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队长英文介绍]美国队长英文

来源:英语演讲稿 时间:2018-06-23 10:00:04 阅读:

【www.bbjkw.net--英语演讲稿】

一:[美国队长英文]美国20世纪经典英语演讲稿(精选)


  I"m Elizabeth Glaser. Eleven years ago, while giving birth to my first child, I hemorrhaged and was transfused with seven pints of blood. Four years later, I found out that I had been infected with the AIDS virus and had unknowingly passed it to my daughter, Ariel, through my breast milk, and my son, Jake, in utero.
  Twenty years ago I wanted to be at the Democratic Convention because it was a way to participate in my country. Today, I am here because it"s a matter of life and death. Exactly -- Exactly four years ago my daughter died of AIDS. She did not survive the Reagan Administration. I am here because my son and I may not survive four more years of leaders who say they care, but do nothing. I -- I am in a race with the clock. This is not about being a Republican or an Independent or a Democrat. It"s about the future -- for each and every one of us.
  I started out just a mom -- fighting for the life of her child. But along the way I learned how unfair America can be today, not just for people who have HIV, but for many, many people -- poor people, gay people, people of color, children. A strange spokesperson for such a group: a well-to-do white woman. But I have learned my lesson the hard way, and I know that America has lost her path and is at risk of losing her soul. America wake up: We are all in a struggle between life and death.
  I understand -- I understand the sense of frustration and despair in our country, because I know firsthand about shouting for help and getting no answer. I went to Washington to tell Presidents Reagan and Bush that much, much more had to be done for AIDS research and care, and that children couldn"t be forgotten. The first time, when nothing happened, I thought, "They just didn"t hear me." The second time, when nothing happened, I thought, "Maybe I didn"t shout loud enough." But now I realize they don"t hear because they don"t want to listen.
  When you cry for help and no one listens, you start to lose your hope. I began to lose faith in America. I felt my country was letting me down -- and it was. This is not the America I was raised to be proud of. I was raised to believe that other"s problems were my problems as well. But when I tell most people about HIV, in hopes that they will help and care, I see the look in their eyes: "It"s not my problem," they"re thinking. Well, it"s everyone"s problem and we need a leader who will tell us that. We need a visionary to guide us -- to say it wasn"t all right for Ryan White to be banned from school because he had AIDS, to say it wasn"t alright for a man or a woman to be denied a job because they"re infected with this virus. We need a leader who is truly committed to educating us.
  I believe in America, but not with a leadership of selfishness and greed -- where the wealthy get health care and insurance and the poor don"t. Do you know -- Do you know how much my AIDS care costs? Over 40,000 dollars a year. Someone without insurance can"t afford this. Even the drugs that I hope will keep me alive are out of reach for others. Is their life any less valuable? Of course not. This is not the America I was raised to be proud of -- where rich people get care and drugs that poor people can"t. We need health care for all. We need a leader who will say this and do something about it.
  I believe in America, but not a leadership that talks about problems but is incapable of solving them -- two HIV commission reports with recommendations about what to do to solve this crisis sitting on shelves, gathering dust. We need a leader who will not only listen to these recommendations, but implement them.
  I believe in America, but not with a leadership that doesn"t hold government accountable. I go to Washington to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and say, "Show me what you"re doing on HIV." They hate it when I come because I try to tell them how to do it better. But that"s why I love being a taxpayer, because it"s my money and they must feel accountable.
  I believe in an America where our leaders talk straight. When anyone tells President Bush that the battle against AIDS is seriously under-funded, he juggles the numbers to mislead the public into thinking we"re spending twice as much as we really are. While they play games with numbers, people are dying.
  I believe in America, but an America where there is a light in every home. A thousand points of light just wasn"t enough: My house has been dark for too long.
  Once every generation, history brings us to an important crossroads. Sometimes in life there is that moment when it"s possible to make a change for the better. This is one of those moments.
  For me, this is not politics. This is a crisis of caring.
  In this hall is the future -- women, men of all colors saying, "Take America back." We are -- We are just real people wanting a more hopeful life. But words and ideas are not enough. Good thoughts won"t save my family. What"s the point of caring if we don"t do something about it? A President and a Congress that can work together so we can get out of this gridlock and move ahead, because I don"t win my war if the President cares and the Congress, or if the Congress cares and the President doesn"t support the ideas.
  The people in this hall this week, the Democratic Party, all of us can begin to deliver that partnership, and in November we can all bring it home.
  My daughter lived seven years, and in her last year, when she couldn"t walk or talk, her wisdom shone through. She taught me to love, when all I wanted to do was hate. She taught me to help others, when all I wanted to do was help myself. She taught me to be brave, when all I felt was fear. My daughter and I loved each other with simplicity. America, we can do the same.
  This was the country that offered hope. This was the place where dreams could come true, not just economic dreams, but dreams of freedom, justice, and equality. We all need to hope that our dreams can come true. I challenge you to make it happen, because all our lives, not just mine, depend on it.
  Thank you.

二:[美国队长英文]英语教学课件内容

  背单词一直是学英语路上的一个千古难题,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英语课件内容 ,欢迎阅读。
  一、不教单词
  我从未用过单词卡片,考心一苹果怎么说之类。中国人学英文,总喜欢从单词入手。这种教法,功利性太强,孩子短时间内可以记住很多单词,却对交流和兴趣毫无益处,时间长了,会让孩子厌倦英语。
  在英语教学里,这叫top down,即从篇章、到句子再到单词。其实,回想一下,任何中国孩子学中文,一定是先会说完整句子了,三四岁左右,才会开始认字卡片。若是谁让一岁左右牙牙学语的孩子,天天认汉字卡片,他不烦才怪。而大多数中国家长,零起点教孩子英文,就是这样欲速不达。
  每周,有英国女孩Sam,来家里和心一玩两次,每次一个半小时。我要求Sam不得表现出教学的形式,只是单纯地陪心一说话。心一开始很抵触,不愿说英文,现在却渐入佳境,每次和sam躲在小房里,唧唧呱呱地谈心。
  二、坚持英文动画片
  从佩佩猪开始,心一由不喜欢看英文片,到现在,想当然地认为,看电视就是看英文。Ben and Holy, 小公主,查理和罗拉等等,现在看64 Zoo Lane。
  我只给心一看英国的动画片,不过幼儿园的外教,却是美国人。心一的口音,一开始没有特色,后来逐渐显现出英音的痕迹。不过,现在还未定型,我也没刻意矫正,顺其自然。
  三、长期大量阅读绘本,每天不间断
  对心一来讲,就是听读。虽然我没教心一单词,但心一见多了英文,也能认了。有时候我读着读着,突然停下来,指着一个关键词,心一立刻便可以读出来。当然,不能经常这样,心一一旦发现我在教她认字,立刻耍赖不读了。
  心一听读过的绘本,比绝大多数英国幼儿园或小学低年级的孩子都多,大概有几百本了。有的故事听了不止一次,有的,津津有味地听了几十次。国外的绘本,在提升孩子阅读兴趣上,远远好于国内绘本。国内童话书太注重说教,严肃有余,趣味不足,不利于培养阅读兴趣。
  心一喜欢的,往往都是些唯美的、或者纯粹搞怪、搞笑、无厘头,把正常秩序砸得稀巴烂的故事。西方道德教育,润物细无声,快乐中也能让懂得很多道理。前两天,就给心一读了本儿童无厘头诗集,心一竟诗兴大发,做了十几首英文诗,真令人欣慰啊。
  给心一买书,念故事,虽然耗费我大量的时间,但对于自己的英文水准,知识结构,却有很大提升,相当于一次英语语言和英国文化的再启蒙,找到了很多英国文学里的源头。竟是意想不到的收获。若是陪着心一读到小学中学,我的英文,也能接近母语了。
  理想中的英语教学是回归文学教育
  中国的改革,其实就是恢复以前的常识。我读了不少闲书,对民国时期的英文系比较了解。我理想中的英语教育就是回归民国的英文系。一言以蔽之:文学教育。
  当年的英文系,以文学为主。文学教育符合中国传统。中国几千年士大夫,均以诗文见长。西风东渐以后,文人墨客自然专注西方文学。
  民国时期的英文教学,自由度颇高。没有什么统*教材,由教师自主。
  1924年到1925学年,林语堂在北大教英文课《基本英文》,大英,还不是英专,用的教材是Hardy的The Return of the Natives,听说读写一体。郁达夫等人教的大一英文,教材是H.G.Wells的Time Machine,Conrad的Lord Jim,王尔德的戏剧等。
  外语教学表明,母语与外语有正迁移作用。中文好的人,学外语更有潜质。
  曾经的燕京大学英文系课程,强调文学性,分十九、十八、十七世纪英文文学,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莎士比亚等等。余光中回忆他读书时的金陵大学英文系,四分之三的课程是文学。
  燕京大学英文系,与其他教会学校不同,重视母语,即中国古文。燕大有一年入学测试,就是翻译《桃花源记》,还不提供原文。
  当年入学的学生,不少毕业于教会学校,英文应用能力颇高。而现在的学生,已经被中学英语教学彻底摧残,文学品味基本为零。
  经典的,才是长远的。通过文学习得的英语能力,以及性情陶染,品味提升,会让学生终生受益。吴宓谈及文学的十大功能。即:“涵养心性,培植道德,通晓人性,谙悉世事,表现国民性,增长爱国心,确定政策,转移风俗,造成大同世界,促进真正文明”。
[英语教学课件内容]相关文章:
1.英语教学课件
2.英语国际音标教学课件
3.国际英语音标教学课件
4.中学英语音标教学课件
5.小学英语字母教学课件
6.幼儿英语数字教学课件
7.初一英语音标教学课件
8.外研高中英语教学课件
9.身体部位英语教学课件
10.老王教学课件

三:[美国队长英文]《面包树上的女人》小说节选


  引导语:想要忘记一段感情,方法永远只有一个:时间和新欢。要是时间和新欢也不能让你忘记一段感情,原因只有一个:时间不够长,新欢不够好。这句话出自张小娴《面包树上的女人》,下面分享一下关于《面包树上的女人》小说节选内容,供大家阅读。
    简介
  面包树的确存在,它是产于亚、美两洲的乔木。有人说,女人的幸福是丝萝找到可托之乔木,也有人说,女人最艰难的问题便是面包与爱情之间的抉择。小说里的三个好朋友程韵、朱迪之、沈光蕙各自寻找属于自己的面包树。面包可能是物质、可能是虚荣、也可能并不真实。她们在十三岁认识,友谊从排球队开始,一同经历成长的欢笑、初恋的迷惘、爱与恨、哀与痛。女人做得最好也最失败的事便是爱男人。朱迪之说,如果她死了,她的挽歌便是一个女人不断遇上坏男人的故事。沈光蕙说,嫁去屯门太不光彩了,至少也要嫁去跑马地。程韵说,能令对方伤心的,才是两人之间的强者。
  《面包树上的女人》节选

  一九八六年,我们保中女子中学的排球队一行八人,由教练老文康率领,到泰国集训。我在芭提雅第一次看到面包树,树高三十多公尺,会开出雄花和雌花。雌花的形状象一颗圆形的钮扣,它会渐渐长大,最后长成像人头一样的大小,外表粗糙,里面塞满了像生面包一样的果肉。将这种果实烤来吃,味道跟烤面包非常相似。那个时候,我没有想过,我是一个既想要面包,也想要爱情的女人。
  八六年,我读中七。我和朱迪之、沈光蕙是在中二那一年加入排球队的,我们被球队那套红白间条制服迷死了!而且五十岁的老文康教练在学校非常有势力,他喜欢挑选样貌娟好的女孩加入排球队。当时能够成为排球队队员,是一份荣誉。
  跟我们同时加入球队的,有韦丽丽、乐姬、宋小绵、叶青荷和刘欣平。韦丽丽是一个例外--她长得不漂亮,健硕黝黑,头发干硬浓密卷曲,活脱脱象一块茶饼。中二那年她已经身高五尺七寸,后来更增到五尺十一寸,她那两条腿,粗壮得象两只象拔。她是天生的球员,老文康找不到拒绝她的理由。
  乐姬是校花。她的确美得令人目眩,尤其穿起排球裤,那两条粉雕玉琢的美腿,真叫人妒忌!也许因此,她对人很冷漠。
  我叫程韵。
  在保中七年,我们没有见过什么好男人。连最需要体力的排球队教练,都已经五十岁,其他男教师,更是不堪入目。
  朱迪之比我早熟。她喜欢学校泳池新来的救生员邓初发,他有八块腹肌和一身古铜色皮肤,二十岁,听说从南丫岛出来。
  为了亲近他,迪之天天放学后都拉着我陪她去游泳。
  为了吸引邓初发的注意力,迪之买了一件非常暴露的泳衣。穿上那件泳衣,会让人看到乳沟--如果主人胸部丰满的话。可惜,读中二的迪之,才十四岁,还未发育,穿上那件泳衣后,我只看到她胸前的一排肋骨。那个时候,我们几个女孩都是平胸的,除了韦丽丽。她发育得早,身高五尺七寸,曲线也比较突出,她又不戴胸围,打球的时候,一双Rx房晃动得很厉害。我猜想她不大喜欢自己的Rx房,所以常常驼背。我和迪之、光蕙、小绵、青荷、欣平私底下讨论过一次,我们不希望Rx房太大,那会妨碍我们打球。
  到了冬天,学校泳池暂时关闭,邓初发放寒假。我不用再陪迪之在乍暖还寒的十月底游泳,暗暗叫好。迪之虽然有点失落,却很快复原。少女的暗恋,可以是很漫长的。
  那个寒假,发生了一件大事。宋小绵在上英文课时,第一次月经来了。她把浅蓝色的校服弄得一片血红,尴尬得大哭起来。她们说,她第一次就来这么多,有点不正常。第一次通常只来很少量。这件事很快传开,小绵尴尬得两天没有上课。
  “我希望我的月经不要那么快来。每个月有几天都要在两腿间夹着一块东西,很麻烦!”我说。
  “听说月经来了,就开始发育。”迪之倒是渴望这一天,一旦发育,她便名正言顺恋爱。
  终於,来了!
  迪之在上历史课的时候,发觉自己的第一次月事来了,乍惊还喜地告诉我。当天正是星期三,放学后要到排球队练习,迪之到总务处借了卫生巾,又大又厚,非常不自在。我暗里庆幸自己的麻烦还没有到。怎知道在更衣室沐浴时,我的第一次月事也来了。
  “程韵来月经啦!”迪之在更衣室高呼。我难堪死了!迪之常说,我们是在同一天成为女人的。也许因为这个缘故,后来我们曾经误会对方,也能够和好如初。
  我和迪之住在同一条街,父母都不大理我们。月事第一次来的晚上,我们一起去买生平第一包卫生巾。那时是一九八一年,超级市场不及现在普遍,买卫生巾要到药房。药房里都是男人,有些女人很大方地叫出卫生巾的牌子,但我鼓不起勇气向一个男人要卫生巾,迪之也是。那天晚上,我们在药房附近徘徊了两个多小时,药房差不多要关门了,我们才硬着头皮进去买卫生巾。由于“飘然”卫生巾的电视广告卖得最多,我们选了“飘然”。后来,又轮到沈光蕙。到暑假前,青荷、欣平、乐姬都有月事。这时,韦丽丽才告诉我们:
  “我小学六年级已来了!”
  我们目瞪口呆,小学六年级就来?真是难以想象!
  听说现在的女孩子,六年级来月经并不稀奇。有些女孩十二岁已经有性生活。我们十四岁才有月经的这一代,也许因此比她们保守,仍执迷于与爱并存的性。
  后来,我和迪之都有勇气自己去买卫生巾。许多许多年后,迪之还可以叫男朋友去替她买卫生巾。但,我不会。我看不起肯替我买卫生巾的男人。
  朱迪之说得对,女孩子的第一次月事来了,身体便开始发育。每次练习结束后,我们躲在体育馆的更衣室里,讨论大家的发育情况。
  “我将来一定是平胸的,我妈妈也是平胸的。”小绵有点无奈。
  “我喜欢平胸!平胸有性格,穿衣服好看。”青荷说。
  青荷是富家女,住在跑马地,父亲是建筑商。她的家有两层高,单单是那个平台,也比我们的体育馆大。她是家中幺女,两个姐姐在美国读书,父母最疼她。我们参观过她的衣柜,衣服多得不得了,全是连卡佛的(是一九八一年的连卡佛!)。如果拥有这几个衣柜的衣服,我也愿意平胸。
  “平胸有什么好?”沈光蕙揶揄她。
  光蕙对青荷一直有点妒忌。青荷家里的女佣每天中午由司机驾着酒红色的平治送午饭来给她,我和迪之时常老实不客气要吃青荷的午餐,只有光蕙从来不吃。
  刘欣平家里也有女佣,但气派就不及青荷了。欣平的母亲余惠珠是学校的中文老师,父亲是政府医院的医生,家住天后庙道。
  那时候,我不知道,我们虽然是好同学,却有很大的距离。光蕙不喜欢青荷,也许是她对这种距离,比我敏感。数年前,有一个男人追她,人不错,她就是不喜欢。后来我才知道,他住在屯门。对她来说,嫁去屯门太不光彩,最低限度,也要嫁入跑马地!
  宋小绵长得比较瘦小,八百多度近视,除了打排球时显得非常勇猛,其余时间都很斯文。
  她父母在西营盆经营一间云吞面店。
  小绵的父母都很沉默,尤其她母亲,是个很干净骨子的女人。她很会为儿女安排生活和朋友。我看得出她最喜欢小绵跟青荷和欣平来往,她很想把自己的女儿推向上层社会。
  韦丽丽住在铜锣湾,我上过她的家多次。一次,她母亲刚好回来,我简直不相信那是她的母亲。韦丽丽的母亲长得年轻漂亮,衣着摩登,她有一头浓密的曲发,丽丽的头发也是遗传自她,但丽丽的象一块茶饼,她却象芭比娃娃。她和丽丽同样拥有高佻身段,笑容灿烂迷人。
  我从来没有见过丽丽的父亲。怎么说呢?她的家,当时是连一点男人的痕迹都没有的。没有父母亲合照,没有全家福,没有男人拖鞋。浴室里,也没有属于男人的东西。
  夏天来了,泳池开放,邓初发也回来了。朱迪之再次穿起那件性感的泳衣,已不是露出一排肋骨,而是露出深陷的乳沟。
  我不明白迪之为什么会看上邓初发,他不过泳术很出色而已,而且据说是两届渡海泳冠军。
  “他的蝶式游得很好。”迪之说。
  “喜欢一个男人,就因为他的蝶式游得好?”我惊叹。
  “就是这么简单,爱情何需太复杂呢?”迪之说。
  “我认为爱情应该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我说。
  “程韵,你将来要爱上什么男人?”迪之问我。
  “我不知道,总之不是一个只是蝶泳游得好的男人,也不是去参加渡海泳,跟垃圾和粪便一起游泳的傻瓜。”
  “我知道邓初发打算参加下个月举行的渡海泳。”迪之说,“我准备跟他一起参加,这是一个接近他的好机会。”
  “二十五公尺你都力有不逮,还说渡海泳?”
  “我已经决定了!我们一起参加。”
  “我才不要!要渡海,我不会坐渡海小轮吗?”
  “那我自己去!”
  朱迪之果然说服邓初发带她去参加渡海泳。
  比赛在浅水湾举行,真的有许多傻瓜参加,迪之跟在邓初发后面,不时向我们招手,还借故拉着邓初发的手。
  比赛开始,邓初发首先带出,迪之努力地前进,我们高声为她打气。想不到迪之为了一个男人,可以置生死于度外。海里的人太多,大家又戴着同一款式的泳帽,很快便不见了迪之的踪影。海里突然有人呼救,救生艇上的救生员立即跳下水救起一个女子,好象是迪之。
  被救起来的女子真是迪之,她不是遇溺,她是给一只大水母炸伤了整个臀部!她被救生员送上岸时,伏在担架上,痛苦地哭叫。
  邓初发仍在海里,迪之被送去医院,医生替她涂了药膏,说没有大碍。她要伏在病床上跟我们说话。
  “你这次真的是为爱情牺牲!”我说。
  “邓初发不见得也喜欢你,我看你别再一厢情愿了。”光蕙劝她。
  “我的屁股会不会有疤痕?”她忧心。
  “邓初发不会介意吧?”我揶揄她。
  “朱迪之,你没事吧!”邓初发捧着奖杯冲入病房,他看来很着急。
  “我伤得很重。”迪之装出一副痛苦的表情,没想到她演技精湛。
  “我来背你。”邓初发把奖杯交给迪之。
  “你拿了冠军?”迪之问他。
  邓初发点头:“送给你。”
  迪之伏在邓初发背上,温柔地说:“谢谢你!”
  迪之和邓初发就这样相恋,二十一岁的邓初发,原来也是初恋,恋爱在保中女中,是一项禁忌。训导主任王燕是一个脸上长胡子的中年女子,三十六岁还未嫁,她对中学生谈恋爱,深恶痛绝。每天放学时间,她会站在学校大门监视,不准男孩子来接女生放学。
  如果她知道邓初发和保中的女生谈恋爱,一定毫不犹豫立即把他辞退,并肯定会在早会时向全校公告这件事,痛心疾首,义正辞严地告诉我们,恋爱是洪水猛兽。再以她个人为例,她就是一直放弃许多恋爱机会,才有今天的成就。我们一直怀疑,这些机会是否确曾出现。
  这件事也不能让教练老文康知道,他一直细心挑选学校里最出色的女生加入排球队。她们样貌娟好,成绩中上,玉洁冰清,如果有一个队员,十四岁开始谈恋爱,且跟学校泳池的年青救生员恋爱,他肯定会大发雷霆。保中女排,是他的。
  我一直也觉得,迪之不象保中女生,她完全不是那种气质的人。保中女生忠心、勤奋、合群、听话、任由摆布,是很好的追随者,决不是领导人。迪之有主见,不甘被摆布,也不肯追随。当然,我也不象保中学生,我不合群,也不肯乖乖听话,老文康曾说:“程韵,我真不知道将来有什么工作适合你!”
  后来,我才知道,是恋爱。
  邓初发把迪之霸占了,从前是我和迪之、光蕙三人行,如今只剩下我和光蕙两个人,一个海滩或一个泳池,才有一个救生员,她一个人便等于一个海滩。
  我不是看不起邓初发,只是我常常觉得,一个男人,选择去做救生员,是否比较懒惰呢?
  “他不过暂时做救生员。”迪之说,“他最大的理想是成为香港游泳代表队,参加奥运。”
  “参加奥运?他廿一岁,是不是老了一点?”我说。
  我不是故意瞧不起邓初发,那时,我也不可能理解,一个男人总会为自己的不济找出许多藉口,我只是觉得,他霸占了我的迪之,所以不喜欢他。
  多个月后的一天,迪之兴高采烈跑来告诉我:“邓初发不做救生员了!”
  邓初发有一个朋友在湾仔经营一间体育用品公司,找他到店里帮忙。
  “好呀!以后买球鞋有半价。”我说。
  暑假后,邓初发离开保中。我们买球衣和球鞋,果然也有半价优待。星期日不用上课,迪之会到店里帮忙,俨然是老板娘。
  那时,我以为她会一直跟邓初发在一起,他们看来很幸福。后来,我才知道,迪之不是一个想安定的女人,幸福不是她追求的目标,也许当时连她自己都不知道。
  中五和预科的那一批球员,相继因为升学离开,老文康决定集中训练我们。当然,我们也知道,老文康的所谓训练,不会十分严格,他自己都五十三岁,才没有那么多精力训练我们。集中训练的意思,是学期结束前,在我们当中挑选两位正、副队长。
  能当上保中女排队长,自然成为学校的风云人物。
  我们这批人之中,以韦丽丽的球技最好,但韦丽丽肯定不会被选为队长,因为她长得不漂亮。
  剩下来的,只有我、迪之、光蕙、青荷、乐姬。乐姬的技术,在这两年间进步了很多,而且她长得这么漂亮,我们都担心她会当选。她是那种一旦让她做了皇后,她便会排除异己的人。最想当选的,是光蕙,她时常希望能用一些事情证明自己,尤其向叶青荷证明。
  那一年,中国女排拿了世界杯女排冠军,香港掀起一片女排热。我们都各有偶像,韦丽丽的偶像是郎平。我和迪之、光蕙的偶像是周晓兰,她是最漂亮的一个。那时,我已经明白,作为一个女人,你最好很出色,或者很漂亮。
  中五这个学期开始后的第一次排球队练习,老文康向大家宣布他已决定由沈光蕙和我出任正、副队长。迪之、小绵、青荷、欣平、丽丽都热烈鼓掌,我注意到乐姬眼里充满妒意。她就是那种女孩子,以为她这么漂亮,不应该失去任何东西。
  老文康选光蕙的原因,我很明白。光蕙的球技不是最好,也不是最差。她这个人比较有组织能力,比较理智。但,我猜想最重要的,是老文康喜欢光蕙这种类型的女孩子。她并非很漂亮,却是娴淑的小家碧玉,脸蛋圆嘟嘟,腰肢也浑圆,象个听话的小媳妇。
  老文康的小儿子和我们差不多年纪,他常常想找个小媳妇。我们常常这样取笑光蕙。光蕙也喜欢老文康,她最崇拜他。
  至于我,我不崇拜老文康,也不听话。老文康选我,是某一程度的修理。
  会考到了,我们应付得很轻松,还可以每星期回去练习一次排球。
  放榜那天,成绩最好的,是青荷,她拿了七个A,我也有四个A。老文康请我们吃了一顿潮州菜作奖励,那时,我觉得他很疼我们。直至中七,我才发现他并非我想象那样。
  预科第二年上学期的一个下午,我本来约好光蕙一起去找老文康商谈订造新球衣的事,临时不见了光蕙,我唯有先去找老文康。敲门敲了很久也没有人应门,我以为他不在,掉头走了一段路,回头竟看见光蕙从他的房间走出来。光蕙和我在走廊上看见对方,她没有跟我说话,从另一边离开。我把这件事告诉迪之。
  “你是说教练他--不会吧!他都五十五岁了!而且,他那么正直。”迪之说。
  “我也这样想,也许光蕙有心事要向老文康倾诉吧!她一向崇拜他。”我说。
  这件事我并没有放在心上,光蕙也若无其事地跟我们一起玩。一个月后的一天晚上,我们相约在湾仔一间清吧喝咖啡,光蕙也来了。
  “老文康喜欢我。”光蕙告诉我们。
  “我知道!他很疼你。”我说。
  “不!不是这样。他……他喜欢我,我也喜欢他,但不是男女之情那么世俗,是爱情,是一种升华了的爱情,他爱我,我也爱他。”光蕙甜蜜地说。
  我和迪之都吓呆了。
  “你跟老文康搞师生恋?”我有点难以置信。
  “可以这样说。”光蕙说。
  “但,但老文康已经五十五岁,你……你才十九岁,也比你大三十六年!他可以当你的爷爷!”迪之说。
  “年龄不是问题。”光蕙说。
  “你怎知道他爱你?”我说。
  光蕙说:“你们要发誓不告诉别人,他吻了我。那天,在他的办公室里,他说,我不久便要离开保中了,他想吻我一下,我点头,我以为他会吻我的额头,但他吻我的嘴唇,接着,他吻我的胸部。”
  “什么?你和他做这种事?”迪之吃惊地望着光蕙。
  “什么这种事,我们没有做过什么。”光蕙说。
  “还说没有什么?你们接吻!”我说。
  “你们接着又怎样?”迪之问她。
  “他脱去我的校服,抱着我很久。”光蕙说。
  我真的很吃惊,那时的我,天真地以为男女之情并不涉及肉体。
  “迪之,我想问你,一个男人是不是喜欢一个女人才会吻她的。”光蕙问迪之。
  “应该是的。但,光蕙,你和老文康是不正常的。我真是不敢相信,他会跟你做这种事,你是他的学生呀!他最小的儿子年纪也比你大。”
  光蕙说:“迪之,爱不是这样的,我不计较他的年龄和背景,我觉得我和他之间,象父亲和女儿,他吻我,也是象父亲吻女儿。”
  “父亲怎会吻女儿的胸部!”迪之说。
  “所以我和他的爱情,象父女,也象男女。”
  “怪不得那天我看见你从他的房间走出来。”我说。
  “你们要发誓,不告诉任何一个人。”光蕙说。
  当时的我,也不知道那是不是爱情。迪之会比我清楚,她和邓初发一起五年了,光蕙把事情说出来,是想听听迪之的看法。
  那一夜,我们喝咖啡直到凌晨,光蕙比蜜糖还要甜,她觉得自己正在开始一场惊天动地的恋爱。
  当老文康再次在我们面前,义正辞严,痛心疾首地批评如今的学生不懂得尊师重道,我有点鄙视他,由他来说“尊师重道”?
  我和迪之的看法一致,老文康和光蕙之间,绝对不是什么父女之爱,师生之恋,而是男女之情。
  一天,我和迪之一起下课,迪之对我说:“我问过邓初发,他说一个男人吻一个女孩子的胸部,绝对不会没有企图。”
  “什么?你把事情告诉邓初发?你答应过光蕙不告诉任何人的。”
  “怕什么!邓初发又不是外人,况且他也不会告诉任何人。”
  “那你该告诉光蕙,别再跟老文康继续下去。”
  “程韵,你到底懂不懂?一个女人决定要爱一个男人的话,谁也没法拦住她!”迪之说。
  “这就是爱情?”我说。
  “直到目前为止,我比你了解爱情。”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13022/

推荐访问:美国队长英文介绍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