、支撑,否则将会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材料的取舍受主题的制约。在材料的使用上,必须根据主题的需要而定,凡是能够有力地表现主题或支持观点的材料,就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广泛采用。凡是与表现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应坚决舍弃,切忌牵强附会,画蛇添足。
  (二)选材要求
  一是要可靠真实。公文中使用的材料,是制订政策、表达思想、说明意见的依据。为此,选材中要认真甄别材料的真伪和可靠程度,确保绝对真实,不得虚构失真。
  二是要典型集中。要选取最具代表性和普遍性,最能揭示主题思想、最有说服力的材料,集中表现公文所主张的观点和意见。
  三是要新鲜有力。一般而论,公文所选用的材料应以新情况、新事物、新矛盾、新变化、新措施为优。但也要因文而异,新闻要求绝对的新,公文要求相对的新,而一般应用文则对新的要求不太严格。
  (三)材料的搜集
  公文材料的搜集渠道通常包括专题调查、间接搜集和日常积累。专题调查是根据主题的要求,由作者直接就某一方面的情况和问题有目的地进行调研,调研务必深入扎实、周密、细致、系统、全面,还要尊重客观事实。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辩证地加以分析和认识,从而得出正确结论。间接搜集是通过报刊、文件、材料等广泛获取与主题相关的信息,并加以科学整理和运用。日常积累是指作者在工作实践、公文撰写、日常学习中长期积累的信息、经验,这是材料搜集最基本的途径。
  (四)材料的加工
  在材料搜集过程中获取的信息只是一般素材,要把素材作为公文的材料使用,就必须进行加工、整理。通常要对其进行归类、筛选、排列、组合,使之能充分发挥烘托主题的作用。
  三、公文的结构
  结构是指公文的谋篇布局和组织安排。其目的是根据主题的需要,把材料有步骤、分主次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完整、严密、连贯、有机的整体。结构的搭建必须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性、材料组织的严密性、问题剖析的透彻性和事理叙述的逻辑性。否则,公文将会成为杂乱无序、无法通晓的材料堆积物。
  公文结构的基本要求是:格式规范、单纯平直、条款分明、布局严密。内容安排通常包括开头、主体、结尾三大部分。
  (一)开头
  开头是公文的开端部分,它是展开公文主体内容的起点,对读者理解全文起引导作用。其写法因文而异、灵活多样。主要有概述式、引述式、原由式、结论式四种。不论何种形式的开头,其写作要求都是一致的,就是要开门见山、紧扣事由、表明目的、点明主旨、阐明要义。
  (二)主体
  正文的主体部分,是公文的主要内容,是公文的核心。其特点是文字较长,不同文种在具体写法上有着不同的相对规范的格式。有的分段,有的不分段,多数采用条款式结构,要求条分缕析,条理清楚。
  公文主体结构层次的安排主要有并列式、递进式、因果式三种形式。其中,并列式的特点是对主题思想所包含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整理归类,分别叙述、说明或论述;递进式的特点是依据事理的逻辑顺序,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每一层次都以上一层意思为叙述、说明、论证的基础,各层之间形成步步深入,层层递进的关系;因果式结构是依照事物自身的因果关系,或从因到果,或由果溯因安排层次。上述三种结构形式中不论何种,其一般要求都是观点鲜明、叙事简洁、层次清楚、条理分明、单纯平直、朴实明快、说理有力。
  (三)结尾
  结尾是公文的终结和收束部分,是对公文内容所阐述的结果进行综合性艺术处理。它对完成主题,结束全篇,帮助读者明确主旨,加深认识,增强说服力,以确定行为方向有着重要的作用。写作中既要力求独创、新颖、别致,又要遵循相对固定的格式和共同规律。其写作方式通常有总结式、说明式、强调式、请批式、自然式等。不论何种方式,总体写作要求是首尾呼应、自然有力、惯用格式、简明易懂。
  在具体的公文写作实践中,公文结构的类型并非千篇一律,一层不变。除了如前所述的“三层式”(导语+主体+结尾)外,有的则根据公文的性质和内容采取“单层式”(只有正文或主体)或者“双层式”(导语+主体),只要能简洁、有力地阐明公文的主题,完全不必受“三层式”所限,可因文而异,各取所需。
  四、公文的表达方式
  公文的表达是把公文的观点、材料、结构等用特定的方式表达出来的技巧性过程。公文的表达方式主要有叙述、议论和说明。
  (一)叙述
  叙述是一种叙说和交待人物经历和事物发展过程的表达方式。通常包括“叙事”和“写人”两个方面,但公文以“叙事”居多。这种表达方式多用于请示、报告、简报、通报等文种。其作用主要是反映情况,交流思想,说明主题。叙述中多为第一人称,但撰写先进事迹材料等应用文,则常用第三人称。叙述的方法包括顺叙、倒叙、插叙、分叙等。其基本要求是概叙为主,贯直勿曲。
  (二)议论
  议论,就是议事论理。是作者对所述情况或事件进行的分析阐述,或剖析评论,或表明自己的观点、意见、主张、态度。公文中的议论有别于论文中的议论,公文主要是议事,论文则以说理为主。议论作为公文的表达方式,其要求则与一般的论文一样,要有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论证的方法也通常为“立论”和“驳论”,常见的有例证法、引证法、分析法和对比法等。公文议论的撰写要求是据事论理、简明有力。
  (三)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解说事件的情况、性质、特征和因果关系的一种表达方式。说明的对象既可以是具体的事实、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事理。在公文撰写中,说明表达方式占有很大的比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说明的方法上而言,通常有定义说明、诠释说明、举例说明、数字说明、图表说明、分类说明和比较说明等,其写作要求是客观详实、扼要有序。
  五、公文的语言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表现,是使公文的内容得以完美表达的文字符号。公文中的语言相较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有着独有的特性,它是一种典型的应用型语言,强调通俗易懂,朴实无华。在公文写作中遣词造句要力戒文过饰非、华而不实,应用技巧上要做到语体因文而异,多用专业术语;句法简洁明了,多采介宾短语。就写作实践而言,还可以适当地用一些模糊语言。公文语言的总体要求是:准确、简明、平实、得体。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2534/

推荐访问:党政机关公文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